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可穿戴四肢機械結構:可通過VR遠程操控

2021-01-15 OFweek維科網

近日,網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兩位同學正在視頻對話,其中一位對面前擺放著的零部件一面疑惑,視頻另一端的同學也是著急,無法正確通過視頻進行指導。但是接下來展示出的一款「黑科技」,卻著實震撼了人們的眼球。

只見負責零部件的同學「搖身一變」,背上多了兩個機械臂,肩上搭載著一個攝像機,在拿取零部件的時候,機械臂還會發出正確的指令,引導同學使用正確的零部件。

機械臂指導操作

只見畫面一轉,又跳到了攝像頭的採集畫面,不難看出,攝像頭所採集的圖像角度、內容,其實與該同學的視角倒也相差不了幾分。

攝像頭採集圖像

原來,攝像頭採集的畫面直接通過遠程傳輸給了指導人員,指導人員可以通過Oculus Rift的和兩個手持式手柄進行控制,以達到和機械臂同步的效果。

機械臂的操控者利用VR遠程控制

據悉,這款可穿戴機械臂名為Fusion(Full-body Surrogacy for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是由日本一群學生在教授帶領下研發的。整個設備重達21磅,包含兩個機械手臂,每條手臂用7個鉸接點進行固定。此外還有一個帶雙攝像頭的頭部和可拆卸的手。

Fusion

儘管在演示視頻裡我們看到,Fusion需要一個人背負,還需要一個人使用Rift操控。通過兩個人,才能發揮整套產品的功能,雖然看起來略顯繁瑣,但是相信在未來,這種遠程操控指導的模式,能夠應用在許多場景中。

