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出任宰相,蘇軾氣得不行寫首千古名作,沒點水平真看不出來

2021-01-13 一盞茶吧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的詩人詞人為大眾所熟識。他們似璀璨的星星,卻讓人分不出最亮的那顆,各自憑藉著不凡的文採與鮮明的個性特點獨領風騷。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人稱東坡先生的蘇軾。

蘇軾生於宋初的景祐三年,明君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文學氛圍也是其樂融融的。其父雖仕途不順,卻偏好質樸的文風,這也感染了蘇軾。

他在二十一歲時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應試,擔任著主考官的是當時文壇的領袖歐陽修,而另一位官也是當時詩壇的宿將梅堯臣。

歐陽修詩詞的題材多為敘事、議論、抒情,他也開了三者結合之先河。摒棄了晚唐奢靡華貴的詩詞風氣,為宋代文學披上了理性的光輝。在歐陽修與梅堯臣正銳意詩文革新之時遇見了蘇軾,他們二人對蘇軾的文章讚賞有加,對其寄予了厚望,蘇軾也沒有令他們失望。

遇伯樂恩師、入官場,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恰合時宜。家裡突然傳來蘇軾母親病逝的消息,這噩耗像一盆冷水澆在了他們的頭頂,而後蘇軾、蘇轍兄弟兩人回鄉奔喪。

回京之後不久,蘇洵病逝,兩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再歸京還朝時,剛好是王安石的新政變法開始之際。

蘇軾覺得新政對當時的宋朝毫無益處可言,甚至還有很多弊端,因此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而他的許多師友,包括歐陽修在內的一眾人也都極力反對新法,被迫離京。蘇軾頑固的上書否決新法的行為也惹怒了身居相位的王安石,而後蘇軾自請離京。

心懷仕途不順的苦悶,以及被朝政對敵所排擠的憤懣,蘇軾寫下了政治抒情詩,名叫《花影》。這首詩的篇幅雖只有簡短的四小句,但包含的情感卻很豐富。那這首詩是在講什麼呢?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亭臺之上的花影層層疊疊地覆蓋了好多層,喚來童子讓他去清掃了很多次都掃不乾淨。「瑤臺」所代表的不僅是華麗的亭臺,也暗指當時的朝廷,「花影」指的自然是朝廷之上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而喚來童子的人是為了打掃花影,因此代表著與小人對立的正義之士。

瑤臺雖美,卻有花影遮蓋,影子是由實物映射出來的,根本不可能掃開的。作者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就像朝堂之上的小人數量之多,憑自己一人是掃不乾淨的。

作者借物暗喻人,在敘述景的同時間接的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情況,一語雙關的用法妙不可言。蘇軾對朝廷可謂是忠心耿耿,即使身邊充斥著奸邪小人,他的本心也沒有被改變,不與之同流合汙。

在看到朝政被越來越多的無知小人幹預時,蘇軾無比痛心。但多的是德不配位的小人,像自己這樣敢於直言勸諫的人屈指可數,憤恨之餘更多的還是悲哀地感慨。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太陽下山後,沒有了強烈的陽光,亭臺上的花影隨著太陽短暫的消失了一會,但是月亮慢慢的升上來了,皎潔的月光又帶來了一層又一層的花影。這兩句主要體現了作者的心情波動,可以體會出作者還未來得及感受花影消失的愉悅,它們就又出現了。

經過作者和其他正義人士共同的努力以及朝廷變更,小人被清掃了一部分。但隨後他們又捲土重來了,而且速度很快,令作者措手不及。

慶幸朝廷的乾淨也為朝廷的汙穢感動悲哀,作者的全身心都放在了朝廷之上,體現出了蘇軾的忠心和嫉惡如仇。

自己努力了那麼久,最後基本上還是沒有效果,無奈之下也有一絲自嘲。這兩小句沒有用一個描寫情緒的詞語,僅通過對花影形態變化的描寫,就牽出作者前後的心情落差。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波瀾起伏的情緒體現,二者形成了鮮明的碰撞。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全篇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訴說著背後的心酸與無奈,在本該花前月下的與友暢飲之時,卻因想到了朝廷之事而感到煩悶。蘇軾的心願簡單至極,不過是家國平安、百姓安定,他這一生也都在為了這個理想而努力著。

從少年成名的意氣風發到遲暮年華的客死他鄉,蘇軾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也寫盡了傳奇。探究蘇軾的詩詞你會發現,很多都蘊藏著事與願違的無可奈何,畢竟世事無常才是人間常態。

