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或許從來沒有體會過房價下跌的感受,不過在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確實是降價也難賣了。
最近有個統計機構表示,近一年來,有十個城市房價累計跌幅超過5%,分別是:
廣東省肇慶(同比跌9.45%)
貴州省遵義(同比跌9.22%)
雲南西雙版納(同比跌8.68%)
廣西北海(同比跌7.96%)
山東淄博(同比跌7.44%)
河北保定(同比跌6.83%)
河北廊坊(同比跌6.08%)
湖南衡陽(同比跌6.07%)
山東濟南(同比跌6%)
廣西防城港(同比跌5.13%)
這些下跌的城市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底子比較窮,產業落後,房價漲不動,另一種是雖然不在窮省,但隔壁就有比較發達的大城市,人口和產業都被吸走,房價或許曾經火過,但如今已經沒人接盤。無論哪種情況,最終的結局都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生活在這些城市的人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比如排名第一的廣東肇慶,其實是一個非常「委屈」的城市,省內有廣州和深圳,遠一點有香港,可以說所有的資源都被他們瓜分了,年輕人賺錢之後最先想到的也是去深圳買房,買不起的退而求其次選廣州,再不濟還有珠海和東莞,都是經濟發達,生活便利的大城市,誰想留在肇慶?
肇慶房價下跌不是一兩年了,去年此時就爆過幾起新房降價業主抗議的事件。
肇慶雖然屬於大灣區,但利好卻沒沾上多少,在廣東人眼裡,肇慶已經屬於粵北山區。本地人對於肇慶的評價,總結起來就是:發展慢、沒規劃、收入低、但物價偏高,可以養老,不適合年輕人。
類似情況的還有河北廊坊,雖然緊靠北京,但現在的年輕人沒那麼好騙了,不會再因為幾條三五年都未必能實現的規劃一腔熱情就跑去買房。
自住?先不說環京地區嚴格的限購政策,即使你有辦法,出行成本也非常驚人。無論是交通便利度、發展現狀還是居住氛圍,廊坊與北京東邊的燕郊還是有一定差距,這些地方除了投資客,本身的經濟水平根本撐不起高房價。
投資?前幾年的泡沫太大以至於到現在還沒有消化,我記得兩三年前廊坊幾個火爆的新房樓盤售價都直奔2萬,這些年過去了還在賣,價格則接近腰斬。這種情況可能要等到明年大興機場配套成熟,京雄城鐵開通才有可能緩解。
別說這些三四線城市,今年以來許多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也在陰跌,除了疫情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房子的附加價值在減弱。
比如說北京,當市中心的老破小不再綁定優質的學校資源,房子的附加價值就被削弱了,所以今年西城的學區房降價幅度明顯。但換個角度對比,這些老破小依然擁有交通配套等優勢,所以價格依然很高。
而回到三四線城市,這些地方的醫院、學校、就業等無形的附加資源能跟大城市比嗎?
所以對於未來樓市我們可以這樣判斷: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取決於實際價值,也就是地價+房屋建築成本,考慮到人口流失等問題,長期看價格持續下降會是大概率。而一二線城市中,握有附加價值的城市還有上漲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