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閱讀並不在一時,而是在於長久的積累。
白巖松在一次節目中說到,
「人生就像圍棋盤,而書就是棋子,讀的書越多,棋子就越多,就越能成勢。」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將會改變孩子人生的軌跡。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通常在4個方面與普通孩子有所不同。
014個優勢
①預測和推論
我們在打開一本書之前,通常都會對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預測,比如這本《湯姆索亞歷險記》,很多人只知道,這大概是發生在國外的一則冒險故事。打開目錄後,從目錄中的字眼,我們大概能夠推論出劇情的走向。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我們懷著一種期待去讀書,書中的內容無論是印證了我們的推論,還是和我們的推論完全不同,都會加深我們對於故事內容的印象。
小孩子就很少有這項技能。很多小孩讀書並不是出於興趣,而是在老師、家長的要求下被動閱讀,只是翻了一遍,書裡講的故事完全沒有放在腦子裡。
在閱讀前預測和推論,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吸收書裡的內容。
②學會理解
其實對孩子來說,「讀完」遠遠比「讀懂」更重要,如果說遇到難懂的內容、不認識的字,孩子就選擇停下來,不想再閱讀後面的內容。這樣一來,閱讀就沒有意義了。
如果說不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那也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那些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將讀懂一本書看得很重要,他們會自己查字典,詢問家長書裡的某個內容是什麼意思。深入地閱讀能夠帶給人身心的愉悅,孩子也會更加喜歡閱讀。這又是一個良性循環。
③和自身的認知形成聯繫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觸:多年前看過的文章或某一本書,當時覺得不能理解,等到過了多年,忽然再讀起來就會覺得回味無窮,這正是由於自身的經歷,給文字賦予了新的理解。
前提是小的時候有這樣的閱讀能力,會把書裡的內容和自身的認知形成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發酵。
④文字可視化
換句話說,閱讀就是把書本上的問題,通過想像力轉化成腦海中的畫面,就像看動畫片一樣,畫面和知識收容到自己腦海中,這樣一來,既有趣又能夠加深理解。
而通過圖像記憶的內容,也會在孩子的腦海裡記憶得更久。
02讓它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
這套《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錢理群、陳思和、吳福輝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者與一批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合作的產物,共十冊,每冊選一位中國現代作家,由一位或兩位小學教師編選、導讀,一位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審讀,並由錢理群教授*終審定。
文章的作者們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像魯迅、老舍、豐子愷、冰心等等。此外,每本書都根據作家的各個文章的寫作風格、寫作題材將它們進行分類整理,相比於其他的文學作品,這套書還有「導讀」與「讀與思」幫助我們引入和回顧呢!
從這套讀本中,能夠了解魯迅的批判精神、老舍的善於諷刺,也欣賞到了豐子愷的漫畫、汪曾祺的詩文……真可謂「受益無窮」啊!
起初,打開「編者的話」中,說 「魯迅是個『真』的人……」,我是「七斤麵粉調三斤漿糊」,當時我還在嘀咕,為什麼說魯迅「真」呢?當我看完這本《 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後,終於恍然大悟:魯迅敢於批判社會,敢於將心中的話說出來寫出來他便個「真」人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文學涵養,還能夠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並重新愛上讀書和學習。
點擊文末商品卡,即可購買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