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2021年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王瑋攝

  「我能從大家身上感受到那種鬥志,每個人都懷揣夢想,我就是被這種鬥志所打動。」四川美術學院臺灣籍大一學生簡俊豪在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現場分享著自己在大陸學習、生活的感受,他決定不僅要繼續在大陸求學,未來還要在這裡選擇就業。

  在昨日舉行的2021年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上,在渝工作學習的50餘名臺灣籍師生齊聚一堂,彼此分享著在渝工作生活學習感受、暢聊未來的打算。

  因家人工作的原因,簡俊豪在十年前就隨家人來大陸生活,「這裡很多都吸引著我,我也看到了十年中大陸的巨變。」簡俊豪說,正是因為近年來社會發展迅速,所以臺灣的學弟學妹會經常向他打聽大陸的學習、生活情況。

  「現在大陸已經成為很多學弟學妹走出臺灣的首選地。」簡俊豪也打算未來不僅要在這裡繼續完成學業,還要積極努力在大陸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與簡俊豪不同,在重慶大學讀大三的臺籍學生李政恩是上大學才來到大陸。三年時間已經讓這個臺灣小夥子完全融入了重慶的生活,「今年大三結束後,我準備在大陸實習,為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做準備。」李政恩說,通過對比臺灣學長和重慶大學學長就業情況,以及兩岸發展水平等,他認為大陸發展潛力更大,就業選擇機會更多。他希望自己今後能在大陸紮根發展,也希望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闖出一片新天地。

  作為在大陸學習再到在大陸工作的四川美術學院臺灣籍教師廖峻立,也在現場分享了他從學生走上職場的轉變。「我從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畢業,幾年的大陸求學經歷讓我體會到國臺辦、地方臺辦對臺灣同胞的照顧,最近幾年也出臺了一些惠臺政策。」此外,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個人發展機會的多樣化也是讓廖俊立決定留在大陸求職的重要原因。

