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2021-01-15 今報網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文圖

太極拳正式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後,拋去夜晚炫目的燈光,改造出的高門大棟、青石路面,陳家溝依然是個樸實的豫西小村,燒餅一元錢一個,菜份大得讓你驚奇,早晚城裡大媽跳廣場舞的時間,這裡的公共場地和拳館人們會安恬地打打拳,治安好得說「夜不閉戶」也不為過。

因為疫情和季節原因,陳家溝並不像網上所講人滿為患,這個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像一盤半成品的「太極佳餚」,等待火候和眾人的品嘗。那麼,太極拳申遺成功會不會為陳家溝的文旅產業帶來轉機?

無處不在的「太極」

2020年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往太極拳的發源地,離陳家溝還有兩公裡,車便走上一條「旅遊路」,隨後,太極的元素逐漸增多。路兩側掛滿黃條幅,「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路邊站牌印著「溫縣至陳家溝旅遊專線」。冬季首末班車分別是7:00和17:30分,但記者在陳家溝的幾天裡,似乎沒有見到。道路兩旁的商店隨處可見太極符號,不過路上的車輛和行人並不算多。

旅遊路末頭,臨近村口王戰軍太極拳學校的對面,是一個造型雄偉的陳家溝遊客服務中心。但正在整修而未開放,這裡也是之前規劃的中華太極館。

旁邊的保潔阿姨講,裡面將來要演張藝謀團隊打造的 《印象•太極》大型實景演出,聽說投資5、6億元,牛得很。溫縣融媒體中心此前曾報導,劇場是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將以太極文化為支點,運用多種創新演出手法,詮釋華夏民族五千年傳承不息的哲學觀,揭示萬物有陰陽、五行的相剋相生之道,揭開太極拳神秘面紗。

據了解,此前《印象》系列打造的,《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等一系列實景演出,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當地也對太極劇場寄予了很大的期盼。遊客服務中心、印象太極、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未來將連成一線。

進入陳家溝,一眼望去,滿是與太極、拳相關的符號。從太極拳學校、太極民宿、太極百貨、太極藥房、太極體驗中心、太極書屋、太極商行、太極醫學站,再到太極燒餅、太極浴池、太極早餐、太極聖泥康復,連太極拳祖師陳王庭也被註冊了「陳王廷酒」。拳鄉飯店、拳鄉燒烤、拳會友飯莊,無處不在的「太極」符號,讓你一眼看出這是一個尚武之鄉。

小村莊或將迎來大變化

趙錫在一家門店門口擺攤,他以前也在陳家溝學拳,如今已經在附近擺攤十多年。他面前放著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懷地黃等溫縣特產,這些也被成為「四大懷藥」。

「你們怎麼這個時候來啊?我這兩天也準備歇了,要天暖和的時候來,人多熱鬧,還有表演」他說,這片商業區冷了好久了,好在地價升值了很多,而且「申遺成功了,馬上就要熱鬧起來了吧,再說印象太極一開始演,投資那麼大,還不得拼命想辦法宣傳領人來?」

他提醒記者來晚了幾天,前幾天申遺成功時,陳家溝像一片熱鬧的海洋,12面被擂響的得勝大鼓訴說著喜慶,幾大太極拳社區的傳承人輪番表演,村裡一到晚上就像燈光之城,幾千人從全國各地匯集到這裡。趙錫說,熱鬧過去了,如今,大家該幹啥幹啥,陳家溝人是見過世面的,不過,晚上燈依然值得一看。

陳家溝村支部書記陳衝告訴記者,村裡大概10個村民小組,7個黨員小組,村裡如今土地已經基本全部流轉,除了一切與太極服飾相關的生產,也基本沒有別的,村民更多的是教拳為生、生產加工銷售太極服裝、四大懷藥或從事相關的服務行業。陳家溝大概3000口人,村裡太極拳名師的傳藝故居就有20餘處,太極拳相關產業包括服飾、器械、特色文創商店等達70餘家,每年約80多萬人來旅遊。常年外出教拳的拳師800餘人,每年來村裡拜師學拳的國際和國內太極拳愛好者都很多。所以,雖然陳家溝幾乎沒有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還是比周邊村子要「殷實些」。

陳衝說,以前村裡也和其他小村一樣,存在垃圾亂堆,汙水橫流的狀況,自從近些年籌備申遺,政府多次進行維修重整,正越來越好。村裡的建築目前限高,就是為了保留農村的風格。

