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臨近中午,遠遠就看到圓圓媽媽陰沉著臉,抱著抽抽搭搭的孩子來到學校。
一些好奇的小朋友擠在窗戶邊看著窗外的圓圓,嘻嘻哈哈,滿臉驚奇。
正值天氣炎熱,外出走兩步就要流汗,5歲的圓圓卻穿著長袖厚重的公主蓬蓬裙,腿上捂著厚實的褲襪,只是褲襪穿的松松歪歪,腳上還反腳掛著一雙粉色冬靴。
一看就是孩子自己動手穿的。
剛進門,孩子的眼睛還紅腫著,掛著淚水,一副不願意下地的模樣。而媽媽的髮絲有點微亂,掛著滿臉的疲憊。
這樣的情形讓人一看就知,先前兩人經歷過一陣「大戰」。
結果媽媽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訴苦道:「老師,我真的搞不定了,就為了穿這條裙子,早上跟我扯了一早上,我連班都沒上成。你能不能幫我勸勸她,讓她換上合適的衣物?你說話,她一定聽。」
媽媽剛說完,一旁察言觀色的孩子馬上「哇~」地哭出聲,嘴裡大叫:「我不要換衣服,我就要穿裙子,我就要穿這條裙子!!!!」
尖利的吼叫聲讓整個教室的房頂都幾乎被掀開。
歇斯底裡的怒氣充斥在孩子身上。
大概是在幼兒園,大人的面子不好過,媽媽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她壓抑怒氣,說道:「圓圓,我們要講道理啊,媽媽跟你說,這條裙子是冬天穿的,現在是夏天,你看小朋友都穿得很少,你穿這麼多,等會會很熱的,你現在不熱嗎?我跟你說啊·······」
然而,孩子仿佛對媽媽的這套講道理已經完全無動於衷,哭的聲音更加響亮了,嘴裡更加尖利地叫:「我就要穿!我不管,我就要穿!!!!」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幾乎過幾天,孩子就會遲到,然後穿上一些不合時宜的「奇異」搭配到幼兒園來
媽媽告訴老師,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於穿著這麼糾結,每天常常因為穿衣服的事情,家裡幾個大人輪番上陣,講道理,恐嚇,威脅,甚至差點動手,就是沒辦法讓孩子穿合適的衣服。每天只能忍著怒,送她到幼兒園,讓老師親自「管教」。
一個5歲的孩子,為什麼偏偏在穿衣服上這麼執拗。一個家常穿衣的問題為什麼只能讓老師來幫忙解決?
相信很多家長,特別養育女孩的家長一定都有過類似痛苦的經歷。甚至很多人看到孩子最後自己打扮得不倫不類,有時候還哭笑不得。
那麼,孩子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那些平時「講道理」的小女生變得任性又磨人?
1、常常用暗示性的語言誇讚孩子的衣物
現代社會中,很多有女兒的家庭會把女兒當公主一樣養,公主裙,蛋糕裙,小皇冠,小皮靴·······特別是在特殊的日子裡,更是要為孩子盛裝打扮,然後帶著孩子走出去後,就會聽到這些話:
「哎呀,你這條裙子真漂亮!」
「xx,你今天很漂亮,特別是小皮鞋的蝴蝶結,太美了·····」
「你穿上裙子後就像一個小公主一樣,太好看了······」
一旁的大人聽了也會心情舒暢。要知道,所有人都喜歡被讚美,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
但往往越是這個時候,越要警惕。
其實,這些看似恭維的話恰恰都是一個個心理陷阱。如果你細細地聽這些讚美,就會發現,所有讚美的話都是在暗示孩子:是因為這條裙子,讓你變得很美。
傳達在孩子心中,裙子,就是她變得與眾不同的唯一原因。
也就是說,沒有了裙子,她就是不美的,不漂亮的。她必須穿上裙子,才能是公主。
聽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會信以為真,因為人人都這麼說。
當外在的衣物成了孩子衡量自身價值的一種評估,她當然會在意穿什麼。甚至,如果你不讓她穿那條裙子,簡直就像是抹殺她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一樣,她哪有不和你竭盡全力「戰鬥」到底的道理!
