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歡喜這道菜在兩廣地區一直存在,但是前兩年香港電影《低俗喜劇》把這個食物介紹給了廣大中國同胞認識,又令廣東飲食又多一個「罪名」。《低俗喜劇》中,杜汶澤所飾演的監製,被帶去跟黑社會老大暴龍哥會面時,飯桌上擺滿了炸田鼠、牛眼湯等重口味菜式的場景。當中最讓人刻骨銘心的,莫過於杜汶澤吃下牛歡喜的那一刻。
聽說牛歡喜是一個富貴的象徵,完全沒有想要令別人噁心。 因為它稀少難做,所以只有在貴客的時候才會拿來招待。代表菜如爆醬牛歡喜,很受食客喜歡。牛歡喜用酸菜炒最好吃,據說,可以增強「戰鬥力」,也就是增強體質,讓身體更加強壯結實,這樣扛把子們才更有體力幹農活農村特殊人群才能吃的東西,吃完戰鬥力提升幾百倍。
這塊小小的肉彷佛濃縮了牛身上所有的精華,含在口中,滿心歡喜,可謂實至名歸。漢語的博大精深在一道菜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如果說吃牛鞭代表了男性權利和徵服欲,那牛歡喜則象徵著女性的溫婉和愛情。
在民間人們最相信以形補形的說法,例如吃核桃可以補腦,吃鞭可以壯陽,認為牛歡喜有著養陰補腎的作用,相傳牛歡喜比牛鞭牛寶相比功效更好。因為牛歡喜並不多見,物以稀為貴,所以早前一般人吃不到牛歡喜,只有村裡面有頭臉人物的才能吃的到。因俗稱的諧音,現今牛歡喜被網友們列為專家、經濟學家等人物的專用。
牛歡喜可以被用來切片打火鍋!還有一種比較經典的做法,就是和酸菜一起爆炒,配合豆豉、青椒、辣椒等,可以去除牛歡喜的腥氣。酸菜炒牛歡喜的做法類似於酸菜炒大腸的做法,既要保證牛歡喜的熟,也要保證牛歡喜的脆脆的口感。這東西吃起來有點爽口,其他作用全是假的,以前人們在殺牛的過程中直接當作牛皮賣了,如今卻不同,屠宰場會把這個的部位割下另賣,因為有專門的人來收購轉手賣給飯店或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