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古時期的文化

2021-01-12 子龍文化

中國遠古時斯的文化,主要是指殷商之前的中國文化。商人發祥於山東半島渤海灣。在初始階段,商人主要從事耕農業。此時相適應,商人的都城一再遷徙,史稱「不常厥邑」。

其主存在形式是原始藝術,(包含原始歌舞)和原始宗教。這一時期和藝術品,主要是陶塑、陶繪、(木、骨、玉、石、竹等)雕刻。如何姆渡出土的陶豬,生動地表現了豬的拱嘴、垂腹特徵;半坡土的陶塑人頭像,隆鼻、凹眼、大耳、耳垂有穿孔。陶繪的圖樣主要包括幾何紋祥和動植物圖形。原始雕刻藝術以平面線刻為主,內容有人像、動植物、日月星辰等。

原始歌舞反映了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情景以及他們的審美情趣。具有強烈的模擬特徵。是中華先民藝術創造的又一重要門類。

原始宗教是生產力發展一一定程度,人類抽象思維水平達到一定水準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出來的。以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前的文化遺址中,從未發現宗教活動的遺蹟。「萬物有靈論是宗教思想發展的最初階段」。原始宗教具體表現為對自然、生殖——祖先、圖騰的崇拜。

相關焦點

  • 太古、遠古、上古,中國的古代文明究竟有幾個時期?
    這也是為何在讀史時,看著「上古」、「遠古」和「太古」這些詞彙,不可避免的會生出一個問題:中國的古代文明究竟有幾個時期?  首先,是黃帝與炎帝。  中國人說自己是炎黃子孫,典故就出自黃帝和炎帝二人。他們很是厲害,關於他們的成就,史籍可以說是極盡溢美之詞,尤其是黃帝,他不僅是五帝之首,還是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
  • 地球上十大疑似外星人的遺蹟,遠古時期就有高科技?
    其中最出名的圖案大概是納斯卡平原上30米高的巨型太空人了,畫中他看起來頭上戴著類似頭盔身著太空衣,一隻手指向天空,另一隻手指向地,好像是向誰指引著什麼,只是如此巨大的圖形在遠古時期是給飛在空中的人看的麼?有科學家指出地球上遠古時期就出現過多個高等文明,當時地球上的遠古人類尚處於荒蠻時代,看到這些無法理解的高科技飛行物就把他們看到的形象刻畫在石壁上。
  • 來自遠古的標誌:中國圖騰文化及食用圖騰獸
    圖騰這個名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圖騰這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卻在中國根深蒂固。不過圖騰在中國真正被重視成一種文化,倒是晚於西方國家。第一個將「圖騰」一詞引人中國的是清朝著名學者嚴復,他在1903年翻譯的英國著作《社會通詮》中,第一次將英文"totem" 翻譯成圖騰。
  • 中國轉型時期的歷史特徵
    一、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先秦、秦。先秦(遠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時期;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對整個中國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遠古沒有月亮的記載,月亮是宇宙大爆炸時期就有?還是哪裡來的?
    曾有學者多次論述到,關於月亮在上古時期並不存在的說法。我國學者也曾經從上古時候流傳的神話傳說,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闡述。後來,西方的一些學者也出現過類似的論斷。那麼,遠古時候的人沒見過月亮,究竟是真是假?月亮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正如學者們指出的:「商周時期以及以後的繪畫、雕塑中盛行的龍、鳳、梟、朱雀、玄武、金烏、蟾蜍等神話性質的紋樣圖案,也許和這時代蜥蜴、鷹、梟、烏龜、蛙等動物與形象有著信仰。上的繼承演變關係。」(《美術史論叢刊》第二輯,陳少豐、楊庚新文)它們是動物崇拜的開端。
  • 遠古時期的部落,每一個姓氏都有專屬圖騰,你的姓氏圖騰又是什麼
    圖騰最早出現在1791年英國商人出版的《一個印第安譯員兼商人的航海探險》一書當中,中國引進圖騰這個詞彙是1903年清代學者嚴復引用《社會通詮》,圖騰起源於母系社會,原始人認為圖騰擁有一種超自然力量,可以用來保護自己,同時帶給他們豐收。
  • 遠古八大神獸是哪些?
    ,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東方之神,於八卦為震、巽,於五行主木,象徵四象中的少陽,四季中的春季。,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與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於八卦為乾、兌、於五行主金,象徵四象中的少陰,四季中的秋季。
  • 童·話|走進中國神話故事,一起來探索遠古時期的奧秘吧
    中國神話故事集今天,我們帶來的是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許婧軒同學為大家推薦的《中國神話故事集》一起來聽聽吧↓↓↓《中國神話故事集》推薦:許婧軒07:58來自合肥交通廣播朗讀者朗讀者/許婧軒(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指導老師
  • 讓遠古圖騰再現光輝
    在河南淮陽還保留著遠古圖騰的活化石--泥泥狗。傳說當年伏羲和女媧摶土造人時,用剩下的泥捏成了小雞、小狗灑向人間。而泥泥狗就是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泥泥狗上面用五顏六色繪成的圖案就是最古老的的生殖崇拜。而今保留這種傳統民間手藝的人已屈指可數了。
  • 《我的神啊》:立足華夏文化傳統 重述中國神話體系
    立足華夏文化傳統重述中國神話體系每個故事的發生都有複雜的人性驅動每次結局的定性都有豐富的戲劇衝突就是它!《我的神啊》(《蚩尤之沖天一怒》《大禹之人世降臨》《后羿之英雄日暮》《女媧之為母則剛》)念遠懷人、從周、阿改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中國古代的神話你了解多少?
