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還有兩個月,在義烏做電子產品貿易的包海剛已完成銷售額增長30%的年度目標。這兩天,他正考慮該帶著團隊的二三十人去哪旅遊,以兌現年初許下的承諾。
包海剛是義烏小商品市場7.5萬個商戶中的一員。進入三季度,因疫情積壓的市場需求逐漸釋放,海外訂單紛至沓來。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外貿出口同比增長5.1%,總額佔全省的12.2%。
小到針頭線腦、精美飾物,大到家用電器、家具產品……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小商品市場匯集了來自全球約210萬種產品,每年吸引50萬人次外商前來採購。商品在這裡裝箱,從寧波舟山港啟航漂洋過海,乘上「義新歐」班列呼嘯著去往「一帶一路」沿線,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飛往世界各地。每年義烏市場出口標準貨櫃超過50多萬個。
以「世界小商品之都」而聞名的義烏,如今正向著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加速轉型。疫情之下,義烏商城集團一手在線上穩外貿出口訂單,一手拓展國內經銷網絡,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今年1月至8月,以電商快遞為代表的義烏市場內貿快速發展,完成快遞業務量40.7億件,佔全國總量的8%。
讓「義烏市場」遍布全球
海外客商家門口下單
在距離義烏萬裡之外的盧安達,如今多了一個微型的「義烏市場」——在佔地約1萬平方米的海外倉裡,義烏企業備貨上萬款產品。許多無法來到中國的非洲採購商,在「家門口」就能完成看樣、選品、下單。
不單是盧安達,在西班牙、捷克、吉布地等地,如今也有了這樣的「義烏市場」。義烏商城集團國際公司總經理何金法介紹,截至目前,義烏已在全球18個國家、24個地區設立了25個海外倉。不同於一般的海外前置倉,商城集團將其打造成商品展示中心,方便採購商海外直採。「未來3年,義烏計劃在全球設立200個這樣的海外倉。」何金法說。
在海外建市場的同時,義烏還讓市場「上線」。面對疫情影響,義烏積極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打造網上貿易平臺,在義烏商戶中開展電商培訓。前不久召開的「義博會」上,七成的義烏參展商家通過直播等方式,將商品在線上展示給境外客商。
「和一般的電商直播不同,外貿跨境直播的專業性明顯更高。」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從事工具產品進出口生意的陳燕貞談起直播頭頭是道。這個上世紀末就開始辦廠的「老外貿」,如今自己參與直播選品、撰寫直播腳本,還客串做主播,線上直播搞得風生水起。
然而,國際疫情一度讓海運、空運「一箱」「一倉」難求。好在,今年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通過機制創新,打造了金華、義烏雙平臺,為義烏商品走向世界打通了渠道。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義新歐」中歐班列也不斷壯大。自2014年11月義烏開行首趟中歐班列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運營線已達15條,聯通亞歐大陸49個國家和地區。日前,今年第1000列「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髮出,今年以來,班列累計發運8.3萬個標箱,同比增長203%。
挖潛國內大市場
國貨洋貨一起帶
不久前,上饒佳利商貿城負責人胡建輝和50多名同鄉組成採購團,乘大巴從江西直奔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開啟「補貨」模式。
一直以來,義烏商城集團都在努力引導商戶轉戰國內市場,但習慣了外貿生意「大進大出」的義烏人要跨界卻不容易。「今年的疫情正好為我們創造了一次重要契機。」義烏商城集團市場部經理朱幸平介紹,義烏商城集團先後派出20個團隊,分赴全國27個省區市招引國內採購商,成功邀請20萬名國內採購商到義烏。越來越多的國內採購團來到義烏,成為小商品城裡的新流量。
將四方客商「請進來」,義烏帶著商戶「走出去」。今年以來,義烏舉辦了「市場萬裡行」、「義烏好貨」萬裡行等活動,瞄準的就是國內二三級市場的銷售網絡。目前,義烏已成功舉辦貴州貴陽、江西景德鎮、山東臨沂、湖南懷化等17場貿易對接會,大批傳統外貿企業收穫頗豐。
這兩天,義烏辦公學習用品商會會長黃昌潮正聯絡義烏文具企業,準備近期到山西太原舉辦專場推介會。他在商會微信群裡一聲吆喝,一下子就吸引了百來家企業報名。今年上半年商會組織的貴州推介專場一炮打響,300多家參展企業現場就拿下數千萬元的採購訂單。
疫情發生以來,義烏市場通過社交拼團、會員電商、直播電商、網紅帶貨等新興模式,讓大量優質外貿產品更快到達國內消費者手中。今年前8月,義烏的內銷快件量同比增長50.6%,總量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廣州。
帶著「中國製造」走遍全國各地,義烏同時為優質進口商品「帶貨」。早在2011年,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落戶義烏,為義烏擴大進口創造了條件。去年,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已設立2102個展位,吸引全球1000多家企業參展。過去3年,在義烏外貿總額中,進口佔比已從1.25%提高至3.34%,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明顯。
義烏商戶進口力度越來越大,也讓「義新歐」中歐班列總能滿載而歸。「今年我們大力開發回程貨源,爭取去回程均衡開行。」「義新歐」中歐班列金華平臺負責人錢勇介紹,今年前9個月,金華平臺回程班列達96列,已超過總開行數的三分之一,這也為班列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創造了條件。
10月21日至25日,第26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線下線上同時舉辦。累計到場參觀者10.6萬人次,線上博覽會平臺及直播關注瀏覽量達1.6億人次。拍友 龔獻明 攝
用設計賦能製造
讓數據助推貿易
打通了外貿內銷的通道,如何讓義烏小商品走得更遠?義烏商城集團決定從小商品本身下功夫。
「以後,義烏每年要研發1萬種以上創意設計產品,打造小商品創新策源地。」義烏商城集團黨委副書記包華介紹,今年義博會期間,該集團的行業單品研發中心正式掛牌,浙江大學等14所高校設計專業代表入駐。該中心目標與100所以上設計院校開展深度合作,集聚1萬名設計人才。
越來越多的老外貿們也看到了設計的力量。10月23日下午,一名中東客商走進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戶外用品區,無意間逛進了一家主營戶外帳篷生意的商鋪。一個小時後,他便驚呼著「amazing」下了單。原來,商鋪負責人朱悅來在他一進店,就讓團隊根據客商的特定要求設計樣品。客商還沒離店,全新的樣品就從市場附近的打樣車間送到了店裡。
「設計到位和產品對路,義烏小商品才能擺脫過去低價競爭的老路,走得更遠。」朱悅來自豪地說,疫情之下,戶外用品普遍不好做,他的帳篷銷售卻逆勢增長超過三成。竅門何在?朱悅來用產品說話:針對非洲客商,他設計了尖頂、防短時強降雨的帳篷;針對俄羅斯客商,他就主打多彩的時尚帳篷。正是靠著這樣的精準設計,朱悅來的訂單如今應接不暇,自己忙不過來,還找了幾家工廠幫著生產。
一手提高產品品質,一手暢通銷售渠道。10月21日,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Chinagoods正式上線。「不同於其他跨境電商平臺,Chinagoods的作用不僅僅是撮合線上交易,更重要的是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義烏商城集團有關負責人舉例,他們可以依靠義烏境內倉和海外倉布點,基於平臺數據,為外貿企業進行小單拼箱等增值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物流等成本。
目前義烏商城集團正在積極爭取支持,力求加快實現交易、支付、結匯的數據閉環。而在此之前,他們將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實現中小微市場主體貿易支付結算便利化,進一步降低支付成本,並通過貿易數據沉澱,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值班主編:楊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