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的孀居歲月.-------似雲

2021-01-16 獨自搖曳



美齡的孀居歲月,是她人生中的一個亮點。她活了一百零六歲,中國有句古話叫壽多則辱,然而她以一種尊嚴的、沉默的態度守到生命最後一刻,而且,非常識大體,非常有分寸感,這很不容易。由奢入儉難,這個「奢」不僅僅指金錢方面。由「第一夫人」到靜默平淡,美齡在蔣介石去世後漫長的28年裡所做出的一系列選擇,讓人看到她的智慧與堅強,而不僅是一個光芒耀眼的「第一夫人」。


很多人都提到過蔣去世後美齡與蔣經國之間隱隱的矛盾。雖然由於立場的不同,在說法上略有出入。據蔣孝勇的回憶,蔣介石剛剛過世那些天,孔家人天天在床邊磨宋美齡「勸進」,但「祖母真是位難得的女士」,她立場非常堅定,「從頭NO到底」。而據熊丸回憶,「蔣先生過世後,經國先生接任總統。當時他與夫人對外交的意見不一致,夫人便對經國先生說:『好,如果你堅持己見,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國紐約,一直都不回來。而經國先生的個性一直都很強,他決定的事情便一定要辦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見。」


雖然身處權力中且一生都打下了政治黑暗的烙印,但美齡並不是武則天、慈禧一類極度迷戀權力的鐵腕女強人,也不是類似柴契爾夫人那樣的現代女政治家。她一生所投入的事情主要是外交,她流利的英文與圓融的個性讓她在這一領域如魚得水。另外她投入精力的就是勞軍,以及一些婦女兒童工作。她一直是以蔣事業的協助者出現的,她一生中唯一擔任過的重要職務是航空委員會秘書長,且任職時間很短。除了護短孔家,無論是時人的回憶與蔣的日記,並沒有找到她介入人事安排與權力爭奪的證據,她也不曾培植過個人勢力。


在蔣介石去世前幾年,美齡已經逐一失去了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幾個親人。「近數年來,餘迭遭家人喪故,先是姊文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繼溘逝, 前年藹齡大姊在美病篤,其時總統方感不適,致遲遲未行,造趕往則姊已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遺憾良深。」這是她在赴美前的演講中提到的。而蔣的離開,對她來說無疑是又一沉重的打擊:「四十八年(1927年結婚起算)間,餘與總統相守相勉,每日早晚並肩禱告,讀經,默思;現在獨對一幅笑容滿面之遺照,閉目靜禱,室內沉寂,耳際如聞謦欬,餘感覺伊乃健在,並隨時在我身邊。」更為殘酷的現實是,美齡所失去的,不僅是一個相依相伴近半個世紀的愛人,也是一個能庇護她的人,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任性而為。在蔣介石去世後,面對家族中的政治紛擾,面對各種她與蔣經國權力鬥爭的流言,她去往美國,一為治病,一為避嫌。1975年的美齡在臺灣並不是毫無影響力,哪怕她並不想爭奪什麼,她也應該能看清蔣經國內心對她的忌憚,而她的離開,對蔣經國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也讓他能放開幹他想幹的事情,這或許對雙方來說都能更加輕鬆一些吧。


除了在蔣介石逝世一周年時短暫回到過臺灣,美齡在美國住了十來年。在這期間,她跟蔣經國有較為頻繁的通信,除了互相問候生活起居,對一些大事她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然而如果蔣經國沒有採納,她也不多說什麼。在蔣介石誕辰100周年之前,她返回臺灣。那時蔣經國在臺灣地位已非常穩固,兩人過去的心結應該都已解開,也找到彼此間都能接受的相處模式,如果美齡一直長住美國,蔣經國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吧。那個時候,美齡應該是打算就在臺灣這個小島上終老了。


