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風口」 帶火了浙江垃圾桶生產產業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風口」下垃圾桶商眾生相 行業火爆

有人懊悔錯失浦東機場千萬級招標

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於7月1日施行,市場對垃圾桶的需求呈井噴之象。某大型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垃圾桶銷售量達300萬件,特別是「分類垃圾桶」,6月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30倍。垃圾分類「風口」之下,為上遊的垃圾桶製造廠商帶來了什麼?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採訪了浙江、廣東等地多家垃圾桶廠商,發現家家有本「垃圾分類經」。有的廠商專注做政府和事業單位採購;有的廠商因為生產量飽和,遺憾錯過浪潮;還有老闆在廠裡豎起橫幅,稱要努力生產垃圾桶。

廣東廠商

行業火熱引經銷商轉行

劉小平至今還在懊悔,錯過了上個月上海浦東機場的分類垃圾桶招標,「1334萬元,那可是迄今為止我所知道垃圾桶單項招標最高的標的額。我們知道消息太晚了,錯過了,有點可惜,不管最後是否中標,重在參與」。

劉小平是深圳市欣方圳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這家企業成立於1999年,專做鈑金類垃圾桶。他告訴記者,廣東廠商做鈑金類垃圾桶的整體質量要優於其他地方的同類企業,「廣州白雲機場國際出發航站樓、深圳寶安機場T3航站樓、深圳市範圍內的一些街道辦、公園內的不鏽鋼垃圾桶都是我們企業製作的」。劉小平稱,目前公司主要做深圳、廣州兩地以及周邊市場,上海因為缺乏地理優勢,訂單數量一直不算多,「這兩個月因為上海的政策,發往上海的訂單還是比同期增加了30%左右」。

劉小平帶記者參觀了公司的垃圾桶展廳,並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為上海定製的幾款垃圾桶,「除了這些境內的訂單,我們還做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阿聯、泰國、印度等境外垃圾桶訂單,香港和澳門的垃圾分類時間較早,分得相對比較細,品類有『塑料』『紙類』『金屬』等等。」劉小平告訴記者,去年公司一共賣掉了63萬餘個垃圾桶,他預計今年的銷售將超過70萬個。

但劉小平也有無奈的地方:「我們現在還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方面藍領工人不好找,另外我們做的都是定製垃圾桶,每款垃圾桶的形狀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專業設計人員,但這類人才市場上很稀缺,只能自己培養,有些時候培養了幾年,又被其他公司挖走了。」

劉小平稱,企業熟練焊工的人力成本為7000元~9000元/月,設計人員的工資也在10000元以上,「生產企業的利潤很低,利潤都被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漲以及企業的運營成本上漲而消耗,而且我們這樣的生產企業的門檻也不高,競爭非常激烈。我們也在研究推出新型智能分類垃圾桶」。

對於眼下的垃圾分類熱潮,劉小平覺得,「很興奮也很有壓力,機遇與挑戰並存」,「我最近發現,以前不做這一行的都轉做這一行了。」

龍頭廠商

今年營業額難有大提高

上海強制垃圾分類,真正帶火的是鄰近的浙江省塑料垃圾桶生產企業。據浙江當地媒體報導,近1月來,約3000家浙江台州日化企業受益於垃圾分類,線上買家增長近一倍,企業銷量同比增長超45%,甚至有人一天就接了2000萬元的單子。

但當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電話諮詢台州一家垃圾桶生產龍頭企業的銷量時,得到的回答卻並沒有想像中的火爆。這家名叫鑫鼎塑業的垃圾桶生產企業銷售部經理姜駿表示,最近一個月,公司銷往上海的訂單額2000多萬元,「我們公司今年的生產飽和率已經達到98%以上,雖然遇到了垃圾分類的風口,相比往年同期上海地區的銷量增加了70%,但預計今年營業額可能就比去年高10%左右」。

