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發現蘇州古老卡通形象的臺商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9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登了一位金華讀者的文章《我身邊的臺灣人-找出蘇州卡通形象的臺商》,文章回憶了作者與這位臺商相識並成為朋友的故事,也用文字表達了對這位臺商的欣賞之情。

  文章摘編如下:

  我和D老闆相識,是在蘇州金雞湖畔。那天,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我信步來到蘇州金雞湖畔。金雞湖,在蘇州的城郊,四周原是農田,現在是高新技術的開發區。這裡也就建成了一個環湖公園,每到節假日,來這裡遊玩的人很多。

  這天,我正在金雞湖邊沉思。漁船點點,碧波蕩漾,稻田金黃,粉牆黛瓦,炊煙嫋嫋,一邊觀看著眼前,這千篇一律的現代都市公園,踏著腳下全世界都一樣的水泥地,疑問?這還是蘇州嗎!

  金雞湖邊攝影結識

  「先生,能勞你給我拍張相片嗎?」一句帶閩南腔的普通話,進入我的耳廓,「當然可以,」我想也沒想就回答,因為我是攝影愛好者。

  請求我拍照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爺們,他留著恩格斯式的連鬢落腮鬍子,寬闊的額頭,深邃的目光,是個有思想的人,再看他,穿著的灰色的長袖恤衫,質地細膩,色調清明,有教養的神態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他把手中長鏡頭的數位相機遞給了我,我是熟門熟路,用浩瀚的金雞湖作為全背景,給他照了三張相片,正面,側面,仰視。

  「你是攝影師?」

  「只是愛好者」

  「我也愛好」

  「我走了很多國家,這次來蘇州,蘇州太有文化了,那當然是以前流傳下來的文化!」他強調了流傳二字。

  我在湖邊小亭買了可樂,請他一起坐在湖邊的涼椅上,邊喝邊聊。

  他說,他從臺灣剛到蘇州還不到一年,現在蘇州虎丘景區管委會管區內,租了一幢樓,開了一家卡通公司,卡通公司就是動畫公司,等安頓下來後,有合適的地盤,他想建一幢樓,來安排自己的公司。對於他說到管委會三字,我感覺他已經開始融入了蘇州這個城市。

  蘇州魅力發想創意

  是啊!歷古到今,不管從世界哪個地方來的人,只要到蘇州住了下來,就會很快融入了這個城市,這就是蘇州的魅力,蘇州的魅力來源於自古以來傳承的文化,而蘇州自古以來傳承的文化,則來自千百年來,在蘇州生活的世界各地有思想,有能力,有毅力的人們,對生活最美好的結晶。

  我問他,為什麼要在虎丘邊上建公司呢?他說,虎丘每天都有大陸和世界各地來的遊客,他們帶來了人們對當今最新時尚的追求。

  是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不斷更迭的創新!

  我祝賀他成了新的蘇州人,也祝願他事事如意,他把他的名片贈送給我,我看了他的名片,他是D老闆,我也把我的名片回贈給他。

  有一天,D老闆打電話給我,在電話裡,他興奮得像個孩子,他說,他買了一輛跑車,是德國原裝全進口的,我知道,那時候蘇州外商,可以買全進口的轎車,而且免稅。

  他說,這樣可以有空就去蘇州的角角落拜訪,去深度領會原裝的蘇州文化,並且,一定要我去他公司,陪他一起去深度遊。

  有一天,我有空,決定去他公司,一清早,我就坐著三輪車,我喜歡在蘇州坐三輪車,坐在三輪車上,我可以與蘇州路人擦肩而過,可以和三輪車工人聊天,可以知道蘇州最新的,真實的新聞,能放鬆地儘量的沉思,能細微地體察蘇州每天的變化。

  到了蘇州虎丘管委會,老遠就看到了D老闆公司的招牌,我深感臺商老到的商業意識。在D老闆公司的門口,他老早就站在臺階上等我,他看到我坐三輪車來,就笑著說,他也喜歡坐三輪車,可現在,臺灣沒有三輪車了,真是憾事。

  落地深耕一展鴻圖

  D老闆說,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卡通了,他對蘇州,那些躲在小巷裡的古建,轉悠過,發現有些古建門口的石獅子,就是卡通的形象,中國古代的石匠們,早就有了卡通的構思,因為卡通是從生活中來的,人們總喜歡把什麼事都辦得喜慶一點,快樂一點,美麗一點,我說,我在蘇州那麼多年,也沒有看到古代卡通石獅子,你一來就看到了,真是藝術家的眼光。

