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言謝的遺憾——駐村第一書記講述37條圍巾背後的故事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石家莊9月11日電  題:無法言謝的遺憾——駐村第一書記講述37條圍巾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郭雅茹

  在脫貧攻堅中,不僅有眾多扶貧一線幹部群眾的努力,還有無數社會愛心人士的付出。河北一位駐村第一書記最近遇到一件感人的事,讓他久久難忘。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叫宋長軍,是國家稅務總局秦皇島市稅務局駐青龍滿族自治縣杉樹嶺村的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近三年來經歷了許多人和事,但今年遇到的一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

  2020年元旦剛過,秦皇島市一位自稱姓高的女士打來電話,說她在新聞中看到杉樹嶺村小女孩王婷的情況,並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女士說:「快過年了,我想通過你們工作隊送37條圍巾給村裡的孩子們,方便的時候,我也會帶著兒子過去看看他們。」

  王婷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媽媽幾年前離家出走,爺爺年事已高,弟弟年幼,僅靠爸爸日常打零工獲取微薄收入維持生活。雖然家庭條件不好,可王婷懂事努力,家裡的牆上掛滿了她的獎狀。

  收到高女士寄來的快遞後,我和村兩委幹部把圍巾連同春聯一起送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孩子們收到圍巾後燦爛的笑臉讓我感到欣喜,也感受到這份禮物的厚重與溫暖。事後,我拿出手機,打算向高女士表示感謝。可連續撥打了幾次,都無法接通。

  最近我回秦皇島匯報工作並看望家人。回城後,我按照快遞上的地址找到高女士的門店。可讓我驚訝的是,店門關著,上面貼著「出兌」兩個大字。高女士的電話仍然無法接通,於是我走進相鄰的店鋪,打聽她的情況。

  原來,去年年底高女士查出患有宮頸癌,晚期。可看到處於貧困中的孩子們,她還是想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希望這些小禮物能讓貧困村的孩子們過一個溫暖快樂的新年。春節過後不久,37歲的高女士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她的親人,也離開了貧困村裡那些接受幫助、卻素不相識的孩子們。

  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被深深地感動,內心也充滿無法言謝的遺憾。

  雖然高女士離開了,我還是想告訴她,她關心和愛護的孩子們生活越來越好。方便全村80%農戶出行的三條田間生產便道如期建成,村聯合小學能容納10臺電腦的微機室開始使用,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14大類3000餘冊嶄新的圖書已經擺進了「愛心扶貧書屋」,全村沒有一個孩子因貧窮輟學。

