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納蘭容若+李清照+李煜》詩詞傳

2021-01-13 醉月詩苑


倉央嘉措與納蘭容若,一個是認定的轉世靈童,卻尋覓著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之法;一個是註定的廟堂權臣,卻常有遠離高門廣廈,心繫山澤魚鳥之思。



兩個難逃命運的人,懷揣著同一種淡泊離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尋覓與傷懷中,留給我們一篇篇絕世情話。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倉央嘉措《十戒詩》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裡憶平生。

——納蘭容若《浣溪沙》


《那一世》《長相思》是兩位詩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兩位身負絕世天才的少年,一個止於30歲,一個止於26歲,一個站在了詞的巔峰,一個站在了詩的巔峰如果他們的生命可以再稍微延長一些,那麼就有可能產生交集,可惜的是,納蘭容若沒能等上倉央嘉措,納蘭死後兩年,活佛出世。


那一天,我閉目在香霧經殿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那一世》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容若《長相思》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倉央嘉措《見或不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容若《木蘭詞》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最美的情郎》


迴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納蘭容若《虞美人》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

任你一一告別。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倉央嘉措《地空》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浣溪沙》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納蘭容若《蝶戀花》


李煜與李清照,一為亡國之君,一為曠代才女,卻同為婉約派,同是詞史上的一流大家,兩人有著許多的共同之處。古人云:「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二李並稱,極受推崇。

李清照繼承了晚唐五代以來婉約派的傳統手法,在詞中所體現的感情是真實的。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


《如夢令》中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後期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

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寰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

李煜的詞前後期風格不同,前期香豔,後期哀婉,然而這兩種風格——任縱與純真是同出於一源的。李煜寫得最好的詞,還是在他後期當了俘虜以後。


如他的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的真情吐露:感懷故國,悲憤已極。追憶往事,痛不欲生,滿腔恨血,噴薄而出。一個自問,「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可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迴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簡直是血淚之歌。


又如《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幾成後主絕筆,語意慘然。五更夢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悽涼可知。尤其是末兩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緊承上文,說出了自已不久於人世之意,水流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人將亡矣。把四種了語,併合一處作結,肝腸斷絕,遺恨千古。


李清照和李煜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婉約派詞人,他們前期詞多寫閨情和宮廷而香豔,後期詞多寫亡國而悲哀。相似的生活軌跡,使兩人的詞在風格上有不少相同之處,但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和個人生活及感受的不同,他們詞的風格又同中有異。



首先,李清照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她的《詞論》使她的詞在宋代能獨樹一幟,自成一家。這是李煜所不能及的。


但李煜詞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真」。他的後期詞寫了亡國之痛,血淚至情;前期詞寫宮庭享樂生活的感受,對自己的沉迷與陶醉,也不加掩飾。


如《玉樓春》: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李清照和李煜被後人稱為詞壇「二李」,堪稱為我國詞學史上雙子星座。清初學者沈謙《填詞雜說》云:「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這是對他們的美譽,也是對他們詞風格的最恰當的評價。


《倉央嘉措+納蘭容若+李清照+李煜》

解讀人物詩詞故事

探尋被歷史塵封的過往 

感受詩人之命  詞人之愁

小編推薦:128元/套(包郵)


