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女李清照當年的一首《如夢令》,驚豔了宋代詞壇,也讓後世見識了這位詞中之後的才情。哪怕到了今天,「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仍是不可超越的經典之一,後世有不少版本的所謂「宋詞十大金曲」,無論哪個版本,李清照的這首詞毫無懸念入選前五。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其實才16歲,後世認為這是她的第一首詞作。全詞共33個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明如白話,純淨自然,毫無雕琢的痕跡,這就是傳說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但其實在寫完這首詞作後,李清照還寫了另一首遊湖詞,名叫《雙調憶王孫·賞荷》。這首詞同樣是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寫得也相當高明,無一生僻字,卻用最淺俗的語言畫出了一幅別樣的絢麗多彩,美得令人心醉,論意境當真是一點也不輸《如夢令》,每每讀之不得不感嘆:才女當真已入化境。
《雙調憶王孫·賞荷》
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如夢令》寫的是蓮花盛開之季,而這首詞寫的則是蓮子已成熟的晚秋之景。詞的大意是:在這深秋時節,秋風陣陣,湖面波光粼粼微,紅花兒也凋零了,空氣中少了許多香氣。這水光山色與人是多麼親近啊!此情此景,有著我說不盡美好!此時蓮子已熟,蓮葉已老,水中花兒和汀上水草被晨露滋潤著。沙灘上的水鳥還在休息,它頭也不回頭,好像在埋怨人們歸去得太早。
詞的上闋以一陣秋風開篇,展開這幅美麗的畫卷。秋風是溫柔的,湖面也只是起了層層浩渺的綠波。詞人的心情似乎也是不錯的,哪怕是眼前的晚秋也沒有讓她惆悵,「紅稀香少」僅四個字,就將眼前的一片秋景道盡,這是詞人的筆力。第二句,「水光山色與人親」是後世推崇的妙語,將這山光擬人化,似乎是這山水和人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其實不過是詞人發出內心的喜愛。「說不盡、無窮好」其實不是說不盡,而是一切美景都在這「無窮好」中,言有盡而意無窮。
上闋說這裡的美景說不盡,而下闕卻仍不得不說,這次詞人著眼更細。荷葉已黃、蓮子是白、清露是亮、花兒是紅、草兒是青,好一個絢爛的秋!詞人沉醉於美景中,似乎一切都是為了取悅她而存在,但卻在沙灘上發現了一隻鷗鷺,這水鳥看都不看她一眼,與這「水光山色與人親」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後詞人以「似也恨、人歸早」,當真是絕妙之語,這鷗鷺明明是睡著了,但在詞人眼中卻是因為她的早歸而心生埋怨,和她使起性子來,故意不看她。再一次,詞人用擬人將眼前的一切和自己聯繫起來,看上去有些「自戀」,其實是入了物我兩忘之境。
一首詞就是一幅畫,李清照這首詞融情於景,在這幅晚秋美卷後面的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有趣的才女形象,這樣的千古第一才女,誰能不愛呢?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