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包無魚。起兇。
包無魚。廚房裡沒有魚,和九二爻恰好相反。原因請參考前面對於九二爻的解讀。
起兇。起,就是動。《易經》中非常講究、重視陰爻和陽爻的互相轉變,也就是爻變。爻變就是爻動。起兇,動了就有兇禍。九三爻行次且(zi ju),想動,但是動不了,九四就不一樣了,行動自如。
九四爻和初六爻是正應的,然而,初六爻因為九四爻的阻擋,沒有能夠如約前來。所以,九四爻,包無魚。魚到九二那裡去了嘛,自然就沒有了九四的份,很明了的事情。
九四爻,陽爻處於陰位,不得位。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就談不上是君子了,必然也就沒有了那種君子雅量。對於九二爻擅自奪取自己的東西,不免要心生氣憤,有所怨恨。
這個倒也怪不得九四爻,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自己。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東西,卻被他人搶走,我們辛辛苦苦種下的種子,到了收穫的時候,卻被別人收了。其中的不快、氣憤,都不必經歷,想想就能知道。
秦朝末年,項羽和秦軍苦戰多年,劉邦乘機發展壯大,投機取巧先入鹹陽,最終摘取了勝利果實。項羽能不氣憤?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不肯過江東,也不過是為難自己罷了。
有個朋友,生就一身的不服輸勁頭,想法很多,也很努力。但是卻總也夠不著自己想要的東西。越是夠不著,又越是要夠,結果弄得自己身心俱疲、憔悴不堪。何必呢?
人生在世,環境對於我們的束縛力是很大的,人都想擺脫環境帶來的束縛。確實有人能夠做到,但並不容易。把自己的個人才華、個人魅力展現出來,創造一番成就、成就一個事業,贏得這個世界的尊重,這樣環境的束縛力就會越來越小。
個人才華、個人魅力的展現,要胸中有真才實學的。就像一個從來不讀書的人,你讓他像李白、蘇東坡一樣做詩詞文章,那是為難他;一個二兩銀子都沒有的人,你讓他像子貢一樣,買賣遍布天下,那也是為難他。
掉個頭想想,我做不了李白、蘇東坡,做不了子貢,那我做好我自己。能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九四爻也該這樣,初六的求之不得,已經成了事實,與其耿耿於懷這個,還不如想想怎麼化解自己心裡的不快,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去尋找另一個可以拿到手裡的「初六」。
九四爻的起,就是面臨這樣的尷尬。初六被九二所阻擋,來不了了,已經成了事實。有什麼辦法呢?生氣、不高興又有什麼作用呢?真不如靜下來好好地打磨自己,讓自己的心胸更加寬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自己著手,主動解決問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小時候,父母給兩毛錢,讓去買包子吃。跑回來的路上,摔了跤,掉了兩個包子。氣不氣?當然氣,恨不得把絆倒我的那塊磚頭一頓暴揍……那時候小,不懂得怎麼開導自己,一個星期都高興不起來,只能靠著時間慢慢扛過去;靠時間療傷,實在是最愚笨的辦法。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所有我們無法釋懷的痛苦,時間都可以幫我們解決。道理沒有錯,可是太被動。耗的時間太久,痛苦得太久,會迷失了我們自己。主動調節我們自己,能容天下事,還會有什麼氣憤、難過、痛苦呢?
今天,無數的痴男怨女,結束一段感情之後,久久不能自拔,實在是大可不必。適度的難過是情真意切,過度悲傷就是智慧欠缺了。深陷痛苦之中,幾年時間出不來,和掉進風箱中的老鼠,真的是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啊,九四爻的起兇,倒也不是一動就有兇禍,關鍵還是要看怎麼動。
爻辭裡說的起兇,是九四爻想要去見見九二爻,找九二的麻煩。無論道理上多么正確,主動找麻煩,都是不好的事情,所以兇。《易經》第六卦天水訟說得很明白。不管原因如何,只要起了爭訟,就沒有贏的時候,要麼輸了,要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兩敗俱傷。爭訟從來就沒有勝利這個說法,還是不要這樣好。
如果起來打磨自己,任憑外物生生滅滅、來來往往,我都能守住自己,不以為意,又怎麼會兇呢?《道德經》中的道心,就是這個意思,萬物儘管隨意,我就四個字,守中無為。
九四爻的關鍵在於起兇兩個字,起了之後,是吉還是兇,全在於孔夫子所說的求諸己還是求諸人。求諸人,就是找別人的麻煩;求諸己就是以自己為原點解決問題。到底怎麼做,都在一念之間。環境艱難,守住自己不被環境影響,不容易。能身處兇中而不兇,甚至化兇為吉,是大智慧、真能耐,很難!我做不到,但是有人能做到,比如莊子、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