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學者:金融戰才是臺海警訊!臺灣罩門在經濟
[新聞頁-臺海網]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議題在島內持續發酵,對此,臺灣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若暉表示,「戰事之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臺灣的「罩門」就在經濟。據中評社報導,陳若暉教授分析,臺灣從「首戰即終戰」爭辯到「主流民意」,但是臺灣主流民意,跟大陸要不要打臺灣,恐怕是兩回事,除非臺灣的主流民意可以影響大陸,「不然就是空氣。」陳若暉認為,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國臺辦「提醒」的兩件事:今年1至7月,兩岸貿易額1349.4億美元,年比增長8.7%,臺灣所獲順差超過700億美元。
-
臺教授:臺灣軍力幾兩重,大家心中有數
在接受BBC採訪時,大放厥詞稱臺灣已經是"獨立國家",在臺灣的"主權上"沒有任何可以談判的餘地,如果大陸"入侵"臺灣,她將不惜採用"武力"讓大陸付出慘痛的代價。而蔡英文的言行不僅引起了臺灣地區民眾的抵制和譴責,同時也讓大陸民間對於"武統"的聲音越來越高。畢竟在臺灣問題上,無論是從民意方面來講,還是從軍事實力以及經濟方面來講,大陸都具有絕對的優勢,臺灣根本沒有能力與之對抗。
-
【我在大陸看臺灣】我所經歷的颱風,有多可怕?
前一陣臺灣慘遭尼伯特颱風襲擊,電視畫面或網路新聞都能看出臺灣一片狼藉,像是被原子彈轟過的樣子。 就算如此,大多數大陸朋友,沒有親身經歷過颱風,還是無法想像颱風的可怕,就像我也無法想像龍捲風的可怕。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經歷過的颱風吧。 臺灣雖然是個寶島,但它有兩大令人聞之色變的災難,一是地震,二就是颱風。
-
熱銷大陸 臺灣午仔魚供不應求
四絲馬鮁為養殖主流 四絲馬鮁學名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本刊已請教臺灣魚類分類權威沈世傑教授及卲廣昭教授,就四絲馬鮁的種名做進一步探討,下期刊登)英文名:East Asian fourfinger threadfin。
-
臺灣人每年騙走大陸人100多億 能追回來多少?
警方斷定,這些臺灣人是專門向中國大陸撥打詐騙電話欺詐金錢的團夥。 針對警方的詢問,最初,一些臺灣人說,「在臺灣的報紙上看到招聘廣告,每月給3萬臺幣,所以去了日本。」「我們是研修保健品的電話銷售,沒有工作。」 但在之後的調查中,一部分臺灣人承認:「進行了電話欺詐。」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新華社臺北12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日前在臺北舉行。大陸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的圖書在臺灣淡江大學、高雄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高校及校園書店巡迴展出。臺灣書店業人士表示,大陸圖書很受歡迎,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
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四川美術學院臺灣籍大一學生簡俊豪在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現場分享著自己在大陸學習、生活的感受,他決定不僅要繼續在大陸求學,未來還要在這裡選擇就業。 在昨日舉行的2021年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上,在渝工作學習的50餘名臺灣籍師生齊聚一堂,彼此分享著在渝工作生活學習感受、暢聊未來的打算。
-
臺灣實施兩項入臺便利政策 部分大陸遊客可一年多籤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溫雅瓊) 自8月1日起,臺灣方面開始實施便利大陸人士入臺的兩項政策:符合條件的赴臺個人遊大陸旅客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大陸文教等優秀專業人才可一年多次入臺。 臺灣業界表示肯定 大陸遊客可減少麻煩 有臺灣媒體認為,臺灣方面此項籤注程序的新舉措旨在吸引更多「回頭客」。不少臺灣業內人士都認為,新政對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強心劑作用無疑會逐步顯現。 臺灣旅遊界人士說,雖然陸客個人遊「一年多籤」讓一些旅行社幾乎無利可圖,但這對臺灣的觀光是好事。
-
「臺灣是不是瘋了?」臺議員怒批臺媒對大陸的報導有失偏頗
美國越發嚴峻的疫情形勢讓人失去信心,所以去美國留學工作已不是大部分人的優先考慮。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的疫情卻並沒有阻擋臺灣人舉家搬遷前去工作生活。 但是這些從大陸或美國回來的人,在臺灣地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紛紛開始對臺灣、對某些人的世界觀產生質疑。 此外,邱靖雅還發現,臺灣島內很多媒體對大陸的報導都有失偏頗。為此,邱靖雅直言稱,「臺灣是不是瘋了?」既使「美臺」關係日益變好,但他們卻沒有因此打開視野,這是因為臺灣地區太習慣「被重製」的東西。
-
逼退「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日月談)