姜駿說,公司年營業額有4億多元,但目前因為場地、設備等因素的限制,企業短期內無法擴大再生產,「做上海的訂單就意味著要放棄其他地方的訂單,作為龍頭企業,市場口碑、產品質量穩定,所以一些政府大的訂單會尋求同我們合作,上海垃圾桶需求的暴增,也同時迫使我們放棄了很多小批量的訂單,所以最後企業效益並不會增長多少」。

姜駿說,目前公司400多名工人都在加班加點。上海強制垃圾分類後,公司做的適用於家庭的小型垃圾桶數量明顯增加,這導致了垃圾桶包裝的工作量成倍增長,「我認為垃圾分類對於一些小廠和湧入的熱錢來說,確實是風口,但對於我們這樣做了20多年,訂單常年接近飽和的大廠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我認為現在垃圾分類火爆,很多企業或個人轉投這個行業,導致市場產品魚龍混雜,注重產量而沒有關注質量,盲目跟風,這對市場其實是不利的。當這陣風颳走之後,剩下的企業必然還是要優勝劣汰。」姜駿認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包括二線城市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去推廣垃圾分類,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估計很難有足夠的財政支撐及群眾基礎,「市場總有回歸理性的時候,垃圾分類成功與否不僅需要政府的推動,更需要全民協同,最關鍵的還是從我們下一代的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持之以恆,而不是一個城市分類垃圾桶的數量」。

當然,目前公司仍要加大投入擴大生產。姜駿告訴記者,公司已經訂購了20多臺注塑機,新建的4萬多平方米廠房預計8月份即可投入運行,「我們明年的產量肯定要比今年大很多」。

姜駿表示,塑料垃圾桶生產企業的利潤很低,「比如1個20元出廠價格的垃圾桶,在電商平臺上就要賣30多元。為什麼會提高50%以上,就因為經銷商要增加運營成本,比如給電商平臺服務推廣費等等」。

網紅廠商

注塑機24小時不停工

「我們現在廠裡的注塑機24小時開機。工人都是『三班倒』,每天1萬套分類垃圾桶送到上海,市場供不應求。」台州市華悅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唐傳餘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生產的垃圾桶80%都是銷往上海的。

就在這個月,為了鼓舞工人們的士氣,華悅塑膠的生產廠房內掛起了一道橫幅,稱要承包上海的垃圾桶,這也讓他們成了「網紅」。

記者發現,在營銷環節,這家企業確實很有一套。唐傳餘專門在自己的朋友圈拍了三段「產品高空破壞性測試」的視頻。視頻中,他將廠裡的分類垃圾桶拿到3樓的樓頂,往下一砸,砸了三次,這幾個垃圾桶都完好無損。

唐傳餘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生產能力還在增加,我們還要增加生產線,增加工人,目前我們的工人是100人左右」。