美齡回到臺灣之時,也是蔣經國系列改革推進之時,有一說她的回來是為了支持蔣經國。當時蔣經國的改革曾引起國民黨元老派的不滿,而美齡在這群人中間依然有一定威信。據《紐約時報》1986年12月底刊載的一篇文章說,宋美齡對於開放黨禁、解除戒嚴等不反對,相反,她表示支持「政治民主化路線」。而她的意見對平息國民黨元老派和革新派之間的矛盾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美齡回臺不到兩年,蔣經國就因病去世。也許是對李登輝有所不滿,也許是已經看出了他的不靠譜,美齡寫信給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李煥,表達了李登輝直接繼任國民黨主席不符合黨章。但李登輝還是順利擔任國民黨主席,美齡沒再異議,她在國民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發表了《老乾新枝》的演講,「總理創五族共和,志在團結;同為漢族,自無所謂獨立之理。以美國之崇尚民主自由,不惜內戰,制止分離,其理自明」,清晰表達出了她面對當時已經有所抬頭的臺獨勢力的立場,之後她就徹底淡出了臺灣政壇。


多年後,當李登輝的把國民黨和臺灣帶上歧路時,很多人才理解到美齡當年寫下那封信的遠見與智慧。秦孝儀曾說:「這個是蔣夫人的遠見,她認為這個一旦交給李某人是很大的危機。我想這是經國先生最大的失策。」蔣方智怡說起這件事也依然痛心不已:「很多人都想說,喔,那時候為什麼沒有聽夫人的話,夫人用心在哪裡?我真的覺得,我也不太想多講這個事情,因為我覺得我講了我心會很痛,我真的會很痛,因為我了解夫人的用心在哪裡,可是很多人都沒有仔細地去聽夫人講話。 」而美齡自己呢,儘管一路看到了臺灣的後來朝著她不忍看不忍聞的方向發展,但她再也沒公開說過什麼了。也許她清楚,如果她出面指責臺灣當局,最終的結果只會是更多紛擾的流言與兩敗俱傷。


1990年代初,面對臺灣日漸湧現的「去蔣化」,美齡告別了這個後半生的故鄉,又來到美國。從她重返美國到去世,又有十來年的時光。這十來年裡美齡非常低調,她極少接受採訪,更從不公開談起關於臺灣政局、關於兩岸關係的敏感話題,儘管她必然是對當時的臺灣現狀深深不滿。她只是偶爾在合適的場合出現,比如抗戰勝利五十周年重返美國國會演講,那一次,98歲的她依然表現得非常得體,世人都感嘆這是一個奇蹟。


1949年後在提到大陸時,美齡表現出來的,幾乎全是憤怒。「反攻大陸」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於家鄉,很少看到她思念的溫柔。讀她1980年前後跟蔣經國的通信,甚至能感到到政治立場對情感的某種扭曲。然而到了1990年代,也許是臺灣政局的變化讓她慢慢有了淡然的心態,她開始向人詢問大陸宋氏墓地的情況,1995年曾託去往大陸的朋友向她父母的墓地獻上花圈。「父母親大人永生/美齡叩獻」。她自己回不去了,然而幾十年的隱痛與哀傷,好像都在那個樸素的花圈裡。再後來,蔣家後代的陸續返鄉祭祖,想來也是得到她的認可的。


美齡沒有自己的孩子,在她一直依賴的大姐和相伴大半生的丈夫去世後,她失去了可以在精神上依靠的人。她並非老無所依,可是她的晚輩、她的親信,只能給她生活上的照顧,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她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或者慰藉,她反過來還要保持堅強與樂觀,給予他們勇氣。特別是在蔣經國去世後,她成了蔣宋孔三家後輩們共同的精神支柱。如蔣方智怡所言:「蔣夫人一直是蔣家最堅定的一棵樹、永遠的大家長。」1996年,美齡最疼愛的蔣家第三代蔣孝勇親自到紐約,告訴祖母自己癌症已經擴散,恐怕來日無多。美齡對他說,「我們基督徒凡事都是交在神的手上,每天禱告,把一切交託在神的手中,神怎麼帶領我們,我們就怎麼去做。」那時的美齡已經送走了太多的人,包括她最喜歡的孔家的三個孩子,對於快100歲的老人來說,她也不是沒有過脆弱,「我真不明白神為什麼把我留這麼久。」但她也在宗教中得到永恆的安慰,據蔣方智怡回憶,「她(美齡)說神在我身上一定還有一些事情是我還沒有完成的,祂一定要叫我完成的,所以到我做完的時候,神就會把我接到永生之地去。」


