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念錯名字的5道中國菜,即使中文系教授來了,也得翻翻字典

2021-01-15 小董哥美食大全

推薦語: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氣候差異性也比較大,因此也就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飲食文化,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八大菜系。當然除了八大菜系之外,還有許多地方特色美食,也非常好吃,而且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廣泛,中國的美食也走向了全世界,深受外國人的喜愛

下文轉載自作者:養一隻冬菇

中國美食有很多,除了著名的八大菜系以外,還有很多別具風味的地方美食,然而每個食物都有一個好聽又極富意義的名字,有道菜叫肉末燉粉條,而中國人卻將其形容成螞蟻上樹,這個名字就比肉末燉粉條形象了許多。然而有些菜的名字就連中文系教授來了,也得翻翻字典,實在太難念了,簡直就是生僻字!

一、餄餎面(he le mian)

餄餎面是北方的傳統麵食,是用蕎麥麵,高粱面製作而成的,煮好以後澆上滷汁,吃起來十分的香,然而這樣一個美食卻有一個極其繞口的名字,小編作為北方人自然是吃過這種麵條的,不過我一直叫它「河撈麵」,原來它的本名是「he le mian」,面是真好吃,名字是真難念,估計中文系教授來了,也要思考一下,才敢開口!

二、莜麵栲栳栳(you mian kao lao lao)

來自於山西的一種麵食,是用莜麵做成的,蒸好以後蘸著西紅柿吃,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通常會連蒙帶猜,或者只讀認識的部位,栲栳栳如果只讀認識的右半部分,算你蒙對了

三、盬子雞(gu zi ji )

重慶的一道特色美食,做法十分的講究,口感自然是無可挑剔,然而這樣一個挑不出毛病的美食,卻有一個極難念的名字,導致很多吃貨鬧出笑話來,看到這道菜只會吃不會讀,點菜的時候簡直太尷尬了,記住了,這道菜叫做(gu zi ji),下次別再念錯了

四、八寶膏蛑飯(ba bao gao mou fan)點菜時最尷尬的事情就是,看到想吃的食物,卻怎麼也念不出菜名來,連服務員都會偷笑,就拿八寶膏蛑飯來說吧,前兩個字都認識,中間兩個字卻怎麼也讀不出來,就好像嗓子裡卡主東西一樣,怎麼也發不出音來,其實這道菜叫(ba bao gao mou fan),蛑即是蝤蛑,指的是一種梭子蟹!雖然名字很難念,味道卻十分美味,是用糯米和螃蟹以及臘肉製作而成。

五、藠頭(jiao tou)

藠頭是一種南方食材,由於藠這個字不太常用,所以很多人都不認識,即使中文系教授來了,也得翻翻字典才敢確認,藠頭的外形和大蒜十分相似,它們卻是兩種食材,北方人很少吃過

