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富文苑 l 改革開放後的農村新形象

2021-01-13 校園傳媒

一一張志民的長篇小說《牛年馬月》送到我手裡多日,但因年前年後採訪、寫作、開會等太忙,一直沒空拜讀,直至到省政協開會時,利用早晚時間仔細閱讀了一遍。讀後我為張志民駕輕就熟一氣呵成創作出一部22萬字長篇小說而感到欽佩。

  這部長篇小說,如果早出版五年,可能就洛陽紙貴了。昨天晚上幾個寫作朋友聚會,我給他們講了《牛年馬月》,當時一個有著20多年出版經歷的老作家,非得朝我要一本看看。因為20前我在吉林電視臺評論過他的長篇小說,他相信我說的長篇小說一定具有可讀性。

  《牛年馬月》這部長篇小說主人公的故事,講起來很吸引人,但要評論還真有些難度,原因是我們怎樣分析梁軍這個新形象。

  梁軍是中國農村最基層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是改革開放後最基層村幹部的代表。改革開放後農村發生歷史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最大變化是人的變化。梁軍這個村幹部與我們傳統理解的村幹部是大相逕庭的。

  改革開放前的村幹部,大多數中規中矩的。開放後的村幹部「是土皇帝,真皇帝都不能做的事,土皇帝都能做出來。」張志民的《牛年馬月》中的梁軍,可以說就具有典型性,小說第二頁,作家描繪人物的形象:「梁軍中等身材,稍胖,麵皮白淨,穿著得體利索,平日在鎮裡開會跟政府幹部一起,誰也看不出來梁軍是農村幹部。」

  就是這個梁軍,公元1999年12月26日當上了牛家村這個有1286村民(傳統地名叫「牛家窩棚」)小山村的村長,當了一年半,第二年就書記村長一肩挑。當了村幹部後,他給村裡修了水泥路,沒錢修路。(上面讓搞村村通,村裡得拿出一部分錢)他與林業部門協商,利用開發了山地,砍伐木材,把山地抵押給修路承包商,梁軍看似膽大變妄為的作法,解決牛家村修路問題。使牛家村民多開拓了山地,擴大了種大田的土地面積,利用山林資源,增加了村民收入(如賣材等),使牛家村民逐漸富裕起來。隨著牛家村民生活發展變化,與此相伴的各種矛盾相及出現,在矛盾層出不窮的出現中,梁軍作為全村的主心骨,展示出解決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並得到村民的愛戴。

  農民缺錢,開春種不上地,梁軍跑信用社,幫農民貸來款;

  農民家受城市惡霸欺負,梁軍挺身而出,出來幫助;

  農民缺地,梁軍與林業部門交涉,弄來山地讓農民開發;

  村裡修路,他想各種辦法,籌措資金;

  梁軍想著法為牛家村發展,當好領頭人。

  梁軍是個成熟的基層領頭人,對上他能擺平鎮裡的領導,協調好上級各部門的關係,如派出所,經管站,林業局等等能管住村裡的部門。這是一個典型改革開放的農村有能力的領頭人,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需要梁軍式的幹部。有這樣的幹部為農村農民辦事的越多,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農村的面貌會日新月異。