美齡晚年還有兩個重要的決定。她拒絕寫回憶錄,保持沉默的尊嚴到最後一刻。很多人都期待她能留下一些口述歷史,她比較親近的晚輩也都曾這樣建議。但她從未開口。據宋仲虎回憶:「她說,因為一切是上天安排的,總有一天人們會了解事情的真相。既然是這樣,我又何必要寫什麼呢?」這樣的心態和選擇,折射出她對自己過往的坦然,也避免了讓人們的目光與議論再次介入她生命中的細節,清醒又明智,非常契合她安靜淡泊的孀居歲月,也非常大氣得體,與某些通過回憶錄為自己過往辯解和貼金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安葬之地,也許是看到臺灣後來混亂的政局,也許是看到連兩蔣停靈處都不時受到衝擊,美齡安排自己的遺體暫時安放在紐約郊外的芬克利夫,低調又安寧,避免了被臺灣時不時湧起的「去蔣化」浪潮所擾。1990年代中期,她曾對王冀說起:「我沒有什麼好回憶的。我最好的時光是年輕時候上學的那段日子。回國之後國內狼煙四起,嫁給先夫就是忙於抗戰、內戰,奔波操勞,都沒有什麼好回憶的。」這段話裡有一種悽涼的意味。看到丈夫在臺灣的辛勤耕耘也快成為過眼雲煙,也許她最後最思念的日子,其實是做為宋家的小女兒的歲月,那也是她最為無憂無慮的時光。因此美齡最後的心願是安葬在上海宋氏墓園,她母親的身旁。