相關焦點

  • 名字被錯念和念錯名字有啥後果?
    2018年,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致辭中將「鴻鵠」一詞中的「鵠」字念錯,導致網評紛紛,最後北大校長念錯字致歉 :讀錯「鴻鵠」不應該文字功底太差。有些生僻字的確容易讀錯,但是,鄭博士今天想說的是,起名字總不要用生僻字吧,否則名字被錯了,會傷害運勢哦。
  • 「我叫楊林禕[yī],我這個名字反正……基本上都會念錯,99%的人都...
    以上是出自專業漢字字典的權威解釋。中學語文課本必讀篇目,諸葛亮的名篇《前出師表》中,曾明確提到了蜀漢名臣費禕的名字。儘管如此,當「禕」這個字放到實際生活中,用來組合新的人名時,還是經常會被人們念錯。父母都是公務員,頗有文化修養的他們,給兒子取了這個名字,寄予了美好的期許。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此後的20多年間,楊林禕的名字被無數人念錯,他也只能耐著性子,一次次給對方提醒、糾錯。「我這個名字反正……基本上都會念錯。」提起這個話題,楊林禕顯得無可奈何,「據網上說有99%的人都會讀錯。」楊林禕上一隊打CBA的時間,是2013-14賽季。
  • 學生名怪字多 班主任被點名難倒買康熙字典查字
    當她拿到學生名單時卻傻眼了,作為名牌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她,赫然有「垚、翀、、昶、、皛……」等十來個字都不認識,有些字連見都沒見過。無奈,她拿出了《現代漢語詞典》翻查,還是有好幾個字沒法確認讀音。於是,她向學校的老教師請教,結果也是無功而返。「現在小孩的名字中難解字、生僻字越來越多,建議你查查《生僻字字典》、《康熙字典》吧。要麼,就打學生家長的電話問這個字的讀音。」
  • 北大中文系教授:三「羊」開泰應該是三陽開泰
    北大中文系教授:三「羊」開泰應該是三陽開泰  昨天,記者在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步行街上看到,「三羊開泰無限驚喜」的宣傳橫幅,一眼望不到邊。對於眼前的「三羊開泰」人們並沒有感到有什麼差錯,加之旁邊配上的只只可愛的小羊,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在記者隨機採訪的幾位路人中,他們都說這個羊用的對,一位正上初一的學生更是肯定地對記者說:「羊年到了,就該用這個羊。」
  • 一位復旦中文系教授的「不必讀」書單
    復旦中文系教授嚴鋒曾開出一份「不必讀」書單。在北京語言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心理學會測驗專業委員會理事謝小慶看來,嚴鋒老師強調「信息篩選」的思想,非常重要,值得重視。 今天,學習和研究只能圍繞「問題」來進行。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就來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缺什麼知識,就學習什麼知識,就補充自己的不足。 例如,今天有組織的、集團化的、高科技的考試作弊現象日趨猖獗,我們要應對這個問題,就要展開科學研究。
  • 全國人都念錯了諶龍的名字,諶龍親自解釋
    在今天凌晨結束的羽毛球世錦賽中,諶龍遺憾的無緣男單四強,對於諶龍來說今年他已經30歲了,在林丹等人早早出局之後很多人都將目光對準了他,不過可惜的是他沒有進入到四強,這樣一來中國男單提前確定在24年來第一次無緣世錦賽男單頒獎臺,確實非常遺憾。當然諶龍也已經盡力,他在本屆世錦賽男單整體的發揮還是相對不錯的,比起世錦賽開始之前的幾站比賽狀態有了明顯的提升。
  • 王者榮耀:最難讀的4個名字,火舞叫順口,最後一個現在還念錯
    王者榮耀:最難讀的4個名字,火舞叫順口,最後一個現在還念錯 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各位的見面,說起王者榮耀,想必大家並不陌生,近年來最火熱的手遊之一
  • 這5位藝人的名字,你讀對了幾個,最後一位不查字典你肯定不認識
    不少明星在進入娛樂圈之前,都會選擇給自己起一個藝名,讓自己的名字更好聽也更能讓人記住,像成龍本名叫陳港生,張亮原名叫張振鎖等,不過有一些明星,他們名字當中有些字卻不被人熟知,或許只有學霸才能全讀對吧菅紉姿因出演《何以笙蕭默》被大家熟知,而大家卻只記得她的長相,卻記不住她的名字,很多人都是不認識她的名字
  • 康熙字典起名之男寶寶好名字推薦!
    康熙字典起名之男寶寶名字。為什麼要用康熙字典來給寶寶起名呢?康熙字典裡面有很多過去用的字,在現代詞典裡沒有了的,或者寫法不同,可是用生僻字也不是很好呢。康熙字典之所以適合用來起名,並不是因為生僻字多,而是因為康熙字典能查看每個漢字的五行屬性!這樣子就很方便了對不對!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新華字典》(第12版)於8月10日發行上市,增補「初心」、「點讚」、「二維碼」等新詞,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聖陶親自擔任審定。
  • 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侯宇 攝  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  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聖陶親自擔任審定。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面世,五百萬冊在半年便銷售一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音序排列的字典,體現出了「規範、科學、實用、便捷」的特色,為新中國的全民掃盲運動立下汗馬功勞。
