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撈千年烏木被扣:無主物歸國家

2020-11-30 搜狐網

  搜羅天下事,記錄新鮮事,這裡是《搜天下》。

  有時候我們說,法律不外乎人情,這不是說人情可以幹擾司法,而是說,我們的法律條文,還是得要適當照顧到當下的風俗人情。動不動沒收人家東西,就顯得很沒人情。

  廣東惠州漁民撈出44根千年烏木,重達數十噸,毫無意外,被當地警方暫扣了,有可能被收歸國有。民間發現烏木被沒收,不是第一次了,官方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

  前段時間,有人在草原上撿到一塊狗頭金,也是差一點被「收歸國有」。法律既然是這麼講的,我們也不好說惠州警方的做法有什麼不對。但我覺得,這條法律本身好像有些問題,比如說,什麼叫「埋藏物」? 北京大學法學院尹田教授是這麼分析的:「埋」和「藏」都屬於人為行為,烏木系法規自然形成,它不屬於埋藏物。

  對於無主物,許多國家和地區民法,都明文規定「先佔」制度,即對無主物,先佔的人取得所有權,我們古老相傳的民間通行做法也是這樣,先佔者先得,自古如此。現在,類似的事情總有發生,我覺得這事還真需要討論一下了。國家真要嚴格執行「無主的東西都歸國家所有」,那城市中拾荒這個行業恐怕都得消失了。

  你們所關注的就是我們要評說的。周一到周五晚,搜狐《搜天下》,約起。

news.sohu.com true 搜狐網 http://news.sohu.com/20150702/n416080265.shtml report 585 搜羅天下事,記錄新鮮事,這裡是《搜天下》。有時候我們說,法律不外乎人情,這不是說人情可以幹擾司法,而是說,我們的法律條文,還是得要適當照顧到當下的風俗人情。動不

