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的事情不要糾結,太過於糾結就會生病。
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來源於你所接觸到的信息。人們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之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信念。每個人的信念具有差異性,這是因為每個人並不是全然掌握所有的客觀信息。人們只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關心的信息上面。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進行幹預的情況下,人們的認知會變得越來越刻板和偏執。但是,大部分人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消除一部分刻板和偏見。只有少數人,會因為窮思竭慮而生病。
窮思竭慮為什麼會生病?
我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某個人研究武林秘籍,由於太過於專注和深入,最後走火入魔瘋掉了。回到客觀現實中,也很容易聽到某人在研究學問的過程中,因為太過於深入而瘋掉了。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是由於個體認知不可調和,截然相反的諸多觀念,導致個體失去統覺能力。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你全神貫注於某一個字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錯覺,你會不認識這個字了。這就是因為過於專注,而產生的思維混亂。
運用事物的矛盾理論,我們很容易解釋為什麼窮思竭慮會生病。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的身體、認知、思想、信念,都充滿了矛盾。日月盈仄,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所有的事物幾乎都分為兩個截然相反的面,包括人體有男女之分,人性也有善惡之分。對於某一個體而言,善惡也不是全然分明的。可是對於人而言,對於一致性有著本能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們有試圖解決矛盾,使自己的認知、情緒和意志達到統一的本能。
人們渴望解決矛盾,可是事物的矛盾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消除的。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不能合理地處理認知上的矛盾,過分偏執的想要解決掉這些矛盾,那麼這個人就會生病,甚至會瘋掉。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身體本身具有認知調節作用,所以不會馬上瘋掉,而是會產生強迫性思維。對於性別認同方面的強迫思維,對於妄想症方面的強迫思維,對於反覆洗手方面的強迫思維,對於反覆檢查關門的強迫思維,都屬於窮思竭慮造成的。
窮思竭慮造成了個體的強迫思維
窮思竭慮意味著對某一方面的信息過分關注,個體的頭腦中全部都是這方面的信息,甚至會主動收集這方面的信息,進而使個體產生偏執的認知和刻板化行為。當個體形成強迫思維後,你大腦在進行認知時,會不自覺地專注到某一事物上,會不得不去深入思考某件事。以反覆洗手為例,這是由於個體認知中產生了一種「髒」的想法,所以導致個體不得不通過反覆洗手,來消除大腦中「髒」的想法。事實上,你的手沒毛病,是你的思維出現毛病了,是一種強迫思維。
是典型的強迫性思維,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分離性障礙。例如個體覺得自己站不起來了,但是通過檢查之後並沒有發現病變。這是因為個體無法解決內部衝突和願望而產生的象徵性轉化。可能的原因是個體不想上學,不想工作,或者不想去做某件事,而產生的強迫性思維。這裡站不起來,不是說個體假裝站不起來,也不是說個體真的不具備站起來的能力,而是說由於強迫性思維導致個體在認知上覺得自己站不起來。
如何解決強迫性思維?
強迫性思維的本質就是想太多,或者對於某一類信息關注太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注意力放在客觀現實中來,或者轉移注意力。對於前者而言,是一種十分奏效的方法,但並不是長久之計。個體因為強迫性思維,不得不思考時,可以讓自己去做一些現實的事情,例如跑步,打遊戲,所有的體育運動,跟人聊天,聚餐,旅行,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讓自己發呆,都是讓強迫思維停下來的好辦法。
轉移注意力可能需要個體有強大的自我控制力,當個體不得不去思考某一事物時,想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放在一些輕鬆的、愉悅的事情上面,避免因為過度思考而產生窮思竭慮的症狀。轉移注意力前提需要強大的內在力量,如果個體深知自我力量不足,那麼就只能通過關注客觀現實,將精力放在現實生活中來,才是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
總而言之,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強行消除事物的兩面性一定會陷入窮思竭慮中去,甚至產生強迫性思維。只有做到適可而止,才能夠體驗美好生活。
作者:九霄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