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哦,今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講關於我國古代歷史上關於三國時期的名字的那些事兒吧。其實在說起這個話題,大家都會聯想到,好像在那時,幾乎所有男性的名字大多都是連名帶姓只有兩個字。無論文臣武將,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那麼這其中到底是何緣故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其實有許多了解這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了解,這三國中的王莽、其實這王莽是當時孝元皇后的親戚,所以一時間也是權勢滔天、權傾朝野的關係戶了。而且這皇后一家先後都是輩出人才,光是大司馬就出了5個人!而且他的姑姑還做了皇后,幾乎都是皇親貴胄的典範代表了。
而這王莽自小就是十分的天資聰穎也是非常的有野心的人。他在少時就能飽讀詩書,而且還是十分的敬畏長輩,這些好習慣他也一直保持到了後來,所以在王莽長大之後也是十分的受到上到群臣,下到百姓的愛戴。在當地十分的有威望,一直到了他身上背負朝廷命職的時候也是這樣,這王莽在群眾口中的聲望簡直就已經大過了他的同輩甚至是他家中的叔父親友。
至於王莽此人有些奇思妙想,即便篡漢之後自立王朝,僅經歷19年就被迫下臺,但是在位期間所做出的種種搞笑行徑和政策,拿到現在來看卻都頗有先見之明。無論是實行變法革新朝廷,還是參拜儒家思想,擬定起名法。都有其獨到用意,也正因為此,世間也流傳著王莽系現代人「穿越」過去的說辭。
熟悉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中的人物的名字大多為單名雙字,比如就像劉備字玄德,諸葛亮字孔明,極少見有雙名的。當然啦,也是會有例外的,就好如戲志才、周不疑等,但這真的真的僅僅畢竟是少數!在原著中,《三國演義》這部劇作中一共有1255個有名有姓的人物,而其中佔雙名的只有寥寥數人。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就要從王莽這個統治者說起了,王莽是儒家思想的忠實粉絲和追捧者。而就在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就有著這樣的說法:譏二名,二名非禮也。所以很多的古人都是故意只寫一個單字,這其中就包括這孔聖人也是。他故意寫錯名字,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在諷刺兩個字的名字,他們當時覺得兩個字的名字是不合禮法的。
再比如就像是東漢大儒何休,他在《公羊傳》註解中也曾給出過解釋:為其難諱也。其實他們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這古人都講究「為尊者諱」,所以在取名時要避免與君父重名,而他們當時不知道怎麼......覺得兩個字的名字會給避諱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孔聖人要譏刺這種現象。
而這一切都被心細如髮,熱愛儒家思想的王莽發現了,於是便瘋狂的效仿。所以我們就能在這部著作中看到關羽、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荀彧、徐庶、典韋、趙雲、馬超、呂布、龐統、袁紹、董卓……他們的名字都是兩個字的!王莽篡漢後規定名字只能起一個字,看似搞笑,其實寓意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