相關焦點

  • 男子打撈烏木55噸欲賣被扣 警方:依法收繳(圖)
    從江底撈出的這40多根木頭被初步鑑定為烏木,價值幾何仍未知。受訪者供圖  南都訊 記者祝勇 惠東人林育東的木頭「生意」黃了。他原本估計,自己僱人從東江惠城蘆洲段江底撈出的44根陰沉木估價應在50萬元以上。6月28日,正與買家談判的他被村民舉報盜竊國家財產,此後陰沉木被警方暫扣。經初步鑑定,這批陰沉木屬烏木。
  • 教授:法律未明確規定烏木所有權 誰發現就歸誰
    「村民在河道中發現烏木,河道屬於國家所有,烏木就應由河道所有權人國家取得。」梁慧星解釋。  國土資源部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孔德峰則稱:「天然孳息是指由原物產生的收益,蘋果對於果樹來說算天然孳息,麥粒對於小麥來說算天然孳息,那烏木對應的原物難道是河道嗎?」  爭論2  烏木是不是埋藏物?
  • 中國漁民在南海屢遭外國抓扣 傳統漁場不斷萎縮
    而就在同一天,兩年多前被菲律賓扣押的25名中國漁民獲釋,於當晚回國。被釋放的25名漁民皆來自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這樣的消息對於當地的漁民來說也不新鮮,這裡世代在西南中沙海域捕魚的漁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不少被周邊國家抓扣過,很多人在菲律賓、印尼蹲過監獄。
  • 「無主物」界定不清才引發烏木之爭
    9月3號,江西修水縣農民梁財在東山村的河道裡挖掘出一根長達24米、直徑1.5米、重80噸的疑似烏木,消息傳出後,有人預測這根「烏木」價值數億元。儘管現在這根樹木的性質和價值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是這根樹木的所有權的爭論卻已經拉開了序幕。(9月14日央視)  如果沒有梁財,這根樹木也許將永遠「深埋河道無人知」。
  • 狗頭金系無主物,法律應尊重先佔者
    對於偶然發現的物品,法律並非沒有規定,憲法規定礦藏、水流等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也即全民所有;文物保護法規定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的一切文物歸國家所有;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民法通則規定,所有人不明的隱藏物、埋藏物歸國家所有。只不過,一般而言,在公民上交所發現的上述物品時,可以獲得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 浙江嘉興漁民放棄捕魚專撈死豬 稱每天掙150元
    在村民眼裡,嘉興新豐鎮「一年四季都有人在撈豬」,「每年這個時候要集中大批量撈豬」,當地已經從傳統的「魚米之鄉」變成了一個「豬的水鄉」。因為豬糞和死豬等汙染,漁民已多年撈不到魚,很多漁民只好轉行「撈豬」。
  • 印尼漁民在南海撈出什麼?上面全是中國字,美媒:作戰意義很大
    文/貓頭鷹茄子漁民在海裡除了魚,偶爾也能撈上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在最近,一個印尼漁民就在海裡撈上了一個"鐵魚"——它看上去像一枚帶有穩定翼的巡航飛彈,卻沒有噴氣式推進裝置,外表的黃漆也早已被海水刮掉、露出了下面金屬色的身軀,而拆開它的內部後,居然還發現了大片大片的中國字。
  • 1965年漁民發現了黃河大王?一隻比卡車還大的巨型王八
    這艘漁船也是生產大隊的,專門為公家打撈,收穫的水產都必須上繳國家。這艘漁船相當大,長几十米,上面有20個青壯年漁民。1個40多歲的中年漁民,擔任船長。今天的收穫不多,撒了幾網也沒撈上多少魚。船長有些不滿:這幾天收穫量太少,上面把我鼻子都罵歪了。大家要幫棒我的忙,多出點力。有個漁民抱怨:船長,也不是我們不出力。
  • 冬天養烏木,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很多人喜歡烏木霸氣的外觀——厚厚的葉片,挺拔又堅硬,看起來就很好養的樣子。 烏木確實好養,但是到了冬天,以下幾點還是要注意。
  • 中國最靈驗的寺廟,一座古樸千年古廟,為何竟斷香火30多年
    佛教文化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每逢節日慶祝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祭神,保護一家健康和健康,無病無痛,可以看出佛教文化正在擴大,在中國也開發了很多關於佛教的觀光景點,我國的西藏一直具有藏族佛教所屬的神秘性和獨特性,從而有很多虔誠的佛教信徒慕名前來,有些國家因佛教的關係而聞名世界,例如,泰國知道泰國是宗教信仰很強的國家
  • 「烏漆嘛黑」的黑檀、烏木、陰沉木擺在你面前,你能夠區分的了嗎...
