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王林 記者 劉川 何浩源)6月25日,端午節,廣安的氣溫上升到35度以上,嘉陵江畔武勝縣沿口碼頭,廣安市賽艇、皮划艇運動隊的「00後」少年們,手握長漿與江水「角力」,賽艇像離弦的箭一樣,劃破水面,逆流而上。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6/2006261031288650001687EE.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逆流而上,奮鬥不息,這像極了他們命運。廣安市賽艇運動隊成立僅有5年,卻是廣安體育的一批黑馬,5年來,這裡走出了4個全國冠軍,31個省級冠軍,在上一屆省運會上奪得9金3銀3銅。隨著去年11月第一艘皮划艇的購入,廣安市皮划艇運動隊才算宣告成立。
在廣安市賽艇、皮划艇運動隊中,現有第二批隊員是2018年12月組隊時從武勝縣各鄉鎮中學選拔過來的,48名隊員中有45名隊員來自農村留守家庭,年齡最大的今年16歲,最小的只有13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通過雙手蕩起雙漿,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他們的訓練:血泡破了再磨層層堆積成老繭
從武勝縣沿口鎮碼頭沿嘉陵江往龍女湖方向走,有一個江邊觀景平臺。在觀景平臺下面,「隱藏」了一個秘密基地,這就是廣安市皮划艇隊的訓練基地。
說是訓練基地,其實頗為簡陋,只有1張床和10多個小板凳供隊員們休息,旁邊擺放著隊員們訓練用的皮划艇、賽艇以及槳。「選擇這兒作為訓練基地,一方面是因為在平臺下面,太陽曬不到;另一方面是因為距離嘉陵江近,訓練方便。」廣安市皮划艇隊教練聞浩說。
6月24日,連續幾日放晴,嘉陵江面變得悶熱潮溼。「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練兵千日,用兵一時。」聞浩扯開嗓子喊話,叫隊員加快速度,扛著皮划艇,趕快下水。
下午3點,空氣溫度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值。隊員們經過訓前拉伸訓練,肩扛5米長、24斤重的皮划艇疾步來到嘉陵江邊。
為了防曬,大多數女隊員和極少數男隊員都穿上了防曬服,防曬服沒有遮到的皮膚,都塗上了厚厚的防曬霜。「那個還在抹防曬霜的女生,少些無謂的抵抗,防曬霜起不了多大作用。」聞浩打趣地說。
事實證明,教練並沒有開玩笑,防曬霜對於這些水上少男少女,確實沒有多大作用。劃了不到100漿,女隊員曹智慧臉上的防曬霜就全被衝掉了,露出黝黑而稚嫩的臉龐。
40分鐘水上訓練結束,隊員們從頭到腳溼了個遍。「分不清到底是汗水還是江水打溼了全身。」曹智慧說,因為烈日下的高強度訓練,再加上漿擊打水面濺起的水花,每場水上訓練下來,全身都會溼透。
「溼身,夏天還好,冬天,就太難受了。」曹智慧說,冬天訓練穿一層薄薄的訓練服,如果被溼透了沾在身上,加上江面上刮著刺骨的江風,溼透的衣服就像一塊冰一樣貼在身上,十分難受。唯有加快速度,用盡全力,讓身體運動起來、暖和起來,才能避免傷寒感冒。
長年累月的手握漿柄,讓這些原本應該每天握緊鋼筆尺子的雙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這些老繭由上百個血泡積累而來。入隊初期,每一場下水訓練,隊員的手上都會新增10個血泡,每個手指根部一個。
「血泡破了,再訓練,再起血泡,又破了……」16歲的劉嘉靖伸出雙手,一個又一個破了又長的血泡,疊成如今堅硬的淡黃色老繭。他攤了攤手,目光瞧向旁邊的隊員,口中雲淡風輕地說:「很正常的,每個人的手都是這樣。」
除了水上訓練,日常的體能訓練和生活習慣,教練也有「魔鬼般」的要求。每天至少10公裡跑步訓練、100個伏地挺身、150個原地蛙跳、半小時平板支撐、半小時啞鈴槓鈴……不準喝碳素飲料、不準吃油炸食品、少吃碳水化合物食品……
這樣的魔鬼式訓練,這些年齡13至16歲的少男少女,每年要堅持至少300天。他們有兩種身份,一個是武勝中學初中年級的插班生,另一個身份是廣安市賽艇、皮划艇運動隊隊員,在繁重的訓練任務之外,他們還要在武勝中學進行文化課的學習,以求在高考中圓夢。
