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的家長注意了,做好這三點孩子不再成為「磨人精」

2021-01-08 沐沐十裡春風有話說

已經臨近中午,遠遠就看到圓圓媽媽陰沉著臉,抱著抽抽搭搭的孩子來到學校。

一些好奇的小朋友擠在窗戶邊看著窗外的圓圓,嘻嘻哈哈,滿臉驚奇。

正值天氣炎熱,外出走兩步就要流汗,5歲的圓圓卻穿著長袖厚重的公主蓬蓬裙,腿上捂著厚實的褲襪,只是褲襪穿的松松歪歪,腳上還反腳掛著一雙粉色冬靴。

一看就是孩子自己動手穿的。

剛進門,孩子的眼睛還紅腫著,掛著淚水,一副不願意下地的模樣。而媽媽的髮絲有點微亂,掛著滿臉的疲憊。

這樣的情形讓人一看就知,先前兩人經歷過一陣「大戰」。

結果媽媽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訴苦道:「老師,我真的搞不定了,就為了穿這條裙子,早上跟我扯了一早上,我連班都沒上成。你能不能幫我勸勸她,讓她換上合適的衣物?你說話,她一定聽。」

媽媽剛說完,一旁察言觀色的孩子馬上「哇~」地哭出聲,嘴裡大叫:「我不要換衣服,我就要穿裙子,我就要穿這條裙子!!!!」

尖利的吼叫聲讓整個教室的房頂都幾乎被掀開。

歇斯底裡的怒氣充斥在孩子身上。

大概是在幼兒園,大人的面子不好過,媽媽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她壓抑怒氣,說道:「圓圓,我們要講道理啊,媽媽跟你說,這條裙子是冬天穿的,現在是夏天,你看小朋友都穿得很少,你穿這麼多,等會會很熱的,你現在不熱嗎?我跟你說啊·······」

然而,孩子仿佛對媽媽的這套講道理已經完全無動於衷,哭的聲音更加響亮了,嘴裡更加尖利地叫:「我就要穿!我不管,我就要穿!!!!」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幾乎過幾天,孩子就會遲到,然後穿上一些不合時宜的「奇異」搭配到幼兒園來

媽媽告訴老師,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於穿著這麼糾結,每天常常因為穿衣服的事情,家裡幾個大人輪番上陣,講道理,恐嚇,威脅,甚至差點動手,就是沒辦法讓孩子穿合適的衣服。每天只能忍著怒,送她到幼兒園,讓老師親自「管教」。

一個5歲的孩子,為什麼偏偏在穿衣服上這麼執拗。一個家常穿衣的問題為什麼只能讓老師來幫忙解決?

相信很多家長,特別養育女孩的家長一定都有過類似痛苦的經歷。甚至很多人看到孩子最後自己打扮得不倫不類,有時候還哭笑不得。

那麼,孩子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那些平時「講道理」的小女生變得任性又磨人?

1、常常用暗示性的語言誇讚孩子的衣物

現代社會中,很多有女兒的家庭會把女兒當公主一樣養,公主裙,蛋糕裙,小皇冠,小皮靴·······特別是在特殊的日子裡,更是要為孩子盛裝打扮,然後帶著孩子走出去後,就會聽到這些話:

「哎呀,你這條裙子真漂亮!」

「xx,你今天很漂亮,特別是小皮鞋的蝴蝶結,太美了·····」

「你穿上裙子後就像一個小公主一樣,太好看了······」

一旁的大人聽了也會心情舒暢。要知道,所有人都喜歡被讚美,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

但往往越是這個時候,越要警惕。

其實,這些看似恭維的話恰恰都是一個個心理陷阱。如果你細細地聽這些讚美,就會發現,所有讚美的話都是在暗示孩子:是因為這條裙子,讓你變得很美。

傳達在孩子心中,裙子,就是她變得與眾不同的唯一原因。

也就是說,沒有了裙子,她就是不美的,不漂亮的。她必須穿上裙子,才能是公主。

聽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會信以為真,因為人人都這麼說。

當外在的衣物成了孩子衡量自身價值的一種評估,她當然會在意穿什麼。甚至,如果你不讓她穿那條裙子,簡直就像是抹殺她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一樣,她哪有不和你竭盡全力「戰鬥」到底的道理!