唐傳餘介紹,目前公司的垃圾桶銷售火熱,主要得益於一些電商平臺的幫助推廣,同時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也在不斷向廠家反饋市場消息。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也可以很好玩!杭州星座垃圾桶意外走紅
    成為2019年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繼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之後,杭州各地也按下了垃圾分類的「快進鍵」。9月7日-8日在杭州白馬湖舉辦的婚禮紀潮婚節上,「星座垃圾桶」成了潮婚節的新晉網紅,又潮又環保,「軟萌外表」吸引現場不少潮婚青年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   「垃圾分類」成為2019年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繼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之後,杭州各地也按下了垃圾分類的「快進鍵」。
  • 俄媒:中國垃圾分類帶火相關產業 線上買家激增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俄媒稱,中國掀起新一輪垃圾分類熱潮。塑料垃圾箱生產以爆炸性速度增加。中國宣布上海為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由此創造了產業發展新領域,催熱了素有「塑料製品王國」之譽的浙江台州。生產工人24小時三班倒,每日可製造3萬-4萬個垃圾箱。
  • 當你每天在愁著怎麼把垃圾分類的時候,這個行業卻火了
    近一個月來,「溼垃圾」「幹垃圾」這樣的靈魂拷問,每天都在消磨魔都人的耐性。垃圾分類首先需要更多的垃圾桶,垃圾桶從何而來?台州人最先接下了來自上海的大單,有商家甚至表示,有些大單甚至達到上千萬元。分類垃圾桶生產出來就拉走,零庫存不敢接訂單,近來台州塑料製品企業訂單量暴增30%-50%,工廠24小時輪流倒班生產垃圾桶,依然零庫存。一家月產90萬隻垃圾桶的企業稱,「訂單都不敢接,誰先付錢誰拉走」。台州塑協稱,垃圾分類給陷入瓶頸期的塑料產業一副強心劑。全國46個城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為什麼這麼著急垃圾分類?其實,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
  • 湖南再生資源規模達1500億 專家:垃圾分類帶火行業
    特別是今年號稱「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落地,更是讓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站上了風口。我省亦不例外。 記者從10月24日舉行的2019湖南「一帶一路」綠色博覽會第一次線下研討會(綠博會預熱活動)上獲悉,2018年,全省再生資源產業總產值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12%,資源回收量超過3000萬噸,同比增長18%。但通過各地實踐發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已難以跟上垃圾分類要求。
  • 18歲俄羅斯美女在中國火了,教上海市民垃圾分類,上電視做宣傳
    近日,有位18歲俄羅斯美女在中國火了。她在上海教市民們垃圾分類,還因此登上了中國國際電視臺,在俄語頻道宣傳垃圾分類。她叫葉卡捷琳娜,今年18歲,是來自俄羅斯的上海留學生。她注意到,垃圾分類成為了現在上海市民心中的頭等大事,作為新上海留學生,住在新虹街道的葉卡捷琳娜,決定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列,為踐行垃圾分類而苦惱的上海市民做些什麼。說起垃圾分類,葉卡捷琳娜可是頭頭是道,不僅知道上海的垃圾有四項分類: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還知道那個網絡流傳的段子:豬能吃的就是溼垃圾,豬不吃的就是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賣了可以拿去換豬的是可回收垃圾。
  • VR垃圾分類火了,遊戲與產業結合是未來所有企業發展的方向
    在前幾日,一款關於VR的垃圾分類的試玩視頻,出現在微博的熱搜榜。在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參與試玩者要求按照自今年7月1日頒布的《上海市生活類垃圾管理條例》,將垃圾廢料丟放到規定的四個垃圾桶裡面,這個遊戲玩法很真實,也很有趣。
  • 「你是什麼垃圾」成最火口頭禪 海馬雲大數據發布抖音垃圾分類報告
    紙巾,幹垃圾,不管多溼,都是幹垃圾。  瓜子皮,溼垃圾,不管多幹,都是溼垃圾。  7月1日,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在上海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垃圾分類的時代已悄然來臨。而上海市只是推進垃圾分類的46個城市之一,根據住建部同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有關部門在今年4月正式印發的文件,到2020年將有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目前除上海以外,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也在積極推進,身在首都的小編和同事們紛紛表示翹首以盼。
  • 學會垃圾分類介紹和分類垃圾桶的區別 造福社會和人類
    一,垃圾的分類#生活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回收再利用,有再生價值的物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鋁塑複合包裝,廢鋁塑複合管道,廢塑鋼門窗等。這類垃圾的回收符合節約資源,綠色環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 「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成規矩
    志願者:使命感更強了7時30分,靜安桂花園小區樓組長盛新華站在露天區域的垃圾桶旁。如今,她再也不用上前示範垃圾怎麼分類了。只見準備出門的上班族,井然有序地把瓜皮果核倒進溼垃圾桶,再把剩下的塑膠袋扔進幹垃圾桶。盛新華說,這些上班族裡,有不少是租客。針對流動性大的住戶,志願者都會上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科普。久而久之,租客們也養成分類習慣。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11月初的一個清晨,在北京瑟瑟的寒風中,穿上黃色反光背心的張青(化名)站在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題:垃圾分類迎來「史上最嚴」,這些焦點你應當知道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杜康 楊有宗 周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社會公眾稱為迎來垃圾分類「史上最嚴」。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如何分?如果自己的分類不妥,很可能會被罰款。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如果錯過時間,又該怎麼辦?
