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裡,我們說了道教的十大洞天的前五個,我們今天來說一下後面的五個。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千載傳承,深深地烙在了中華大地上,我們就來看看道教文化裡的十大洞天(下)
赤城山洞天
赤城山古稱道教十大洞天之六,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寬7米。洞內隨巖構造三開間樓房,周圍植有松柏,鑿有古井。相傳晉代魏華存夫人於此棲養修真,得黃庭內外景二冊自古號曰黃庭經,為丹經絕品。赤城山又稱燒山,在浙江天台西北,為天台山南門。海拔306.5米,為丹霞地貌,是歷代高僧名道的修身之處,濟公活佛故裡。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以此得名。山有石洞十二以紫雲洞和玉京洞最著。山頂有赤城塔,為南朝梁嶽陽王妃所建。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觀。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雲霧繚繞山腰,霞光籠罩,光彩奪目。
七 羅浮山洞天
廣東博羅的羅浮山,是羅山與浮山的合體,在博羅縣西北境內東江之濱,距博羅縣城35公裡。朱明洞天,是羅浮山十八洞天之首,是道教第七洞天,西北分別與增城、龍門接壤,方圓260多平方公裡。羅浮山山區廣大,峻拔奇峭,是7000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燕山運動形成的。大小432座山峰,峭壁危崖,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處處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門、黃龍洞3處瀑布為著。
句曲山洞天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與金壇交界處,南北約長10公裡,東西約寬5公裡,面積50多平方公裡。茅山是指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稱「金壇華陽之天」,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西漢姓茅的三兄弟從關中來到句曲山,採藥煉丹,濟世救人,成為茅山道派始祖,後人改句曲山為茅山。之後東晉楊羲創立道教上清派,隨後齊梁隱士、陶弘景創立道教茅山派,李世民不忘茅山道士王遠知輔佐之功,登基後自然不虧待茅山。後來茅山道士劉混康治癒了宋哲宗之母的病,受賜「鎮山八寶」,有200禁衛軍看山護觀。
林屋山洞天
林屋洞位於西山鎮東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據《雲笈七籤》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后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林屋山位於西山金庭鎮東部湖濱,山下的石灰巖溶洞名為林屋洞,由太湖水衝積而成,深數百米。因洞內「立石成林,頂平如屋」而得名。該洞面向太湖,洞低於太湖湖底,洞中還有道教文物。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居九,稱「天下第九洞天」,亦名「左神幽,虛之天」。在道書中多有記載林屋洞有地脈通向各地名山之說。此洞在漢代已被發現,唐宋之際成為道教勝地。
括蒼山洞天
括蒼山脈主峰,海拔1382米,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宋代真宗皇帝賜名為「凝真宮」,地處道教名山括蒼山主峰米篩浪腳下,坐落在仙居下各鎮羊棚頭村西山。當地人稱四十五洞。唐時列為中國道教第十大洞天,系中國道教宗修煉地之一。自東漢開始,括蒼洞稱為道教洞天。東漢時,太極法師徐來勒到括蒼洞任職,管轄括蒼洞周圍三百裡,總管水旱罪福。到東晉穆旁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仙居單獨建縣(始名樂安縣),傳說首任樂安縣令羊忻弟羊愔在四川省夾江縣當縣尉,罷官來仙居隱居在括蒼洞修道,後來得道成神仙。
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我們必須保護與發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