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生太極,太極歸無極,精讀陳照丕宗師太極拳之見解!(七)

2021-01-07 慧眼追遠

陳照丕,字績甫,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傳人,品德高尚,誨人不倦,為陳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他幼承家訓,習祖傳太極拳,少時練拳刻苦,日練拳30遍,嚴寒酷暑,朝夕不輟。以陳照丕宗師手抄本為母本,取其精華,而成本文。

一代宗師,太極之幸。

太極推手的方法就是把太極拳內粘,遊,連,隨,騰,閃,折,空,掤,捋,擠,按,活,十三式的精華用於兩人對練的實戰中,潛移默化中尋找摸勁,摸索其中的奧妙,擊潰對手。推手按照姿勢的不同有五種類型:一、挽花,分為單手挽和雙手挽,兩人對立,彼此兩腳不動,兩腳套在一起,相互化空,對挽連綿不斷。二、推手,兩人對立,彼此兩腳不動,甲雙手按乙胳膊,乙用掤法將甲化空;反之亦然。一個按來,一個掤,滑如冰凌,粘如膠,軟如棉花,硬似鐵,這樣功夫才上身。三、擠,甲乙交手,彼此弓步相交,甲用「按」乙胳膊,乙化空,雙手「捋」甲右胳膊左引,甲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擠」,乙將甲勁化空,雙手「按」甲胳膊,甲化空「捋」乙胳膊,乙「掤」住甲兩手;以此循環,不間斷上下相隨。四、捋,甲乙兩人把掤捋擠按四法套在一起,手法與第三種推法相同;不同點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要鋪地,在地上盤旋,使襠內都有彈簧力,這個推法有助於下盤穩固腿上有力。五、花步,手法步法同於第三種,兩人推過三四個回合,彼此或用墊步,或用偷步,或用橫步,或用躍步,靈活運用;或用肘,或用靠,乘虛而入,乘空而擊。

太極之業,首功之人。

陰陽剛柔變化無窮,純剛無柔非太極,是硬手。純柔無剛亦非太極拳,是軟手。一陰九陽跟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無極生太極,太極歸無極。

