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陪寶寶讀童書」。
冷暴力這個詞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其實冷暴力這個詞更多的是形容一些情侶,當吵架的時候,一方不理另一方,讓對方在冷靜中爆發。很多接受過冷暴力的人,都覺得非常恐怖,比真正意義上的暴力對心靈和心理的摧毀力度更大。但是,最近,我們發現,冷暴力好像已經開始在幼兒園中出現了。
01 冷暴力無處不在
上幼兒園就意味著孩子需要獨立了,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個重要的步驟。因為原先在家庭中,很多孩子被爸爸媽媽照顧得特別好,經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也無私地包容孩子。但是,上了幼兒園,孩子就要適應集體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社會交往,也需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不是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
很多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地融入新的環境,為孩子做了不少的準備。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禮貌,見到別的小朋友或者長輩要問好。看到老師一定要打招呼等等。但是,我們發現,校園中的冷暴力,是家長防不勝防的。很多爸爸媽媽都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
讓我們從身邊同事的故事來說起。
同事平時和老公工作都是非常忙的,一般都對孩子缺乏應有的關心。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剛開始也沒有過分的分離焦慮,但是這幾天,孩子對幼兒園非常牴觸,一說要去幼兒園,就找藉口,不是說自己的肚子疼,就說自己生病了。剛開始,同事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僅僅是覺得冬天了,孩子不想起床而已。但是,時間一長,就覺得問題不對勁了。
後來,同事調查和詢問之後,發現老師讓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只有自己的孩子是在角落裡,好像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夥伴,但是自己的孩子就被孤立了。當自己的孩子平時去拿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很多小男孩甚至直接把孩子推開。這讓同事看到了之後非常心疼。因為自己的孩子平時就非常內向,這樣久而久之,會不會讓孩子更加害羞和不敢表達呢?
02 冷暴力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在我們身邊,其實像同事家孩子的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很多孩子也經常因為自己在幼兒園被孤立而偷偷地在自己的臥室裡哭泣。那麼, 我們都非常好奇,為什麼有很多孩子都被孤立呢?這種冷暴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那為什麼偏偏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呢?
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的性格內向。就像是同事的孩子一樣,平時就非常害羞。這時候,他們就不敢主動地和別人進行交流,自然也沒有其他同學和他們玩。但是,更恐怖的是,這些孩子非常老實,他們受到了欺負或者受到了冷暴力,多半都是不願意說出來的,尤其是爸爸媽媽問的時候,他們羞於啟齒。這就導致很多冷暴力的內隱性非常強,我們也很難發現和察覺。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家過分的接受到爸爸媽媽的溺愛。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的家庭裡,爸爸媽媽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有的時候可能也分不清楚愛和溺愛之間的界限,有可能過分的保護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到了幼兒園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沒辦法和他人相處,也會受到他人的孤立。
除了這兩個主要的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例如很多孩子是校霸,在這種同輩群體的壓力下,孩子很有可能成為被針對的矛頭。也有可能是有一些孩子總是喜歡使壞,給別人隨便貼標籤等等。
03 拒絕溺愛,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種冷暴力的內隱性,也要明白自己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因為如果經常接受冷暴力,孩子久而久之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那麼, 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那就是拒絕溺愛,然後告訴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一方面,我們應該反對溺愛孩子。過分的溺愛只能是導致孩子被同學孤立。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講的就是一個小公主的故事。這個孩子在幼兒園中經常對別的小朋友頤指氣使,讓他人給自己拿東西,穿衣服等等。這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覺得自己也不是比你差,為什麼天天要照顧你。老師也對她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孩子卻屢教不改。
我們都知道,習慣成自然。經常被溺愛的孩子,他們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未來想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拒絕溺愛,溺愛不是對孩子的幫助,相反很有可能是會害了孩子。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有的孩子有社交恐懼症,經常擔心他人不喜歡自己。爸爸媽媽除了告訴孩子應該有禮貌之外,也應該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給孩子更多的交朋友的機會和平臺。告訴孩子不要害怕交往,多鍛鍊,自然孩子也就不會再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害怕和害羞了。
基本的社交能力是孩子必須學會的,沒有人可以離群索居,我們也會接觸到不同的社會環境,每個環境的改變都需要我們去適應。因此,爸爸媽媽應該重視這一點,在幼兒園之前就有意識地鍛鍊孩子。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已經知道了應該怎樣讓孩子擁有更強的社交能力,避免孩子在幼兒園中受到冷暴力了。另外,也要認識到冷暴力的內隱性非常大,爸爸媽媽也要多留心。那麼,大家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嗎?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