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每套需補收30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僅用三十三字,便將「寂寞 女兒香」,寫成一首優美的詩詞
    不過,李清照僅用三十三字,便將「寂寞 女兒香」,寫成一首優美的詩詞!李清照在《如夢令》中說,「寂寞」是一縷幽香。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古至今,以花喻人表達惜春傷秋的詩詞多如繁星。李清照在他的詩《如夢齡》中也寫了同樣的主題,卻寫得別有一番韻味。
  • 《納蘭容若詞傳》:你覺得世界上最悲傷的字是什麼?
    看《納蘭容若詞傳》時,裡面盧氏問納蘭容若:「你覺得世界上最悲傷的字是什麼?」盧氏給出的答案是「若」,並且說「她當時斷沒想到,幾年後他會為她說盡「若」字」。「若」,拿白話來講,應該就是「如果」了,有趣的是,這兩個詞的讀音還有些相似。
  • 李煜動人又悽婉的一首詞,只是開頭6字,便讓無數人讀後落淚
    李煜的詩詞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當今社會一直提倡國學,全國掀起了國學風,從穿衣到讀書,無一不體現出我們國家對國學的大力推廣。李煜的詩詞既然如此獨特,我們怎能不去品讀一下呢?一代君王的愛恨情仇都藏在了自己的詩詞之中,一個詩人的情絲也都用詩詞銘記。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而像這樣的人真的不多見,不過,納蘭容若還是要算一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句詩詞,也是讓無數人喜歡的情詩,可以說和倉央嘉措的名句不分上下。都說,世間有兩首極美的詩,一首叫做納蘭容若,一首叫做倉央嘉措。
  •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詞,開創了寫詩的新境界,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詞,開創了寫詩的新境界,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李煜,他是一代君王,又是一名階下囚。他的詩詞聞名至今,人人得知,他的政治統治,至今無人提及。他的一生既輝煌也落魄,一代君王卻只能靠詩詞留世。李煜在唐宋的文壇中,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第一是他做過君王,第二是他在文壇裡是一抹耀眼的星輝。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提及南唐後主李煜世人對他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對詩詞文化了解的人對李煜的印象就是一個風流才子。了解李煜可以從這本《李煜詞傳》入手,這本詞傳收集了李煜生平所有的詩詞,還將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記錄在內,我們不僅可以讀懂李煜的才情,還可以讀懂歷史上真正有血有肉的詞之中帝李煜。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有人說倉央嘉措創作的《情歌》,只是一個如困獸一般的遐想而已。他渴望自由和愛情,但卻因為身份,因此只有通過寫詩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心上人的熱愛。他雖然想找到「雙全法」,這樣便會「不負如來不負卿」,但現實與想像的差距太大了。都說,世間有兩首極美的詩,一首叫做納蘭容若,一首叫做倉央嘉措。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這首詩詞不僅僅是他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是他的絕命詞,李煜作好這首詞之後,便於七月七日那天晚上被賜予毒酒自盡了。這首詞中包含了李煜對於故國的思念之情,也有自己對於曾經的懊悔。詩詞中濃鬱的情感,極富感染力,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直接引起共鳴。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最後12字落筆驚豔,讀一次感動一次
    1個「亂」字道出他的心事重重,而後的「拂」字和「滿」字,則充分體現李煜直面愁情想要抑制卻又無能為力的糾結心態。下片兩句話「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則是李煜以中國古代大雁傳書的故事,來表明對小弟的懷念之情。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李煜看到了飛回來的大雁,卻還沒有看到家書。他便設想能夠和弟弟在夢中重逢,但又怕跋山涉水,在夢中的人也不易歸來。
  • 李煜寫哀愁的《浪淘沙》,開篇五字就悽婉至極,後世詞人無不欽佩
    雖然李煜的一生活得並不瀟灑,甚至還有點窩囊,但是李煜的詩詞卻影響了後世的很多人,比如李清照,蘇東坡等等。在他們的詩詞中,我們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李煜的影子,他們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也不同,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所作的詩詞靈感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生活。
  • 「人生若只如初見」簡短的7個字,飽含納蘭容若的一生無奈與哀傷
    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見納蘭容若在那一片斷腸聲裡,落淚神傷。納蘭容若的詩詞總是那麼的悽美,悽美到想去了解他到底經歷了什麼。納蘭容若的一生傳奇都匯聚在了他的詩詞之中,以詩述說生活依然是納蘭容若的常態。他的詩詞絕大部分都是傷感的,悽涼的,無奈的。他的詩詞之所以是這樣的,也是與自身的經歷不可分割,我們用這本《納蘭容若詞傳》一起走進他的人生。
  • 倉央嘉措柔情萬丈,短短28個字寫盡一生痴情,風靡了300多年
    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是個失敗者。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他身不由己,不能拒絕。而後他成了一個傀儡,最後死於押解途中,年僅23歲。但作為一個詩人,倉央嘉措是成功。他平生存詩數量不多,卻經典頻出。在詩壇,他的詩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興趣,將他的藏文詩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倉央嘉措一生寫了很多詩作,有人將其中66首最有代表性的編撰成了一本《倉央嘉措情歌》。
  • 李煜《浪淘沙》,一句「天上人間」哀婉至極,卻招殺身之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李煜就是這樣一位詞人,他的詩詞好似信手拈來,通俗且易懂,但是總能讓人感動不已,甚至潸然淚下。為什麼李煜的作品會有這樣好的效果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唐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的一個皇帝,後被宋滅亡,唐朝滅亡後,李煜被俘,來到了汴京,從此就被幽禁在此地,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他的心理落差可以說是一瀉千裡,怎麼能好受得了呢?
  •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
    即使現已過去上千年,但我們依然可以從詩詞中找到力量,感受到那時李煜的心情,不僅是李煜,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納蘭性德等等這些,哪一個不是有感而發?他們的詩詞中涵蓋著人生,涵蓋著愛恨情仇!這就是詩詞偉大的力量!讀李煜,體會人生百味李煜的詩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例如《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本是一個風流才子,前期奢華的宮廷生活與暮翠朝紅的男歡女愛,儼然成為了李煜詩詞的風格。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已是苟安在江南一隅,朝廷軟弱不堪,國家破敗,強敵環伺。宋太祖多次下詔派人召他北上,李煜性子軟弱再加上惜命,屢屢都推辭不去。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作為千古絕唱:蘇軾的《水調歌頭》,哪怕後來辛棄疾曾寫了5首,都無法企及東坡的高度;嶽飛的《滿江紅》,從此提起這個詞牌,世人似乎只會想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李清照的《如夢令》,以至讓人忘記了在這個詞牌下蘇軾、秦觀、納蘭性德都曾揮筆弄情。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此詩不僅是他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是他的絕命詞,在李煜寫完這首詞後,便於7月7日那晚被賜毒酒自盡。這個詞包含著李煜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也包含著自己對曾經的悔恨。詩歌中蘊藏著濃烈的情感,極具感染力,能讓讀者在閱讀時直接產生共鳴。縱然已過千年,但我們仍能從詩歌中找到力量,體會李煜當時的心情,不單是李煜、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納蘭性德等人,哪一個不感同身受?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975年(開寶8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3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這首《相見歡》正是作於被俘的以後。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了一首,不料成絕唱
    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
  •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的,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的,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藏語直譯:若要隨彼女的心意, 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之所以能翻譯出這麼好的詩,這跟他的背景也有關係,曾緘先生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受教於黃侃,對古文學和詩詞造詣頗深,北大畢業後到蒙藏委員會任職,倉央嘉措情歌就是任職期間從民間流傳的情歌中搜集、整理、由藏語譯成。該版本為現行漢譯譯古本中公認成就較高的版本。就是有他的翻譯,我們才能看到「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麼美的倉央嘉措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