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金融戰才是臺海警訊!臺灣罩門在經濟

2021-01-09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議題在島內持續發酵,對此,臺灣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若暉表示,「戰事之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臺灣的「罩門」就在經濟。

據中評社報導,陳若暉教授分析,臺灣從「首戰即終戰」爭辯到「主流民意」,但是臺灣主流民意,跟大陸要不要打臺灣,恐怕是兩回事,除非臺灣的主流民意可以影響大陸,「不然就是空氣。」

陳若暉認為,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國臺辦「提醒」的兩件事:今年1至7月,兩岸貿易額1349.4億美元,年比增長8.7%,臺灣所獲順差超過700億美元。大陸企業在臺灣聘用2萬5000人,每年納稅超過新臺幣12億元。

大陸官方為何說這兩件事?他認為,一個是臺灣對大陸順差,一個是臺商在大陸工作人數,相信蔡當局應該聽懂,也會做小心應對。尤其臺灣有這麼多人在陸企工作,臺灣在大陸工作恐怕不只2萬5000人,只要三成失業回臺,對臺灣就業市場衝擊有多大?

對於蔡當局出手限制陸資,陳若暉指出,當局可以基於「國安」限制陸資,但是金融體系理論上沒有「敵我」,除非是假鈔,畢竟任何資金都可以換匯,哪來「敵我觀念」?臺商在大陸賺到人民幣,轉換成新臺幣就可以。

臺灣外來投資比例,在世界排名向來墊底,很多外資來臺,根本是來炒股、炒房,一旦臺海瀕臨戰爭,外資撤離臺灣,股市崩盤,就算當局四大基金護盤,可以維持多久?

陳若暉認為,從財金角度來看,臺海真正警訊是,「戰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出兵前會想辦法搞亂對方金融秩序。大陸根本不用開戰,臺灣股市大跌5000點6000點,看臺灣怎麼接招?「首戰」最先就是「股市戰」,還有匯率的貶值。

他表示,外資撤離臺灣會危及臺灣企業經營,很多金融機構或者是投資信託基金每三年改選,出席率要達到50%,一般出席率不高,因為出席率通常跟外資比重高有關,一旦外資開始拋售股票,散戶承接,屆時企業董事產生都會出現問題,沒有外資、沒有金融業撐盤,臺灣企業恐怕沒法經營。

陳若暉表示,外資來臺灣投資願意,還要看「五缺」,這次臺電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把政治與軍事納入,就是擔心一旦爆發戰爭,或者遭受敵人包圍封鎖無法正常供電,這都說明臺海戰爭爆發之前,會先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

