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腦梗發病的5大前兆,學會3個小技巧,別等發病後才預防

2021-01-18 騰訊網

如今有關腦梗這一病症的信息愈來愈多,而且腦梗更有低齡化的發展趨勢,由於腦梗通常是忽然病發,通常會讓病人和病人的親人猝不及防,不清楚要怎麼開展解決,實際上當腦梗在病發以前是也有一些徵兆出現的,當患者出現不斷的打呵欠,有四肢麻木的狀況,及其模糊不清原因的昏倒的情況下,就需要造成留意的。

腦梗的前兆有什麼

病症一:突發性眩暈或模糊不清原因的倒下

椎基底動脈 血供不夠,影響丘腦和腦幹等均衡神經組織,病人會忽然覺得眩暈,站起不穩,乃至會昏倒在地,或是出現模糊不清原因的摔倒。它是腦梗發病前的典型性預兆,一旦發覺身邊人出現這類狀況,要立即撥通120。

病症二:身體、手腳、唇舌等發麻

胳膊或是腿忽然覺得發麻、沒有力氣,或是產生癲癇樣的抽動;一側的面部、手腳或是唇舌時感發麻,或是出現嘴歪、不自覺淌口水等病症,它是側 頸內動脈 血供不夠,影響大腦皮質中央前後左右流回引發。

病症三:忽然發言模稜兩可乃至失語

人的大腦中主動脈血供不夠會影響大腦皮質 語言中樞 ,病人會突然間的發言模稜兩可。一些病人不可以發言但能聽得懂他人發言,一些病人則反過來。醫藥學上稱之為運動性失語或是感覺性失語。

病症四:視力下降、雙眼黑蒙

雙眼忽然看不清楚東西,視物模糊,或是覺得眼下一片漆黑,一般數秒左右或十多分鐘就可以恢復過來。這種全是因為眼主動脈血供不夠引發的,假如出現這類狀況,要警醒腦梗的產生。

病症五:發困、總想睡覺、經常打呵欠

病人整天昏昏沉沉,無法克制,處在一種總想睡覺的情況,在中飯後主要表現尤其比較嚴重,務必馬上午睡,不然全部中午都是處在發昏的情況。它是 腦供血不足 引發的,要保持警惕。

預防腦梗,從3點做起

第1點,要 預防腦梗 塞,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患者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多參加戶外的有氧運動。在飲食方面低鹽低脂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少吃油膩的食物,這都是預防腦梗塞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2點,要預防 腦梗塞 ,還需要控制基礎疾病,比如一定要控制好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相關的基礎疾病,也能減少腦梗塞的風險。

第3點,對於高危人群來講,需要預防性的服用藥物,比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和他汀類藥物,也能夠減少腦梗塞的風險。