  這些脫貧攻堅成效的背後,離不開像高女士一樣的愛心人士的關心與幫助。作為身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人員,我相信:迎接山區孩子們的必將是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第一書記」司福智:帶著妻子駐村,讓貧困村摘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通訊員 王爍三年前,「第一書記」來到貧困村,與貧困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三年後,「第一書記」任期滿,但一心為民的他毅然選擇留任,並表示鄉親們啥時候過上小康生活啥時候撤離。這一留任,便又開始了三年的駐村生活……2015年8月,司福智到許昌市襄城縣範湖鄉凹郭村擔任「第一書記」。
  • 【國家扶貧日】丨第一書記與山棗潭村的故事
    今年10月17日是國家第七個扶貧日,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第一書記與山棗潭村這幾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脫貧故事吧。2016年市檢察院派駐劉茂文同志作為第一任山棗潭村駐村第一書記。為改善村民出行便利,劉茂文書記協調完成15.1 公裡72500平方米的村級道路拓寬硬化,四座危橋的維修,對草坪河堪進行維修加固,新建水渠2800米、水壩1處,上百盞路燈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該村的交通狀況,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映到了每個村民的心窩裡,切實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便利,也極大增強了村民的脫貧信心。
  • ...需用真情駐丨威寧自治縣東風鎮末倮村第一書記馬祥龍
    我叫馬祥龍,是威寧自治縣第三中學的一名老師,2017年9月,組織選派我到東風鎮末倮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我來自大山,生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於我而言,駐村就像回到家一樣,鄉親們就像我的家人。到崗後,我帶領駐村工作組,積極參與村裡各項事務,走訪貧困群眾,竭盡全力為群眾解決他們的煩心事,想方設法為群眾謀發展。看著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好,我覺得一切辛苦和努力都值得。有一次去走訪貧困戶簡珠珠老人家,看見70多歲並且完全駝背的簡珠珠正在收拾雜物,我急忙幫助她收拾,清掃屋子。
  • 萬寧中興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枝慧身體抱恙仍惦記扶貧工作
    萬寧中興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枝慧精準制定幫扶措施,身體抱恙仍惦記扶貧工作  用心用情鋪就百姓脫貧路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如果沒有李書記的幫助,我們家肯定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12月23日,萬寧市北大鎮中興村60多歲的貧困村民蘇振芳充滿感激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多虧李書記給我講扶貧政策,幫我填寫各項材料交給相關部門。現在我們一家已經住進了危房改造後的新房,患病的妻兒享受到醫療幫扶,日子越過越好。」  蘇振芳口中所說的「李書記」,就是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派駐到中興村委會的駐村第一書記李枝慧。
  • 微笑的力量——記萬載縣嶺東鄉田心村駐村第一書記彭佑興(圖)
    雖然它無法扭轉乾坤,卻可以把悲傷變成歡樂,讓挫折變為挑戰。嘴角上揚35度,你會發現天更藍,雲更白,心也隨之愈發燦爛。  中國聯通宜春分公司下派萬載縣嶺東鄉田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彭佑興,對同志對朋友對群眾總是一副憨樣,笑臉呵呵。而正是他的這副憨樣和微笑,讓他在擔任第一書記期間,用真誠消除積怨打動人心,憑毅力迎接挑戰破解難題,贏得當地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 「我的扶貧故事」第一書記的「扶貧經」丨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
    自2015年受組織委派擔任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第一書記以來,我充分發揮勤懇細緻、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以一名共產黨員的真切情懷和為民服務本色,情系貧困群眾,用實際行動念了一句又一句駐村幫扶工作「真經」。2019年,麼扒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時功強(右一)入戶走訪農戶要想精準幫扶,必須先了解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笑聲|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龐成智
    我叫龐成智,是畢節市織金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3月擔任織金縣茶店鄉山林村駐村第一書記。該村是茶店鄉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有224戶8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69人,易地搬遷7戶26人,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20.09%。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我親歷了三合村的變化丨錦屏縣啟蒙鎮三...
    我叫龍安燈,是錦屏縣啟蒙鎮水利站站長,也是啟蒙鎮三合村網格員、駐村第一書記。2014年10月28日,我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為那天是我到三合村駐村報到的第一天。通過村裡的見面座談會,我了解到村裡大部分地方都沒有接通網絡信號、進村公路也還有硬化,交通條件較為落後,自來水還沒有全部入戶,村寨戶數不多但自然寨個數多且居住偏遠分散、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尚未解決。要想富先修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年底三合至皎洞通村公路硬化項目全面竣工,群眾期盼已久的夢想終於實現。天有不測風雲。