相關焦點

  • 80歲朋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首詩調侃,不料尾句成千古名句
    《清平樂》蘇軾劇照80歲朋友娶18歲小妾,蘇軾忍不住寫首詩調侃,不料尾句成千古名句蘇軾調侃過張先,那時候張先八十五歲,卻納了個年輕的小妾,蘇軾寫《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 擇芳鄰,種荼蘼,王安石與蘇軾比鄰同行
    這是蘇軾與王安石在擇鄰而居之後發出的感嘆,也是心靈的 對話。人生天地之間,棲於方寸之地,鄰居是非常重要的,眾生都希望能擇鄰而居,如果不能主動擇鄰,也希望自己被動遇到的鄰居是『』芳鄰『』。王勃曾說,『』天涯若比鄰『,白居易想與好友兼詩友元行簡做鄰居,首先寫了一首《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一詩給他,詩中說:「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牆人『』。
  • 蘇軾在廟前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妙回4字,成就一千古絕對
    在諸多古代君子之交裡,最令人羨豔的還是北宋時期的蘇軾和佛印。這也是歷史上難得的和尚和文人做朋友的案例,他倆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89年,這一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而佛印正巧擔任金山寺的住持。蘇軾原本是很不待見和尚的,聽聞佛印的名號後,還專門跑到金山寺羞辱佛印,佛印不但沒生氣反而以禮相待。回去後,蘇軾覺得自己失禮LE,同時也欽佩佛印的大度,從此兩人便成莫逆之交。
  •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字少,內容短,卻蘊藏著大含義。每逢過年中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討個吉利。那個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文人,他們都喜歡靠對對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當我們想念遠方的親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李白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我們為愛情輾轉難眠,也會想起柳永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我們事業有成,喜極而泣,不自覺地也會吟唱出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詞是美妙的,是溫柔的,同時也是豪邁的,飛揚的。
  • 蘇軾寫首詞勸好友戒色,男人讀完會心一笑,女人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這麼不給朋友面子,連人家如此私人的事也要管,當真是令人為蘇軾捏一把汗。不知道那道友最後有沒有成功戒掉,不過蘇軾這首詞,卻流傳至今,成為經典。《臨江仙·贈王友道》北宋.蘇軾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自古勸人是很難的,說重了傷人,說輕了沒效果。
  •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回懟4個字,讓蘇軾老臉通紅
    想要對好「對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可成聯十字亦可成聯,甚至還有很多多字聯,肚子裡鑰匙沒點墨水還真弄不明白這裡面的講究。蘇軾愛對對聯,有一個人便和蘇軾實力相當、不相上下,蘇軾將他視為摯友,這個人便是北宋的一個奇人——佛印。
  • 千古文壇巨匠、仕途生涯坎坷不平,衝出牢籠,終成「大家」
    (左一起)蘇軾、蘇洵、蘇轍,史稱三蘇雖然蘇軾生活在1000多年的宋朝,但提起他的名字都不陌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故世人稱之為「蘇東坡」。蘇軾大醉寫下了兼懷子由的千古佳句蘇軾的才華不只是以上所述,在其他領域均有所成就,比如在美食上(東坡肘子)、醫學上等領域均有所成就。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一篇詠梅詞自稱千古第一
    評價蘇軾是:"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音律。"之後,有繼續評價:晏殊的詞只知平鋪直敘,賀鑄的詞不會引經據典,秦觀的詞太空太浮,等等。經過統計,在李清照《詞論》中:李璟、柳永、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賀鑄、秦觀、黃庭堅,光能點到名字的就有16人之多,其中還有很多的名師大家。不得不說,"千古第一才女"果然是名不虛傳,簡直是太狂了!
  • 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被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極大的轟動。 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 大詩人蘇軾,一位汪洋肆意的奇才,一生卻仕途坎坷
    一千多年以前,他寫的那首《水調歌頭》,在我們今天依然能耳熟能詳,世間有千萬別種悲歡離合,就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陰晴和圓缺,這些悲歡離合,千古以來也不能成全,只是希望那在意的人能夠長長久久,就像天上的月亮,雖然彼此遠隔萬裡,但是也能夠在月亮下思念著對方……他就是蘇軾,它寫出了千古年來那心頭止不住的思念。
  • 宋代6首懷古詞,蘇軾、辛棄疾等名家手筆,儘是千古名篇
    1、《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蘇軾被殺雞儆猴!最終無望回京
    大家知道蘇軾是反對王安石的變法的,而因為變法,革新派的領頭王安石在6年的時間2次被罷免宰相,保守派的司馬光徹底的在家編撰資治通鑑,而在兩個大佬不在的時候一定還有管事人,蘇軾的禍事就是這些人造成的,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那麼兩個大佬都不在的時候是什麼人在朝中活躍?
  • 這首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如果要評選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得到了後人的認可,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苦中作樂,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和尚道潛,別看他名字叫「道淺」,可面對藝妓的挑逗撩撥,他的道行深著呢!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其實我們認為還俗應是件好事,但道潛卻一心向佛,硬是又把頭髮削了去,繼續當和尚了,由此可見其禪心。但最能證明道潛之心的事件應該是下面這一樁。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筆者說只有30多首,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些驚訝:才這麼點數量嗎?是的!能確定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多首,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僅有這幾千字,字數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有人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蘇軾、辛棄疾牛。不管這個說法對不對,筆者始終認為有些詞,蘇軾、辛棄疾、柳永都是寫不出來的,因為他們體會不到李煜內心這別樣的愁苦。
  • 宋朝第一毒舌女,批判蘇軾詞無韻律,言明秦觀透露出窮酸氣
    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等等,除了這些男詞人,還有一位名傳千古的女詞人,那就是李清照,作為當時唯一一個女詞人,不僅是在眾多才子中脫穎而出,更是唯一的天才女詞人,作為婉約派的代表,狂傲之名卻也不輸於任何男子。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詞人,更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要知道,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下,這一點可是極其不容易的。
  • 王安石變法中的最大敗筆,偏執型人格是一道坎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今南京)知府,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之位,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後人稱其王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