  從生活角度看,梁軍是個有能力的人;從幹部標準要求,梁軍又是有缺點的人;從文學形象上看,梁軍是個血肉豐滿的人。

  梁軍當村領頭人,把牛家村搞富裕了,他個人也得到了實惠,如修公路、包山林等,重大項目,他也吃了回扣。雖說這是毛病,但現實社會,大家都知道這是普遍現象,小說家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專家,小說家反映社會生活只要真實,就是優秀的作家。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改革開放口述史(地方卷)》
    內容涉及陝西經濟體制改革的曲折歷程、義烏開放小商品市場的前前後後、重慶計劃單列往事、四川改革開放的起步與扶貧工作、玉樹災後重建、鳳陽大包幹等。書中所有文章均為親歷者第一人稱講述,他們多為重大事件親歷者、決策者,並長期擔任省部級領導職位。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充分展示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奮鬥,在更高起點
  • 任仲平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評論員文章(上、下)
    改革之風從農村而起。包產到戶一石擊水,激活了沉睡多年的鄉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讓工業化在農村播種;城鄉間人口自由流動,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激蕩,將歷史性變革和成就寫在廣袤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四個全面」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全局……中國道路成就中國奇蹟,中國崛起帶來中國震撼,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94年
    1月1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開放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制。  1月24日-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 點評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件大事
    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2、1979年 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5年
    文件指出:打破集體經濟中的「大鍋飯」以後,農村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改革農業管理體制,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擴大市場調節,使農業生產適應市場需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進一步把農村經濟搞活。以這個文件為標誌,我國的農村開始了以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調整產業結構為主要內容的第二步改革。
  • 習近平40句經典話語,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指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談改革,話開放。其中,許多經典話語擲地有聲、意蘊深遠,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指引了方向!這是習近平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  ◆ 1. 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2018年10月,習近平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  ◆ 2.
  • ...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大地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奪取政權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各國共產黨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毛澤東同志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並取得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成就,但也出現了嚴重曲折。
  • 改革開放40年 青年「熱詞」盤點(1978-1987)
    改革開放後,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新鮮詞語也層出不窮。作為社會上最活躍,最有創新精神,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很多新事物、現象、文化都是從青年群體中開始流行、傳播,進而風靡全國的。這些「熱詞」的變化,表面看來僅僅是「話語變化」,但是每一個詞語產生和演變的背後,都體現出社會時代的變遷;同時,青年新觀念、新意識的出現,也對社會進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們盤點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每一個十年的部分青年「熱詞」。這些詞都生動地涵蓋了不同時期青年的生活狀態。
  • 谷城殯葬改革亮點來了……農村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青山綠水中的這些是不是格外扎眼穀城縣推進殯葬改革要跟「它們」說拜拜了近日谷城召開殯葬改革推進工作會議積極健全殯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殯葬改革關係谷城人的「身後事」這些乾貨一起了解下↓↓↓即將全域納入火葬範圍覆蓋全縣12個鄉鎮(場),290
  • 【央視快評】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寫在浦東開發開放30年
    ,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30年後的今天,浦東高舉開發開放的大旗,正在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奇蹟。看中國到上海,看上海到浦東。30年滄海桑田,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從以農業為主的滯後區域到以金融和創新產業為主的現代化新城,地區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30年來,浦東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書寫下改革開放的中國篇章。
  • 2021年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啟幕 宅基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將有突破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是關鍵。 過去,70年的光陰裡,廣大農民群體,一直在做貢獻。 生活有5.6億農民的村落,要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要改革,為開展鄉村建設運動,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是什麼倒逼,繼續開展新一輪農村改革? 當下城鄉二元結構顯著,農村人口大規模的向城市流動。
  • 金觀平:做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令世界將目光聚焦於上海浦東、聚焦於新時代的開放中國。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就此開啟。7年前,上海又肩負起建設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的重任,將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張重要藍圖鋪展在黃浦江東岸。
  •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這8位最特殊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結束後,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情況,探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裡,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和影響著廣大中華兒女投身改革開放事業,自發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幹事創業。
  • 廣州日報:改革開放25年廣東勇作排頭兵(組圖)
    總之,廣東改革開放成功的主要經驗,就是敢想、敢闖、敢幹、敢為人先。  謝非(前廣東省委書記):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全國性改革的大氣候、大環境,使廣東十幾年來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探索,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具體的綱領,有了充分的依據,可以放開手腳,更大膽地幹,更大膽地闖。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揭開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新篇章。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勇往直前,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1月15日 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會上宣布:從1988年開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月27日-31日 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以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激發新發展活力 2021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
    來源:金融時報原標題:以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激發新發展活力 2021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召開記者 張沛本報訊 記者張沛報導 1月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1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電視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
  • 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變遷
    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變遷2008年10月25日中國人從遵從權威向平權開放的過渡,真正體現了改革開放在思想觀念上的成果。改革開放前,人們對毛主席的態度就是遵從權威的典範。30年過去了,看看現在的人,平等的思想已經成為每個人處理問題的基本原則。小平同志帶頭執行的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就是這種平權思想的體現。看看現在的報紙和電視,老百姓對政府批評,學生對老師挑戰,每個人都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放在30年前,是你想都不敢想的。因此,中國人從遵從權威向平權開放的過渡,真正體現了改革開放在思想觀念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