  • 全國共有19.5萬駐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共有19.5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讓一個個派駐村舊貌換新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 「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抗擊新冠肺炎)「第一書記」劉韜:治癒走出鄂州雷山醫院 期待返回貴州雷山駐村  中新網湖北鄂州3月10日電 (石小傑)「這次我們是『親上加親』。」站在湖北省鄂州市雷山醫院的病房外,新冠肺炎治癒出院的劉韜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希望疫情過後,我能儘快回到貴州雷山,為脫貧攻堅繼續奮鬥。」
  • 警徽閃耀幫扶村——沂南縣公安局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從公安戰線奔赴農村一線,三年來,沂南縣公安局第一書記工作組紮根鄉村,揮灑汗水,把初心築夢于田野,將使命鐫刻於鄉間,他們的故事是脫貧攻堅、圓夢小康偉大實踐的生動註腳。雖然還沒來得及豎起指示標牌,王志軍卻早就給這條路起好了名字。「就叫『警民路』,象徵咱們警民一家親,共創新未來。」  面對舊村舊貌,三年來,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組多方籌措資金,下大力氣加強村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經過一番努力,如今的橋頭車疃村舊貌換新顏,美麗鄉村彰顯新景象。
  • 打贏脫貧攻堅戰(834期)丨駐村第一書記符以福:用赤誠之心鋪築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834期)丨駐村第一書記符以福:用赤誠之心鋪築脫貧致富路 2020-12-25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羅永輝:六年駐村路 難忘三合情
    我叫羅永輝,和三合村的緣分,源於甕安縣全省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的下派。2015年3月,我打點行裝來到甕安縣平定營鎮三合村開始小康駐村幫扶工作,從不會做群眾工作到贏得群眾認可,從不被群眾理解到群眾親切地叫我 「羅書記」,六年駐村生活,2000多個日日夜夜,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淬鍊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扶貧「戰士」。 記得初到三合村,由於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不知道怎麼去和群眾相處、怎樣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心裡覺得十分困惑。
  • 枯木逢「春」百花開|一留再留的駐村書記王聯春
    枯木逢「春」百花開|一留再留的駐村書記王聯春 2020-11-30 18:1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扶貧故事|高爐鎮駐村書記張超 :探索產業新路子 逐夢小康引路人
    在精準扶貧政策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一家人又燃起生活的希望。2017年,沈修倫主動承包土地,種了15畝洋蔥,但到了上市季節卻找不到銷路,整天愁容滿面。張超說,三年多來,在渦陽縣委、縣政府的資金支持下,在駐村工作隊和全體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代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增加到2020年的47萬元;7個自然村全部建好文體廣場;村組道路硬化達到75%;建成1個「就業扶貧車間」併入駐1家箱包公司,利用廢棄的小學招商入駐1家養老院,兩個就業基地安置就業近30人。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駐村幫扶的「住校生」丨丹寨縣揚武鎮原爭光...
    我叫劉輝,曾是黔東南州丹寨縣揚武鎮爭光村的第一書記。三年前,曾經多次深入爭光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那時我還沒有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村裡的一切我已看在眼裡放在心裡,不禁萌生了駐村扶貧思想。在村裡幫助群眾做事2017年12月入駐後,我深深的認識到,要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首先要真蹲實駐,弄清底數,要做駐村幫扶工作的「住校生」,不當形同虛設的「走讀生」。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入村後走訪了各組各戶,走訪本村寨老和老黨員、老村幹,了解本村村情,了解本村如何發展等,白天不碰上農戶的,晚上進行「補課」,為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基礎。
  • 抗疫在基層 一線當尖兵 ——宿松駐村選派幹部的抗疫故事
    抗疫在基層 一線當尖兵 ——宿松駐村選派幹部的抗疫故事 2020-02-28 10:10:4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溜菇山下的美麗彝村 第一書記高朝武的扶貧五字經
    停車駐足,俯視這美麗的景致,中國電信派駐鹽源縣大灣子村第一書記高朝武的思緒飛揚。5年時間,歷經1800多個日子的付出與堅守,他念好扶貧五字經,讓昔日貧困落後的村莊舊貌換新顏。「走」進群眾心坎時間回溯到2015年7月,時年35歲的中國電信鹽源分公司河樹支局長高朝武毛遂自薦開展駐村幫扶,理由是自己是黨員,當過兵,懂彝語,熟悉農村生活,能勝任這個工作。
  • 遵義紅花崗區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曲生:念好「山」字經 做足「水...
    2018年5月,經單位推薦、組織考察,付曲生從區農業農村局派駐到桂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那會兒,人生、路不熟。調研後發現,村裡土地資源少、可流轉發展產業的更少」。  經過與村支兩委的多番研討,一條堅持「一手抓『風景』、一手賣『產品』」,發揮毗鄰市區地域優勢,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有保障的家庭種養,確保高產值、高收益」的「兩有兩高」發展思路,在付曲生的腦海裡逐步清晰起來。
  • ...故事匯」凝聚強大正能量 10名宣講人講述「衡水平凡人的不凡事」
    疫情面前毫不退縮的醫護工作者、扶貧路上的村黨支部書記、快遞小哥的自強故事、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扶貧幹部……12月31日,以「全面小康 奮鬥有我」為主題的衡水市「365百姓故事匯」優秀作品展示活動在衡水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辦,10名宣講人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展現了衡水各行各業平凡人的不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