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建築是寄生於城市機體的「瘡疤」,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和公共安全,更擠佔城市發展空間,影響群眾生活。2020年是全市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的收官之年,河東區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開展了拆除違法建設百日攻堅行動,成果有目共睹,戰績令人鼓舞,局面來之不易。
大直沽街道原後臺小學津塘村道一側門面房為歷史遺留建築,多年來存在私開門臉、佔路經營、店外擺賣等問題,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又因涉及商戶多,歷史遺留問題糾紛多,清理整治的難度比較大,是日常治理工作的「難點」和「堵點」。居民張阿姨說:「這片門臉可是老問題了,我看綜合執法大隊的隊員們天天來,還貼通知發宣傳單,我們全力支持他們的工作。現在這片違建終於拆了,真是大快人心!之前堵的馬路都走不動,而且又髒又亂,現在敞亮了,出門也不怕磕著摔著了!」
家住第六大道小區的劉文麗說:「我家小區之前私搭亂蓋成風,圈佔公共區域蓋小屋,更有甚者還在違建的院子裡做園林景觀,把公用過道都當成自己家的用,為一己私利無視大家的公共利益,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還影響了環境美觀。我特別支持拆違工作,希望政府要堅持拆違力度,防止違建回潮,從根本上杜絕這一現象。」
王旭是一名綜合執法隊員,他說:「之前拆違工作有很多群眾不配合,拒絕拆除,我們加強了宣傳引導,以教育疏導為先,上門談心,多次深入相對者家中為他們宣講政策,最大限度得到他們的配合和理解。現在大家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居民們都會互相監督,發現問題會馬上告知我們,並配合我們拆違工作。」
短評:
拆是手段,改是目的。打贏拆違攻堅戰,絕非「一拆了之」,更要防止非法建築「捲土重來」。拆除違建的目的,是要將非法侵佔且低效利用的土地騰出來,用於合理合法、科學高效的城市建設項目。堅實鞏固前期拆違成果,堅決防止違建反彈,通過拆違還路、拆違治髒、拆違改造、拆違增綠,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滿足人民安居需求。
【來源:宣傳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