美齡的孀居歲月是她堅毅性格的又一體現,我想起蔣在認識她了解她時寫下的日記,除了「愛」之外,還有一種「敬」在其中。他一定也發現了這個看起來一帆風順嬌寵著長大的女人生命裡那種深層的堅韌與勇敢,而不僅僅是她的容貌、她的學歷、她的家世背景這些一眼能看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尋找答案
    蔣介石作為近代中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妻宋美齡也是民國時期備受矚目的名媛。兩人自1927年成婚後,其婚姻生活不僅在當時一直到現在也是坊間議論的熱點話題。究竟兩人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聯姻還是情投意合的愛情,可以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窺見一斑。
  • 餘生,似水,流年,親復,雲殤,風杳
    餘生,似水,流年,親復,雲殤,風杳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沒有愛情;而是擁有著愛情,卻感覺自己仍然像孤身一人。有時候,愛自己的人近在咫尺,而能讓自己柔情深陷、牽腸掛肚的卻是另一個人。莫名的會為自己所認為愛的那個人,相思而落淚、牽掛而惆悵,寧願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自以為這便是愛情。
  • 宋美齡在美國白宮住了十幾天,為何每天換七八次床單?
    據說宋美齡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便為她在南京一條路上種滿了梧桐樹;據說慈禧墓中那一顆值八億元人民幣的夜明珠,居然被她鑲嵌在鞋子上。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人們關於她的傳說總是帶著神秘色彩,不論真假卻成為了民國歷史上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舊照片上的宋美齡總是穿著絲綢旗袍,冬天是便在外披上一件華貴的貂皮大衣。
  • 「民國第一假小子」孔令偉不穿女裝的真正原因,竟與宋美齡有關
    宋美齡1994年臺灣留影而宋美齡又未生育子女,臺灣對於宋美齡來說,早已是漸行漸遠的「故園」。臺灣當局和民眾實在想不明白,久居美國的宋美齡,怎麼會坐著輪椅突然返臺。在所有人看來,宋美齡此時應該在其蝗蟲谷的深宅大院裡餵鳥、畫畫,而不是冒著生命隨時終結的危險,從大洋彼岸奔波回臺灣。就在民眾和媒體紛紛猜測之際,宋美齡徑直去了臺灣振興醫院,原來,宋美齡此行是為了看望她生命中至關重要的親人,而此刻,這位親人正命懸一線。
  • 蔣介石在外「私會」,宋美齡得知後說了一句話,蔣介石再也沒有找過...
    蔣介石將陳穎帶回去當然不是為了給他做秘書,所謂自古英雄愛美人,沒過多久,蔣介石便躲著宋美齡經常和陳穎在外面私會。 宋美齡得知此事後,並沒有和平常女子一般跑去吵,跑去鬧。有一天,她將陳穎叫來她的房間對她說:「孩子,你還小啊,才20歲出頭,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我常嘆惜,嘆惜紅顏薄命,更嘆惜我們是女人,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孩子,不要只顧眼前,要想想漫長的一生啊!」
  • 宋氏三姐妹經典舊照:端莊的宋美齡,雍容的宋慶齡,你更喜歡誰?
    宋氏三姐妹經典舊照:端莊的宋美齡,雍容的宋慶齡,你更喜歡誰? 宋氏三姐妹經典照:端莊的宋美齡,雍容的宋慶齡,你更喜歡誰? 年輕時的宋氏三姐妹,雖然稱不上有多麼明豔動人,但出生富貴人家的姐妹三人,身上的氣質都與眾不同,不似小家碧玉那樣的羞澀扭捏
  • 1948年宋美齡求援失敗重整「院外援華集團」-這個組織是幹什麼的
    宋美齡就是這樣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訪問之路,在美國整整呆了14個月,僅求美國的同情,而未求成功。宋美齡的訪問沒有成功,她離開了華盛頓,卻沒有離開美國。宋美齡的命運與「蔣家王朝」息息相關,要保住蔣介石的位置,就是要保住自己的「第一夫人」的利益,所以她一直在為美援而努力。
  • 飯圈「圓」了西山居的電競夢,那「雲遊戲」夢呢?
    與其同時,西山居從2019年就開始放消息的雲遊戲也有了新動作。官網再開內測預約連結,各路人馬已受邀提前體驗雲版本的《劍網三》。 從端遊、手遊再到雲遊戲,《劍網三》這個IP,西山居吃了十幾年。目測還要再吃下去,你說是IP萬歲也行,說是路徑依賴,似乎也行。
  • 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死後留下多少遺產?這個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眾所周知,宋美齡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很小的時候就跟隨二姐一起到了美國留學,從言談舉止到思維方式,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美國人。 宋美齡自己也曾說,「我唯一跟中國沾上邊的,就是我的臉孔」,不過儘管宋美齡從思維到形勢,都與西方人無異,但值得稱讚的是,她到死都是中國國籍。
  • 和宋美齡一起吃飯什麼感覺?蔣經國:受不了,蔣介石也很無奈
