最接近地獄的系外行星,環境非常惡劣但可能演化出生命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11-22 18:28:16 來源: 娛樂大潮期

舉報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了,尚未確認的還有5000多顆。為了研究這些系外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科學家提出了宜居性的概念。那麼,有沒有最不適合生命生存的系外行星呢?答案是有的,科學家表示,這顆星球用地獄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宜居性的概念是以地球為模板發展起來的,科學家甚至提出了超宜居性的概念。而與之相反的是,惡劣的環境不適合生命的存在,系外行星K2-114b就是這樣一顆環境惡劣的星球。它是一個巨大的熔巖行星,質量是地球的5倍,其軌道非常接近於母恆星,位於距離我們200光年的寶瓶座中。

  它的母恆星是一顆橙色主序星(K星),一般來說,K星是最適合容納生命的世界。但是,系外行星K2-114b卻悄悄相反。我們知道,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可是這顆系外行星離其母恆星的距離只有150萬公裡,比日地距離近了100倍。如此靠近恆星使它的地表溫度非常高,從地表到幾十公裡深的地方都是巖漿。

  

  如此近的軌道也造成了它運行速度非常快,它一年的時間只有7個小時。還有一點,這顆系外行星被潮汐鎖定了,也就是說它永遠只有一面能照到陽光,而另外一面則永遠黑暗。這就造成了兩邊溫度相差巨大,在面向陽光的那一面,巖石被蒸發成氣體,然後在溫差的驅動之下,以超音速飛向黑暗的那一面。然後在溫度降低之後形成巖石雨落下。

  

  這麼複雜的環境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接近地獄的地方,所以行星K2-114b不可能存在生命,對吧?有一些科學家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在這類行星中可能存在特殊的微生物。這些生物將生活在熔巖流中,並將利用熔融矽酸鹽巖石的化學複雜性,來開發為生命提供能量的熱梯度。