當然,特殊的節日穿上特殊的衣物能讓孩子有很好的儀式感。

但是面對那些誇讚孩子衣服的人,大人此刻一定要作出反應,比如,我曾經聽到有個媽媽就回答很不錯:「請您不要這麼說,她本身就很美,並不是這條裙子的功勞。」

這句話立刻就將價值的導向引到了孩子本身。而並不是一件看似華麗的衣物。

千萬不要怕自己說出這樣的話而得罪人,如果你真正關心孩子,你就會知道你如果聽任那些似是而非的讚美,勢必都會成為困擾孩子實現真正自我價值的絆腳石。

作為父母,你需要清晰地引導孩子自身的美絕對不是外在的衣物,而是因為你本身就是美的,不論你穿什麼樣的衣服,你都是爸爸媽媽的公主,這種純粹的愛不會因為其他任何外在的衣物而改變。

2、簡化生活需求,不要老讓孩子做抉擇

你也許會聽到愛買衣服的媽媽經常指著一柜子衣服問幾歲的女兒:「寶貝,你今天想選什麼衣服穿啊?」

然後,孩子看著一柜子的衣服隨便抓了一件。

媽媽又會皺著眉說:「寶貝,現在天氣太冷了,我們穿件厚一點的,好不好?」

然後,孩子挑了一件厚的,媽媽又會皺著眉說:「這件衣服袖子有點小了,你再重新挑選一件吧。好不好?」

最後,孩子硬是抓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服,死活不肯撒手了,媽媽卻很生氣,然後噼裡啪啦講一大堆道理,為什麼不要穿這個,穿這個為什麼不好巴拉巴拉········自己拿出一件,又拼命地勸說孩子把它穿上。

每天同樣的情節不斷上演。

那麼,請問你到底是讓孩子穿衣服呢?還是讓她猜你的心思呢?

我想,就算是讓你的丈夫面對一整個衣櫃挑選一件你今天想讓他穿的衣服,他也未必挑的出來吧,更何況是幾歲的孩子。

但有些媽媽樂此不疲地讓孩子每天挑,如果有那麼兩三天,孩子挑中了,心裡還會興高採烈:哇,我家孩子的口味和我一樣,審美真好!

對於孩子來說,要從那麼一大堆衣物裡要挑出一件衣服本來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還要面對媽媽一遍又一遍的評選,她何其艱難?!

然而很多媽媽卻經常說:「我讓她自己選擇衣服就是給她尊重和自由啊,而且還可以培養她的穿衣品位。難道有錯嗎?」

錯,當然有錯!你這哪裡是給孩子自由和尊重,她挑衣服是自由了,但你一遍又一遍否認她,「逼迫」孩子不斷思考,我為什麼選錯了?媽媽為什麼不高興!注意!她覺察的不是這個衣服好不好,合不合適,而是媽媽不高興。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是能夠敏感察覺大人的情緒,選擇多了,她就會知道媽媽喜歡「哪幾件樣式的衣服」。

這樣做不僅不會增加她的穿衣品位,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斷「討好」媽媽的人。只有對了媽媽的胃口,我才能停止做選擇。

要知道,選擇,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的事。就連扎克伯格這樣的精英人士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精力耗損,在生活的衣物抉擇上寧願把所有T恤換成一模一樣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當中。

每一天都用大量的思考和抉擇塞到孩子腦子裡的家長勢必會讓孩子選擇困難,長此以往也會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在以上挑衣的意志較量中,有的媽媽覺得算了算了,她挑這個就這個吧,就隨她去,喜歡就好。

傳達給孩子的意思就是,雖然媽媽不喜歡我穿這件衣服,但是只要我拼命的哭,我還是能穿這件衣服。

到了大一點,她不想再為挑什麼而傷神,就乾脆選一件被人誇的。

哭,嘶吼,就成了慣用的方式,於是「瘋狂」的抗爭就有了。

在孩子的眼裡,既然是你曾經給了我做整個衣櫃的選擇權,為什麼我現在不能自己做主?

不光是孩子,試想一個成人,當初給了那麼大的權利和自主給到她,想要收回去都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簡化孩子的生活用品,提供舒適得體的衣物,不要給孩子做大量的衣物吃食選擇(最多兩樣顏色的選擇)不僅是幫助孩子減少心理負擔,同時也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玩耍活動中,注重孩子內在的培養。

3、喜歡『講道理』的家長,終將被孩子拒之門外

因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摒棄了「棍棒」教育。很多家長總希望用「好好講道理」的辦法讓孩子去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你不對,所以你要聽我講道理。

但往往,孩子小的時候,一次兩次講道理還有效果,到了大了,就會發現這個辦法並不怎麼靈,甚至很多孩子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

你越是和我講道理,我就越不聽你的。到了青春期,頂嘴,辯駁,或者甩門不聽,都是常見的親子衝突。

那我們要跟孩子講道理嗎?

