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總是有這樣的場景:黎明之際,旭日初升,就在天地明滅之間,人間第一縷紫氣出現。
雖然這都是遐想,但是看日出還是很多人必做的一件事。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遠離城市,看著陽光劃破昏暗緩緩升起,對未來也充滿了無窮的動力。
承德的魁星樓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地方。意頭好,景色好。
魁星樓的建築色彩絢麗,宏偉壯觀,依山就勢,疊峙而起,自上而下依次為樓、廊、殿、閣、苑,呈現獨特的道教建築風格。主樓建於山巔,拔地接天,氣勢宏偉,供奉開文運點狀元的魁星神,取獨佔鰲頭之上欲點明榜首的一瞬。魁星高照,日初升。
牌樓的門楣上鐫刻著「魁星樓」三個大字。「魁星」是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是道教中主宰文運的「神明」,泱泱學子在進京趕考前都要來這裡求拜「魁星」,祭祀神靈,祈求自己金榜題名,即「魁星點狀元」是也。所以承德的「魁星樓」就成為全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
因'魁'又有'鬼'搶'鬥'的意思。所以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硃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佔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
爬上半壁山,在路的盡頭,是一座四柱三門的白色石刻牌樓。與山門斜對著,是又一座懸山式牌樓,高大宏偉,紅色的四柱三門,綠重簷,紅琉璃脊,雕梁畫棟,門楣上鐫刻著「龍門」兩個大字,正可謂:十年寒窗苦,只為躍龍門。
躍過「龍門」,走上三十六級石階,就來到了「中鬥宮」門前。出「中鬥宮」,是一處很小的院落,院子的正中牆壁上刻著「魁星高照」四個燙金大字,前面有石香案,香灰將心願傳於神佛,亦或是自己內心的寬慰。
最後登上半壁山,「魁星樓」呈現眼前。
魁星樓主要觀賞景點分布在廣場苑區、宮殿區、園林綠化區等三個區內:有龍門、中鬥宮、七十二福地、榮仕樂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樓、承天台、聰明泉、環山棧道等。其中榮仕樂真殿為東西配殿,分別供奉「壽、喜、樂、合」和「福、祿、財、安」八尊神像,彩繪形象,雕制精美,別具一格。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我們抱有很多的期許。然而人越成長,早已經不是當時到哪都要父母陪著的年紀了。
等到入夜,魁星樓萬盞齊明,樓宇輝映,還可以看文藝演出。魁星樓是現在承德市唯一一處夜間開放的旅遊景點。登上半壁山之巔,臨風遠眺,一覽承德全貌,觀山城萬家燈火,暢懷舒心,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