因為村裡幾乎沒有大點的飯店,村裡拳師還自發組織出資做了一個規模相對較大的「陳家溝酒樓」,以滿足外來接待需求。村裡人如今也算是見過世面,馬雲來過很多次,還拜了「四大金剛」裡的王西安為師,吳京為了演「太極宗師」來體驗過,武林風的一龍等人也來過這裡交流。還有李連杰,甚至一些好萊塢的明星也來過。這次申遺成功之後,已經有很多波人過來村裡打聽店鋪出租的事。

平靜的陳家溝,八成店鋪選擇了暫時不營業

大概是因為季節和疫情,申遺成功的熱鬧之後,陳家溝依舊是那個平靜的陳家溝,並未如網上形容的熱鬧和擁擠。路邊的商店也有八成大門緊鎖,並未營業。

「冬天本來就是陳家溝的淡季,天太冷,學拳的人少,來旅遊的人更少,再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村裡的人不多,所以很多沿街店鋪選擇了暫時不營業。」王女士的店開在陳氏祖祠的附近,主要賣太極服裝,是少數開門的店鋪之一,2020年的營業收入尚未「顧得住」房租。但是王女士注意到,太極「申遺」成功之後,她店裡網上的訂單明顯多了起來。她說,等冬天過了,大概會迎來轉機吧。

村部旁邊的賓館,服務員王姐問,「這個季節你們來看什麼?要到3月以後,外地學拳的人像候鳥就一批批回來了,往年沒有疫情時,街上溜達的好多都是外國人。11月份以後,大家就陸續走了。」而她家的兩棟宅子,已經被預定了下來,據說,租房的人要建的是全球第一所太極拳專業高等院校——河南太極拳學院。學院是由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與溫縣人民政府合建,實施全日制武術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是5000人。

當然,陳家溝也有自己的時尚,警察站在潮流的電動平衡車巡街,成為一道風景。古老的太極拳也開始嘗試新玩法,變得潮流起來,太極拳與騰訊結合,開發了「多福的太極拳日常」河南溫縣太極拳QQ表情包。多福是擁有3500萬粉絲的QQfamily中的功夫達人,這次,多福也從溫縣陳家溝學了16個太極拳招式,「抱拳禮」「玉女穿梭」「白鶴亮翅」「當頭炮」…… 快慢有序,憨態可掬。

發展文旅產業,陳家溝還缺更多的「看點」

「喝喝陳溝水,也會蹺蹺腿」。很顯然,有不少遊客是衝著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被吸引到了陳家溝。儘管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但是記者注意到,陳家溝每天依然會有大巴車載著旅遊團前來參觀。不過,這些旅遊團通常不會在陳家溝留宿,大多選擇當天往返。

在賓館負責登記住宿的陳阿姨坦言,目前陳家溝的「看點」有點少。她說,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歷史豐富,但是大多數的景點是太極拳名人故居,遊客很難一下了解到其中有趣的地方,尤其是在沒有導遊的情況下,就會覺得「沒什麼可看的」,比較缺乏體驗性的活動。

記者按照陳家溝村裡的「旅遊區全景導覽圖」一一遊覽,發現確實如陳阿姨所說,逛了一圈下來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能玩的地方太少,娛樂、購物都不太發達,除了夜晚的燈光比較美。」信陽的李女士得知太極拳「申遺」成功,第一次來陳家溝,她覺得多少有點遺憾。不過得知陳家溝正在建「印象・太極」的劇場,她決定到時候再來看看。

除了缺乏體驗性的文娛活動,遊客周先生認為陳家溝還應該再增加些民宿、特色美食等。為了幫兒子考察太極拳班,周先生在陳家溝住了3天,他告訴記者,他來的這幾天已經將陳家溝的餐館吃了個遍,對於遊客而言,可供選擇的種類比較少,住宿的賓館也不算太多,於是很多遊客會選擇住在溫縣縣城。在他看來,如果陳家溝想發展文旅產業,這是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嚴雙軍也提到,馬雲是太極拳愛好者,近來他曾先後四次來到陳家溝,但令陳家溝人尷尬的是,每次來陳家溝,馬雲都住在焦作的高級賓館。

除此之外,記者還注意到,陳家溝的公共運輸設施也不太發達,除了自駕和通過大巴車跟團旅遊,其他遊客想來陳家溝頗需費一些力氣。陳家溝村民陳女士告訴記者,目前有不少人是打車來的,走的時候可撥打計程車公司的電話讓對方來接。

陳家溝文旅產業謀劃轉型,以「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太極拳「申遺」成功,無疑為陳家溝迎來了多重發展機遇。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個「非遺」項目,太極拳能否為陳家溝的文旅產業帶來生機?陳家溝又準備如何發展其文旅產業?