  • 古希臘時期的體育文化
    古希臘時期一般是指希臘時期與羅馬時期,時間大約為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5世紀。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頭。著名的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Shelley)寫道:「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皆植根於希臘。」
  • 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仙祖是鴻鈞,妖族,龍祖,神祖,魔祖是誰?
    文/一軒歷史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仙祖是鴻鈞,妖族,龍祖,神祖,魔祖是誰?眾所周知,事物都有其本源,即使是在我國遠古的一些久遠的傳說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祖」。比如鴻鈞老祖,根據傳說,他是「仙祖」,在我國古代的封神演義中,有這個人物的形象塑造。
  • 中國文化中逢七必變,是個千古不變的定理
    華夏中國文明「六六大順,逢七必變」,是個千古不變的定理。人類在關於中國哲學的研究當中發現,華夏民族自遠古時期以來,或是朝代的興衰更迭,或是事物的推陳出新,亦或是人類的新陳代謝,都逃不開「逢七必變」的定律。因此「逢七必變」又被世人視為一種「時間輪迴」的標誌。古語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這就是說,萬物發生發展,行事每遇「七」之序數便容易發生變化。
  • 好書推薦|孩子都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好書推薦///1/4 2021兒童心理成長與書相伴共同成長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本周的好書推薦將向孩子和家長推薦3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科普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和歷史的優質書籍。讓孩子在閱讀經典故事的同時,心裡種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值得長存的記憶。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五千年來,龍的觀念與信仰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例如「龍的傳人」、「龍子龍孫」等文化觀念世代相傳;民間各種的龍舞、龍燈、龍舟活動;以及以龍命名的水域名稱、地名等等。在中國的歷史上,龍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是華夏民族的標誌。
  • 說文解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源於中國遠古的星宿信仰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稱四象,中國神話中的四方之神靈,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於中國遠古的星宿信仰。今天我們來介紹四大神獸之餘,也順便看看背後文字的含義,十分有趣!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
  • 河南淮陽「遠古圖騰布老虎」迎新春
    河南淮陽「遠古圖騰布老虎」迎新春 2015-02-16 21:00: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楊正華 攝   布老虎是河南淮陽太昊陵古廟會上標誌性的民間藝術品,起源於遠古時代虎圖騰崇拜,是後人對人祖伏羲、女蝸的懷念與敬仰,成為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徵。
  • 天壇VS地壇,感受中國古代祭祀文化
    祭天VS祭地天壇:明清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位置: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位於故宮東南部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現今天壇公園)始建時間: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史沿革:永樂始建時合祭皇天后土,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皇帝時期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後又改建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龍圖騰》以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徵服東方、統一萬國、創舉龍圖、肇造中國、劃地九州,實現中華各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史實為背景,描述了軒轅黃帝從一個「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孩童,成長為一個英明睿智、博愛關懷、包容豁達,受萬民愛戴的君王的傳奇故事;再現了上古時期,熱血豪情的先民們在中原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掀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農業技術革命的浪潮;闡述了龍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而不朽的因緣,為龍的精神做了深刻的文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