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CEO庫克被懟了。
10月30日,前蘋果CEO斯卡利在雅虎財經節目中表示,庫克並沒有把技術創新放在最高優先級,倒是把蘋果做成了更像是LVMH或迪奧的奢侈品牌。在未來的五年內,我們終會看到一個iPhone的繼任者。
iphone用大約15%左右的市場份額,卻壟斷了全球智慧型手機90%左右的利潤,看起來確實挺像奢侈品···
有不少微博網友表示,「蘋果手機確實越來越貴了,而且自賈伯斯去世後的每一代蘋果都只是升級,並不是革命性的更新。雖然期卡利在的蘋果的貢獻一般,但是對於他的這個觀點,很是認同。」
不過鮮姐在知乎上搜了一下,發現了一大波截然相反的看法,由此可見玩知乎可能真的容易產生中國經濟很發達的錯覺啊……
知乎網友柴建翌:這是奢侈品公司在知乎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知乎網友龍大佛爺:蘋果目前應該沒有往奢侈品牌方向走。畢竟一個搞科技的公司很難成為奢侈品。蘋果新出的產品也不全是高價,不過蘋果也推出了Xr這樣的廉價款。
那麼我們不妨討論一下,蘋果手機真的是奢侈品嗎?
在漢語詞典裡面,奢侈品的解釋是:非生活必需的用品。多指提供娛樂、裝飾等消費品。
2007年剛發布iPhone的時候,「創新」就成了蘋果手機的代名詞,彼時各種聞所未聞的技術、交互、設計,第一次同時被呈現在3.5寸的「巨屏」上,革新了整個手機行業。
一直到iPhone 4 ,實施「翻倍」技術,加上前置攝像頭,似乎蘋果手機在創新上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誇張一點,說是「重新定義」也不為過。
而從iPhone6開始,蘋果似乎中了「沒啥創新」的魔咒,然後市值還突破了萬億美元···
所以大家糾結的點大概在於,當初技術上那麼牛X的蘋果,就是多花點錢買也值了,就像斯卡利說的,沒啥創新的蘋果,又有那麼高的利潤,不是「奢侈品」是啥?
不過鮮姐倒是覺得,難道是剛開始的在行業內的起點太高?以至於大家過多的把手機行業革新的機會放在了iPhone身上,如果非要那麼嚴格的話···應該說這些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整體在創新上都是乏善可陳的,畢竟連蘋果那麼醜的劉海屏都要跟風去模仿···
下面客觀一些說,相比十年前,蘋果手機賣貴了沒有?
性價比上
當初第一代iPhone 剛發布的時候也被稱作天價,賈伯斯展示了他的產品之後,有不少嘲笑的聲音,比如時任微軟 CEO 的斯蒂夫·鮑爾默道:「沒人會買這樣一款又貴又沒有鍵盤的手機的。」
當時的手機售價是499美元,按照彼時1:7.3的匯率,大約等於3643元人民幣,如果進入國內的話,再加上17%的稅,那麼就是4262元人民幣。
聽起來是比前陣子過萬的iPhoneXR便宜的多,但是需要交代一個背景,2007年北京人均與收入是3322.25元,也就是說,以當初北京一個月的收入,是買不起初代iPhone的。
而2017年的 iPhone X 起步價為 999 美元,國內 8388 元人民幣,這一年北京的人均工資是101599元···
而且初代蘋果手機有不少缺點,功能很不健全,單從性價比和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好像貴的有點合理···
物料成本
數據顯示,初代 iPhone 的物料成本達到了 230.65 美元,定價 499 美元,物料成本高達46%。
而近年來物料成本有所上漲,基礎版 iPhone 7 的物料成本為 237.94 美元,基礎版 iPhone 8 的物料成本為 247.51 美元。
但是,這兩款基礎版手機的定價,都在649美元左右,也就是說,物料成本佔比只有35%。
從這個角度來看,越接近成本說明越優惠,所以之後的iPhone手機定價確實是比初代的iPhone貴了。
不過到底是不是奢侈品,鮮姐覺得主要看兩點:
第一,使用價值匹配度。
比如特定人群對手機有特殊的要求,像ios的開發者,還有一些高端交際需求的人,也許消費水平沒有那麼高,但是為了工作或者是個人形象的打造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如果是見的是高端客戶,掏出來一款廉價手機可能也不太利於工作開展···
但是如果是大爺大媽,使用手機僅限於最基礎功能,例如:打電話,發簡訊,拍照片等,又沒有那麼好的經濟能力,那確實就有點奢侈了。
第二,消費能力匹配度
打個比方書,100塊一斤的水果,雖然窮人也有100塊,但對他們來說,買一斤100塊的水果就是奢侈。
但是如果是李嘉誠的孫子,那就算他買來iPhone去搭積木,估計也不會有人覺得有啥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是作為剛需,又有經濟能力,那就不能算是奢侈品,當然個人認為8848這貨除外···
不過回歸蘋果這個品牌本身,如果不注重創新,又把價錢訂的越來越貴,似乎只要凸顯稀缺性就好,那麼很難保證,它不會是下一個諾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