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水調歌頭》書法作品推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020-11-23 馮彬藏墨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詩詞點評: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東坡先生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才作了這首《水調歌頭》。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名人志士都是推崇備至。南宋時期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中說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普遍認為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點是毫不誇張的。

這首詞的第一句「明月幾時有?」仿佛是作者在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這種對話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值得人們尋味。東坡先生的詞意境豪放而闊綽,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詞中那浪漫的色調,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現代人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小編認為:誰一輩子能沒點兒遺憾呢?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只要無愧於心足矣。所以,有緣時惜緣,無緣時隨緣。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願餘生,一切安好。

《水調歌頭》詞文及書法創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書法創作:馮彬藏墨

蘇東坡《水調歌頭》,書法創作:馮彬藏墨

《水調歌頭》書法創作局部展示

書法創作:馮彬藏墨

朋友們,對小編寫的這篇短文及書法拙作有什麼意見及建議,請在評論區裡交流、點評並留言。

相關焦點

  • 四川眉山三蘇祠,問月蘇東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四川省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其父蘇洵取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意即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
  • 殘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體現的是一種歡樂和美好。「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表達了一種無盡的相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則表達了對世事滄桑的感嘆。那麼,「楊柳岸,曉風殘月」述說了什麼呢?我想,殘月更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悽楚惆悵和孤獨憂傷之情吧。[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明月幾時有?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而這些「才人」中,我最喜愛的當屬北宋詞人蘇東坡。其實蘇東坡是個難得的全才,為何今日只道他是詞人?只因筆者今天所寫涉及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詞前的小序將作詞的時間、事件的起因、事情的經過,用寥寥數語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整首詞,都圍繞月亮做文章,從開頭「明月幾時有?」
  • 宋詞詞牌名:《水調歌頭》的魅力,經典代表作品豁達、熱血激昂!
    水調歌頭影響力最大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耳聞能詳的。同樣有鄧麗君演唱版《明月幾時有》。不過篇幅比較長,填詞難度也相對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應該是《水調歌頭》最為經典詞作,也是蘇軾的巔峰和代表詞作之一。
  • 月亮的陰晴圓缺是怎麼形成的?
    請不要抱怨這首兒歌太長,因為兒歌除了講述每個月份的天數(包括大月、小月、平月和閏月)外,可憐的英國人稱呼月份可不如中文簡單明了,每個月份有獨立的名字,所以才顯得這樣囉嗦。我們目前採用的曆法規定一年有365天,這個日期數確定的依據來源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即365.25天。
  • 書法作品合適極了
    那麼客廳掛什麼字畫好看呢,書法作品彰顯魅力。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紫氣東來》人們在家裡掛畫或掛字,除了填補牆壁空白及彰顯自身品位之外,最基本的還是希望可以給自己及家庭帶來好運,「紫氣東來」是大家所熟知的成語,相傳老子周遊列國在經過函谷關之前,關尹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後果然老子騎著青牛緩緩而來。後紫氣東來常被用作比喻吉祥的徵兆。
  • 腕上觀月,月相錶帶你領略陰晴圓缺的每個時刻
    懸於天際的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超然的地位,以陰晴圓缺寄情世間的聚散離合,然而其意義卻不局限於此。作為天文曆法的直接反映,月相盈虧在時間計量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月相表便紀錄了這一天文現象,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聯繫時間與空間。月相表的原理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詩人毛澤東也不例外,多次吟詠月亮,既有傳承更有新意,抒發了人所共有的離愁別緒和萬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響的精神寄託和人生追求。   照橫塘半天殘月   《琵琶行》有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人們都渴望圓滿,現實卻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因而「殘月」總令人感到冷清孤寂、悽楚悲愁。如王昌齡《青樓怨》:「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 「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枝梨花壓海棠」,蘇軾也是性情中人
    對於蘇軾的豪放詞,很多男兒都能吟誦上一兩句,比如: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吟誦這一句可能是因為有點其他意思在裡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蓑煙雨任平生,等等很多詞句。當然,並不是說蘇軾作為開放詞派的開創者就只寫過開放詞,蘇軾的詞中也有很多婉約的詞作,而且非常經典。
  • 罕見的農曆十四滿月,就在8月3日,錯過再等17年
    在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因此,我們知道滿月總是出現在農曆十五或者十六。但是今年是個非常特殊的一年,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數據,8月3日23時59分,月亮達到了滿月的程度,而這一天是農曆十四,這是非常罕見的。
  • 李白與蘇軾華山論劍,一壺酒一輪月兩篇千古佳作,蘇軾意境更佳
    人們陶醉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之中。蘇軾是宋代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之一,雖然他仕途不順,屢遭貶謫,但是其仍舊對以淡然的心態面對著生活。被貶謫到黃州的幾年,他耕種於東坡,居住在雪堂,一邊燉著東坡肉,一邊吟誦著「念奴嬌」,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傳唱的名句。在後世之人的心中,李白與蘇軾,一詩一詞就是站在中國歷史文壇巔峰的人。
  • 展訊|「即古即真」——李明書法作品慈善公益展
    所信「不到京洛不江湖」,「我輩豈是蓬蒿人」,走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勇敢給予我可能。 人總是要有夢想的,夢想是希望,是陽光和美好。我喜歡墨跡中散發出的光亮,它可能是我心中的夢。我想,這樣的光芒也曾照耀過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於是我沉浸其中,撥開迷濛和黑暗,尋著光亮,想看看夢的樣子。
  • 「歷代名人詠光山詩詞」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傅紹尉
    蘇東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途中慕名來到淨居寺,有「淮南茶,光州上」之論。      楚風豫韻,江淮文化在這裡交融。唐宋以來,韋應物、劉長卿、蘇東坡、黃庭堅、曾鞏、梅堯臣等如雷貫耳的文壇泰鬥都曾羈旅這片風騷之地,笑傲山水,歌吟田園。蘇東坡更是在光山淨居寺長久留居,稱這裡為自己「靈魂的最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