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2021-01-15 慶餘說詩詞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在《劉棗強碑文》中說:「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通俗地說就是李白的詩作,想像奇特,意境高遠,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寫出。如李白的《登太白峰》便是這類詩作中的經典之一。

《登太白峰》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寫於李白在京供奉翰林時。由於「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的政治抱負始終無法實現,感到十分惆悵與苦悶。這首《登太白峰》便是李白在這樣的心情下創作出來。

至於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除了想像奇特,含有豐富的想像力外。還運用了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所以在李白這首詩中,全文卻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開篇兩句「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李白便開門見山的描述了登山太白山的經歷。即從西面攀登太白山,在日落時分才登山峰巔。故這兩句詩,也從側面烘託出了太白山的高聳。「太白峰」,即太白山,在今陝西武功縣南九十裡,是秦嶺主峰。山峰極高,終年積雪。俗話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而如此高聳的太白山,李白卻攀登到峰巔,表現出了不畏艱難、奮發向上的精神。故當李白登山太白山後,便浮想聯翩。「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即李白仿佛聽到了太白星向他問候,並且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大門。從這兩句詩,可見李白奇特的想像。並且這裡運用了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表現出了太白山的高聳。

緊接著兩句「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依然是李白奇特的想像,即李白幻想自己乘那清風而去,在浮雲之間飛行,向那天界奔去。這兩句詩的意境高遠,境界開闊,並且表現了李白自由輕快的心情,有出世之意。它同莊子《逍遙遊》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相通。

接下來的兩句「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則是對李白豪情逸志的具體體現。它的意思是說,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由此可見,它的意境和李白自己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相似,並且這兩句和前面兩句詩,也從側面寫出了太白山的高聳入雲。

最後兩句「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意思是說,一旦我離別武功山而遠去,什麼時候才能回還呢?武功山,在今陝西省武功縣南約一百裡,北連太白山。說明李白已經飛離太白山了,脫離現實了,但他卻回頭望見武功山,也就是回看現實,發出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慨嘆。說明李白沒有真正的出世。這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

