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篆到隸書-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變革

2021-01-08 亦木書畫

中國書法的鼻祖是秦丞相李斯,他創造出了小篆這一字體。很多人對於李斯的了解僅限於他的政治才能,很少有人知道李斯其實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書法家。事實上,他的書法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是非常傑出的,可謂一流。

李斯對書法有十分深入的了解與研究,他曾總結出一套書法理論。他認為,在練習書法時,一定要將筆急速地進行迴轉,而在寫折畫時要以更快的速度;到了收筆之時,又如魚得水一般;當運筆的時候,又必須做到輕重適度、自成一體。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想辦法將文字實現統一,挑選一種標準的字體去取代以往各種各樣的異體文字。秦始皇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李斯,李斯接到任務後,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到了這項工作之上。他不斷地將煩瑣的大篆字體進行刪減,整理出了一套筆畫非常簡單、形體十分整齊的文字。李斯將這種新字體稱為「秦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小篆。

秦始皇對這種字體非常滿意,下旨命令將李斯創造的新書體作為全國上下通用的標準字體。為了便於人們學習使用這種書體,李斯和趙高、胡母敬等人一起為人們編寫了小篆的範本,讓人們臨摹。

李斯的小篆在全國上下推廣時,引起了一個囚犯的注意。他叫程邈,是秦王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原本是一位小官吏,負責文書類的工作。由於性格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判入獄十年。程邈在獄中對李斯的小篆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與研究。憑藉著做文書的經驗,他深知文書工作的繁重與煩瑣,即便運用現在剛剛統一的小篆字體書寫公文,也非常費時費力。程邈決定創製一種人們容易辨認,又方便快速書寫的新字體。他將那些在民間流行了很長時間的各種各樣的書體全部整理到一起,進行研究,在這些書體的基礎上一一改進。然後他把大篆小篆的圓轉變成方折,又對那些十分煩瑣的字一一進行刪簡,只留下精華。經過十年的潛心研究與整理,程邈創造出了一種方便辨認又容易書寫的字體 -隸書

之所以把這種字體叫隸書,是因為程邈是一位徒隸,而這種新書體在被創製出來後,先是供隸役們用的。因此人們才把它叫作隸書。一向追求高效率的秦始皇,看到程邈的隸書後,便立即被這種新字體吸引,下令赦免了程邈,並任命他為御史。

程邈創製出來的隸書,可以稱得上我國書法史上一次十分重大的變革。這種新書體出現後不久就成為秦王官場上下使用的書體。也正是從秦王朝的隸書開始,我國古代文字徹底結束,同時又開啟了現代文字的先河。人們書寫的形式開始不斷地由圖形轉變為筆畫,也就是開始了從象形文字到象徵文字的轉變。

相關文章:

毛筆書法中獨體字與合體字的書寫方法及結構安排

細說毛筆正楷字的結構法則

真正要學寫毛筆字就應當從臨摹楷書開始

毛筆書法中行楷基本筆畫的寫法詳細圖解

顏真卿和柳公權楷書運筆方式比較,太全面了!