「如今太極拳聲名遠播,解決了遊客來不來的問題,下一步就是要在如何『讓遊客停留的時間更長』上發力,比如說打造一些更吸引人、更有亮點的項目。」說到陳家溝文旅產業的發展方向,陳家溝景區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坦言,陳家溝目前的項目還不夠有吸引力。

「張藝謀指導的「印象太極」演藝項目、中華太極館展演項目等幾個重點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陳家溝景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18.8米高的「印象太極」劇場將會在2021年亮相,屆時將有可能會引爆陳家溝。

2020年12月19日,在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書院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會上,溫縣縣長在發言中提出,要大力實施「太極拳+」戰略,發展壯大太極拳文化產業,以「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成立的7個項目推進專班,正對總投資123.5億元的7個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跟進。」溫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藉助太極拳品牌影響力,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積極爭創全域旅遊示範區。以太極拳成功申遺為新契機,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太極拳文化IP新高地。

「大師回歸」,太極名人要「氣沉陳家溝」

記者注意到,陳正雷書院的門口,掛著「陳正雷太極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陳正雷太極拳國際大聯盟」「河南省太極拳協會訓練基地」等牌子。

據陳家溝景區景區管理局副局長鄭紅運介紹,陳正雷書院是縣裡鼓勵名師回歸,傳承非遺的「大師回歸」工程。縣裡出臺了《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館支持辦法》,傳承館進行統一規劃、供地,鼓勵在外發展的太極拳名家回鄉授拳。

目前,陳正雷書院已建成投用,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等非遺傳承館也已經備好了地等待修建,希望大師們能成為當地的「旅遊名片」。陳小旺、朱天才等大師此前也都曾表示,今後要把時間更多的時間留在國內,氣沉陳家溝,吸引外國人到陳家溝來。

溫縣文旅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縣裡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太極行」「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等活動,在世界範圍內叫響「太極聖地」品牌。他透露,以後還會加強跟少林拳的融合,著力打造世界級中國功夫交流示範區。

「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2020年12月21日,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在太極申遺成功後曾表示,希望寶貴財富,能早日轉化為當地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猛獁編輯:楊眉

|原創聲明|本文系獨家原創,未經猛獁新聞書面正式授權,謝絕任何媒體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必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支持原創,歡迎朋友圈轉發。