可以講,但是,越小的時候越要少講。

特別是幼小的孩子,在爆發情緒時,她需要的並不是一番大道理讓她去理解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她需要你能靜下來聆聽,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如果幼小的孩子糾結衣物,情緒爆發,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事情,你大可不必在這個問題上傷腦傷神地拼命去「說服」孩子該聽從你的意見,你只需要想辦法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引導她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更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上,然後再借著機會簡單地說兩句你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有了前兩步的過渡,孩子就很容易就會接納你的建議。

以上都是小沐老師的經驗分享和自己總結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加個關注哦~筆芯~

相關焦點

  • 養兒子比養女兒省心?未必,教育方面會讓家長更費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很多人仍然想要生一個男孩,這些人想生男孩的主要原因,是覺得養兒子會比較省心一些,不用擔心兒子在外面受欺負,長大後自立性強。的確,男孩子在這些方面確實要比女孩有優勢,但是綜合來看,養兒子並不省心,而且要比養女兒還要費心。
  • 想給孩子做好英語啟蒙,除了磨耳朵以外,還要對耳朵做好以下4點
    現在學英語很流行磨耳朵一說,為什麼耳朵就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磨眼睛,磨嘴巴一說呢,主要是因為耳朵是五官中很特別一個存在,眼睛可以自主閉上,鼻子可以屏蔽不呼吸,嘴巴也可以合起來,就只有耳朵,只能靠外力去幹預,才能掩蓋聲音,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身邊發生的各種聲響。
  •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辦?家長不要急躁,做好這4點
    孩子進入叛逆期,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其實也說明父母教育方式的失敗,那麼家長該如何是好?學會這4點很重要。 1.切忌打罵,給予一定的尊重 孩子進入叛逆期後,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喜歡挑戰父母的權威,而這往往會令家長憤怒,當家長被氣得不行時,就會採取打罵的手段
  •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飽讀詩書,這樣才能尋得黃金屋。古今中外,提到孩子的學習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以閱讀能力來進行判定的。
  • 為啥孩子一出門就「求抱抱」,是累還是懶?家長別誤解了孩子!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養孩子的父母都有過這種經歷,孩子在家的時候上竄下跳皮的像只活猴子,結果一帶孩子出門,孩子就又慫又嬌氣,走不了幾步路就嫌累,非要家長抱抱。當父母的帶孩子出去本是為了讓孩子多活動活動,結果最後活動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家長回家難免累的腰酸背痛,抱怨自己生了個懶娃。寶媽帶娃出門玩,半小時不到孩子哭鬧求抱抱濤濤媽這天忙著收拾家,結果濤濤蹭蹭蹭跑過來抱著媽媽大腿要出去玩,濤濤媽禁不住兒子磨,就放下了手中活兒帶兒子去公園玩。
  • 冬至最該養藏!做好這3點,藏陽、藏精、藏氣神!
    那麼,什麼是養藏呢?簡單一點說,這裡的藏,也就是你身體裡面想要藏起來不被帶走的。冬季養藏比進補還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免受冬天溼寒之氣的侵襲,而且也能夠給明年的自己積蓄力量,具有非常好的養生意義。早睡晚起-藏陽有條件的女性,我們建議大家改掉晚睡早起的習慣,早睡晚起。內經中曾有這樣的說法: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做好這2點,孩子上學不落後
    文|小不點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競爭,父母上班需要有競爭,孩子們上學也會存在競爭,對於家長們來說,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肯定希望孩子能夠名列前茅,成為班裡的佼佼者,如果孩子成績落後跟不上,家長就會特別操心。有不少家長覺得孩子上學年齡也是分型別的,如果養的是女兒,就讓她們適齡上學,如果是兒子的話,最好讓他們晚一年上小學,要不然很容易跟不上,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男孩兒上小學需要晚一年?
  •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這種孩子就好,否則「連累」三代人
    大家在討論養育孩子時,總糾結於到底是應該「窮養」孩子,還是應該「富養」,在我看來,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白眼狼」就好,否則受連累的是三代人,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看完我說的案例應該就懂了。案例我老家的一位鄰居,今年60來歲了,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兩個孩子都結婚了,兒子年紀比姐姐小几歲。
  • 孩子身上有三個標誌,說明很難成長,尤其是第一個,家長要注意
    只要我們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吃有營養的食物,那是很有可能父母並不高,但是孩子卻就會長成又大又高,遠遠超過父母的身高。儘管有人說,許多家長仍然擔心寶寶的成長,因此很多家長不僅會讓孩子多吃,還會讓孩子吃一些營養補充劑,如牛奶、黨參、骨湯、魚膠油、鈣片等。有時恰恰相反,孩子多吃這些東西,不僅身材矮小,還會因營養攝入過多而導致脾胃虛證。