距離「雙11」已不到一個月,正當大陸的電商、消費者都在摩拳擦掌時,「淘寶臺灣」卻在近日關閉平臺下單、商家進駐及商品上架功能,做退出島內市場的最後準備。出現這一結果,正是民進黨當局打壓所造成的。逼退「淘寶臺灣」只是民進黨當局打壓陸資企業、破壞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劣跡之一。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緊跟某些西方國家的腳步,下令限制島內企業從大陸進口原材料,禁止顯示「中國臺灣」的大陸手機在臺銷售,封殺在臺擁有大量活躍用戶的愛奇藝及騰訊視頻,嚴格對陸資的認定範圍,高喊要將小米、華為等大陸品牌列入制裁清單……動作接連不斷。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當天,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臺灣當局採取這一措施對兩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並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10月15日,臺灣當局通過《民眾赴大陸探親辦法》,允許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親屬的民眾皆可以赴大陸探親,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個月。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的堅冰由此被打破。
-
臺灣學者:當陸生都清空了,臺灣就要提高警覺
臺灣元智大學教授王佳煌接受採訪時表示,大陸對臺灣戰術有所改變,但是統一目標沒有變,方式從「促統」漸漸變成不排除使用武力,他提醒臺灣不要挑釁、做好備戰準備,平常也要留意相關徵兆,尤其陸生來臺也是指標,當雙方禁令持續並且擴大,全面緊縮人才交流,大陸下一步會採取哪種行動?要提高警覺。
-
臺灣進不去RCEP,民進黨當局卻粉飾太平,遭島內有識之士聲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完成籤署,臺灣地區不得其門而入,島內各界紛紛對此表示隱憂,不過民進黨當局官員卻表現得悠然以對。蔡英文大言不慚地說臺灣早有準備,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巧辯稱臺灣若要加入RCEP,大陸定會要臺灣遵守一國兩制,臺灣民眾能接受嗎?
-
1958年臺灣建議:把胡適空投到大陸去禍害人
由他擔任發行人的臺灣《自由中國》雜誌,在堅持反共同時,也對當局有所批評,結果不斷受到壓制和打擊,這讓遠在美國的胡適頗為苦痛。而當他返臺講學,由於一些言辭不符合臺灣當局心意,結果被當局通過報紙嚴加駁斥,並專人送遞胡適手中。胡適頗為氣憤,他拿著報紙激動地說:「是誰叫寫這些東西的,我看到這些文字垃圾,感到十分傷心。」一方面邀請回臺講學,一方面搞小動作,這怎能不讓胡適傷心激憤。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我們要多鼓勵臺灣青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多到大陸看一看。現在兩岸交流活動非常豐富,我接觸的很多臺灣青年,來了一次就有很大的心理震撼。他們不只看到文物古蹟,也看到大陸現代化的發展、經濟的蓬勃,這對臺灣青年重新建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有良好的幫助。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勢頭,抵不過臺灣同胞的心理追求,這個逆流,不會長久。
-
1949年哪些人能夠去臺灣?
電影之外,今人多已未必了解,什麼樣的人,當年才能獲得一張去臺的船(機)票。至晚在1948年10月,陳誠被任命為臺灣省政府主席時,蔣介石已有意將臺灣作為日後退守之地。除軍隊之外,中央研究院是蔣介石最先指示遷臺的機構。國民政府撥款三百萬,作為中研院的應變經費。
-
創業前先就業 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二三事
簡子復強調,「希望臺灣年輕人來創業前要先在大陸就業,要以所謂的B.A.T(百度、阿里、騰訊)為目標,通過就業能快速地接地氣,了解當地的文化等。因為如果創業者不夠了解,只抱著投機心態或過多的幻想,很容易挫敗回臺。」
-
臺灣軍力幾兩重 大陸清楚得很
本月中旬,美國軍機曾連日飛近臺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也曾一連兩日繞臺飛行,臺海局勢波譎雲詭。一些專家對此發出警告:如果「臺獨」繼續挑釁、美軍「挺臺」不加節制,臺海發生衝突的風險必再提升。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吳斯懷近日曾對蔡當局有一問:「臺灣真的已經把戰爭準備好了?」
-
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來大陸發展的樂土!
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來大陸發展的樂土!直播活動分別在中國三農發布、兩岸濃情的抖音號和快手號以及農視網、農視網微博、央視新聞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今日頭條、觸電新聞、豫直播等十五個網絡平臺進行直播。目的是宣傳來漳浦創業的臺農臺商在祖國大陸從事農業的發展成果及成效。
-
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兩岸通婚
民間估計兩岸通婚近20萬對80年代兩岸關係解凍後,特別是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之後,兩岸民間往來增加,兩岸之間的通婚逐漸出現。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與文化往來的迅速發展,兩岸通婚量也迅速增加,並成為兩岸關係的一項重要內容。依大陸民政部統計,大陸涉臺婚姻,1988年為100對左右;1997年達到1萬多對,10年增加了100倍。1998年12月,民政部頒發了《大陸居民與臺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對兩岸婚姻登記、離婚與財產處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當年涉臺婚姻達1萬多對。估計目前大陸涉臺婚姻約為5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