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點拾投資
導讀:金牛獎被譽為基金業「奧斯卡」,是國內基金產品最高榮譽的獎項之一。在一周之前,最新一期的金牛獎揭曉。這一次獲獎名額為2012年最低水平,堪稱史上含金量最高的金牛獎。
我們也非常有幸在過去幾年,訪談了大量的金牛獎得主。此次金牛獎得主中,絕大多數的股票型基金經理都被我們訪談過。也有一些基金經理我們剛完成訪談,還沒有正式推出訪談文稿,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對優秀基金經理實現全覆蓋。
今天我們先分享過去這段時間中訪談過的此次金牛獎得主,希望給各位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七年期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獎
易方達消費行業
點評:這是一隻基於消費品行業的主動管理基金,基金經理簫楠長期換手率很低,持股集中,也經歷過消費行業的低谷,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價值投資者。簫楠的超額收益來自超額認知,他買入的重倉股一定要有明確的超額認知。簫楠的另一個特點是鈍感力,這種鈍感力來自對股價短期波動的不敏感,持股信心並不來自K線,而是對公司價值的深度理解。此外,這隻七年期金牛獎產品的得獎周期全部是由簫楠管理,也是非常難得的。
滙豐晉信大盤
點評:基金經理郭敏繼承了滙豐晉信大盤風格鮮明的主動量化特色。滙豐進行投研團隊的PB-ROE選股模型,在這隻產品中發揮得淋漓精緻。長期以來,這隻基金一直對價值因子暴露,其他因子會基於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判斷。長期看,A股市場最有效的Smart Beta因子就是價值因子。滙豐晉信大盤拿到7年期金牛獎,也說明價值因子在A股的長期有效性。
五年期開放式股票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鵬華養老產業
點評:基金經理王宗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巴菲特&芒格」信徒。他的換手率極低,相信只有頭部行業的頭部公司能創造價值。也就是20%行業中的,20%公司,對應全市場就是4%的公司是值得基金經理花時間去研究的。王宗合不會刻意去做行業分散,他認為投資必須從商業模式出發,過於分散會犧牲部分收益率。
國富中小盤
點評:作為A股市場的投資老將,趙曉東非常看重安全邊際,其對安全邊際的理解,也從簡單的低估值延展到五個更全面維度看待安全邊際。比如說價格便宜是安全邊際,管理層優秀也是安全邊際,好的商業模式更是安全邊際。趙曉東和我們說,他性格比較保守,投資看重絕對收益。組合中長期持有白酒和銀行。在震蕩市和熊市表現突出。
三年期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
點評:基金經理馮明遠具有鮮明的自下而上選股能力,通過選擇優質的公司,從個股上獲得Alpha彌補了賽道上比較差的Beta。馮明遠堅持在新興產業做投資,持倉分散,但換手率卻很低。而過去幾年他產品取得了低回撤,高收益的特點。馮明遠喜歡用終局角度看公司,認為看清楚終點比把握短期波動重要的多。
中歐時代先鋒
點評:基金經理周應波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過去幾年將管理規模從2000萬增長到200億,伴隨的是一路不斷進化。了解周應波的人,都知道他控制回撤能力很強,2016年他取得了15%的正收益,2018年回撤也遠小於大盤。周應波是一個風險厭惡選手,其買的成長股PB是比較低的,而且到了一定估值上限,就會選擇兌現。
工銀瑞信文體產業
點評:作為少數的女性金牛獎得主,袁芳具有很高的研究效率和很強的組合管理能力。袁芳長期以不同行業中100個優質公司作為核心股票池,並且在優質企業中做組合動態平衡,類似於在好公司中做「均值回歸」。我們看到袁芳在取得高收益率的同時,回撤水平大幅低於行業水平,取得了盈虧不同源的產品收益,夏普比例很高。
七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交銀優勢行業混合
點評:基金經理何帥對於「預期收益率和時間周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他買入一個股票,會加入時間函數,通過預期收益率性價比做調整,這樣始終讓組合維持在風險收益比較高的狀態。這意味著,有些股票不一定到終點,何帥就會賣出,因為後面經過時間調整過的收益率並不高了。何帥也是一個控制回撤的高手,在2018年的大熊市還能取得正收益。
銀華中小盤精選混合
點評:基金經理李曉星運用「景氣度趨勢」投資方法,他是市場上比較稀缺的平衡型選手,其投資組合中既有消費品為代表的價值股,也有電子科技為代表的成長股。李曉星的強項在於找到景氣度向上的行業,並且從中業績增速向上的公司。李曉星也是一個把勤奮放在很高位置的基金經理,其微信前面是:1%的可能,100%的努力。
華安逆向策略
點評:基金經理崔瑩看重影響價格的多重因素。他認為股價=基本面+交易因素+情緒博弈,在一個大牛股的周期中,三個變量權重會交替變化。投資框架中,崔瑩參考了威廉歐奈爾的CANSLIM投資體系,偏好基本面和市場共振的成長股。崔瑩看重對公司的跟蹤,認為許多牛股是逐步跟蹤出來的。