  中共重慶市委臺辦副主任王建國在座談會上說,近年來,臺灣師生在重慶工作學習,為渝臺教育、文化、人員等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部分臺生在渝畢業後,實現就地就業創業,在政府和社會關注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事業已初見成效,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吸引和影響了一批臺灣學生來重慶發展。希望更多臺灣師生紮根重慶發展,充分享受惠臺政策,為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文章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重慶1月7日電「去年我原本有機會回臺灣讀大學,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大陸高校。」在四川美術學院讀大一的簡俊豪對記者說,大陸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創業平臺、更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他不僅選擇在大陸求學,今後大陸也是他就業首選地。
  • 臺生申請大陸高校人數激增 臺媒:「吃了秤砣鐵了心」去大陸
    申請前往大陸原因除了名校的光環吸引外,也希望藉此卡位,以利未來申請歐美大學研究所甚至留在大陸或到其他地區就業。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2日報導援引《自由時報》報導稱,臺中一中、臺中女中每年均有學生申請國外大學升學,但兩校不約而同指出,今年較特殊的是申請大陸大學的學生人數激增。女中目前已有30餘名學生申請大陸學校,2017年僅10餘人。至於臺中一中,校方粗估也有30餘人。
  • 臺高中校長:學生吃了秤鉈鐵了心 就是要去大陸讀書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大陸宣布惠臺31項措施後,赴陸就學成了熱門話題,不少頂標(相當於重本線)、均標(相當於二本線)學生搶進大陸大學。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1日報導,今年學測(相當於高考)成績公布,跟上海復旦大學有淵源的桃園復旦中學學生搶著申請上海復旦等一線大學,人數超過40人,以頂標學生居多,很多一次申請五、六所。校長段臺民感嘆,學生「吃了秤鉈鐵了心」,就是要去大陸讀書。
  • 一群靚麗臺灣女孩,直播她們眼中的大陸之美
    一群臺灣女孩可不這麼想,她們個個青春靚麗,能歌擅舞,有的已經走遍大江南北,有的在大陸某個城市生活多年,有的還是大陸高校的學生。  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她們與大陸結下了不解之緣,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將她們在大陸的故事、她們眼中的大陸之美,講給大家聽。劉樂妍  這個是臺灣女星劉樂妍,現在北京。
  • 臺灣學生贊大陸青年更有想法更積極:希望畢業後赴陸就業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臺媒稱,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帶領近200名臺灣青年赴杭州,參加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針對此次活動,許多還在就讀大學、大專的臺生躍躍欲試,也有許多感觸。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9日報導,關於此次青年交流,臺灣「樹德科大」大二學生黃庭匯表示,大陸青年表現談吐都比較有想法,臺灣人則比較害羞,非常高興能到大陸交流、交朋友,畢業後也希望有機會到大陸實習、工作;臺灣「大同大學」大三學生鄭鈞澤則表示,大陸青年的想法、做事態度與進取心,都是臺生值得學習的地方,希望這次活動能學到臺灣沒有的東西,未來有機會也希望到大陸工作。
  • 臺灣女間諜照片曝光:色誘大陸男學生發生關係 哄騙其竊取情報
    初到臺灣,性格外向、精力充沛的小哲急於結識新的朋友。一次,小哲參加了同學組織的聚會,聚會上除了大陸學生,還有幾名臺灣青年,活躍的小哲成了其中的焦點人物。小哲的表現被同桌吃飯的一名女子看在眼裡,飯後這個女子主動找到小哲,自我介紹叫許佳瀅,年紀比小哲大幾歲。她除了對小哲的才學表示欣賞之外,還與小哲聊了聊日常愛好。
  • 開放大陸同胞赴臺探親、奔喪
    11月22日,臺灣「境管局」首次核准一位大陸臺籍老兵返回臺灣探視患病的母親。1988年,謝源拔成為被臺灣當局核准回臺探親的首位臺籍老兵。當時,臺灣、香港有十幾家媒體的記者採訪謝源拔,臺灣的報紙每天都有謝源拔探親的報導。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新華社臺北12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日前在臺北舉行。大陸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的圖書在臺灣淡江大學、高雄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高校及校園書店巡迴展出。臺灣書店業人士表示,大陸圖書很受歡迎,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韓國瑜現象」折射出的不僅是民進黨執政的不得人心,更是島內民眾對兩岸關係回暖的期待。對於兩岸關係,很多臺灣青年們也有話說。11月27日,海外網舉辦第23期金臺沙龍活動,邀請了四位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青,聽他們講了講與大陸有關的故事。張立齊(攝影:謝明)「九合一」後:盼加強兩岸交流海外網:九合一選舉結束了,在島內年輕人看來,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當天,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臺灣當局採取這一措施對兩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並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10月15日,臺灣當局通過《民眾赴大陸探親辦法》,允許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親屬的民眾皆可以赴大陸探親,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個月。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的堅冰由此被打破。
