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集體生活的契機。相比於生活在父母呵護備至的溫室中,孩子學會與世界的各個集體一起生活,才是最為重要的。當然,除了孩子要付出努力之外,孩子的父母也應該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李女士看過很多幼師虐待孩子的新聞,一直以來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到傷害。前幾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李女士得知自己的小孩確確實實受到了老師的排擠。
兒子小天作為李女士的獨生子女,在家裡受盡了萬千的寵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結果到了學院,李女士卻發現,沒有小朋友願意與他玩,甚至午飯的時候也被老師獨立出來一個人一桌吃飯。
面對這個不公平的待遇,李女士非常憤怒的就跑到了學校質問老師,同樣地,班主任也反應激烈地反駁了李女士:"您的孩子那麼矜貴,誰又敢和他玩呢?"
在這一次的正面衝突之前,原來以前小天的家長李女士就已經跟學校產生過一場矛盾。家境優渥的小天每天的穿著都是上千元的。當天上課的時候,隔壁的一個小孩子,不小心用筆畫到了小天的衣服。
後來李女士發現小天衣服上的劃痕。當即就跑到幼兒園尋求說法,並且要求向該名孩子的家長索取賠償。但是雙方各不退讓,焦頭爛額的老師只好自掏腰包了卻了這個摩擦。
有過前車之鑑的班主任從此以後就對小天的照顧來說,都是小心翼翼的。為了避免同樣的矛盾再出現,老師也只好安排小天獨立開來。
相信各位家長都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庭環境優越的家長就會儘量多地給予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讓孩子在外的時候不被他人看低甚至欺負。但是,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對孩子的好。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走進集體,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走進一個集體,形形色色都人都有。並不是說每一個人的家庭環境都是優越的,但是生命是平等的。
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面對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要一視同仁,學會尊重、愛護每一個孩子。樹立到一個良好的榜樣,相信在這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也會禮貌待人,人際關係相對來說也會好很多。
2、 避免孩子錯誤心理的產生
小孩子出生的時候,腦子都是一片白紙。也就是說,孩子的塑造性十分強。在不同的地方就會受到不同的影響。
在孩子的集體之中,除了有孩子的歡聲笑語之外,亦存在著攀比、炫富的壞心理所影響著孩子健康成長。假若家庭條件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要單一地輸出金錢去"富養"孩子;又或者說,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嫉妒他人所擁有的東西時,家長就要立即做好引導,讓孩子保持平常心,學會知足與珍惜。
3、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觀念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想要讓孩子更好地融進集體,正確的三觀以及良好為人處世的態度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都是很加分的。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能夠讓孩子明白怎麼樣待人接物、處理生活中的大小矛盾還有怎麼樣充實自己的生活。
4、 避免過於溺愛孩子
溺愛是一把刀,讓孩子喪失自我的可能性。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太過度,往往就會養育出一個驕縱蠻橫的"熊孩子",他們倚著背後愛護自己的爸媽這座靠山,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顧忌他人的感受,無形之中就給他人造成了不適與傷害。
此外,依賴於父母懷抱的孩子遠遠不能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無法做到自我照顧,在平時生活中障礙多多,同時也對他人造成困擾。
5、 多與學校進行溝通
雖然學校有設置規則,也有安排生活學習,但是每一個學校的實際情況甚至乎每一個班的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很多問題需要對症下藥。作為關心孩子的家長,做好家校溝通至關重要。
了解孩子的實時狀況,聽取孩子老師的建議,通過家庭與學校的努力,一起找尋合適的教育方法落實於孩子的身上,才能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大家認為孩子上幼兒園,我們家長還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