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啟幕 宅基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將有突破

2021-01-15 騰訊網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是關鍵。

過去,70年的光陰裡,廣大農民群體,一直在做貢獻。不管是進城,搞城市建設,還是就地,種地生產農作物。不可否認,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我覺得中國現在真是到了反哺農民的時候了。

生活有5.6億農民的村落,要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要改革,為開展鄉村建設運動,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是什麼倒逼,繼續開展新一輪農村改革?

當下城鄉二元結構顯著,農村人口大規模的向城市流動。「空心村、撂荒地」現象普遍存在,貧富差距繼續拉大,農村衰敗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尤其,表現:

1.農村,酒好也怕巷子深,沒有強勢品牌,宣傳不到位,消費者不知道。

2.農民,獲得的信息往往滯後,產品趕不上市場節奏,產銷不能有效銜接。

3.鮮活農產品損耗大,保質期短,儲存、運輸成本高。

4.土地,過於分散,難以實現機械化、集約化規模經營,勞動生產率低、成本高,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

5.過度使用農藥、化肥,致使農副產品質量不高或者質量不穩定,安全問題突出。

6.農村的住房、醫療、教育等不完善,社會保障不足,限制了消費力。

以上因素,不得不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展鄉村建設運動,才能遏制鄉村衰敗,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啟幕,本人認為,重點應瞄準「房、地、產」。

建房,改善農民宜居環境

當下的農村,50%的村莊面臨凋敝、瀕臨解體或消亡,村莊將大量出現村改居、有村無莊、散戶分布、交通不便、不適合長期定居、基礎建設缺失,服務配套跟不上,不利於統一建設基礎配套設施,投資量又巨大,可塑性也不強,需要異地搬遷,重新規劃設計,建設新房,改善居住環境。

但是,目前農村80%是老一輩的農民或留守兒童,長期定居,年輕人都外出進城打工或買房落戶。出現,大量閒置的宅地基,亟需激活其固有價值。

據統計,農村的宅基地,高達2億畝。

對於農民來說,宅基地,是他們的最後退路。

整地,促使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目前,因為農村人口流失,導致土地無人種植,撂荒普遍,土地資源過度浪費,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真正種地的農民,增產不增收,收入下滑嚴重,根本就不划算種地。農業發展方式,亟需改變。

當下,我國的農耕地大概有20億畝,也就是基本農田。農業要高質高產,得靠高標準基本農田,但高標準農田,也只有三分之一。其它,三分之二就是靠天吃飯的低產農耕地。

穩住農業基本盤,就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整理農耕地,投資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讓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科技化,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發展。

在農村,未來的職業農民,會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迎來高光時刻。

搞產,讓農民富裕富足

如何實現城鄉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城鄉土地一體化,讓農民成為有產者。必須解決,農民收入問題。要讓農村能留住人,就要有相關產業。