    ,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都對她作出很高的評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宋美齡這樣的偉大女性,也有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尤其是和她一起吃飯的時候,就連蔣經國都表示受不了,蔣介石也是苦笑連連十分無奈。這就不得不說宋美齡的飲食習慣。
  • 雲伴山居|奇了!這次融創竟然用「雲」來做小鎮!
    它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超然物外,又或是「天平山下單白玉泉,雲自無心水自閒」坦蕩淡泊的胸懷,還是「孤雲亦神遊,神物有所歸」的孤傲高潔。 當人有了「雲」的氣質,就會不為世間的變幻莫測所困擾,隨風而動,順應萬物,與萬物相融,就沒有內心的波瀾起伏,從而能坦然面對一切事物。而當一座山有了「雲」的氣度,也就在淵渟嶽峙中,多了一分淡然空寂,洗滌人心的力量。
  • 《光榮與夢想》熱拍,高圓圓飾演宋美齡,造型驚豔恐「誤導」觀眾
    而宋美齡則在五官上有些缺陷,且面相中帶著兇狠,與宋慶齡相比差了不少。《決勝時刻》裡的周濤飾演宋美齡▲ 《決勝時刻》中周濤飾演宋美齡因為某些影視作品的「誤導」,觀眾似乎已經習慣了宋美齡才是「宋氏三姐妹」中最漂亮那個的設定。
  • 西安事變,宋美齡曾找「算命大師」問卜,韋千裡說了什麼驚天的話
    宋美齡聽戴笠講完話,她也放下了擦淚的手帕,站起身來說:「我也去!」戴笠之所以要卻西安,他除了戴罪立功,也有賭上一把的意思,但宋美齡去了就不好說了,雖然張學良和宋美齡的關係不一般,但事變一起,宋美齡貴為第一夫人,她能否全身而退,這可就不是張學良一個人說了算的事兒了!戴笠連連擺手,可是宋美齡非得堅持。
  • 名人八字分析十四——宋美齡
    宋美齡(1897年3月14日—2003年10月23日)八字:丁酉癸卯辛未庚寅大運:甲辰(1904—1913) 乙巳(1914—1923) 丙午(1924—1933) 丁未(1934—1943) 戊申(1944—1953)己酉(1954—1963)庚戌(1964—1973
  • 歲月輕狂張信哲歌詞 歲月輕狂張信哲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啊 漫天的迴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啊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 心晴朗  雲上去 雲上看  雲上走一趟
  • 後張學良,被104歲的宋美齡送上花圈,只寫了6個字,淚流不止
    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張學良有兩個最適合他的女人,一個是趙一荻,另一個是宋美齡。宋美齡在張學良眼中也是女神,所以我們只能說她和她的關係是命中注定的。當張學良年輕時,他們第一次喜歡對方,但張學良當時是她的丈夫。宋美齡也有蔣某的追求,在各種絕望中,他只能成為別人的妻子。即使他們不在一起,他們的感情仍然存在,但他們不會越線。
  •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出生和逝世的名人,宋美齡活了106歲
    宋美齡誕辰: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祖籍海南文昌縣,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作為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元配以外,蔣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戀人),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係(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 孔令儀:一嫁窮人帶六箱嫁妝,二嫁離異軍官丁克,為宋美齡送終
    1927年的11月30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的大華飯店結婚,當時的孔令儀已經12歲了,在這場婚禮上,蔣宋兩家的家長都沒有出席,孔令儀作為一個小代表去參加婚禮,也就是在那一年,她離開了上海,住進了小姨宋美齡的南京官邸裡。
  • 83歲的蔣介石和73歲的宋美齡遭遇神秘車禍
    這個操著上海話一直在喊疼的女士是宋美齡,而與她一同被送到醫院的那位男士是她的丈夫蔣介石,而導致蔣介石與宋美齡被緊急送往醫院的是發生在1969年9月16日下午的一場不同尋常的交通事故。
  • 終結宋美齡70年心血,她發了一筆390億的大財!
    臺灣婦聯會是宋美齡一手籌辦起來的,已有70年的歷史(成立於1950年4月),是島內歷史最久、最有影響力的婦女組織。婦聯會成立宗旨在於團結島內婦女,使臺軍官兵無後顧之憂,具體事跡包括成立縫衣工廠、母職講習班、播放勞軍電影以及捐建眷舍等。1990年,婦聯會依島內「人民團體法」申請設立政治團體,主要工作由勞軍逐漸轉為社會公益。近年來,該團體在兩岸婦女界交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