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9號線以主題藝術站一站一景,文化藝術站一段一特色,將文化元素注入地鐵,讓市民在這個流動的空間裡慢下腳步,與文化藝術「面對面」,感悟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可見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照明發展,不僅僅需要滿足基本的功能性照明需求,還需要滿足大眾的審美和地域文化屬性。此次成都地鐵9號線的創新與突破,我們的阿拉丁照明專訪小記者特意邀請了各界專業人士前來點評,下面一起跟隨小記者的腳步看看吧!
本期點評嘉賓
何 偉 四川省電氣照明學會副理事長
楊 宏 四川省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
徐 偉 四川省照明電器協會設計專委會執行會長/四川省原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萬 國 成都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高教學會環境藝術研究學會理事
眭加輝 四川金典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陳國偉 成都星耀燈光藝術設計總監
許宏國 成都艾森德光電工程有限公司電氣設計師
付 慈 中維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
阿拉丁照明 | A Lighting
專訪小記者
您覺得該案例在滿足功能照明要求的基礎上,對城市文化融合方面表現如何?哪點最吸引您?
何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地下軌道交通網也日益龐大、完善,在人們熟悉的地鐵站點內營造出城市文化氛圍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照明既要符合地下建築的需求,又要較好展現建築的美感,以達到對城市文化的充分表達。我覺得景觀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對建築本身的融合,要做到錦上添花,本案中最吸引我的是錦城大道站的氛圍營造,無論是市花「芙蓉」,還是「川劇臉譜」,燈光與建築達到了較完美的融合,讓人過目不忘。
楊宏:地鐵每個站都融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很有識別性、容易讓人記住,甚至可以成為網紅打卡地,也可能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每個站我都去打卡了,目前對孵化園站的設計印象最深刻。
徐偉:地鐵作為城市流動人口選擇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有客流」「有時間」「有相對封閉的內生環境」,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文化傳播環境,每個站點與成都本土的地域文化進行了較好地融合,每個站點都有不同的文化輸出方式。作為照明人,最吸引我的肯定是細膩的燈光照明和建築空間的完美融合,燈光的使用功能由原來的照亮室內空間變成了渲染室內空間,充分體現對室內環境的裝飾功能。
萬國:作為地鐵站的視覺藝術、室內空間設計,照明設計不僅僅是一種文化,也是文化的表現,特別是城市地鐵代表地域文化尤為突出,成都9號線一期地鐵的照明設計在滿足功能照明要求的基礎上,注重了城市文化的融合,蜀錦、蠶絲、芙蓉等都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相較於為大眾所熟知的熊貓、臉譜、太陽神鳥等,這些元素都能帶給大眾更新穎的體驗,能夠認識到成都城市文化的多樣性,並且對於這類文化符號,都較好地進行了藝術設計的提煉同時結合了室內空間的建築構造形式,比較巧妙地將城市的文化符號用建築語言,燈光語言進行了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視覺藝術文化。
眭加輝:成都是一個文化屬性特別突出的城市,如川劇變臉、熊貓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等,每一個文化符號都代表著成都人民的生活習性及性格特徵。地鐵9號線融入了很多成都文化元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錦城大道站,把成都市花「芙蓉花」與柱子進行了融合,提升了柱子的美觀性、靈動性。燈光對粉色的花瓣進行勾勒與灰色的鋁板、地磚形成對比,突出了空間感、層次感,成為該站的一大亮點,在滿足功能性照明的基礎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陳國偉:地鐵9號線緊扣文化表達的主題,不管是展現「養蠶繅絲」畫面感的藝術燈具,還是展現「織錦文化」畫面的線性洗牆燈,亦或是體現「芙蓉」元素的漫反射照明手法等都表現得非常好。我比較喜歡線性照明在機投橋站頂面、頂面和牆面之間的運用,這樣的手法非常簡約,富有線條感、延伸感。
許宏國:地鐵9號線每個站點的裝飾,都根據周邊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未來的發展規划進線了精心的設計,建成後的地鐵9號線,不僅是一個成都的交通大動脈,更是一個向世界展示成都的城市文化的宣傳窗口。其中機投橋站以「織錦文化」為設計主題,以織錦垂掛的自然形態搭配織錦的華麗色彩,通過隱藏在織錦垂幔中的燈光點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付慈:融合得非常好,傳達的是一個新時代嶄新的成都文化(年輕,時尚,有活力),成都文化不僅僅是蜀都文化,既有古樸典雅的遺風,也有時尚開放的氣度,特別是孵化園站,整體風格非常的青春、有活力、未來感很強,孵化園作為成都精英的重要集聚地之一,也是成都乃至西部金融機構聚集核心區,這裡代表的就是年輕的成都,活力的成都,未來的成都。
阿拉丁照明 | A Lighting
專訪小記者
從安全性、功能性、美觀性等角度出發,您對成都9號線一期地鐵的整個照明建設有怎麼樣的評價?