  • 臺灣居民大陸配偶數量呈下降趨勢
    新華網臺北12月21日電(記者何自力 查文曄)統計數據顯示,島內居民大陸配偶從2011年的2.6萬對,下降到2012年的1.2萬對。
  • 臺灣實施兩項入臺便利政策 部分大陸遊客可一年多籤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溫雅瓊) 自8月1日起,臺灣方面開始實施便利大陸人士入臺的兩項政策:符合條件的赴臺個人遊大陸旅客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大陸文教等優秀專業人才可一年多次入臺。  臺旅會(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副組長林蔚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一年多籤」僅是針對臺灣方面發給的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又稱入臺證)而言。  目前,大陸居民不管以個人還是團體的方式赴臺旅遊,都需辦理「兩證」,即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又稱赴臺證)和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分別由大陸方面和臺灣方面發放。
  • 臺灣已大勢所去? 臺教授這麼說:大陸每年GDP增加1.4個臺灣……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9日在受訪時表示,「大陸已經用實際動作告訴你(臺灣)雖然(政策)細節還要進一步著墨,但這次是玩真的,不必擔心看的到吃不到」,同時,龐建國還提到一個細節:從大陸兩會公布的經濟成長率6.5%來看,大陸GDP是臺灣的22倍,也就是說「每年(大陸)GDP會增加1.4個以上的臺灣」。
  • 南航臺灣分公司成立 成為首批獲臺營業執照大陸企業
    在臺北市成立,南航成為首批在臺灣取得營業執照並正式成立分公司的大陸企業。>業務負責人李龍文先生,臺灣旅遊業務負責人賴瑟珍及臺灣民航各界代表共同為南航臺灣分公司南航董事長司獻民在臺灣分公司成立儀式上表示,作為首批在臺成立分公司的大陸企業,南航深深感受到肩負著根植臺灣、溝通兩岸的企業責任,在為兩岸民眾提供「最便捷、最舒適、最安全」的服務之外,更希望臺灣消費者能感受到南航「客戶至上」的企業文化精神,把南航當作是每個臺灣民眾的夥伴。
  • 福州閩侯評選首批「首邑英才」 5位臺灣優秀人才榜上有名
    曹海濤是閩江學院經管學院引進的第一位臺籍教師,目前在經濟與管理學院任教,是閩江學院「閩都學者」特聘教授。他熱衷於鑽研,喜歡從專業角度來觀察大陸的發展變化。  前不久,他受邀參加福州市臺港澳辦在三坊七巷臺灣會館舉辦的一場座談會。會上,他了解了福州市「十三五」的成果和「十四五」的規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州的人均GDP去年就達到了12.1萬元,大陸省會城市排名前十。」
  • 「臺灣是不是瘋了?」臺議員怒批臺媒對大陸的報導有失偏頗
    邱靖雅表示,新冠疫情的暴發,讓很多人從美國或大陸回到了臺灣地區,而這也是他們有史以來在臺灣地區呆得最久的一段時間。但是這些從大陸或美國回來的人,在臺灣地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紛紛開始對臺灣、對某些人的世界觀產生質疑。  此外,邱靖雅還發現,臺灣島內很多媒體對大陸的報導都有失偏頗。為此,邱靖雅直言稱,「臺灣是不是瘋了?」既使「美臺」關係日益變好,但他們卻沒有因此打開視野,這是因為臺灣地區太習慣「被重製」的東西。
  • 臺灣軍力幾兩重 大陸清楚得很
    本月中旬,美國軍機曾連日飛近臺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也曾一連兩日繞臺飛行,臺海局勢波譎雲詭。一些專家對此發出警告:如果「臺獨」繼續挑釁、美軍「挺臺」不加節制,臺海發生衝突的風險必再提升。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吳斯懷近日曾對蔡當局有一問:「臺灣真的已經把戰爭準備好了?」
  • 大陸旅行團在臺灣再遭遇車禍 司機捨命團員倖存
    大陸旅行團在臺遭遇車禍 司機捨命團員倖存  綜合臺灣《聯合報》報導,一場翻車意外,赴臺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附中教師團的快樂旅遊變了調,雖然驚恐仍寫在臉上,團員在大難之後,仍抱持正向,因為「好在,我們一個沒缺」。
  • 5位臺灣優秀人才獲評「首邑英才」_社會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1995年,兩岸攜手組建東南汽車,這是閩侯工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當時在臺灣的呂元錦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當時我參與了東南廠區的規劃工作,印象很深,那時候這裡還是一片橘子林,現在已經發展成年產15萬臺汽車的規模了。」  2008年,在公司的安排下,呂元錦從臺灣初到東南汽車,負責生產部門。
  • 憑藉在各自崗位上的突出貢獻 5位臺灣優秀人才獲評「首邑英才」
    身處對臺前沿,福州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作為八閩首邑,閩侯主動作為,著眼大局大勢,以務實舉措開展對臺工作。一份榮譽的授予就是一個生動的切面。本周,閩侯評選了首批「首邑英才」,其中5名臺灣優秀人才憑藉在各自崗位上的突出貢獻位列其中。他們是誰?有什麼樣的故事?今日,記者為您深入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