這一篇主要介紹了太極的推手,太極推手博大精深,非語言所能描述的,盡腦中詞彙無以表達,只能把一點點的東西大致先簡潔下來,在習練中慢慢琢磨,方能明白其中之奧妙。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明理篇之無極生太極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文化人、讀書人都會去練太極拳,都能把太極拳練好,但是了解太極文化肯定能有助於習練者把太極拳練得更好,更能夠舉一反三、提升領悟力。有志於探索太極之秘境者,的確可以把學習英語的時間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古文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裡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把太極文化設定為了太極拳的總綱領。無極生太極,太極來自於無極。
  • 如何理解「無極生太極」
    宋書銘傳的太極拳老譜中有《太極歌》:「太極原生無極中,混元一氣感斯通。先天逆運隨機變,萬象包羅易理中。」這裡說得特別清楚。在哲學中,無極生太極是道家的宇宙觀,他們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從「無」中生出來的「有」,就是「道自虛無生一氣」。宋書銘還有一首《無極歌》:「無形無象無紛,一片神行至道誇。參透虛無根蒂固,渾渾沌沌樂無涯。」
  • 練太極,先要練無極,由無極入門生太極
    點擊上方關注【混元太極講堂】,樂享太極人生作者 潘厚成無極樁簡介「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式是太極拳第一式;無極樁是太極樁第一樁;無極樁功是太極內功第一功。馮公志強先生說:練拳須從無極始;太極原生無極中;任何功法都來自無極。
  • 【名家抒己見】——如何理解「無極生太極」
    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中國傳統哲學陰陽八卦學說的基本思想。太極拳就是本著這一思想而形成的拳學體系,「無極生太極」可以說是理解太極拳理,習練太極拳功夫的根本。
  • 「無極生太極」與「道生一」
    》開頭七個字是「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生太極」中的「太極」, 和「道生一」中的「一」,意思相同,代指「一切事物的生滅」。「無極,即道。無極」和「道」意思相同,代指「無窮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極生太極,即道生一。
  •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
    無極生太極:易學中的無極,是不是"0"在回答《易經》中的「無極」是不是0前,」源易緣「和大家一起先了解"無極「的概念!《易傳·繫辭上傳》的第11章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太極宗師之女吳英華,吳式太極拳傳播柱梁!
    吳英華女士(1907 —1997)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的孫女,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之女。滿族,北京人。吳英華七歲開始隨父吳鑑泉學拳,天賦很高,父親說她:「巾幗不讓鬚眉」。她繼承家學吳式太極拳,走架行拳形神酷肖其父。1921年,吳英華在北京國術館、同仁堂等處任教。
  • 無極生太極 無極乃是道家養生修煉的歸屬
    無極功,是一種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修煉精、氣、神人身三寶的道家靜態丹法,其功效是通經活絡,益壽延年,亦能發人潛能,開人智能,是修煉性命雙修的上乘功法。無極功是關於通過內丹修煉、達到健康長壽的學問,也稱內丹功,堪稱為人間性命之學。
  • 萬物皆有靈,無極生太極,什麼是無極?
    無極一詞,首見於《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裡談到的「無極」,指的是恢復到宇宙最原始,無形無象的本體狀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道」、「無」指的也是無極。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他是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
  • 太極大師馬保國只是個小角色,被KO後「宗師」出場了
    這回,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先發聲明劃清界限:「被40秒KO的馬保國和本門派沒有關係!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由一代宗師馮志強先生所創辦,致力於造福百姓健康,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至今,已經近百年歷史。馬保國是山寨碰瓷我心意混元,起名為渾元形意太極門,屢次敗壞我們混元太極門派盛名,曾多次被我外公的弟子起訴。
  • 「禪院百科」無極、太極、八卦
    從河圖、洛書到《易經》和《黃帝內經》,告知我們,宇宙誕生的過程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宇宙萬象。「無極」的狀態是:無外無內,無大無小,無邊無際,無虛無實,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是一派清明,又是一片混沌,是一切的有,又是一切的無。
  • 養生需守混沌竅,太極原生無極中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說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是天地人萬物之通理,內含陰陽、剛柔、動靜、奇偶、雌雄,由一變二,二變四,四而變八,八八而又六十四,從而千變萬化,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那麼在太極之先的無極又是什麼意思呢?
  •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到底說的是啥意思。總的來說就是說了一個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0到1,逐漸演變生發的一個過程。何為【無極生太極】呢,這講的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無極是指天地生於混沌,剛開始時無形無象,宇宙混沌一氣的狀態。隨後慢慢地有了物質,有了形有了像,這就是太極,太極也看作是宇宙萬物變化的本源。而【太極生兩儀】,生的就是陰陽兩儀,太極圖大家都見過,所以這個大家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 中國武術九段,太極宗師馮志強,太極拳實戰派代表人物
    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後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最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於一身,融內外兩功於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 胡貫濤:《楊式太極拳「大小太極解」淺議》
    胡貫濤著作 筆者所習為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師祖楊健侯大師傳「楊式太極拳理及要訣」,又稱「清代楊氏傳抄老譜」第十一篇「大小太極解」。「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從也。人身如機器,久不磨而生鏽,生鏽而氣血滯,多生流弊,故人慾鍛鍊身體者,先練太極最相宜。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拙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不用力何能有力?蓋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體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練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此不用拙力,純以神行,功效著矣!
  •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是開篇就講方法,有些人卻是背道而馳
    相比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更偏重於實踐應用方面的獨到見解,並深刻道出了太極拳的精奧之處,可謂令後學者膜拜神往。如「蠅蟲不能落」,「四兩撥千斤」等。在不少太極拳家的專著中雖然都能見到關於《太極拳論》的注釋與理解,然由於文化背景、學拳條件、個人悟性,乃至功夫修為等方面的差異,可能又會存在一定的異議。
  • 從《周易》:易有太極到《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談思想的演變
    漢唐以來許多學者大多認為「太極」是宇宙起源之處「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者是魏晉時期王弼提出的「無」。宋代初期則有人把它說成是「一」,也就是「元氣」,說: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
  • 無極生太極,太極境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紀梵心出關和眾女匯聚星恆天,千年之約的前奏已經出現,不過渣渣編依然堅持認為這一戰不會有太多女人摻和進來。畢竟日後都是姐妹,紀梵心白卿兒約戰在先,如今即便打也是切磋為先,加上張若塵在其中周旋,估計主要還是未來一幫女眷的一次集體會面。
  • 不要把陰陽圖當太極
    無極說是我國古人對宇宙起源的原始狀態的一種認識和歸納,後人又進一步地把無極狀態描寫成:」「太極之蒂,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可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不可得而名者」。所以,無極是無像可循,無跡可察的,因而,也是無圖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