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北大教授王瑤:不要做「二道販子」一樣的偽學者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上世紀80年代,王瑤在政協會議上圍繞委員們發言而流行的口頭禪「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後加了一句「白說也要說」。他還告訴學生,不要做「二道販子」一樣的偽學者,要拒絕誘惑。

年輕時的王瑤

「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

現在已是社會流行語的這句話,出自何人之口?據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介紹,它出自自己的導師、著名文學史專家王瑤之口。

王瑤1914年5月7日出生於山西平遙,1934年考入清華中國文學系,1943年起師從朱自清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因學科調整,王瑤進入北大中文系,當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許多學者如錢理群、陳平原、孫玉石等,都是「王門弟子」。

昨天是文學史家王瑤誕辰100周年。北大中文系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山西省作家協會共同主辦「精神的魅力——王瑤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

會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溫儒敏、北大中文系教授嚴家炎、孫玉石、謝冕、陳平原、錢理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園等對王瑤進行了回憶與追思。

一生三大貢獻

在陳平原的眼裡,王瑤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43年到1952年是清華十年,可以概括為學術史;1952年至北大到1977年「文革」結束的25年,可以概括為革命史;從1978年開始招研究生到1989年逝世的12年,可以概括為教育史。

王瑤的學術貢獻,被溫儒敏歸納為:第一大貢獻是中古文學三論,第二大貢獻便是《中國新文學史稿》,第三大貢獻是人才培養。

在溫儒敏眼中,導師的第一個貢獻「可與魯迅、劉師培的研究可謂三足鼎立」。第二個貢獻,是指王瑤整理編寫出上下兩冊、60萬字的《中國新文學史稿》,他也成為中國新文學研究史的學科奠基人。但因許多批評者看不到這份史稿在獨有的年代獨特的價值,所以招致「體制內外都有批評」。

「史稿在特定的時代受制約,但有屬於自己的追求和文學史的構想,既滿足了時代的要求,又不是簡單地執行意識形態的指令,整合表述的過程中儘可能地表現出歷史的多元和複雜性,特殊地位是其他同類作品不能代替的。」溫儒敏說。

在人才培養的貢獻中,溫儒敏認為,導師的名言「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透露出的批判精神,對學生們做人、做學問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心中清華重於北大

而讓陳平原最為看重的是,晚年王瑤做了兩件前途無量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倡學術史的研究,第二件就是為清華學科「招魂」。

王瑤曾不止一次地告訴陳平原,為什麼做學術史研究,因為深感晚清以降百年以來,中國的研究格局越來越小,水平越來越低,一代不如一代。

而第二件事凸顯了清華研究的價值。在王瑤心中的學術版圖中,清華的業績在北大之上。「王先生晚年多次說他是清華的,不是北大的。」

陳平原分析,王先生之所以堅持屬於清華不屬於北大,首先是他特別表彰清華的學風和文化,這是一種可能;從21歲到39歲和清華結下不解之緣,而在北大的不愉快之多,這是可能之二;王先生的論著《中古文學史論》出版於清華時期,這是可能之三。

「王先生所遭遇的困境,到底是學校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如果沒有院系調整,一直生活在清華園的王瑤是否會遭遇他在北大遭遇到的這些情況?」陳平原發問之後感慨:今天討論王瑤,需要認真清理的不是文學觀念,而是深受意識形態影響和制約的大學制度。

用撲克佔卜命運

嚴家炎1958年秋留北大任教,與王瑤共事。當時因「反右」運動的餘波,王瑤被當做學術上面的白旗受到批判,並被撤去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位。

曾是「一二·九」時代的地下黨員,一夜之間忽成「白旗飄飄」,王瑤非常想不通。「有一次,我們倆人聊天,他說覺得個人無法掌握命運,只得拿起撲克牌玩打通關這樣的遊戲,看究竟這樣走還是那樣走會走通。」嚴家炎回憶說。