  • 李玫瑾:養女兒的家庭,要記住4句忠告,將來女孩會少走彎路
    最近兩個熱播劇《大江大河2》和《流金歲月》中,程開顏和蔣南孫這兩個女孩讓「女兒到底應該如何養」,再一次成為了熱門話題。這些年「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養育觀念被很多人推崇,很多家長認為,女孩,就應該被捧在手心裡長大,這樣長大後才不會眼皮子淺,不會輕易被人騙。然而程開顏和蔣南孫卻給出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你這樣的養育方式是錯的。
  • 李玫瑾:家長注意!幼兒園的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大多是學習的料
    曾經有過一個案例就是:女兒的數學成績不好,但是她的媽媽卻並沒有對孩子進行打罵或者訓斥,而是溫柔說道:「沒關係,我們以後學習沒有數學的專業就可以了。」最後這個女孩成了音樂老師,她就是李玫瑾的女兒!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在幼兒園就能看出,家長多留心孩子就會知道,只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李玫瑾:家長注意!
  • 肺好不好,看三處便知曉?寒冬養肺,做好這三點,或有助肺部健康
    導語:一般進入了冬季,我們對於肺部的保養又進入了一個重點時期,在這個時間段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養肺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小習慣,做到這幾個好習慣的話,不僅可以暖肺,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肺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 李玫瑾:孩子怕生見人就躲,做好這4點,輕鬆培養出「交際娃」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說:我是一個非常外向活潑的人,我的女兒卻是一個沉靜內斂的孩子,帶她出去經常見人就躲在我身後,這讓我非常焦慮。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開朗要有活躍要能說會道,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才會越來越好。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家長首先別著急。
  • 不善表達的孩子,未來會慢人一步?家長做好這3點很重要
    語言的力量不可謂不偉大,善於表達的人總能為思想插上翅膀,增快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表達能力」不僅對大人十分重要,對孩子們來說,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往往能更快與小朋友建立友誼,處理人際關係,十分聰明伶俐。出於這樣的原因,許多「小主持人」輔導機構也應運而生,旨在幫助孩子們學習表達與溝通。但據我了解,這種輔導機構對孩子的培訓大多流於表面,真正能夠挖掘孩子表達能力上升空間的卻很少。
  • 一個磨人的小孩
    養一個磨人的孩子是種什麼體驗?用我婆婆的話說:「你們養這一個孩子比別人家養十個孩子還要累。」這話一點也不誇張。一歲多時,衝奶粉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衝,要背著他衝好再直接遞給他喝。如果衝奶粉當著孩子的面,他就會在旁邊急得跺腳,嘴裡不停地喊:「喝牛奶喝牛奶,我要喝牛奶!」
  • 家長送女兒去幼兒園前,需要注意這些事,否則孩子容易被孤立
    面對這個不公平的待遇,李女士非常憤怒的就跑到了學校質問老師,同樣地,班主任也反應激烈地反駁了李女士:"您的孩子那麼矜貴,誰又敢和他玩呢?"在這一次的正面衝突之前,原來以前小天的家長李女士就已經跟學校產生過一場矛盾。家境優渥的小天每天的穿著都是上千元的。當天上課的時候,隔壁的一個小孩子,不小心用筆畫到了小天的衣服。後來李女士發現小天衣服上的劃痕。
  • 家長有這4個行為,很容易養出遊手好閒的孩子
    文|文兒家長的行為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每一個家長對待事情的反應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也不一樣,聰明的家長知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把握好度。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有這四個行為,很容易養出遊手好閒的孩子,等到孩子長大後悔都來不及了。
  • 《流金歲月》蔣南孫,富養女兒沒問題,利慾薰心要不得
    而電視劇中,原土著居民,富家千金蔣南孫的成長經歷,更能夠帶給我們想要「富養女」的家長以無數的啟迪。 蔣南孫的媽媽,雖然沉溺於麻將和跳舞;但不得不說,這也許是她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對自己人生的一種無奈,就像被精養慣了的籠中鳥,無力掙脫牢籠,也就只好聽之任之,讓自己保持心態的平和就好
  • 孩子說錯話是什麼體驗?媽媽問我老了你怎麼養我,女兒:用籠子養
    風輕雲淡:婆婆去世的前一個多月,帶娃在鄉下外婆家玩,一天晚上我們都躺床上,三歲多的孩子突然指著窗外說,奶奶要去山上睡了!氣的我馬上捂住他嘴巴!後來十多天後的一晚上,老人突發腦溢血倒地不起,重症監護室躺了一個月離開人世!有時候孩子的無心話讓人覺得詭異!
  • 新手寶媽牛奶餵養孩子要注意,這五點不注意,孩子健康可能受影響
    寶寶出生需要母乳的餵養,孩子從小吃母乳抵抗力會更強,它能夠滿足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但是有的媽媽奶水少或者是因為上班等原因無法給寶寶提供母乳餵養,喝牛奶就能力替代的方法。新手寶媽用牛奶餵養寶寶時往往缺乏經驗,一些注意事項沒做好是會影響孩子健康的,下面這五點媽媽們要注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