匯添富價值精選
點評:基金經理勞傑男秉承了匯添富整體的一貫選股思路,行業分散,個股集中。超額收益來自個股選擇的Alpha。而且組合中兼顧了估值和質量。匯添富價值精選,一部分收益來自價值股的均值回歸,還有一部分來自價值股票的長期收益。勞傑男相信的是「善意的策略」,買好公司,做好事,長期結果都不會太差。
諾德成長優勢
點評:基金經理郝旭東是基於價值投資+均值回歸的思路。A股由于波動性很大,長期看會出現均值回歸,高估的品種必然會回落。郝旭東通過倉位管理,避免均值向下回歸時出現的風險。郝旭東認為,價值投資和價值趨勢投資者,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認為郝旭東是市場上少數具有長期擇時能力和行業配置能力的基金經理。
華泰柏瑞價值增長
點評:這個基金比較有意思,作為七年期金牛基金產品,我們並沒有訪談過前任的幾位基金經理,但是2020接手的現任基金經理李曉西我們做過訪談。李曉西是少數在美國管理過全球股票投資的基金經理。他認為高質量的成長才是複利的源頭,投資必須長期聚焦在這樣一批股票上,而不是市場上所有股票都看。
中歐新藍籌
點評:基金經理周蔚文是A股市場少數有著20年從業年限的基金經理,前後在富國和中歐基金做過基金經理。如果把這兩段產品的收益率加起來,周總的超額收益接近200%,非常驚人。周總屬於兼顧景氣度和質量,選擇具有2-3年中長期景氣的行業,再從中挑選價格和質量比較匹配的優質企業。
五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獎
東方紅產業升級
點評:東方紅的基金經理都有一種踏實、靠譜、單純的氣質。王延飛也屬於帶著典型東方紅氣質的基金經理,為人很單純,對投資很純粹。王延飛認為,投資中對一個好企業定價很難,基金經理不需要每天做難題,而是通過「選擇題」方式去做比較,找到更好的那個企業。王延飛也非常看重時間帶來的預期收益率提升,時間越長,預期收益率的置信度就越高。
匯添富藍籌穩健
點評:基金經理雷鳴是我們最早訪談的基金經理之一,這一篇訪談是在2017年做到,或許雷鳴今天的投資框架會有更多的進化。雷鳴把中長期可持續的絕對收益看做自己的投資目標,也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不做任何短期博弈和相對收益思維,尋找具有「真善美」特質的公司。公司真的成長,為社會創造價值,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
海富通阿爾法對衝
點評:基金經理杜曉海是用價值投資思維來做量化對衝產品的,這點和大家所理解的量化對衝非常不同。杜曉海投資管理的主動部分,和傳統價值投資者類似,就是用便宜的價格買盈利質量好的公司。他認為投資的本質,就是買又好又便宜的公司,不能因為數據回測好,就買一堆又貴又差的小盤股。
國富彈性市值
點評:基金經理趙曉東的另一隻產品,可以參照我們上面的點評和連接。
三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前海開源工業革命4.0
點評:基金經理邱傑風險意識比較強,非常注重控制回撤。這隻基金在2015年牛市最高點的5000點成立,經歷了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和2018年歷史第二大熊市,任何時候買入最大回撤只有14%。選股看重風險收益比,不是說誰收益彈性大就選誰,而是從承擔風險的角度去做判斷。邱傑對於持續分紅類的公司有一定偏好,長期能持續分紅的企業,往往ROE是比較高的。
匯添富消費行業
點評:基金經理胡昕煒可能算過去幾年成長最快的基金經理之一,當然這也和匯添富基金強大的投研平臺支持密切相關。胡昕煒對於投資有一個本質的認識:做公司股東,所有的投資框架和決策都是基於這一條。胡昕煒非常看重能帶來價值創造的公司,通過公司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的價值,獲得中長期的收益。胡昕煒也非常看重組合收益來源的多元化,其投資組合覆蓋了多個時代的趨勢。
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
點評:基金經理楊浩有幾個特點,第一,他認為投資不應該辜負這個時代;第二,楊浩把管理層的價值觀放在很高的位置,認為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買的,價值觀是其投資的紅線;第三,楊浩有自己原創性的公司分類方法,按照消費型服務業,品牌消費品,政企服務和先進位造對新興產業進行分類。組合追求的和諧狀態,喜歡四平八穩,不追求過於極致。楊浩研究成長股,並不關注空間大小,他認為路徑比空間更重要。
中歐明睿新常態
點評:基金經理周應波,詳細可見上面的點評和連接。
廣發穩健增長
點評:基金經理傅友興是國內少數,同時獲得金牛和晨星的基金經理。傅友興為人溫和,性格沉穩,從不急躁。對應到投資上,傅總控制回撤能力極強,產品收益率在市場前10%,而回撤更是在前1%。傅友興看重企業的ROIC,投資組合中有一批二三線白馬股,但幾乎沒有一線大白馬,顯示了其強大的選股能力。傅友興在熊市和震蕩市中體現了非常強的超額收益能力。
鵬華消費優選混合
點評:基金經理王宗合,詳細可見上面的點評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