  • 一秒拆袋解袋 「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通訊員 甘曉培)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溫州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  這個「神器」工具小巧輕便,底部是一根鋸齒,頂部通過鎖扣擰緊在垃圾桶邊沿。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又有哪些因素讓人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宋慧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了他們的實踐經驗。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張丹去年12月10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我國宣布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類系統。
  • 分好類的垃圾去哪了?記者探訪上海垃圾分類處理「末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垃圾分類在上海的實施,很多人都有一個終極疑問:讓人分類到懷疑人生的垃圾究竟去哪兒了?7月4日,荔枝新聞實地探訪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這裡負責處理的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北片區的乾濕垃圾。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近千噸垃圾究竟去哪兒了?跟隨記者的鏡頭,揭開你對垃圾分類的終極困惑。【幹垃圾的處理方式:焚燒發電】 站在整潔的廠區內,很難想像,5年前,這裡曾是讓周邊居民深惡痛絕的垃圾堆場。
  • 垃圾不分類罰50000元 手機電腦屬於什麼垃圾
    新的垃圾分類政策出臺以後,我們再扔東西的時候就會很痛苦,比如我們扔一杯沒有喝完的珍珠奶茶,以前就是隨手扔進一個垃圾桶即可。垃圾分類已經19年了,但毫無成效    實際上,我們國家垃圾分類在19年前就開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南京、杭州、桂林等
  •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走進火馬衝鎮中心小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3日訊(楊娟)「今天,我學會了怎麼區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回去後,我還要教給爸爸媽媽。」10月23日,火馬衝鎮中心小學5年級學生熊雨霞在聽了志願者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參加了垃圾分類互動遊戲後,開心地說道。
  • 垃圾分類——五行篇
    去年年底,上海市為我先鋒,實行了城市垃圾分類。今年五一,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頒布並開始正式實施,北京也成為繼上海之後,中國第二個正式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垃圾分類是什麼時髦的事嗎?怎麼大城市都開始玩這個。原因可能沒你想的那麼樂觀,因為下面這張圖就是實行垃圾分類的原因!實際上垃圾在被處理之前,是肯定需要分類的,所以垃圾分類並不是新鮮事物。
  • 山東萊西:因地制宜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開花
    中國發展網 程強、記者殷曉旭報導 近年來,青島市萊西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為宗旨,積極探索「物業城市」管理模式,引入市場化和社會化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有效分類,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完整鏈條,在村莊發起一場清潔行動的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將受限
    智能化是崇外街道垃圾分類的一項特色。今年4月,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園首次試點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目前智能垃圾桶可以分類收集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有害垃圾進一步細分為燈管、化妝品、電子垃圾等數個投放口,可回收垃圾細分為塑料瓶、金屬、紙張、織物等。居民用家庭垃圾分類帳戶對應的紙質或電子二維碼,在智能垃圾桶上掃碼,完成分類投放後即可積分。
  • 市委組織部舉辦垃圾分類專題培訓班
    近日,市委組織部、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慈谿校區共同舉辦「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專題培訓班,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鄭一平,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餘寧出席開班儀式。本次培訓班為期一周,主要圍繞垃圾源頭分類與創新實踐、垃圾處理的技術發展和挑戰,其他城市垃圾分類經驗借鑑等內容展開,參與授課的有浙江傳媒學院教授王國勤、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姚剛、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樓紫陽、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仁華、原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垃圾分類管理科科長趙海濤、同濟大學教授趙由才、清華大學教授劉建國與上海行政學院督學朱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