產業要發展,就要靠載體帶。這裡的載體,就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項目。

新一輪農村改革,一定要讓政策為產業發展鋪路,實體經濟才能發展好,正確處理好農民與產業的關係。

新一輪農村改革,繼續深化,就要了解農民的多元化需求為前提,有效組織農民是關鍵,尊重鄉村特點和發展規律是根本。正確處理好農民與房子、農民與土地、農民與產業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農村土地、戶籍制度有哪些變化呢?2021年有2個好消息,早點了解
    如今,農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的部署,2021年開始,為了鞏固之前取得的成果,我國也將在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期,農村農業部部長也表示:「2021年要抓緊謀劃推動新一輪農村改革,著力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活力」。 那麼在新振興規劃之外,2021年,農村的土地、戶籍制度有哪些變化呢?有什麼新的改革措施呢?
  • 關於勞動制度改革問題的匯報(1986年)
    與此同時,用工制度的改革也開始起步。但在國營企業用工制度方面,還沒有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存在著統得過死,包得過多,能進不能出,一次分配定終身的狀況。這不利於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因此,對這種現行勞動制度必須進行改革。        改革勞動制度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新土地法解讀4大亮點!房屋拆遷、宅基地補償都有保障
    中國現行土地管理法頒布於1986年,目前已進行過三次修改。此次第四次修訂著,重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涉及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即「三塊地」改革。新土地法,解讀4大亮點,房屋拆遷、宅基地補償都有保障2016年10月形成修訂案初稿,今年5月底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意見徵集,7月底修正案送審稿正式上報國務院審議。在當天召開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上,一是刪除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這是此次修改最大的亮點。
  • 2021農村戶籍**政策如何?婚姻登記哪些新規?
    [導讀]2021農村戶籍改革最新政策是怎樣的? 一個國家的工作重點將是戶籍的變革。 結果,2014年國家已經發布了相關草案,但2017年30多個省市發布了詳細的   2021農村戶籍改革最新政策是怎樣的?
  • 金融百家|劉俏、顏色展望2021年: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
    2021年預期在以下領域將出現一系列激動人心的改革舉措: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科技創新」領域改革;資本市場改革;產業結構升級;都市圈建設等。一、我國2021年GDP增速有望接近9%世界經濟短期內仍將承壓。新冠肺炎疫情是導致2020年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主要原因。
  •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8年10月12日...
    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中國農業新聞網」新《土地管理法》的十大亮點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今年6月25日,是第30個全國「土地日」,是貫徹執行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的第一年。
  • 新土地管理法:將農民土地權益「大寫」
    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國家長治久安。新的土地管理法亮點幾何?又將帶來哪些變化?  「三塊地」改革:處處保障農民土地收益最大化  新土地管理法的最大亮點,是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已在部分地區實行多年的「三塊地」改革試點,有望從試點走向全國。
  • 「歲末盤點瞰章丘」章丘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打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一年來,全區上下按照「1266」工作思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突出抓好「六保」落地,亮點紛呈,特色突出,成效顯著,全區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實施「163」工程 山西國運部署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
    會議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山西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總結2020年工作,安排2021年工作。國資運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保民就做好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提出要求。
  • 做新時代改革工作的「行家裡手」——王軍:全面深化改革戰線上的...
    2014年以來,他個人先後多次被市委政研室(改革辦)評為全市改革工作先進個人、全市調研工作先進個人;潼關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連續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方陣。統籌規劃,把穩改革「方向盤」從改革元年到關鍵之年,他始終牢牢把握正確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高起點謀劃,強措施推進,駕馭和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形成了全面布局、多向突圍的整體態勢,以劈波斬浪之勢前行。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1月15日 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會上宣布:從1988年開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月27日-31日 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具體路徑有三條:一是放開生育政策,補充人口紅利;二是戶籍制度改革並發展服務業,促進勞動力跨地域、跨部門流動,同時也能消化地產庫存、穩定就業;三是促進扶貧注重教育,從而提升人力資本。  如何優化土地和資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於確權和加速農地流轉,從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產泡沫。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建立南通市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建立南通市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6-08-30 累計次數:次 字體:[ 大 中 小 ]
  • 【國企改革】主題板塊投資日曆2021-01-1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將印發實施。我們將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再次吹響改革的衝鋒號。他表示,改革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充分釋放和激發基層改革活力等。
  • 半月改革動態(2020年11月1日—11月15日)
    一、改革部署  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三五」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
  • 李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09年中央作出了深化醫改的重大決策部署,經過4年多的努力探索,醫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一是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了13億多人口,織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初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
  • 15年內,將再有2億左右農民進城,年輕人都走了,農村還剩下什麼
    說起農村的生活,仿佛小的時候更有人情味,這並非特指鄰裡關係,而是農村才具備的煙火氣。可是,現如今,這樣的煙火氣正在隨著年輕人的進城,而瀕臨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近期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表示將繼續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5年
    文件指出:打破集體經濟中的「大鍋飯」以後,農村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改革農業管理體制,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擴大市場調節,使農業生產適應市場需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進一步把農村經濟搞活。以這個文件為標誌,我國的農村開始了以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調整產業結構為主要內容的第二步改革。
  • 新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兩難關係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隨後上海和浙江先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迄今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或思路,新一輪高考改革已形成梯次推進的態勢,高考改革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引發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討論。  此次高考改革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頂層設計,試點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