綜合李白的這首詩,是一首具有浪漫主義精神的經典詩作。它想像奇特,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令人拍案叫絕。並且獨特的藝術手法,也讓這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隨後他在御賜的金花箋上,寫下了這首《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唐玄宗看後龍顏大悅,當場讓當場讓伶人伴著曲子唱了出來。這首詩形容的正是楊貴妃。詩的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想要表達的是,看到了天邊的雲彩,就立刻想到了如雲般的衣裳;看到百花齊放的景象,就想到了楊貴妃絕世的容顏。
  • 李白一首詩教會你,全篇無一情字卻處處留情
    眾所周知,李白是一個性格狂放不羈的人,但對待愛情他還是比較內斂的。李白在《長相思》一詩中就訴說了對暗戀之人的情意,如何含蓄地表達暗戀呢?李白一首詩教會你,全篇無一情字卻處處留情。《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 李白柔情蜜意的一首詩,化用曹植詩句,無一怨字卻字字是怨
    說到李白的詩,很多人覺得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氣風發,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一瀉千裡。其實李白的詩不僅有」剛「的一面,還有」柔「的一面,他也能寫出」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純真,」美人卷珠簾,深坐顰眉蹙「的幽怨,也有」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無奈。本文要分享的就是李白很「柔」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卻是一首經典,詩為《玉階怨》。玉階怨李白 〔唐代〕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白標題最長的一首詩,全文長達1000字,但許多人卻只知其中2句
    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的作品如似錦繁花,每一首都如美麗的花朵一樣引人注目,具有讓人看一眼就難以忘懷的魅力。李白還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就是這首《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不僅標題非常長,有22個字,全詩也是長達一千字。
  • 是莽夫也是歪詩奇才,曾主動挑戰李白,一首打油詩讓人從頭笑到尾
    但在這些被後人稱為「跳梁小丑」的詩人裡,就真的無一高手嗎?非也!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打油詩奇才,名叫張宗昌。作為一位沙場莽夫,張宗昌從小不識幾個大字,成名成將後為了讓自己顯得能文能武,便請了幾位老先生來教自己寫詩,沒想到正統詩沒學會,卻學成了一手好打油詩。其中最經典的一首名叫《詠雪》,這是張宗昌為挑戰詩仙李白所作。
  •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七律詩,句句押韻,至今無人能超越
    要說到我國古代的詩詞,詩肯定繞不開盛唐,詞必跳不過兩宋。唐詩的種類有很多,我們目前流傳的數量最大的,一般都是格律詩,這種體裁格式固定,押韻上口,所以流傳的比例很大,但是唐詩中其實還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古風詩等,還有一些萌芽階段的長短句。
  • 7歲才子華山寫詩,無一高字卻將山之高寫得淋漓盡致,長大成賢相
    七歲的寇準和父親同遊華山,寫下一首五言絕句,氣勢磅礴,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詠華山》宋代: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詩寫的是明如白話,大意是:只有蒼天在它之上,沒有哪一坐山峰能夠與它齊平。我登上巍巍華山,抬頭頓時覺得一輪紅日距離我是如此之近。我回首遠望,白雲層層,一朵朵那麼低。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初入仕途的李白寫下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廣為流傳,卻讓人心疼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文化非常繁榮的時期,特別是當時的唐詩,簡直是到了人人都可以吟唱一首打油詩的地步。在空前繁榮的大唐盛世自然也是出了很多的著名的詩人。像當時有名的詩人李白。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李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而李白一生也寫了很多首的詩歌。
  • 唐朝無名詩人不願娶豪門千金,寫下一首拒婚詩,盡顯錚錚傲骨
    作者:凱紫唐朝很多詩人曾憑一首詩,抱得美人歸。例如崔郊,他和姑母的婢女兩情相悅,可是姑母后來卻將婢女賣給了權貴於頔。崔郊在寒食節那日,好不容易和心上人見上一面,還沒來得及互訴衷情,便不得不分離,傷心欲絕的他寫下了「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王勃很有意思的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的風
    讓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很多人對於他的印象應該是兩篇作品。一首是《滕王閣序》,全文不計標點洋洋灑灑共寫了717個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金句,讓世人見識到這個一個25歲年輕人的驚世才華。
  •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為了借錢寫下一首詩,讀來句句是淚字字心酸
    比如詩聖杜甫,名氣與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沒有李白那般幸運,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無憂,而杜甫相對寒酸。窮困潦倒,借錢慰饑寒杜甫早年家境還算可以,畢竟父親在兗州做官,雖然官職不高,養活一家人肯定沒問題,所以杜甫無需為生計發愁,過著瀟灑自在的日子。二十三歲那年,杜甫參加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卻榜上無名,憤然離開長安,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遊歷生涯。
  • 李白如天馬行空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名句,境界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這是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禎所寫的《論詩絕句》,詩中的「青蓮」無疑就是青蓮居士李白,而那個令李白低首的「謝宣城」是誰呢? 他就是南北朝的山水田園大詩人謝朓,他曾任宣州太守,是李白一生最為欽佩的詩人。
  • 李白與高僧在廬山談佛論道,兩人臨別時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
    雖然唐詩它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李白的詩又是不一樣,他在創作時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也就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那麼說起李白的詩人除了《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這樣的名篇之外,還有他關於描寫廬山的詩,那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特別是他的那首《望廬山瀑布》,更是膾炙人口,整首詩氣勢磅礴,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寫出了不一樣的氣勢,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不僅收錄在了一些著名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首詩沒有人不知道,它已經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安史之亂後受連累的李白先憂後喜,寫下這首名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首輕快活潑的小詩,好像是李白在四處旅行、暢遊神州時,看著美景,心情愉快而寫出的佳作,朗朗上口、暢快無比,其實這是他經歷了人生一段灰暗的歷程之後,境況得以轉變時的心境記錄,由前途未卜的困境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讀著中華書局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的時候,甚至會生出一種,天下詩人,只讀李白一個人就夠了的錯覺。李白代表不了的盛唐的百花齊放,但他卻毫無疑問是其中綻放的最盛大的一株奇葩。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詩仙李白不僅是絕句聖手,而且非常擅長歌行體。
  • 立冬的夜晚,李白寫下此絕美詩作,句句寒冷,卻能溫暖你整個冬天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可見古人細緻的洞察力和感受自然的智慧。又來到了一年的尾聲冬季,立冬了,冬季由此開始。立冬過後,白天將繼續縮短,黑夜將持續拉長,又是一年入冬時啊,加衣物,吃驅寒的食物。立冬,有冬藏的含義,是一個輪迴的休止,也是又一個輪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