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鬥「,這是歷史對蜀漢後主劉禪的評價。在魏國大將鄧艾、鍾會攻蜀的時候,姜維率領大軍將鍾會的十多萬軍隊阻擋於劍閣,而且鄧艾攻打姜維也失敗了。但是鄧艾心生一計,不和姜維纏鬥,便繞了數百裡的陰平小路,直插蜀漢腹地。在陰平小道,蜀漢根本沒有設置守軍,甚至連哨所都沒有。
面對從天而降的魏國大軍,涪城守將投降,接下來諸葛瞻戰敗,而且敗得太快了。當時諸葛瞻的軍隊人數是大大超過鄧艾的,大家都沒有想到敗得這麼快。鄧艾孤軍深入蜀漢腹地,理應是被包圍而全殲,但是他卻勝利了。後主劉禪聽聞諸葛瞻大軍全軍覆沒,頓時嚇得沒有膽了。
於是後主劉禪召集群臣商議,但是這個時候整個朝廷一片陰鬱,能提出意見來的大臣寥寥無幾,當時也有大臣願意帶領蜀漢其他地方的軍隊前來幫助守衛成都,況且當時成都還有大量的部隊。但是劉禪非常害怕失敗,諸葛瞻戰死綿竹,讓他新生怯懦,好好活著才是他所追求的。當時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也建議死守成都。如果君臣一心,成都很可能守得住。況且其他地區的軍隊也可以馳援。而且姜維也率領一部分大軍馳援成都。但是將士們等到的卻是一紙投降。劉禪沒有經過絲毫的抵抗,就這樣將成都送給了鄧艾。
面對劉禪如此做法,奇怪的是,只有少數大臣反對。反抗最激烈的就是劉禪的第五子劉諶。當時劉諶言辭激烈,誓要與魏軍決一死戰,與成都共存亡。即使失敗了,也有面目見九泉之下的先帝劉備。但劉諶等少數人的主戰被劉禪否決,他們也沒有辦法。
劉諶見父親如此昏庸,而且國家也滅亡了,十分的悲憤。於是便率領家人來到了劉備昭烈廟。他的家人都知道劉諶要幹什麼,大家都默默地跟著劉諶,沒有絲毫的畏懼。劉諶在昭烈廟嘶聲痛苦,悲鳴不已。他的三個兒子以及自己的夫人也跪在昭烈廟中傷心落淚。
劉諶舉著劍對著自己的兒子們說,「國家亡了,你們怕嗎?「
「不怕!「三個兒子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卻有劉諶的風骨。
「先從我開始吧「,劉諶的夫人說。
劉諶看著自己的夫人,和她做了最後的擁抱,劉諶夫人便緩緩倒地,淚掛眼角。劉諶的幾個孩子也緩緩地倒在自己的母親身邊,永遠不分開。劉諶看著倒在地上的妻子、兒子,淚流不止。他將劍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然後也緩緩地倒在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的身邊。可憐劉諶,後主劉禪最聰明的兒子,就這樣隨著蜀漢一起逝去。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父親劉禪後來還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話,為了活命,竟卑微到了這種地步。
劉禪到了魏國後,司馬昭要將劉禪的妃嬪和其他宮女賞賜給魏國的將士。這個時候,劉禪的一名妃子李昭儀站了出來,說道,「蜀國亡了,我深感恥辱。今日又要將我賜給他人,這是對我的再次侮辱,我堅決不從。「李昭儀也是蜀漢政權中不多的有骨氣之人,她為了不再次受辱,而選擇了自殺。劉禪身邊能有這樣的人,也是令人稱奇。
後世也十分尊敬北地王劉諶,如今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有一尊劉諶雕像,就位於劉備廟中。而且刻有劉諶的生平,以及他的忠烈情操。
羅貫中曾這樣說到。「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這就是對劉諶的最中肯的評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