每天魔鬼式訓練結束,隊員們可獲得2小時手機使用權,其他22小時,手機都交由教練保管。如果隊員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或者私藏手機,輕則當眾訓誡,重則開除。珍藏著冠軍夢,這二屆隊伍成立以來,沒有一名隊員碰這根「高壓線」。
他們的夢想:堅信奮鬥能改變命運
今年端午節,一天高強度訓練完,教練們特意給孩子們準備了一頓大餐。談到1年來的種種不容易,孩子們抱著教練哭了。1年來,廣安市賽艇、皮划艇隊裡有個別退出的,有新加入的,但絕大部分是在堅守自己最初的夢想。
對於大多數是農民工二代的廣安市皮划艇隊隊員來說,加入該隊伍是一個改變命運軌跡的機會。聞浩介紹,上一屆廣安市皮划艇隊在賽場上取得佳績的同時,隊員們在考場上也有不俗的發揮,大多數考進了成都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等體育類院校。「以後人生的路子比跟父母一起務工要寬多了。」
16歲的黃秋月是武勝縣萬隆鎮人,和大多數隊友一樣,黃秋月的父母在沿海務工,她是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奶奶長大。如果不是2018年聞浩到萬隆中學招募皮划艇運動員,黃秋月的人生軌跡和父母可能別無二致。
加入廣安市賽艇、皮划艇對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2019年,她獲得了四川省皮划艇錦標賽女子雙人組500米冠軍。拿到冠軍那一刻,黃秋月高興得跳了起來,並把領獎的視頻發給了父母。「我的夢想是進入國家隊,如果進國家隊很難,我也會努力考入一所體育學院。」
對於武勝縣高石鄉16歲少年李昌浩來說,他自己爭取到命運改變的機會。
2019年聞浩到高石鄉招募隊員時,本來沒有留意到當時身高只有1.70米的李昌浩。「身高臂長是練皮划艇最基本的要求。」聞浩說。
李昌茂通過朋友找到聞浩,懇求把他帶走。李昌浩從小父母雙亡,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費用則來自好心的姑父姑母。李昌浩說,加上他,姑姑要養4個孩子,負擔太重了,爺爺奶奶身體也不好,他要早點出來減輕他們的負擔。
對於未來,李昌茂目標非常明確,他想考入成都體育學院,畢業後成為體育老師。「如果大學能進入運動隊,學費和生活費都可以得到減免,家裡的負擔更輕了。畢業後有了工作,我希望能孝順爺爺奶奶們,同時也能改變我的同輩們的命運。」李昌浩說。
今年16歲的秦義成在默默的追求自己的冠軍夢,今年受疫情影響,他在廣東工廠打工的媽媽失去了工作,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在惠州工地上做工的父親一人身上,這讓從小獨自長大的秦義成更加沉默,在他的朋友圈裡,他這樣寫道,「不知不覺一年很快就過去了,從拉韌帶拉到流淚到現在沒感覺,划船從手上血泡爆了再爆的疼到現在再多的血泡也是繼續劃,手上的痛,沒有拿到金牌的那種感受,也只有我們自己懂,這一年下來不容易,繼續加油,為了金牌去奮鬥。」
廣安市賽艇、皮划艇教練聞浩和他老婆趙玲俐都是四川省水上運動學校專業運動員出生,2014年退役後開始了創業,有自己的公司,做了幾年休閒俱樂部,2018年聽到武勝縣在招聘賽艇教練時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舉家搬到武勝。「當時感覺就是從大城市到了農村,自己的船都沒有,條件非常艱苦,但自己也是從河南農村出來的,有一種情懷。」趙玲俐說。
2年來,廣安市賽艇隊拓展到廣安市賽艇、皮划艇隊,隊員數量從2018年底的20多人拓展為現在的48人,還有7名新隊員在端午節後到位,教練隊員也從原先的1人拓展到3人,更加重要的是,隨著近年來武勝大力發展水上運動,一個全新的現代化訓練基地有望在今年8月份前竣工投用。
嘉陵江上,揮灑的不僅僅是這些「00後」農民工二代後浪們的汗水和淚水,更是他們的青春和夢想。
圖片、視頻:唐廣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