何偉:安全性和功能性是地鐵站點照明最基本的要求,美觀性是需要突破的地方,一個好的作品不是靠編故事編出來的,而是需要與建築師想表達的內涵達成共識,相互烘託形成互補。成都地鐵9號線一期的整個照明建設應該是一個大膽的嘗試,總體思路值得肯定,呈現出來的效果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對打造城市文化內涵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
楊宏:成都9號線一期地鐵整體照明兼顧了實用與美觀性。比如天花板照明,由於視覺比較遠,集中點比較低,集成設備帶中有弱電照明、暖通、強電、消防等設備終端等,使裝修設計看起來顯得更加精細。
徐偉:從照明效果來看,每個站點照度均勻,是一個較為完美的照明樣板項目。一站一風景,既滿足了我們的視覺感受,亦為乘客帶來較高的辨識度,形成各具特色的站點,感受「最成都」的地鐵文化。
萬國:地鐵站不僅僅只是一個交通樞紐,承載了更多要求,甚至成為很多人眼裡靚麗的風景,從美觀性上來講,成都9號線一期地鐵站照明設計結合建築空間帶給人的是視覺上的舒暢,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與藝術,讓旅客在乘車之餘享受美的體驗。在我看來,地鐵站照明的功能其實也包含了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如果兩者沒有兼顧,就不能稱之為好的設計,從這一點我們能看出整個9號線一期地鐵站照明建設的功能性是完善的,但另外一方面從安全性上我們需要思考,豐富的地鐵室內裝飾及其照明是否會干擾人的視線,使得導視系統的指向性不夠明確,並且燈光與豐富的室內色彩以及形體造型結合會產生不同的光色,過度的形式設計也會帶來安全性與功能性的問題。
眭加輝:成都地鐵9號線一期燈光採用了點與線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效果簡潔、大氣。整體亮度、均勻度、眩光控制得比較好,安全性、功能性得到了保障。要是能夠在一些開闊空間、重要節點適當增加一些動態燈光藝術作品,把成都一些文化元素融入到燈光作品裡面去,形成亮點、供乘坐地鐵的市民觀賞、拍照打卡、進行互動,既能起到宣傳的效果,又增添了地鐵的活力。
陳國偉:地鐵9號線項目大量運用了線性面光照明,為空間提供了均勻的基礎照明,結合下照的射燈,給地面提供了充足的照度,確保通過的安全性;延伸式的點位布局,強化了通過性的功能,極具引導性、科技感;燈具的安裝跟室內設計相融合,成為文化表達的一個部分,把室內設計表達得非常到位。
許宏國:地鐵9號線的照明燈具,採用了大量的定製燈具,通過定製的異形燈具,讓燈具與周邊的裝飾構件完美匹配,為乘客呈現了一個舒適的光環境;同時這些造型新穎的燈具本身也是裝飾的一部分。
付慈:總體來看,地鐵9號線的安全性、功能性、美觀性這三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錯,項目設計師運用了很多線條燈、面板燈,使得整個空間非常流暢,同時也能與天花造型完美地結合,二次反射光也使得整個空間的照明非常柔和,整個風格充滿活力、時尚,非常符合成都魅力之都的氣質。
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城市不僅僅是成都,地鐵照明幾乎都是在推廣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千篇一律,特色變得沒有特色,有時候我也在想地鐵照明只能做到這種程度嗎?除了讓市民的眼睛賞心悅目以外,還能不能通過地鐵照明給市民一些心理暗示,比如上班的高峰期,通過地鐵照明傳達一種努力、拼搏、奮鬥的精神,而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通過地鐵照明讓疲憊的身體和緊繃的神經能夠放鬆下來,讓照明不僅是一位化妝師,也是一位很好的心理醫生。
阿拉丁照明 | A Lighting
專訪小記者
請您談談照明至於地鐵的重要性?在您看來,理想的地鐵照明需要具備哪些要素?您如何看待未來地鐵照明的發展趨勢?