「文革」中,王瑤因將一張背面印有毛澤東像的報紙放在尿盆底下,遭到保姆揭發,被認定是「三反分子」。除幾次遭到毒打外,還被從原來的住宅趕了出來。

王瑤幽默,愛開玩笑。三四十歲時,他的頭髮該黑的卻早白了,牙齒該白的反倒變得焦黑,他說自己「黑白顛倒」。又因糖尿病每天必須多喝水,同時又喜歡用菸斗抽菸,他又說自己「水深火熱」。

在不太正常的時代中,這些玩笑之言被人作別樣的理解,因此他沒少吃苦頭。1957年夏天「反右」時,他和幾位教授去青島編教材,說了一句:「這下子可以躲開火熱的太陽,也躲開火熱的鬥爭。」此話在後期「反右」和「雙反」運動中成了他受批判的題目。

「文革」結束後,王瑤對許多事情看得更透,心胸更豁達。事後,他對揭發批鬥的人一般都採取寬容、原諒的態度,「事情都有自己的條件,在那樣的環境中難免會做些錯事,不要過多地責備他們,回頭看看我們自己過去寫的東西,還不是多多少少也打著時代的烙印」。

雖經歷「文革」,王瑤性情未變。上世紀80年代,王瑤的全國政協委員職位被恢復,他在政協會議上圍繞委員們發言而流行的口頭禪「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後加了一句「白說也要說」。他還告訴學生,不要做「二道販子」一樣的偽學者,要拒絕誘惑。

1989年11月20日,王瑤來滬參加巴金學術討論會時,在開幕式上發言因體力不支而入院,是年12月13日在華東醫院病逝。據孫玉石回憶,12月2日,王瑤感覺稍好,給女兒王超冰寫下這樣一段話:「我苦於太清醒,分析了許多問題,自以為很深刻,但不必說,不如痴呆好!」