相關焦點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①|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又有「神仙」挑起紛爭
    彼時的陳家溝,燈火通明,迅速陷入一片狂歡的海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錘子從抬起到落下,僅用了幾秒的時間,但是對河南陳家溝而言,為了這記錘響走了12年,而太極拳則發展了幾百年。太極拳從誕生到成為人類「非遺」,中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又經歷了怎樣綿延曲折的歷程?12月25日,記者來到陳家溝,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感受申遺成功後陳家溝的變化。
  • 從「不傳外姓」到風靡全球,太極文化「丹田地」有啥傳奇故事?
    從「不傳外姓」的家族秘技到風靡全球的中國功夫,養育它的這片熱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溫縣陳家溝作為太極功夫的發源地,如何科學打造「太極文化之地」和「保護傳承核心區」,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成為新的機遇和挑戰,帶著這些問題,12月17日到19日,河南日報記者走進陳家溝進行了探訪。
  • 《中國旅遊報》焦作文旅:梅花香自苦寒來
    全球目光齊聚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五洲同賀」點亮多城地標,「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12月26日—27日,在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焦作市入選「2020年度中國康養旅遊目的地案例」;「峽谷奇觀」雲臺山入選「2020年度中國旅遊影響力品牌案例」; 叫響「太極功夫之旅」品牌入選「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③丨陳正雷:太極拳最初是搏擊用,你說能不能打
    「四大金剛」之後,是不是出現了斷檔?太極拳究竟能不能打?登封少林寺和溫縣陳家溝是中國兩大功夫少林和太極的發源地。為什麼「少林熱,太極冷」?陳正雷說,1979年香港新聯影業公司曾計劃拍兩部片子,一個是《少林寺》,另一個就是《陳家溝》 ,「 1979年3月,香港新聯影業公司派陳文當編劇,當時計劃拍兩個電影,當時《少林寺》劇本寫好了,讓我看了,開座談時說《少林寺》好了,陳家溝還不了解,你們要好好介紹。縣裡派我去鄭州給陳文講陳家溝的故事,1979年,國際飯店剛挖地基,我在中州賓館給陳文講了三天故事。
  • 【道教太極講說】老屋:讓太極拳折服世界
    看著紅燭映著古香古色的木梯、老門,周耀榮感慨地說:「我之所以在老屋行拜師大禮,是因為這裡是拳師生活過的地方,代表了古老而深厚的太極文化,我喜歡它的古樸和神秘。」 老屋坐落於太極拳發祥地溫縣陳家溝村北,享譽世界的太極拳大師、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西安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
  • 海南省五指山市:IP引領文旅產業數位化轉型
    同時「百萬學子創意點亮五指山」「知遇五指山·五指山內容營銷推廣方案」「南海之巔山水情深」「體農文旅融合,賦能五指山鄉村文旅發展」4個方案獲得優秀方案獎。據了解,推廣方案一經採用,五指山市將藉助海南省自貿港戰略優勢,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
  • 職教牽手文旅,助力南京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職教牽手文旅,助力南京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歷史賦予南京豐厚的遺產文學賦予南京浪漫的色彩行走在金陵,職教牽手文旅南京文旅產業發展會更好!來源: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章及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聯繫小編微信njly1234,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 無極生太極,太極歸無極,精讀陳照丕宗師太極拳之見解!(七)
    陳照丕,字績甫,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傳人,品德高尚,誨人不倦,為陳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他幼承家訓,習祖傳太極拳,少時練拳刻苦,日練拳30遍,嚴寒酷暑,朝夕不輟。以陳照丕宗師手抄本為母本,取其精華,而成本文。
  • 中國武術九段,太極宗師馮志強,太極拳實戰派代表人物
    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後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最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於一身,融內外兩功於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 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他是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
  • 陳家溝僅存的一張畫像,隱藏著太極拳發展歷史怎樣的一段秘密?
    1984年7月,在全日本太極協會《太極》雜誌,陳小旺介紹陳氏太極拳流派歷史時,刊登了一幅棕黃色底的陳王廷和蔣發照片。照片右上角,陳小旺毛筆寫著「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夾雜繁簡文體共28個漢字,蔣發持大刀靠在右邊,與三國關雲長、周倉相似。
  • 揭秘陳家溝太極拳:拜師要查祖上三代,大師多是自封
    5月5日,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來到了太極發源地陳家溝,在這裡見到了擔任陳氏家族理事會主任的陳畢華老先生,陳老先生表示,如今所謂的太極宗師,多是自封,「陳家收徒,要往祖上查三代,身家不清白的,不會傳給他真功夫。」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溫縣境內,自明朝洪武年間陳家始祖陳卜定居於此遂得名,至今已有800年。陳卜第九世孫陳王廷創太極拳,並傳承與溝內,至今400年。
  • 太極神鳥的中國故事
    微電影《太極神鳥的中國故事》一、《太極神鳥出世圖》一個從黃帝陵遊出來的宇宙靈魂飛進了長安的大唐芙蓉園化成了一隻吉祥的鴿子,他大體上沿著玄奘西行的古絲路一路向西飛過伏羲故裡一一天水,又飛過了金城蘭州丶天祝,他感覺太累了,看到從雪域高原的通地村方向飄來一匹象烏雲的神馬,便站在它頭上一路向西直奔火焰山方向。
  • 太極大師馬保國只是個小角色,被KO後「宗師」出場了
    這回,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先發聲明劃清界限:「被40秒KO的馬保國和本門派沒有關係!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由一代宗師馮志強先生所創辦,致力於造福百姓健康,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至今,已經近百年歷史。馬保國是山寨碰瓷我心意混元,起名為渾元形意太極門,屢次敗壞我們混元太極門派盛名,曾多次被我外公的弟子起訴。
  • 王宗嶽《太極拳論》完整版 附全文註解闡釋深度好文
    ④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⑤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⑥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⑦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⑧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 太極理論最早來自《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參悟太極,宋·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又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理論從自身的體系上,具有統一的基礎科學理論,掌握其「太極理論」很容易弄通各個分支的學問。弄通一個分支的學問,懂得太極又很容易弄通其它分支的學問。
  • 三個小故事,訴說太極與人生
    這也是老子常對弟子們說的「滿齒不存,舌頭猶在」的故事。崇禎初年,洪承疇戰功不斷,率軍十三萬與皇太極決戰。松山一戰潰敗被俘,皇太極派人勸降,洪破口大罵,一心向明。但卻沒能抵擋住皇太極的披貂禮遇和一句「先生冷嗎」的問候,洪俯首稱臣,皇太極所言之前對戰只是各為其主等言辭,更是令洪淚流滿面,拋開忠君背叛的觀念。威逼斷然不會使洪屈服,可是賜座供茶的尊敬讓洪感恩涕零。
  • 神州大地太極八卦圖知多少,衛星地圖告訴你,附坐標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八卦圖是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石。在神州大地,散落著許多大小不一、形態載體各異的太極八卦圖,有城市廣場的太極圖、有田間太極八卦田、有太極八卦村、太極島,更有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八卦陣的八卦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通過衛星,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各種各樣太極八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