他舉施琅攻台歷史,地點在澎湖,為何拿下澎湖,鄭克塽就投降?因為澎湖是鄭家的經濟命脈,一旦開戰,貿易、金流就中斷,最後只好投降,每個地方都有罩門,臺灣有經濟罩門。(華夏經緯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臺海首戰是金融戰,臺學者稱:臺罩門在經濟領域
    針對「首戰即終戰」議題,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全球群眾募資與金融科技服務協會理事長陳若暉表示,軍事戰爭之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出兵前會想辦法搞亂對方金融秩序,大量外資撤離,股市崩盤,企業營運跟著出現問題,兵法上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沒首戰就已經結束。
  • 臺海觀瀾 臺灣經濟的罩門不是ECFA,而是RCEP
    國際通行的習慣,一個協議或協定屆滿十年,履約各方會對協議的執行情況進行回顧總結並提出改進意見,因此,ECFA十周年也被海峽兩岸專家學者視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所不同的是,在一些學者看來,這個時間節點並不意味著ECFA的繼續施行,而有可能是ECFA的終止。至少在兩年前,臺灣島內就有學者指出,因為蔡英文當局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大陸方面可能在ECFA屆滿十周年之際停止這個協議的執行。
  • 臺灣學者:當陸生都清空了,臺灣就要提高警覺
    臺灣元智大學教授王佳煌接受採訪時表示,大陸對臺灣戰術有所改變,但是統一目標沒有變,方式從「促統」漸漸變成不排除使用武力,他提醒臺灣不要挑釁、做好備戰準備,平常也要留意相關徵兆,尤其陸生來臺也是指標,當雙方禁令持續並且擴大,全面緊縮人才交流,大陸下一步會採取哪種行動?要提高警覺。
  • 2001年臺灣經濟大事記
    全臺經濟發展會議」。  14日  陳水扁表示,臺當局未來的「施政」方向是「三大優先」,即投資優先、經濟優先、臺灣優先。  20日  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將臺灣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大幅下調為4.57%,而第一季度的增長率僅  為3.69%,幾乎下滑到與東亞金融危機後期同樣的低水準。
  • 馬謝各自的罩門
    馬謝各自的罩門 2008年03月11日 17:59 來源:人民網 在政見辯論的唇槍舌劍中,謝長廷似乎並無意清楚描繪他的「幸福經濟」是什麼,卻將所有時間都用來重擊馬英九所主張的「兩岸共同市場」,結果反倒是提供了馬英九更充裕時間去交代這個主張的願景。而到了這個階段,兩位2008候選人為他們當選後所打造的政治路徑,也大致清晰了。  社論說,謝長廷為未來臺灣所描繪的政治圖像,簡單的說,就是「制衡政治」。
  • 英媒:臺灣經濟事實上高度依賴大陸 國民黨諷刺蔡英文當局「親中...
    中國小康網1月9日訊 老馬 在臺灣股市破新高,經濟成長的當下,不同立場的陣營對臺灣的經濟成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臺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至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資料,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 畢業論文寫命理和夜市 臺灣學者:為生存放水,大學野雞化
    來源:新華社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新華社臺北12月3日電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被舉報部分學位論文與專業不符,出現命理、夜市、教師幽默感教學等題目。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邀學者專家檢視,認定確有偏離專業領域,日前提報私立學校諮詢會討論後,決定該所從2020學年起停招。這是臺高校研究所因論文偏題不符教學專業而被停招的首宗案例。臺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日前揭露,中州科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2013年後,167位碩士的畢業論文有超過100篇的主題與工程技術無關,而是跟命理、夜市、消防或休閒有關。
  • 臺灣藝術大學校花被封「臺版波多野」爆紅(組圖)
    臺灣藝術大學校花被封「臺版波多野」爆紅(東森新聞圖)臺灣藝術大學校花被封「臺版波多野」爆紅(東森新聞圖)中國臺灣網4月27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藝人楊子儀日前主持網絡節目《校花點點名》,回到母校臺灣藝術大學,要尋找一位最近在網絡上爆紅的校花王緒緒。
  • 臺灣已大勢所去? 臺教授這麼說:大陸每年GDP增加1.4個臺灣……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9日在受訪時表示,「大陸已經用實際動作告訴你(臺灣)雖然(政策)細節還要進一步著墨,但這次是玩真的,不必擔心看的到吃不到」,同時,龐建國還提到一個細節:從大陸兩會公布的經濟成長率6.5%來看,大陸GDP是臺灣的22倍,也就是說「每年(大陸)GDP會增加1.4個以上的臺灣」。
  • 自甲午戰敗125年以來,臺灣人不知臺灣史