相關焦點

  • 北大醫院教授熊卓為之死(二)
    「非法行醫」說(本刊記者)陳虹偉 (本刊見習記者)莫靜清/文2006年1月31日,時年49歲的北大醫學教授熊卓為死在了自己供職醫院的手術臺上。據病歷記載,當天參與搶救的專家有:朱天嶽教授(原骨科主任)、丁文惠教授(大內科主任、心內科專家)、王東信教授(麻醉科主任、ICU專家)、李巖主任醫師(心外科副主任)、劉憲義副教授(當時的骨科主治醫師)、於崢嶸主治醫師(當時的骨科住院總醫師)、洪濤教授(心內科副主任)、趙峰教授(心內科副主任)、趙明輝教授(腎內科主任)、章友康教授(當時的北大醫院院長),還有應患者家屬要求請來的阜外醫院兩名院長以及北大醫院相關輔助科室多人
  • 北大網紅教授薛兆豐信息已被北大國發院官網刪除
    薛兆豐此次離職的原因涉及到三個方面,一個是觀點之爭,一個是身份之爭——即不是北大校聘教授,只是國發院院聘教授,第三個便是專業之爭,即沒有專業期間的學術論文發表。有一些人認為,薛兆豐沒有學術文章不能稱為教授,水平不夠,持有這類觀點的人數也不算少。
  • 前北大教授性侵女生致其自殺?當事人瀋陽回應
    原標題: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殺獨家回應:均為惡意誹謗4月5日下午,前北大中文系教授,現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瀋陽,就被舉報曾性侵女生並導致後者自殺一事,獨家回應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稱,舉報文章中指責均為「惡意誹謗」,「保留控告的權利」。
  • 北大經濟學教授曹和平案例解讀
    曹和平教授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省部委託重點重大項目,同時也是上海自由貿易區規劃方案的評審籤字專家之一。我有170斤重,今年6月12號在北大體檢的時候,北大醫院的大夫說曹教授你不能回家了,趕緊到宣武醫院去看病,因為你心臟一組冠狀動脈全部堵塞了,任何時候都可以休克,直到今天,我的診斷和先期的治療還沒有結束。有沒有一種替代的方法把它解決了呢?
  • 北大考古學教授吃完燒雞擺出一具「人骨」(圖)
    記者了解到,這個「北大王迅」原來在網上早就小有名氣。  考古學家這樣吃雞:用雞骨頭拼出一具「人骨」  這段「考古學家是這樣吃雞」的視頻和照片最初是一名帳號為「王海軍0915」的網友發布在新浪博客上的,前日開始突然在全國範圍內被瘋傳。  據她介紹,本月2日她與王迅教授一起去吃飯,點了一隻雞、一盤麻豆腐和兩碗米飯。
  • 北大教授僅回復兩個字,讓人不忍直視
    日本某所大學的教授還對外宣稱,在日本的應神天皇時期,有一個叫做「弓月君」的人,帶領一批朝鮮人來到日本,這個叫做「弓月君」的人就是我們國家秦始皇的後裔。他還說,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的後裔早先就從朝鮮遷移到了日本,還認為徐福當年根本就沒有到過日本,他只去過日本旁邊的島上。這種說法顯然是毫無根據的,那麼,日本人真正的起源是什麼呢?
  • 張俊成:一個北大保安的奮鬥與夢想
    因此,他被媒體譽為「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北大保安勵志讀書第一人」等。  2020年歲末,勵志的北大保安再次衝上網絡熱搜:焦森自學Python編程,許文龍單詞量達到一萬五、能用英文與留學生流利對話,網友們紛紛評論道:「神一樣的存在」「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從1995年至今的二十多年裡,北京大學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用知識改變命運、打拼幸福人生。
  • 北大教授:「長幼有序」
    我以前也從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偶然間聽到北大法學院朱蘇力教授的一次講座。在那個講座上,朱教授說,在我國歷史上,真的曾有理學家提出,雙胞胎中先出來的那一個才是弟弟。這位理學家認為,是做哥哥的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已經有了謙讓之心,特意讓弟弟「先行」。如果我們真的順應這位理學家的思路,那麼沒準兒,雙胞胎中的老大老二次序就要全部調換了。
  • 北漂不易,沈從文窮得沒飯吃,鬱達夫請吃飯,還給他介紹北大教授
    他們是北漂中的幸運中,一個得梅蘭芳賞識,一個得北大教授賞識,最終有了後來的成名。一、北漂不易15歲那年,沈從文被送到軍營,開始了他一生的蛻變。初到北京,沈從文心中盤算,自己先考上北京大學,隨後半工半讀,一面做研究一面寫文章養活自己,想必不是難事。但是沈從文忽略了,北京人才雲集,與當初他所居住的那個小山村雲泥之別。意料之中,沈從文因考試不合格被北大拒絕了。
  • 胡同裡的兩文人,一清華導師純粹至投湖,一北大教授逛窯子寫豔詩
    為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終四,奮身一躍於昆明湖魚藻軒,與自然融為一體。織染局10號院在織染局胡同西口路北,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可惜的是後來被分割為一個院落,北房正屋3間,耳房各1間,南房為4間,北房和南房均帶有前廊,其為帶脊的瓦房。10號院公館,預計月租金8塊大洋,這對於月薪260塊大洋的北大教授,且兼代北京高等師範學院課,還有經常發表文章,月收入至少300塊大洋的吳虞來說,比較輕鬆的。
  •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什麼?
    很多學生在考大學的時候聽見這些話最多,很多大學都流行「貧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個詞,我想很多人不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也不知道它的曲折,今天把這個詞的意思告訴大家。首先,「窮清華、富北大」就是這樣的說法,當時北京大學大部分學生都是幹部子女和家庭環境優越的孩子,因為清華是寒門出身的孩子,這些貧困的孩子們想在這個學校學習自己的技術,將來進入社會找工作也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改變家庭的現狀。
