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牛歡喜」為什麼在粵菜中這麼出名?粵菜中怎麼做「牛歡喜」好吃?
關於「「牛歡喜」為什麼在粵菜中這麼出名?粵菜中怎麼做「牛歡喜」好吃?」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於ID為「新時代主婦」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
看到有些朋友確實不知道牛歡喜到底是什麼,那我就厚著臉皮跳出了解釋一下,往下看!(怎樣?圖片看起來是不是和牛肉一樣?)「牛歡喜」這道菜名字看起來是文雅得讓人一頭霧水,但知道真相之後又覺得實在是大寫的汙。為啥母牛的生殖器叫做「牛歡喜」呢,據說是因為公牛見了會特別喜歡……但牛歡喜被人們熟知據說是因為《低俗喜劇》這部電影,電影中一句「我殺了多少頭牛才能給你炒一道牛歡喜啊!」令人印象深刻。牛歡喜本身是十分爽口無味的,爽的程度比豬生腸更加強。配合重口味的鹹酸菜爆炒之後十分惹味。在百色、玉林、桂林、柳州等地,用牛歡喜做菜很常見。爆醬牛歡喜很受歡迎,放入醬油蔥蒜辣爆炒後,濃烈的醬汁味伴著牛歡喜,格外響脆。吃牛歡喜吃的就是它的嚼勁。就如吃野生動物代表權力一樣,吃牛歡喜代表富貴、尊貴。畢竟,物以稀為貴,做一盤牛歡喜可是技術活。正因為這樣,牛歡喜常常會出現在招待貴賓的飯桌上,此時的牛歡喜就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情懷了。根據以形補形的說法,牛歡喜據說是養陰滋潤。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鹹酸菜炒牛歡喜。鹹酸菜夠好的話可以去除牛歡喜的騷味,味道和口感據說是還不錯咯!反正我是沒有吃過的~~~
對於ID為「愚人也會笑」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牛歡喜)其實就是一塊母牛帶有天然洞的厚牛皮,這幾年被廚師們創造成一道獨特的菜式,並大勢吹噓所謂功效,造成有些人專門去食用,這塊皮除了多一點膠原蛋白之外,和其他部位沒什麼分別。這東西吃起來有點爽口,其他作用全是假的,以前人們在殺牛的過程中直接當作牛皮賣了,如今卻不同,屠宰場會把那(天然洞)的部位割下另賣,因為有專門的人來收購轉手賣給飯店或酒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很多人為了品嘗新鮮居然有搞全(歡喜)宴的,一席下來要消費十幾二十個(牛歡喜)的也有,這(歡喜)本來就不多,想要一頓吃到夠的基本上都要和飯店預訂,黃牛(歡喜)比較貴,因為太細個,水牛的(歡喜)則不同比黃牛的大一半有多,價錢也明顯低過水牛的。
對於ID為「好好吃」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沒錯,「牛歡喜」是母牛的生殖器。據說是因為公牛看到就喜歡而得名的~嗯,沒關係,作為美食達人,有些食材是要面對的,有啥好怕的,咱中國人啥都能吃!好吧。啥都吃。牛歡喜這道菜在兩廣地區一直存在,但是前兩年香港電影《低俗喜劇》把這個食物介紹給了廣大中國同胞認識,又令廣東飲食又多一個「罪名」。《低俗喜劇》中,杜汶澤所飾演的監製,被帶去跟黑社會老大暴龍哥會面時,飯桌上擺滿了炸田鼠、牛眼湯等重口味菜式的場景。當中最讓人刻骨銘心的,莫過於杜汶澤吃下牛歡喜的那一刻。聽說牛歡喜是一個富貴的象徵,完全沒有想要令別人噁心。 因為它稀少難做,所以只有在貴客的時候才會拿來招待。代表菜如爆醬牛歡喜,很受食客喜歡。牛歡喜用酸菜炒最好吃,據說,可以增強「戰鬥力」,也就是增強體質,讓身體更加強壯結實,這樣扛把子們才更有體力幹農活農村特殊人群才能吃的東西,吃完戰鬥力提升幾百倍。這塊小小的肉彷佛濃縮了牛身上所有的精華,含在口中,滿心歡喜,可謂實至名歸。漢語的博大精深在一道菜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如果說吃牛鞭代表了男性權利和徵服欲,那牛歡喜則象徵著女性的溫婉和愛情。
名為「瘋yi樣de男人」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元旦那天,部門經理請我們幾個去吃飯,其中就點了份「牛歡喜」,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時候,門口保安大叔就問了我昨晚經理請我們吃了什麼特色菜?保安大叔是廣東人,我用粵語答:食…食牛嗨!因為我尋思要不要把菜名說的那麼露骨,就猶豫停頓一下,多說一個食字,結果保安大叔一聲不吭滿臉黑線地走開了,現在已經十多天了也沒跟我打過招呼!我估計他以為我生氣故意懟他的,我要不要跟他解釋道歉?
對於ID為「春日晴好」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牛歡喜出身並不是粵菜。牛歡喜的做法,在電影中已經說了是炒酸菜。牛歡喜到底是什麼呢?電影中沒具體明白的說,其實就是母牛的生殖器官。也就是俗稱的「牛逼」。據說很爽口,我也沒試過。畢竟這道菜太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