相關焦點

  • 「藥」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款「助老機器人」可實現遠程操控
    「不要小看這個機器,它可是我們學院自主研發的『老年保姆式移動裝置』,它正在進行躲避障礙物的測試,可以服務老人準時吃藥哦。」學院團委老師蘇慧告訴記者,這款機器可實現遠程操控,可以為獨居且行動不便的老人取物,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
  • 日本研發"大力服" 穿者力量增10倍[組圖]
    圖片說明:穿上「大力服」後,穿戴者可以輕鬆舉起30公斤的物體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日本一家公司研製出的「大力服」是世界首款全功能機械外甲,能使穿戴者四肢力量瞬間增加十倍。「大力服」將在近期投放市場,幫助老年人和四肢殘疾者增強活動能力。   整套裝置僅重7公斤   這款「大力服」名為「混合輔助四肢」系統,由日本Cyberdyne公司研製。「大力服」藉助電池電力運轉,整套裝置重約7公斤。人腦通過神經系統發出運動指令時,衣服上的內置傳感器因與人體接觸,能接收到微弱的皮膚電流。
  • 【可穿戴】人工智慧賦予可穿戴設備智慧
    智能可穿戴設備不僅實現了設計與科技完美融合,模糊時尚與科技的界限,還需要通過人工智慧來思考未來可穿戴智能設備出路,人工智慧是所有智能硬體最高層級應用,以達到科技與人體驗完美融合。
  • 四肢癱瘓患者成功用「大腦意念」操控雙機械臂吃蛋糕
    不僅如此,在最近的演示中,他們使四肢癱瘓的殘疾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圖|克米勒維斯基狀態良好(來源:Johns Hopkins Medicine)作為手術的一部分,研究小組還率先提出了一種方法,該方法可通過手術過程中大腦活動的實時映射,來確定放置電極的最佳位置。
  • 【支撐】人工智慧支撐可穿戴設備不斷創新
    可穿戴設備是物聯網最大消費類產品,作為物聯網領域一部分,聯網、交互是可穿戴設備最基本功能,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後端支撐的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是可穿戴設備實現科技體驗最大的核心支撐技術
  • 可穿戴的舌頭滑鼠,催生「黏膩」人機互動的新想像?
    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做出來一種模擬舌頭味覺以及觸覺的可穿戴裝置,可以在未來完全虛擬的世界中,模擬人類真實的進餐和接吻這類真實觸感體驗。當然,「舌頭傳感器」的畫面過於「黏膩」,但和VR眼罩、可穿戴皮膚一樣並非不可想像。類似的裝置我們還可以延伸,那比如可以獲得真實觸碰感覺的觸覺手指或者手套。
  • 亞馬遜、谷歌入場,NMPA審批創紀錄,可穿戴持續大熱
    無論如何,兩大巨頭的入場顯然將對可穿戴健康設備的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國內消費電子巨頭入場,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競爭白熱化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在全球可穿戴健康設備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米和華為近年來長期穩居全球出貨量前五。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最近小米開始自己涉足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但主要還是針對AIoT方向。
  • 已經遇冷的智能可穿戴,可能在2018年回魂嗎?
    最重要的,大部分智能可穿戴產品僅僅止步在智能手環/手錶和藍牙耳機領域,加上谷歌眼鏡遇冷,智能可穿戴的產品配不上概念,很容易讓人失望。智能可穿戴最大的錯,是在錯的時間出現我一直認為,做產品就像談戀愛,光有合適的人還不夠,還要讓合適的人出現在合適的時間。
  • 可穿戴設備應具有的特質:這才好意思叫可穿戴設備
    如今在可穿戴領域已有和將要有那麼多的產品。有幾家好意思管自己的產品叫有用不,好意思管自己叫好用不?可穿戴設備要想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嘿,兄弟,咱可得加把勁。「可穿戴設備」是最近在科媒上講濫了的一個話題,大批的產品蓄勢待發準備衝進主流消費電子市場。
  • 進軍可穿戴市場叫板AppleWatch
    谷歌正式進軍可穿戴設備行業了!1月14日晚間,據報導,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宣布已正式加入谷歌大家庭。這意味著谷歌已完成21億美元收購Fitbit。但美國司法部表示將繼續調查該交易。目前Fitbit已於14日停牌。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血氧監測已成可穿戴產品標配,兆觀智能指環有什麼不同?
    自去年9月以來至今,主流智能可穿戴品牌已在國內推出超10款全新智能手錶,其中大部分手錶不約而同地配備了血氧檢測功能。顯然,血氧檢測功能正在成為智能手錶的新標配。繼蘋果新一代手錶Apple watch 6推出測血氧功能之後,一兩個月裡,vivo 、華為、華米等帶有測血氧功能的智能手錶扎堆發布,從而也讓2020年被稱為"血氧監測"觀念普及元年。
  • 數字經濟發布|中科大「按需式讀取」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問世...
    2、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按需式讀取」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研製出「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浙江省城市大腦產業聯盟是在浙江省經信廳指導下,由浙江省信息化發展中心、杭州市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牽頭髮起的跨行業、開放性、非營利性組織,旨在協同各方優勢力量共同參與全省城市大腦建設和推廣工作,努力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聯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擔任理事長,共309家成員單位。
  • 解決銀髮一族「智能之困」 聚好看遠程操控功能同比增709.66%
    數據顯示,2020年聚好看「遠程操控」使用量同比增長709.66%、「簡潔模式」服務600萬+老人。聚好看生態屏服務的家庭中,35.3%的家庭有60歲以上老年人。「簡潔模式」是聚好看專門為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設計的大屏功能。簡潔模式按照老年人的操作習慣、內容偏好進行運營與設計,讓老年人也能輕鬆掌握智能大屏的使用。
  • 三星獲得可穿戴設備新專利 可測血糖、乳酸、血壓等
    生物標記物是一種身體物質,通過它可以測量出在人體中表現出的症狀或現象。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即血液中的血糖,是人體的基本能量來源,用於大腦、肌肉、脂肪等各種組織,並通過血液輸送到各種組織。飯後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降低,並在胰腺分泌的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在一個恆定的範圍內。
  • 歷史世界的主體間性與四肢結構:《世界交互主體的存在結構》解讀
    現象與件的二肢性和交互主體的二肢關係只有統一起來,才可能科學地認知社會歷史存在的四肢結構本質。 廣松涉(ひろまつわたる,Hiromatsu Wataru,1933-1994),當代日本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思想大師。
  • 國內31家VR企業分析(含融資情況)
    蘭亭16年將把重點放在vr的綜藝節目、真人秀、電影、體育等領域,目前參與製作的音樂類綜藝節目《誰是大歌神》正在播出。通過「蘭亭數字」高解析度、寬視野、大視角等VR專業技術,能極大幅度增加觀眾的代入感與互動性。2.
  • 全球最小機械臂亮相:可挑選和包裝微小物體
    而就在近日,來自哈佛大學的工程師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版本的機械臂,叫MilliDelta。就像名字所暗示的那樣--Millium+Delta,即最小化的Delta,它只有幾毫米,能進行精準的挑選、包裝和生產工作,甚至還能在一些微創手術得到運用。
  • 疫情使人們更重視健康,可穿戴設備市場火了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表示,在整個2020年,智能手錶和健身跟蹤器等可穿戴設備都從新冠肺炎疫情中獲益,消費者在這類設備上的支出可能會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繼續上升。Gartner預測,全球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總銷售額為69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49%,這一趨勢可能至少還會持續幾年。分析師預測,2021年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將達到815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8.1%,而2022年可能達到939億美元。根據Gartner的說法,疫情是推動可穿戴設備銷售激增的主要因素。
  • @LIFE平臺打造 高能操控樂趣駕馭 螞蟻將於9月22日正式上市
    車內外雙220V標準電源配置,實現娛樂辦公更多可能;車載Qi無線快充功能、「毫秒級」響應Face ID、科大訊飛智能語音識別控制、手機遠程控制、充電樁智能推送等智能配置,高效便捷外出生活用電需求。同時,螞蟻還聚焦用戶健康,配備CN95車規級空調濾芯、負氧離子空氣淨化系統,打造健康清新的車內環境;AQS空氣品質管理系統,能夠靈敏感知車外空氣濁度、溼度並隨即切換空氣內外循環;支持遠程一鍵熱殺毒,DIY香氛定製等貼心功能服務,為消費者打造真正的健康座艙。主被動安全:高能仿生安全守護豐富的主被動安全科技,才能帶來滿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