  事實上,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它上面有生命的存在,因為整個環境確實非常惡劣。但是,地球早期的環境也是如此,剛開始地球也是一個充滿了熔巖的海洋。因此,這樣對比之後許多人相信,雖然現在沒有生命存在,但它還會進行演化,最後可能像地球一樣演化出生命。科學家對此還是非常贊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對於科學家而言,這項發現有助於更深入分析碰撞過程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它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相信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撞擊後形成的。4、「足球星球」:2019年8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足球形狀的系外行星,它的大氣層正在迅速脫落,同時還失去了鐵、鎂等重金屬元素,這顆臃腫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WASP-121b」,也被稱為「熱木星」。它的軌道距離太陽非常近,因此其溫度比任何其他已知行星更高,大氣上層溫度高達2538攝氏度。當它接近主恆星,不僅會升溫,還會導致其膨脹得像一顆足球,因為恆星引力會將它撕成碎片。
  • 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這是一顆比太陽更大、溫度更高的恆星,距離地球約51光年,它擁有一顆系外行星,1996年由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團隊發現。行星牧夫座τb的質量下限曾被認為是4倍木星質量,2012年有研究認為質量介於木星的5.5~6倍。由於它距離恆星僅僅0.05天文單位,這意味著這顆氣態行星的溫度將高達1430℃以上,俗稱「熱木星」。這樣的行星顯然不會有任何生命存在。
  • 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不要走開,文末有彩蛋) 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天文學家基本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必須是巖石行星。由於氣體行星沒有固體表面,而且大氣環境十分惡劣,我們基本不認為那裡可以形成生命。
  • 幾顆可怕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在白天的溫度可超過1300°C
    那麼,什麼是系外行星呢?最流行的解釋是,一顆圍繞著類似於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的行星,但它不在太陽系之內。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可怕的系外行星。強大的輻射PSR B1257+12B、C和D是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
  • 諾獎專題——系外行星尋蹤
    當然,這是一顆非常暗的星,幾乎到達人類的視覺極限,如果不是絕對晴朗的夜空,肉眼是完全不可見的。飛馬座51b則是圍繞飛馬座51公轉的行星,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飛馬座51b的發現打開了系外行星尋找的大門。它又一次告訴人們,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獨一無二的。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探測讓人們意識到,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在宇宙中並不是少數。進一步來說,飛馬座51是一顆類太陽恆星,能在類太陽恆星附近發現行星,對地外生命甚至地外文明的尋找都有著重要意義。
  • 電離層中的帶電氧可能為系外行星提供生物標誌物
    這兩顆行星後來被命名為Poltergeist和Draugr,是第一個被證實的「系外行星」——太陽系外的行星,圍繞著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科學家們現在知道2794個恆星系統有3728個系外行星,每一個都有一個問題:有其他生命嗎?波士頓大學的天文學教授Michael Mendillo問道:我們還能問什麼更重要的問題呢?我不知道科學上還有什麼更吸引人的問題。
  • 在巨蟹座又發現新的系外行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真的強
    現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巨蟹座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恰巧的時間安排和這顆行星奇特的軌道模式,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們能夠比迄今為止任何一顆都小的行星,更精確地計算出它的質量。第一作者、研究生亞倫·哈曼說:這完全出乎的意料,起初認為數據有問題,但當仔細觀察時,發現問題非常明顯。
  • 基因丟失可能會使生命演化得更加複雜
    來源:新浪科技有機體往往會在演化過程中失去看似重要的基因,但它們能夠生存下來,甚至茁壯成長,靠的就是找到新的方法來應對舊的挑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近期的一些研究顯示,基因組複雜性的降低——包括關鍵基因的丟失——可能成功塑造了地球歷史上的生命演化。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地球生命是怎麼起源的?地球最初是不存在生命的,畢竟地球本身也是從無到有的過程。為了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機制,科學家們展開了很多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假設,如宇宙生命輪(或稱生命外來論,即地球的生命來自外星球)、化學起源論(即非生命物質通過複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了最初的原始生命,最後慢慢演化出現在的景象)等。
  • 系外行星的成分,科學家們揭示了什麼?
    除了「超級木星」(是木星質量很多倍的系外行星)之外,也有人觀察到一些「熱木星」。這些氣態巨行星與他們的恆星緊密相連,並且在一些實例中,這些行星被發現溫度高,它們能溶化石頭或金屬。圖解:熱木星(Hot Jupiter)是指其公轉軌道極為接近其宿主恆星的類木行星,這類行星在其它星系可以找到。它們的大小可以比木星大,而軌道可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更近,可達0.05天文單位。
  • NASA發現超熱系外行星,表面溫度趕超太陽
    多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一直對廣闊的宇宙做著不厭其煩的搜索和確認,為的就是找到第二顆「地球」以及可能存在的任何外星文明。截止到11月6日,美國宇航局已經發現了8757顆系外行星,其中4084顆外星行星已經得到確認,4673顆尚待確認。在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總會有各種各樣令人驚嘆的發現。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這可能是第一次採集到來自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射電輻射。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 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有水和大氣層,距離地球1400光年
    筆者-小文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無非有三個,其一是尋找地外生命,證明自己不是孤獨的存在,其二則是解開宇宙誕生以及生命起源之謎,最後則是尋找下一個合適居住的星球了。
  • 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 我們主要用於探測發現系外行星的有兩個望遠鏡,一個是已經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另外一個是凌日系外行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系外行星以及待確認的系外行星總數量可能超過萬顆。
  • 宇宙中的冰與火之歌——「地獄行星」
    在這個地獄星球上,一邊總是面對周圍明亮的恆星,而另一半總是在黑暗中。行星面對著恆星的一邊,溫度已經達到2327攝氏度,而另一邊則是永遠的酷寒。宇宙中的地獄行星像這樣的行星被稱為地獄,因為它是熔巖的海洋,天空落下的不是雨水,而是隕石。太可怕了。
  • 比水星還要更加靠近太陽,這顆星球代表著地獄,科學家卻視為希望
    我們在歡呼發現類日恆星周圍的行星時,且保持警醒,我們無法通過這個方法發現更多的系外行星。即便有發現,也是公轉周期短、距離恆星非常近的天體,就比如飛馬座51b行星,溫度達到5000多攝氏度,儼然一個地獄的代名詞。
  • 人類依舊孤獨|深度解析「金星上發現生命標誌物」背後的故事
    「惠更斯號」最終發回數百張照片和一系列分析數據,結果顯示,土衛六上確實有甲烷,但甲烷未免太多了,它們不僅作為主要成分存在於大氣中,還以液態形式在這顆衛星表面形成了江河湖海——這麼多的甲烷不可能來源於生物活動。並且這個由甲烷統治的低溫惡劣環境,不太可能孕育出生命。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其他的液體環境會產生生命嗎,它們會長什麼樣子?
    2016年,我國的科學家通過計算郭守敬望遠鏡和克卜勒衛星的測量數據,發現約八成的太陽系外行星的軌道與太陽系行星的相似,大多為偏心率小於0.1的近圓形軌道,只有兩成左右的系外行星偏心率較大,平均值大於0.3,呈現明顯的橢圓形軌道。這個結果讓人振奮,因為近圓形軌道的行星在任何時間都不會太親近或疏遠自己的恆星,溫度將更加穩定而舒適,更適宜哺育生命。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