  • 安徽最「鬱悶」的城市,名字通俗易懂,卻老被人念錯
    很多人了解一座城市,都是先從認識它的名字開始,這是城市文化的一種體現,潛在一種凝聚力、親和力以及極為複雜的情感。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安徽最「鬱悶」的城市,它就是六安,名字可以說是通俗易懂,但老是被不熟系它的人念錯名字,這又是為什麼呢?
  • 河南有座山,最愛和少林寺相連,名稱常被人寫錯念錯成笑話
    最近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央視某新聞主播把河南某縣的名稱念錯了,後來發現不是念錯,是有人把它寫錯了,怪不著人家主持人。為此,央視還特別為它正一次名,著實讓這個地方上了熱搜讓人們記住了它。只想說,中國文字太複雜了,別怪人家老外說學漢語最難,連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即使你再博學,也不可能念出中國所有文字。言歸正傳,這個被念錯的河南某縣的名字,名為「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因處於嵩山之中而得名。筆者多次到達嵩山一帶風景區,感覺嵩山比嵩縣有名。嵩山為一座連綿大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裡,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伏牛山。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中國人能在其中找到的,是父母一頁頁翻著這本字典為兒女挑選名字的身影,是小學寫作文時咬著鉛筆頭苦苦查找「大詞」的煩惱,是第11版問世前還始終號召「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鬥志昂揚,是這個國家過去62年的時代胎記。
  • 已故北大教授王瑤:不要做「二道販子」一樣的偽學者
    他還告訴學生,不要做「二道販子」一樣的偽學者,要拒絕誘惑。據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介紹,它出自自己的導師、著名文學史專家王瑤之口。王瑤1914年5月7日出生於山西平遙,1934年考入清華中國文學系,1943年起師從朱自清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因學科調整,王瑤進入北大中文系,當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許多學者如錢理群、陳平原、孫玉石等,都是「王門弟子」。昨天是文學史家王瑤誕辰100周年。
  • 一幫40後理工男編出新型字典,《筆順碼字典》在漢首發
    吳之林介紹新字典吳之林介紹,漢字由30多種不同形狀的筆畫構成,而最基本的只有6個,分別是橫、豎、撇、捺、挑、點,其他筆畫都可以歸於這幾大組,再合併少數不常用的筆畫,便可形成能夠對照26個字母的筆順碼。這樣,不同的漢字就有了先後次序。漢字的筆順有統一的標準(《現代漢語通用筆順規範》),但也有一些字筆順完全相同,如「末和未」「杜和槓」等,這時候就用漢語拼音來補充排序。
  • 家長給孩子起的名字,考試的時候孩子急哭:半個小時沒寫好名字!
    最後在做題目的時候,也不安心,考試的時間很快就到了,看著沒有做完的題目還沒有寫好的名字,孩子急得哭了,老師走到跟前,才大哭著說:「我寫不好我的名字,嗚嗚嗚」,估計這孩子在心裡已經埋怨了自己的爸媽一萬遍了。聽到這樣的事情,估計有孩子的家長們捏了一把汗,心裡也都在盤算著,自己家孩子的名字是否很難寫,其實,各為各位家長在起名字的時候,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標新立異的名字。
  • 《新華字典》初版記
    「伍記小字典」1948年秋天,解放戰爭接近尾聲,魏建功從臺灣返回了北平,他與北大中文系的先生們會面相聚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閒談之餘,編字典的事兒終於被提上日程。最早與魏建功聊起此事的周祖謨後來回憶:「我們認為這是一項有益於普及教育的工作,必須要當做一項事業來努力進行。談話之間,仿佛一個新的試驗工作將要開始了,心情十分振奮。」
  • 新生名字太生僻 老師點名查字典
    鋆 yún  瑀 yǔ  俁 yǔ  嵬 wéi   燊 shēn   頔 dí  曌 zhào  璡 jìn  澍 shù  翀 chōng  畋 tián   崯 yín   烺 lǎng  懋 mào  蒔 shì或shí  暐 wěi    教了20多年語文的宋飛,在9月開學接手新生班時遇到了囧事:「一拿到班級花名冊,有兩三個字都不敢開口讀,私底下查了一下字典
  • 給寶寶起名字不用總「翻字典」,試試這三招,寶寶名字肯定好聽!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我的名字是爺爺起的,據說老人家翻了好幾天的字典,最後才找到了個「鑫」字,作為我的名字。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永遠比別人慢一步,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名字太難寫了。而且,因為這個字很多小朋友讀不來,所以,一直被別的小朋友叫做「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