何偉:對一個特大城市來說,乘坐地鐵出行已經是大多數市民的日常,照明對地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安全性和指引性是市民評價地鐵站點照明優劣最基本標準,一個明亮舒適的環境會給人以安全和愉悅。
一個理想的地鐵照明我認為需要具備以下要素:1.充分滿足基礎照明的要求,具備安全性和舒適性;2.照明要與建築相融合,呈現出建築或環境的美感;3.適當地融入城市文化內涵。
楊宏:在地鐵車站等城市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過程中,地鐵建設的投資成本很大,合理設計照明系統,能夠減少能源消耗、為人們創造明亮舒適的地下環境。
地鐵照明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應儘量優化設計以,使車站的照明系統更加合理、更加經濟。理想的地鐵照明需要有完美的外觀設計、對人的視覺有保護作用、滿足出行照明的需求、節能環保和整個地鐵系統完美匹配。在未來地鐵車站的裝修過程中,還可以使用獨立脫卸的成品集成設備帶,可以進一步實現車站吊頂設計的整潔性和美觀性,吊頂設計更加符合潮流。現在甚至未來,地鐵已經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所以地鐵整個的設計也是有很大的競爭市場,對於地鐵車站裝修等細節設計是影響整個地鐵建築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不斷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從乘客的視覺、聽覺不同的角度對照明進行細節的設計。
徐偉:優秀的照明可以讓人產生共鳴,我認為,理想的地鐵空間在具備一定的視覺傳達及傳播性的同時,未來應從乾濕度、氣味、自然光、色溫、綠化等五感指標著手,打造多維度空間層次。
萬國:對於地鐵站這樣的公共空間,川流不息的人群,交通集散地,照明設計首先就是安全性設計,成都9號線一期地鐵的照明建設對於安全性的設計無疑是重中之重;另外,照明設計對於功能與審美是照明設計需要整合考慮的,理想的地鐵照明既需要具有功能性照明,同時也要有藝術性照明,兩者缺一不可,地鐵中的功能性照明是為乘車創造安全舒適、快捷方便的視看環境,起到使行人能夠快速識別環境、確定方向,最終達到快速乘車和換乘的作用;而藝術性照明主要是起到舒心悅目,美化地鐵內部環境、宣傳地域文化、供乘客觀賞、烘託氣氛、緩解候車的煩躁情緒等作用。
對於未來地鐵照明,首先,我認為在保證基礎的功能性照明基礎之上,可以將藝術性照明和智能照明更好地融合應用,兩者相輔相成。利用光色、燈具、智能化的控制系統讓照明更具有人性化和獨特新;其次,可以將藝術性照明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沉澱和文化脈絡,雖然文化是抽象的、無形的,而藝術照明是卻是可看、可視的,將藝術照明作為載體來體現地域文化的內涵,表現和突出地域文化,促使藝術照明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所謂的光文化,打造具有場所性的地鐵。
眭加輝:照明是地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照明不僅是滿足功能性,而是對地鐵整體效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能夠增加地鐵的魅力。理想的地鐵照明需要將裝修設計、標識標牌、廣告設計、內容設計、城市家具、材質材料、色彩等要素統一考慮,統一設計,形成一個整體。個人覺得未來地鐵照明的表現形式、表現內容會發生一些變化,照明只是一個載體,將更加注重人文、科技、技術與藝術的表達,更加注重內容與視覺的表現,強調個性化、差異化。
陳國偉:照明是地鐵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站的生命力全靠照明來賦予。理想的地鐵照明要具備安全性、導視性、節能性、藝術性、科技感。未來應該會更加大面積運用線性面光照明和漫反射照明的方式,光效率特別高,又容易表達空間的文化氛圍。
許宏國:由於地鐵建設通常處於城市中心,建築密集型地段,地上空間擁擠,絕大多數的地鐵站都設置在地下,全天沒有自然光照,整個地鐵全天都依賴人工照明,所以照明系統在地鐵中顯得尤為重要;地鐵照明除了滿足照度、眩光、色溫這些基本的要求外,還需要著重考慮燈光對地鐵客流的指引作用,以及不同功能分區對照明需求的差異性,例如出站通道需要做好燈光的過渡,避免黑洞效應,站臺邊緣燈燈光設置既要照亮屏蔽門上方的線路導視圖,又需要規避大面積玻璃屏蔽門反射燈光引起的眩光。成都地鐵9號線作為西部的第一條智能化的地鐵線路,我們也期待在未來的地鐵照明中,也能看到更多的有關照明的智能化設計。
付慈:首先地鐵交通大多數時候是在地下運營,導致無法很好地利用自然光源,使得人工照明尤為重要,如果地鐵沒有照明,就像晚上放風箏,摸不著北;作為公共運輸樞紐,照明首先要滿足功能與安全,其次才是通過光來傳達文化,藝術以及不同特色的表達;地鐵客觀條件就缺乏照明,功能性照明和安全性照明是保障地鐵交通能夠正常的運營,但是當今社會,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傳播的驛站,這些元素如何做到有效推廣,就需要更高級、更科學、更感性的照明來表達。
成都地鐵9號線藉助一站一亮點,塑造城市獨特的IP形象,讓每一座地鐵站擁有專屬元素,衍生更多的藝術商業價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