    條紋烏木 市場上有人認為最正宗的「黑檀」指的是紅木國標條紋烏木類中蘇拉威西烏木,主產於印尼,有人為了「打假」,與風車木(皮灰)分開,將蘇拉威西烏木稱為「印尼黑檀」,把風車木稱為「非洲黑檀」。
  • 阿基諾:菲律賓為漁民聲張正義
    一旦我們收集了必需的證據——目前這個時候我們不會指責任何人——如果確有撞船事件發生……我們會向相應的法庭提出必需的指控,為我們的漁民聲張正義。」——阿基諾菲律賓媒體6月24日曝出消息,一艘菲律賓漁船近日在黃巖島北部海域與一艘其他國家船隻相撞,事故導致菲漁船上1人死亡,4人受傷。獲救的菲漁民聲稱,他們認為與自己相撞的是一艘「中國的船隻」。
  • 我們安居圓夢了 | 山東王大姐借船水裡撈玉米的日子為啥一去不復返?
    據記載,小城子村已有上千年歷史。由於村子靠近水庫,地勢低洼,到了汛期,村民們仿佛經歷一場噩夢。 安居不能實現,致富就像天方夜譚。「十年九澇,有時要向漁民借船到玉米地裡撈玉米,曬乾後既不能吃也不能賣,只能餵豬餵雞。」王豔榮回想起過去艱難的生活,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面對水患,人們太多心酸與無奈。搬出庫區、新建家園,成為祖祖輩輩庫區人的夢想。
  • 文昌鬥柄塔:漁民前行的航標塔
    文昌鋪前很多漁民,他們靠海吃海,世代以打漁為生。為了捕撈到更多的魚,他們往往不管遠近,追著魚群跑,七洲列島,甚至遙遠的西沙群島,都留下他們與大海抗爭的身影。出海打漁,木欄頭往往是他們的必經之地。但是,每次經過木欄頭海域,沒有漁民心裡不發虛的,因為這是一片死亡之海。
  • 漁民捕到大疙瘩"醜魚" 餐館嫌醜拒收 網友:嘴巴撐大可塞進小拳頭
    漁民捕到大疙瘩"醜魚" 餐館嫌醜拒收 網友:嘴巴撐大可塞進小拳頭作者:     來源: 映象網-福州新聞網     頻道主編: 連冬雪 原題:漁民捕到大疙瘩"醜魚" 餐館嫌醜拒收 網友:名副其實小丑魚——來源:映象網-福州新聞網  導讀:硬邦邦的大圓腦袋,全身金燦燦滑溜溜,兩隻眼睛朝天瞪
  • 漁民捕獲罕見怪魚 長暴牙有劇毒(圖)
    這隻被漁民捕獲的暴牙怪魚,原來是罕見的「星斑叉鼻魨  據臺灣媒體報導,大武鄉漁民前天捕獲一條暴牙怪魚,嘖嘖稱奇,專家判定是罕見的「星斑叉鼻魨」,雖然生長環境廣闊,卻不易見到,近幾年更難發現。專家呼籲,這種魚有毒,漁民捕獲別輕易食用,可送到研究單位,對魚類研究資訊很有幫助。  「這條魚怎麼暴牙?」
  • 非法捕撈難禁,長江已「無魚」,十年禁捕嚴打地下「捕運銷」
    目前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1954年長江流域天然捕撈量達42.7萬噸,近年來即使大規模增殖放流,長江每年的捕撈量也不足10萬噸,僅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32%。 春季休漁期對長江「無魚」之困的改善效果已變得越來越不明顯。最遲至明年1月1日起,長江沿線省份都將正式開展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 漁民協會會長:做夢都沒想到能獲習近平主席接見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8日下午來到瓊海市潭門鎮考察,登上捕魚船,與當地漁民親切交談,詢問漁民遠航安全情況和生活狀況,並與大家合影留念。這些祖祖輩輩與大海打交道的漁民告訴記者,習近平主席的鼓勵讓大家非常感動,漁民們將用實際行動實現「闖深海、造大船」的中國夢。
  • 為了一名漁民兄弟的生命
    4月8日,漁民劉志峰靜靜地躺在南部戰區海軍某醫院的病房,回想起這幾天的生死經歷,一時間百感交集。他說,等自己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感謝南沙的守礁官兵。3月30日夜間,南沙永暑礁守備部隊官兵接到在附近海域作業的「瓊洋漁18007」漁船求助:該船一名漁民當日出現多次吐血症狀,病情很重。22時10分,8名守礁官兵和3名醫護人員穿戴全套防護裝具,攜帶B超等醫療設備,乘坐小艇快速前出,對該漁民展開救治。海上伸手不見五指,該海區海流湍急,暗礁險灘多,稍不小心就有觸礁的危險。
  • 工人草坪挖出千年太歲 揭秘太歲究竟為何物
    23日,蘭州市一位追蹤關注「太歲」的生態園林學方面的學者杜宗輝看到後認為,工人挖出的「太歲」應當已經有千年,是個「千歲」,他給工人給出收藏建議,同時工人張宏傑表示他願意將「太歲」捐贈出來搞研究。從「太歲」的大小形態看,他認為,這個「太歲」的年齡應當已有千年,是個「千歲」。  他建議張宏傑儘量找回挖到「太歲」的土壤,用木料等材質做個箱子,放在土中,儘量還原它原有的生活環境,等有科學家研究時提供樣本。而張宏傑本人也表示,他挖出「太歲」不圖錢,希望捐贈給研究這方面的專家學者,為人類探秘「太歲」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太歲究竟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