  D老闆沉思了一下說,還有一事,要告訴你,我要離開蘇州一段時間,去臺灣籌款後,就回蘇州來買地盤,建自己的公司大樓。

  我們在蘇州開發區寬闊,平坦的馬路上,靜靜地行駛,前面的道路寬廣,無障礙,九點多鐘的太陽迎面照來,燦爛明亮,一如D老闆的未來。我祝願D老闆的卡通公司大樓早日建成,我一定來喝D老闆的竣工酒。我也祝願,D老闆的事業,蘇州的事業,中華的事業蒸蒸日上!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當局與大陸互動可參酌臺商經驗
    大陸臺商是臺灣經濟重要的支柱,臺商家庭更是臺灣社會的一環,我們應該重視大陸臺商的切身經驗與期望,希望蔡英文當局了解並支持。    兩岸關係陰霾密布大陸臺商感受最直接,今年元月16日臺灣「大選」結果揭曉後,大陸臺商很快就感受到不愉快經驗,生意比以前更難做,隱約可以看出大陸對待兩岸貿易的心態,已有冷淡傾向。
  • 「大陸關心服務臺商臺胞是真心實意的」
    早在1988年,國務院就頒布了《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大陸方面始終支持、鼓勵臺商發展,大陸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吸引著臺商不斷擴大產業布局,也讓「愛拼才會贏」的臺商精神廣為人知。  「大陸關心、服務臺商是真心實意的,各地在土地、稅收、人力等方面都提供優惠政策。」
  • 臺商蕭永瑞:"我趕上了一個大時代"——新華旺中"臺胞在大陸"聯合...
    30年間,大陸持續出臺保障臺商投資、便利臺胞往來以及鼓勵臺青就讀、就業、創業等政策措施,定居大陸臺胞人數日益增多,地域範圍也從東部沿海向內陸不斷延伸。近日,新華社與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組織「臺胞在大陸」聯合採訪活動,訪問了湖北、安徽兩個中部省份的多位臺胞,聆聽他們精彩動人的「兩岸故事」。新華社將從即日起連續6天播發這組稿件。敬請關注。)
  • 10萬臺商為什麼願意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
    臺灣風味的牛排館、麻辣鍋、小吃攤、冷飲店裡,臺灣腔普通話和閩南語此起彼伏,幾乎讓人忘了這是在距離臺灣近千公裡之外的江蘇崑山。 崑山,是遠近聞名的「小臺北」。 截至今年6月底,崑山市累計批准5113個臺資項目,投資總額達608億美元,10萬臺商臺胞在這裡安居樂業。臺灣排名前100大製造業企業中,已先後有70多家來崑山投資。
  • 臺灣青年蘇州「頻」說江南
    臺灣青年蘇州「頻」說江南 2020-08-14 20:11:14 )《姑蘇十二時辰》《蘇州印記》……14日上午,在蘇州過雲樓,數十名臺灣青年正齊聚一堂,觀看大屏上播放著的視頻,這些是他們十天來的成果。
  • 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中新社珠海5月26日電 題:臺灣農業專家大陸欲圓「蓮霧夢」  作者 陳彥儒  十一年前,他懷著培育出一種頂級「蓮霧」品種的希望來到大陸;十一年後,火熱的激情燃燒在他的心中:能不能借自己的技術,去帶動大陸貧困鄉村的農民脫貧致富?
  • 澎湖發現下顎骨化石 系臺灣最古老人類化石(圖)
    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日本、澳大利亞學者合作,在澎湖海溝發現「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是臺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也是直立人分布最東邊的關鍵證據。這一項重大發現,昨天(27日)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
  • 臺商蕭永瑞的新年表情包
    新華社武漢1月6日電 題:臺商蕭永瑞的新年表情包新華社記者趙丹平 陳舒 喻珮 饒饒無奈、感動、期待。告別極不平凡的2020年,年過花甲的臺商蕭永瑞用三個表情來形容這一年的感受。蕭永瑞是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孩子們口中的「校董奶奶」,是武漢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也是疫情期間留守武漢的數百萬人中平凡的一員。
  • 12月26日,兩岸共同辦了一件大事,祖國大陸距臺灣又「近」一步
    新華社報導稱,12月26日上午,隨著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緩緩駛出,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鐵路——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該篇報導介紹稱,平潭是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海裡。當兩岸共同辦了這一件大事後,讓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又「近」了一步。
  • 北京臺商協會長:綠葉歸根皆為源
    2003年春,北京,在「抗非」的特殊日子裡,北京臺資企業協會發揮了積極作用,以該協會理事長謝坤寶為代表的臺商們紛紛捐款捐物,總價值達880多萬元,顯示了極大的熱情與愛心。謝坤寶先生在近10多年間,經常奔波於大陸與臺灣之間,不僅為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傾注了滿腔的熱情,而且在中國大陸及臺灣醫藥界有個聲名遠揚的寶樹堂老字號。
  • 抹黑大陸疫苗、出臺苛刻返鄉政策 在陸臺胞返鄉難
    在民進黨的平行空間裡,大陸惠臺措施是「糖衣炮彈」,兩岸直航是「木馬屠城」,大陸電視劇會「洗腦」,大陸疫苗當然同理可得是毒藥,只要帶上大陸二字,就得一黑到底。此前有多家臺灣媒體報導,最了解大陸實際發展情況的臺商群體,正籌劃組團打「飛的」到大陸來注射新冠疫苗,島內「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馬上以「安全」和「成本」為由加以阻攔。