  • 北大中文系教授:三「羊」開泰應該是三陽開泰
    北大中文系教授:三「羊」開泰應該是三陽開泰  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蘇培成。蘇教授說,羊年到了,人們喜歡用「羊」字討個吉利,「三羊開泰」中的「羊」字其實是借了太陽的「陽」的諧音。正確的應該寫成「三陽開泰」。這個詞來源於《周易》六十四卦之中的一卦———泰卦。「三陽」意為春天開始,表示冬去春來,陰陽消長,萬物復甦。而「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陽交泰」,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
  • 北大教授出書罵孔子為「喪家狗」,專家出言相助:他說的沒錯!
    但就是這麼一位世人敬仰的孔聖人卻被北大教授大罵為「喪家狗」,一時間輿論譁然,大家都紛紛譴責這位北大教授的行為,但是專家卻為他佐證認為他所說的是事實,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不過好在孔子自幼便是十分聰慧好學的,到了青年時期的孔子做了幾個小官,對於孔子來說官職無論大小他都儘自己的能力把每件事做好,因此也常常得到提拔。可惜到了中年時期當時的朝廷被奸人利用,孔子也不被重用於是離開了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此生再沒有得到政治上的成就,他一直到68歲才再次回到魯國。
  • 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沒了希望
    喪禮是對已故的逝者最好的懷念與尊重,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應該丟掉其傳統精華。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我國出臺了相關規則,準備進行喪禮方面的改革,但是這其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引發了外界的深思熟慮與關注。其中北大教授吳飛更是指出:沒有我們自己傳統的喪禮,那就意味著我們的中國文化沒有了希望。在他看來,喪禮是我們現代人與古老的傳統文化唯一一個具有實質性聯繫的。
  • 北大教授被嘲看不懂英文報紙,他故意把報紙顛倒後,老外羞紅臉
    與民國初年才成立的清華大學相比,北大在近代中國的名氣和聲譽要比清華響亮得多。特別是在當時,我國近一半的知識分子和國學大師都與北大有或多或少的聯繫。比如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還有胡適,王國維,魯迅,朱自清等著名教授。就連北大圖書館的館員也是沈從文,莫言這種水平的文學大師。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北京大學教授。與上面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名人相比,他要低調得多,神秘的多。
  • 親歷記之學術史中的錢耕森先生(二):大道至簡 博採眾長
    2018年春節大年初一晚上,CETV-1(中央教育臺一套)播出被譽為「當今國學教育和學術研究領域最高獎」——湯用彤學術獎頒獎儀式,將2017年度學術獎頒發給了安徽大學資深教授錢耕森先生和已故四川大學卿希泰先生。
  • 北大教授忠告:早睡早起+微信朋友圈控制在10人以內
    典禮上,白建軍教授作為教師代表致辭。在未名湖邊長大的他,通過講述身邊四個普通卻又不同尋常的北大人物故事,向全體新生傳遞了「在北大,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信念。 同時,他也為全體新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循序漸進,努力尋找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制定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學習計劃;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嚴明律己,方能取得成功。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編者按 今年 北大中文系建系110年 憶往昔崢嶸歲月 繼承先賢風骨 綿延家國情懷
  • 北大教授大聲疾呼: 教育陷入全面競爭狀態, 讓孩子過早「夭折」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臺發表精彩演講,把脈當下中國教育,言之有物,觀察犀利,推薦給大家閱讀。  作者: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本文來源:公眾號「北京大學教育學院」(ID:pkugse)。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專訪周彥恆教授,探究「學院派」口腔連鎖與正畸的新生態
    賽德陽光的名稱源自於北大的「賽先生」與「德先生」,體現了賽德陽光與北大深厚的歷史淵源。賽德陽光從肇建之初就高度重視醫生人才體系培養,核心團隊由北大口腔醫學院博導周彥恆教授率領80多位北大、華西、上海九院、四軍大等知名院校口腔醫學的碩博全職醫師組成,其中僅北大口腔博士學位的醫生數量就有近30位。賽德陽光擁有名校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師數量位列民營口腔連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