    來源:中國臺灣網據香港中評社24日報導,臺灣《海峽評論》總經理方守仁在「兩岸融合視野下臺灣史論壇」上發表觀點稱,臺灣自甲午戰敗125年以來,臺灣人不知臺灣史,或者只知被誤導的臺灣史,此為臺民之不幸也是民族的悲哀,是以應聯合兩岸民間政黨
  • 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國臺辦回應
    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生活,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有記者提問,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臺灣傳統產業將會陷入嚴重危機,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的狀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蔡英文承諾"謙卑"執政 臺學者駁斥:強悍才是其特質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2月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蔡英文宣示民進黨執政將會「謙卑、謙卑、再謙卑」。臺灣自由作家羅智強今日(3日)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發表評論認為,「謙卑從來不是民進黨的特質,強悍才是」。
  • 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原標題: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 臺學者:兩岸關係若搞好 防疫豬事大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蔡英文辦公室、臺「行政院」及「農委會」等相關單位都將矛頭指向大陸,歸究責任,但這也凸顯因兩岸關係不佳,相關信息交流不足,導致臺當局只能採取查緝的消極方式,防止疫情入臺,效果恐將有限,學者認為,兩岸關係若搞好,才能有效防疫。
  • 臺灣真正卑躬屈膝的是誰?
    沒有能力維持臺灣安全與兩岸和平,卻反過來指責曾經做得到的人卑躬屈膝,這就是我們的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    要欺騙所有人於一時,有可能,要永遠欺騙所有人,做不到。我曾經說,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是一種欺騙,她真正的戰略目標是背離臺灣地區「憲法」,但她不像黨內比較正派誠實的競爭對手賴清德,她是採取欺騙的方式,迂迴要達到目的。
  • 掏空臺灣!臺專家爆料:美國11月3日通知臺灣買美債
    臺灣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今天在一場論壇上提到,軍事與美元是美國統治世界兩個手段,美國打定主意要掏空臺灣人的鈔票,拼命賣武器。他更爆料,由於中國不買美債了,美國11月3日正式通知臺灣與新加坡「中央銀行」,告知臺、新外匯存底很多,要來買美國債券。
  • 臺灣間諜盯上學術交流,套路令人心驚
    蔡金樹沒有猜錯,郭佳瑛並非什麼學妹,而是臺灣軍情局制內間諜。雖然感覺蹊蹺,但蔡金樹並沒有拒絕對方的好意,聯合會運轉後,郭佳瑛順理成章地成了其中的一員,不過她還想要個身份。蔡金樹跟協會會員商量之後,就給了她一個辦公室主任的頭銜。郭佳瑛打好了如意算盤,沒成想2016年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趨冷,到臺交流的大陸學者寥寥無幾。
  • 中共臺灣書記蔡孝乾叛變 臺地下黨組織全軍覆沒
    臺灣工委書記  1945年8月,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中共中央於延安成立「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指定臺籍幹部蔡孝乾為負責人。1946年2月,蔡孝乾率張志忠等人到上海與華東局地下黨會合,3月正式成立「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地下黨組織,由蔡孝乾擔任書記,7月,蔡孝乾抵臺,地下黨正式在臺運作,初期臺灣省工委幹部有簡吉、謝雪紅、陳福星、張伯顯、廖瑞發、林梁材等,下轄臺灣學生工委會、基隆市工委會、臺灣省山地工委會、臺灣郵電職工工委會、蘭陽地區工委會、臺北市工委會、北峰地區工委會、高雄工委等組織。
  • 臺灣間諜盯上學術交流 套路令人心驚
    這些頻繁往返於兩岸從事交流活動的人,有很多是官員、專家、學者、或者媒體人。在臺灣,這些人因為自身的身份和專業有很多優勢,有機會了解到大陸的一些信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當中有的人就成了臺灣情報部門搜集祖國大陸情報的工具。
  • 福州閩侯評選首批「首邑英才」 5位臺灣優秀人才榜上有名
    中國臺灣網1月4日訊 身處對臺前沿,福州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作為八閩首邑,閩侯主動作為,著眼大局大勢,以務實舉措開展對臺工作。日前,一份榮譽的授予就是一個生動的切面。本周,閩侯評選了首批「首邑英才」,其中5名臺灣優秀人才憑藉各自在崗位上的突出貢獻位列其中。他們是誰?有什麼樣的故事?今日,記者為您深入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