當然,特殊的節日穿上特殊的衣物能讓孩子有很好的儀式感。
但是面對那些誇讚孩子衣服的人,大人此刻一定要作出反應,比如,我曾經聽到有個媽媽就回答很不錯:「請您不要這麼說,她本身就很美,並不是這條裙子的功勞。」
這句話立刻就將價值的導向引到了孩子本身。而並不是一件看似華麗的衣物。
千萬不要怕自己說出這樣的話而得罪人,如果你真正關心孩子,你就會知道你如果聽任那些似是而非的讚美,勢必都會成為困擾孩子實現真正自我價值的絆腳石。
作為父母,你需要清晰地引導孩子自身的美絕對不是外在的衣物,而是因為你本身就是美的,不論你穿什麼樣的衣服,你都是爸爸媽媽的公主,這種純粹的愛不會因為其他任何外在的衣物而改變。
2、簡化生活需求,不要老讓孩子做抉擇
你也許會聽到愛買衣服的媽媽經常指著一柜子衣服問幾歲的女兒:「寶貝,你今天想選什麼衣服穿啊?」
然後,孩子看著一柜子的衣服隨便抓了一件。
媽媽又會皺著眉說:「寶貝,現在天氣太冷了,我們穿件厚一點的,好不好?」
然後,孩子挑了一件厚的,媽媽又會皺著眉說:「這件衣服袖子有點小了,你再重新挑選一件吧。好不好?」
最後,孩子硬是抓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服,死活不肯撒手了,媽媽卻很生氣,然後噼裡啪啦講一大堆道理,為什麼不要穿這個,穿這個為什麼不好巴拉巴拉········自己拿出一件,又拼命地勸說孩子把它穿上。
每天同樣的情節不斷上演。
那麼,請問你到底是讓孩子穿衣服呢?還是讓她猜你的心思呢?
我想,就算是讓你的丈夫面對一整個衣櫃挑選一件你今天想讓他穿的衣服,他也未必挑的出來吧,更何況是幾歲的孩子。
但有些媽媽樂此不疲地讓孩子每天挑,如果有那麼兩三天,孩子挑中了,心裡還會興高採烈:哇,我家孩子的口味和我一樣,審美真好!
對於孩子來說,要從那麼一大堆衣物裡要挑出一件衣服本來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還要面對媽媽一遍又一遍的評選,她何其艱難?!
然而很多媽媽卻經常說:「我讓她自己選擇衣服就是給她尊重和自由啊,而且還可以培養她的穿衣品位。難道有錯嗎?」
錯,當然有錯!你這哪裡是給孩子自由和尊重,她挑衣服是自由了,但你一遍又一遍否認她,「逼迫」孩子不斷思考,我為什麼選錯了?媽媽為什麼不高興!注意!她覺察的不是這個衣服好不好,合不合適,而是媽媽不高興。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是能夠敏感察覺大人的情緒,選擇多了,她就會知道媽媽喜歡「哪幾件樣式的衣服」。
這樣做不僅不會增加她的穿衣品位,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斷「討好」媽媽的人。只有對了媽媽的胃口,我才能停止做選擇。
要知道,選擇,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的事。就連扎克伯格這樣的精英人士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精力耗損,在生活的衣物抉擇上寧願把所有T恤換成一模一樣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當中。
每一天都用大量的思考和抉擇塞到孩子腦子裡的家長勢必會讓孩子選擇困難,長此以往也會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在以上挑衣的意志較量中,有的媽媽覺得算了算了,她挑這個就這個吧,就隨她去,喜歡就好。
傳達給孩子的意思就是,雖然媽媽不喜歡我穿這件衣服,但是只要我拼命的哭,我還是能穿這件衣服。
到了大一點,她不想再為挑什麼而傷神,就乾脆選一件被人誇的。
哭,嘶吼,就成了慣用的方式,於是「瘋狂」的抗爭就有了。
在孩子的眼裡,既然是你曾經給了我做整個衣櫃的選擇權,為什麼我現在不能自己做主?
不光是孩子,試想一個成人,當初給了那麼大的權利和自主給到她,想要收回去都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簡化孩子的生活用品,提供舒適得體的衣物,不要給孩子做大量的衣物吃食選擇(最多兩樣顏色的選擇)不僅是幫助孩子減少心理負擔,同時也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玩耍活動中,注重孩子內在的培養。
3、喜歡『講道理』的家長,終將被孩子拒之門外
因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摒棄了「棍棒」教育。很多家長總希望用「好好講道理」的辦法讓孩子去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你不對,所以你要聽我講道理。
但往往,孩子小的時候,一次兩次講道理還有效果,到了大了,就會發現這個辦法並不怎麼靈,甚至很多孩子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
你越是和我講道理,我就越不聽你的。到了青春期,頂嘴,辯駁,或者甩門不聽,都是常見的親子衝突。
那我們要跟孩子講道理嗎?
可以講,但是,越小的時候越要少講。
特別是幼小的孩子,在爆發情緒時,她需要的並不是一番大道理讓她去理解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她需要你能靜下來聆聽,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如果幼小的孩子糾結衣物,情緒爆發,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事情,你大可不必在這個問題上傷腦傷神地拼命去「說服」孩子該聽從你的意見,你只需要想辦法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引導她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更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上,然後再借著機會簡單地說兩句你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有了前兩步的過渡,孩子就很容易就會接納你的建議。
以上都是小沐老師的經驗分享和自己總結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加個關注哦~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