  • 張忠謀臺灣突圍
    張忠謀曾向臺北陳水扁當局提出,在開放晶片廠赴大陸投資問題上,曾有的設想是:開放八英寸晶片登陸,而島內重點發展十二英寸產品。這既有利於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又使相關廠商將臺灣相對過時的流水線轉移到大陸,煥發產業第二春。  2001年臺灣「經發會」上,張忠謀的這一提法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
  • 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營口臺商張文琦成長背景
    中國臺灣網1月26日營口消息 臺灣《經濟日報》在2015年1月8日A11版《臺商小巨人縱橫大中華》欄目中介紹了營口臺商張文琦的成長背景,題目為《舅舅馮庸 與張學良換帖》。文章寫道:  張文琦的家世背景不凡,其中最特殊的莫過於他的舅舅、前東北軍將領馮庸。
  • 歲久此地還成家——記浙籍臺商陳旭偉的「去與回」
    剛到臺灣時,陳旭偉正是上初二的年紀。他記憶最深刻的是,轉入臺灣學校的第一天,許多同學都專門跑來看他這個「大陸人」。畢竟是一脈同胞,他很快就融入了學校,和同學打成一片。鄰居也對他照顧有加,時不時請他去家裡吃飯,帶他外出遊玩。巧合的是,陳旭偉和爺爺在臺灣的落腳點也叫「永康」——臺灣臺南永康。「我們一生與永康結緣,這不恰好說明兩岸一家親。」陳旭偉說。
  • 16日 國臺辦宣布一份數據 證明臺灣完全離不開大陸!讓蔡英文絕望
    更為荒誕的是,民進黨當局還無視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的客觀事實,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打算藉此繞過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以達到其叫囂的所謂「擺脫對大陸依賴」的目標。然而,國臺辦日前公布的一份權威數據,再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臺灣經濟完全離不開大陸。12月16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 靠「黑大陸」博眼球,某些臺灣人請收起無知與偏見
    【兩岸快評第175期】日前,臺灣的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上先是斷言「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後來又語出驚人「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這是繼有些人認為。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言」論之後,又一次的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
  • 美方重磅出擊,臺商「懵了」
    據悉,此次美方再次將臺灣地區重新列入匯率操縱名單。除此之外,美方還對臺灣地區的輪胎廠商出手,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顯然,如今臺當局所謂的「臺美」友好再次被打臉。自以為能夠用萊豬換來「臺美」進一步發展,可誰知,換來的卻是輸美輪胎慘遭課重稅。不僅讓島內輪胎業者「懵了」,甚至還有人坦言:稅率超過40%,臺廠就不用玩了。
  • 中美貿易摩擦大局之下,臺灣能「事不關己」還是成「犧牲品」?
    按照臺灣貿易主管部門的統計資料,大陸已長期位居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在2017年時佔臺灣貿易總額的24.1%(出口佔28%、進口佔19.3%),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389.4億美元。其實,兩岸貿易規模還不止如此,因為香港的部分還沒納入。原來臺灣方面的統計資料將大陸與香港分開,香港單列為臺灣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 與大陸「脫鉤」?民進黨自尋末路(日月談)
    有臺灣媒體稱,這是向大陸發出「產業脫鉤」的強烈信號。那麼問題來了。兩岸「經濟脫鉤」,可能嗎?臺灣的要素資源結構決定了經濟發展必然與大陸緊密聯結,試圖與大陸「脫鉤」無疑是「瘋狂而危險」的自殺行徑。臺灣一介海島,是典型外向型經濟體,大陸則是臺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高達41%,大陸是臺灣最大、最對口的市場,也是水土最合的發展腹地。
  • 臺灣學者:金融戰才是臺海警訊!臺灣罩門在經濟
    [新聞頁-臺海網]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議題在島內持續發酵,對此,臺灣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若暉表示,「戰事之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臺灣的「罩門」就在經濟。據中評社報導,陳若暉教授分析,臺灣從「首戰即終戰」爭辯到「主流民意」,但是臺灣主流民意,跟大陸要不要打臺灣,恐怕是兩回事,除非臺灣的主流民意可以影響大陸,「不然就是空氣。」陳若暉認為,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國臺辦「提醒」的兩件事:今年1至7月,兩岸貿易額1349.4億美元,年比增長8.7%,臺灣所獲順差超過7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