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習慣?
書架上的書,必須按照封面的同種顏色歸類好。手機裡的圖標,一定要用文件夾管理起來,還要按某種順序排列好。看到APP上更新的小紅點,就控制不住想更新到最新版本。收集資料總想要全套,不能有缺,不這麼做就感到不舒服。
如果你有的話,可能一定懷疑過自己是強迫症,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處女座,估計你會心安理得一些。其實,這是對強迫症很深的誤解。
01.自己「誤診」出的強迫症
簡單來說,強迫症的英文縮寫是OCD,即強迫性神經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
首先要明白,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所表現出來略帶偏執的行為,還有追求完美的特點,最多只能說明他的性格當中有強迫或者完美主義的傾向。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有些強迫的傾向,這可能是習慣原因,也可能是個人偏好,都司空見慣。但這些其實跟真正強迫症有很大的區別。
強迫傾向在普通人身上出現的比率很高,超過80%的人都曾經體驗過有那麼點強迫的思維。而超過50%的人有過某些具體的行為,還有人看電視的時候,一定要把音量調到偶數才行,有人敲門一定要敲三下,有人出門後總是要仔細的回憶一下家裡的燈有沒有關。
在我們周圍有一點強迫傾向的行為非常普遍,它和強迫症的界限在於,強迫的傾向和行為,持續時間都比較短,強度也比較弱,而且出現的頻率也不高,
所以這是在完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類的,屬於可以控制的類型。而強迫症的特點一定是無法控制。長期反覆出現,而且頻率極高。在這樣的狀態裡,會常常引起人們的焦躁不安、沮喪。甚至是生理上的不適。
02.如何判斷它們的差別
要區分強迫傾向和強迫症,主要可以從2個方面判斷:
1、強迫程度
強迫症患者的強迫程度會更加嚴重,並且持續時間也比較長。
比如,在工作的時候桌上有一堆資料,這些資料是需要你隨手查閱的,按理應該怎麼方便就怎麼放。但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不管有多麻煩,每次必須把資料整整齊齊的堆疊,按照某種規律放好。不然就覺得彆扭沮喪,甚至憤怒。
2、痛苦程度高
往往有強迫症的人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在強迫行為中會伴隨著強烈的反抗。也就是說他們知道自己是被迫的,但反抗不了,所以會導致自己無奈、自卑、憤怒,格外的痛苦。
這也是強迫傾向和強迫症患者的最大區別所在,前者在強迫中,不會感到痛苦,反而可能會有一種滿足感。
比如,看到手機電量不足100%,就想把它充滿,這樣讓自己要出門才覺得心裡有底,從中獲得了一種滿足。但強迫症就不一樣了。他們給手機充滿電,可能只是為了逃避產生的焦慮感。雖然反感自己的這樣的行為,卻沒法控制。
所以,有強迫性傾向的人可能到處都是,但真正患上強迫症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很多自稱的「強迫症患者」其實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或者胡亂去網上做了一堆心理測試,就給自己對號入座。
實際上大多數人的強迫傾向都是在正常的可控範圍之內的,而且即使有點強迫傾向也不算多大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壞事情。
03. 強迫症是一種病,強迫傾向或許是福利
知道了強迫傾向和強迫症的區別。也就明白我們大多數人只有強迫傾向。那麼,這種強迫傾向,對我們個人而言有沒有好處呢?
1、通常具有強迫傾向的人,有很強的組織性和計劃性,他們一般很準時,對自己的事情比較慎重,重視細節,也有較高的道德感。對於規則、計劃、清單、流程都十分的關注。不管怎麼說,有強迫傾向的人對自己這種關注細節的特點,還常常帶有驕傲的積極情緒。所謂細節決定成功,這對有強迫傾向的人來說,是一種福利。
2、大部分人有強迫傾向的人,都喜歡整齊美觀,喜歡有規矩和秩序的世界。這在無形之中,具備了利他屬性。,把混亂整理為有序,同樣可以給他人帶來便捷。
比如,你總強迫自己把某個物品,放在某個特定的地方,這樣想拿它的時候就會很方便。你寫文章總是要把排版做得精美,別人閱讀起來也會心情舒暢。
因此適度的強迫傾向可以讓你在生活中關注細節,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從而在工作和學習中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你應該明白什麼是強迫症,什麼是強迫性傾向了吧?
所以,不用擔心你那麼一點的小癖好會是強迫症,就算真的是強迫症,也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進行幹預。
只要沒有給你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困擾,也並太多負面消極的情緒。所謂的強迫症,不過是你生活中很特別的一小部分。不一定要消除它,學會接受它,將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或許你反而會過上更加開心和愉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