相關焦點

  • 小篆的前世今生……
    作者:周祖兵 大家都知道,中國書法的書體,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篆書屬於古文字,其餘各體屬於今文字。其實這兒的篆書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各體。有人說篆書是五體之首,我覺得不無道理。泰山刻石(局部)後來為了追求書寫的流暢快捷,在小篆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秦簡,也就是隸書的雛形,代表作有《雲夢睡虎地秦簡》和《裡耶秦簡》等,到兩漢時期,隸書逐漸發展成熟。
  • 怎樣從小篆過渡到隸書?
    一,隸書,與小篆相比,外形發生了變化,變小篆瘦長的縱勢為寬扁的橫勢。>《嶧山碑》——帝,體勢瘦長,縱向展開《張遷碑》——帝,體勢寬扁,橫向伸展二,用筆方法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要素1,側鋒用筆,相較於秦篆的筆筆中鋒,隸書中多了側鋒的運用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書法字體考點
    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小編幫你們整理了書法字體考點,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書法字體,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體,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淺析中國書法—篆書
    在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中,書法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書法大體分為五種,分別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每種書法的特點大不相同,今兒我們主要來看看其中的一種,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筆法消瘦挺拔,筆鋒犀利,直線比較的多。
  • 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常識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距今3千年)殷商時期,先民們預測兇吉禍福,記載佔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 書法入門路線圖第一站——秦小篆
    上周談到書法入門的路線,頗多爭議,其中有一個有思考卻邏輯不通的反對聲音如下:冰城晉人李:篆書是一種筆畫、隸書是二種筆畫、楷書八種筆畫!書聖王羲之永字八法練了十八年!初學應從那開始一目了然!學書法最苦、最難!沒有一二十年的書法經歷成不了書家!墨海無涯苦作舟!好自為之吧!
  • 中國書法申遺宣傳片,值得珍藏!
    中國書法的「申遺」之路:2005年11月底,中國書法「申遺」工程啟動;2007年6月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中國書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中國書法家協會
  • 一次性把書法五體說明白
    中國書法在久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傳統。一般說書法分為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每一大類又可細分。了解區別有助於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廣內涵。
  • 常識課:書法字體演變極簡史
    今文字階段可以分為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幾個階段。    拋開原始記事的文字不算,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上主要書法字體有以下五種: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製的統一的漢字書寫形式。
  • 一次性把書法五體說明白!
    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 李斯,小篆與大一統:「愛無心」?還是別有用心?
    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國文明能延續下來,與書同文有莫大的關聯。 下面繼續說說偉大的小篆。著名學者、書法篆刻家徐無聞先生認為,在一個極為短促的秦王朝是不可能創造出一種文字來的,一種文字的的形成要經過長期的過程的,秦王朝只是動用國家力量加工、整理和推廣而已。 我倒是贊同徐無聞先生的觀點。不過,這樣一來,偉大的短命王朝——秦王朝的歷史功績就要大打折扣了。 下面簡單說說這個短命的王朝。
  • 漢字書法的演變和發展
    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的文明邁出了一大步,從最初的佔卜、記事到如今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探索交流所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一種語言。漢字的形成經歷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中書體,奠定了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的藝術精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與精神財富。
  • 漢字字體特點:篆書如圈、隸書如蠶、楷書如站、行書如走、草書如跑
    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美的字體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字體寫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種書法,各種字體的書法大放異彩,成為與繪畫並稱的高超精美藝術,高水平的書法更成為人們珍視並收藏的藝術珍品。你知道人們是怎樣比喻或形容漢字字體的嗎?行家裡手根據漢字的書寫特點,這樣來比喻或形容漢字:篆書如圈、隸書如蠶、楷書如站、行書如走、草書如跑。
  • 跳舞女人氣質好,書法女人更溫婉,女人練書法有哪些字體更顯美
    書法講究的返璞歸真,這種淡泊名利卻能端莊大氣,雖然沒有跳舞那般的洋氣,但書法能夠滋養女人書卷氣息,雖然沒有華麗的衣著,但質樸更幽香脫俗。所以,女人要學書法,書法能夠讓你們更有內涵,今天我們就要談到的女人學習書法該怎樣入手呢?分別都有些什麼字體會讓你看上去更加的美。
  • 小篆介紹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製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 《說文解字》、李斯與王羲之「變古」:淺談篆書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研究史上的皇皇巨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而這部偉大的文字學研究著作,實際上就是許慎根據當時的小篆、參考戰國先秦時期的諸國文字,研究編撰而來,這本書不僅對於研究中國文字的源流演變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了解當時的篆書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隸書書法《禮器碑》簡明教程,讓書法學習不再盲目
    作為東漢史上的書法名碑,《禮器碑》在書法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兩漢隸書,在東漢時期使其在字形和筆法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而《禮器碑》則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它與《乙瑛碑》、《史晨碑》合稱《孔廟三碑》,現存放於山東曲阜的漢魏碑刻陳列館裡。
  • 《大秦賦》劇中小篆太水,遭書法家質疑,離李斯真實水準差多少?
    但是,當劇情中涉及書法,尤其是李斯所制的「秦篆」時,卻讓很多書法家看不下去了,紛紛直呼「太水了」。他以秦系篆書為根本,確定了最後的小篆的書寫標準,李斯也因此成為文字史、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承前,指的是承襲先秦時期以篆籀文字為主的古文字;啟後,指的是開啟後來文字的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