相關焦點

  • 腦梗發作危險大,學會腦梗中風120,幫助更好判斷是否出現腦梗
    導語:腦梗死是臨床上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疾病,其致死率高,致殘率高,所以在臨床上面受到很多人的重視,但其實腦梗治療也有鎖技巧了解腦梗治療對於早日進行診斷有良好的作用。3、通暢氣道、改善通氣大部分腦梗患者都會出現腦部供氧,不足的問題,同時會因為癱瘓導致會出現道氣道的問題,所以改善氣道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氧氣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上面通常會採取幫助患者飼養的方式來提高患者體內的血氧含量。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要給個患者提供良好的氧環境,但應該保持昂一定適宜的濃度,切忌讓患者吸入高氧。
  • 發病突然,進程迅速,關於猝死的這3個常識,人人都應當了解
    心源性猝死的一般表現是發病比較突然,發病進程非常迅速,死亡率也比較高。心源性猝死高發,挽救的成功概率卻很低,關於猝死的這3個常識,人人都應當了解。 1.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 腦梗有什麼症狀前兆?腦梗塞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病有先兆及時救,莫...
    很多人都不知道腦梗有什麼症狀前兆?更不知道出現腦梗症狀前兆時該如何急救,只一味的慌亂和焦急等待錯失良機。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腦梗有什麼症狀前兆?沒有腦梗塞最佳治療方法時,又該怎樣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腦梗有什麼症狀前兆?
  • 嘴歪是什麼病的前兆 3種因素導致嘴歪
    那麼,嘴歪是什麼病的前兆?導致嘴巴歪的原因是什麼?嘴巴歪怎麼治療呢?下面就跟著小編具體的來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吧。嘴歪是什麼病的前兆嘴歪是面癱的一種表現。而面癱則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前者見於腦梗、腫瘤、外傷和腦炎等,後者主要見於面神經炎。如果沒有其他症狀,最常見的面癱是由面神經炎引起的。建議儘早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再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治療。
  • 2015年廈門病毒性肝炎發病1300多例 B肝仍最高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劉蓉 通訊員陳贇 李琪彬)明天就是第13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是「生活需要愛心,也需要愛肝」。昨日,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2015年病毒性肝炎統計數據,我市病毒性肝炎發病呈逐年下降趨勢,五種病毒性肝炎中,B肝仍佔最大比例,甲、乙、C肝例數明顯下降,戊肝略有上升。
  • 輕度腦梗會有哪些症狀?
    腦梗就是腦缺血,缺血根據範圍可以分大小;但是,腦梗塞哪有輕重度之分,腦是什麼器官,身體的司令部,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發生在腦裡的病變,都不是小病。對於腦梗的輕重,需要看梗死的範圍及梗死發生在腦的那個位置,因為即使最小的梗死面積,如果發生在腦的重要部位,如腦幹,也是非常嚴重的。如下圖,腦的血管非常豐富,分支也很多,那條血管梗塞,便會引起相應的部位缺血梗死。
  • 最小發病年齡僅5歲!青島發布2017年腦卒中冠心病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青島市新發腦卒中病例19637例,最小發病年齡僅5歲,發病後死亡8293例;冠心病發病10033例,發病後死亡7899例。青島居民患心腦血管疾病以腦血管病為主,在腦血管中腦梗死是腦卒中最主要的發病和死亡原因。
  • 醫生提醒:腦梗是拖出來的,身體3處發麻,別大意,儘早治療
    腦梗是因為大腦中的某根血管出現血液供應的問題造成的,通常患者的大腦都是處於缺少血液或者氧氣的狀態下,最終造成大腦組織壞死的現象。腦梗患者大多都是中年人,常常還會伴隨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各種疾病。但腦梗的發生並不是沒有任何徵兆,當身體有3處發麻時,千萬不能大意,要儘早治療。
  • 《柳葉刀》:大部分COVID-19出院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症狀
    研究指出,超過四分之三的COVID-19患者報告了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勞或肌肉無力(63%),26%的患者報告有睡眠障礙,23%的患者報告出現焦慮或抑鬱。在發病6個月後,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更可能呈現肺功能下降和胸部影像學異常,這提示肺功能仍未完全恢復。
  • 北京中方中醫院醫生劉泉鵬:重症肌無力的發病原因都有哪些呢?
    重症肌無力任何年齡組都可以發病,有2個發病高峰年齡,20-40歲女性多見,40-60歲男性多見,1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僅佔10%,年齡大者容易伴有胸腺瘤。 ,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證勞逸結合,並且要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能很好的預防該病。
  • 最新研究|大部分COVID-19出院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症狀
    本研究入選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20年1月至5月期間出院的COVID-19患者,在6月至9月期間對1733例患者完成了集中隨訪。 76%的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個症狀。 疲勞、肌肉無力是最常見的症狀,睡眠障礙、焦慮或抑鬱也較為常見。
  • 喝了1年三七粉,63歲大媽突發腦梗離世
    杭州63歲的楊女士是一名冠心病患者,有5、6年病史。很長一段時間裡,楊女士靠服用降壓藥和阿司匹林來控制病情,效果還不錯。後來她聽朋友說三七是個神藥,對心血管很好,還能預防腦梗,便買了三七粉和藥物搭配著吃。
  • 9月重慶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16155例,死亡84例
    上遊新聞從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獲悉,2019年9月重慶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發病16155例,死亡84例。其中,甲類傳染病無發病、死亡報告。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白喉、血吸蟲病、流腦、新破、鉤體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無發病及死亡報告。其餘21種乙類傳染病共報告發病9185例,死亡84例。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梅毒、B肝、登革熱以及C肝,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85.15%。
  • 1分鐘死亡190萬腦細胞,預防才是硬道理
    國內外公認的研究顯示: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在發病1.5小時內進行溶栓資料最有效,並在4.5小時內持續有效。一、關於缺血性中風(腦梗死)缺血性中風(腦梗死)患者,如果能夠被早期識別,在發病3~4.5小時之內及時送達有溶栓或取栓條件的正規醫院,獲得溶栓或取栓治療,多數可以明顯恢復,甚至出現奇蹟般好轉、痊癒。
  • 腦萎縮腦梗吃什麼好 告訴你3個預防方法
    核心提示:當患上腦萎縮腦梗的時候,會對腦部的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一系列的基本功能。對於腦萎縮腦梗的患者和對這個疾病的預防,食療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建議人們多食用動物的內臟,動物的肉類食品以及糖分的攝入儘量選用紅糖,多攝入不飽和的脂肪酸等等。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發病的原因及治療
    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跟痛,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
  • 腦梗是有預兆的,這三處變硬了,或許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尤其是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對於老人而言,危害身體最大的一個疾病應該就是腦梗,腦梗屬於突發性疾病,一旦發病,能活下來的人就會非常少,這就是腦梗帶給大家的印象。腦梗雖然不是癌症,但是很多人對腦梗的印象就像癌症一樣可怕。
  • 警惕「手指發麻」,問題可小可大,別等病發才追悔莫及
    手指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一般生產前三個月時嬰兒開始在媽媽腹中長出手指,出生後手指和指甲都發育完全,隨著年齡增加手指也慢慢長大,正常情況下人類有五根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方便抓取使用工具,但它與腳同樣處於遠心端,卻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手指碰觸物品有知覺,但如果沒有遭到外力傷害就無緣由發麻,很有可能是大病前兆。
  • 53歲大叔,一年兩次腦梗,醫生:早上這3件事是禍根,最好別做
    53歲的李大叔就在今年突發了兩次腦梗,一次是在今年的六月份,另一次是在今年的十月份,幸虧李大叔發病時身旁有人,所以搶救及時,不然李大叔可能就會失去生命,或者留下嚴重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