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全解讀:淺談國產遊戲中的10大中國精神圖騰

2020-11-25 遊民星空

三.龍身——蛇圖騰與犧牲精神

與龍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蛇,在古人的觀念中,龍蛇實在是一家,十二生肖中的蛇,世俗往往稱之為小龍。由於「龍蛇同宗」這一古老意識的潛在作用,因此衍生出了許多蛇變為龍的傳說。「嘗有縫人坐一室,忽堊壁中瑟瑟有聲。少間,堊罅處一小蛇隨出隨大,俄風雨,化龍而去。」有關類似傳說不勝枚舉,這些傳說無一不在說明:龍脫胎於蛇。毫無疑問,蛇是神龍構成的主要元件之一,神龍體內融進了蛇圖騰的血。

1.女媧:象徵女陰的蟠蛇圖騰

中國古代傳說中,女媧無疑是最為出名的上古女神,相傳其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所以其既是生育之神,又是婚姻女神;而後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天,斬龜足以撐天。所以女媧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她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其中女媧補天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仙劍奇俠傳》系列設定中中女媧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人物,遊戲中的背景為神界因天地開闢以後,半蛇女神女媧創造人類;每當妖魔肆虐,莫不挺身拯救萬民。有一回,人不敬天招惹天怒;天帝遣諸兇星、惡神下凡茲擾四方,又令共工發天河之水淹滅神州。四方諸神紛紛避走天界,唯女媧獨留人間,力阻諸諸神魔貽害人間。女媧身披紅衣,手持蛇杖奔走四方,殺共工止洪水,斬玄龜補天柱,降青龍伏白虎,逐兇星除惡神,終而四方平復。天帝惱怒,憤而斷建木之丘,絕通天之梯;從此,女媧及諸兇星,再也無法回到天界。千百年後,四方神州的百姓,未再遭受神魔們的迫害,人們已經淡忘了這位女神的存在,但是,這位半蛇女神的傳說,仍然在南方的苗族之中流傳著。仙劍中的詩句:蛇紋之姬,聖靈之身。西疆斬風魔,東海殺雷神。南山收土妖,北荒伏火怪。終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所以在國產遊戲中,女媧也常常被塑造成一位溫柔善良美麗的女神,而女媧族後裔中最出名的就是我們的靈兒妹妹。「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這是一位集世間一切寬容、大度、美麗、清純、可愛、善良的女孩子。更是很多中國男性玩家的夢中女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靈兒就是女媧,她外柔內剛,知書達禮,善解人意,純淨脫俗,恬靜中有靈動,善良寬容但卻不會盲目原諒惡人。外表溫柔若水,內心卻十分堅強。遇到困難之時,會選擇勇敢的去面對。偉大博愛,災難來臨之時,為了蒼生而毫不猶豫的選擇犧牲自我。

圖12. 仙劍中的女媧後人一族紫萱,林青兒,趙靈兒,李憶如,小蠻。女媧一族雖是神族,但是如果與凡人通婚,生下孩子(且世代只會是女兒),那麼孩子就會吸取娘親靈力,娘親便會靈力衰竭而死。女媧一族常駐南詔國,有歷代聖姑保護。

《軒轅劍》中關於女媧娘娘的有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女媧石,相傳上古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曾舉行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對決。此戰一直持續了數日數夜,最終共工不敵祝融落敗,逃跑途中撞塌了不周山。然而不周山乃是擎天之柱,此山一倒,天空瞬即出現裂口,搖搖欲墜。在這危難關頭,女媧不忍大地上的黎民受難,於是前往大荒山無稽崖煉製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五色石準備用來補天。天補好後,餘下一塊石頭沒派上用場,女媧暫且將其擱置一旁。後來,女媧與伏羲的愛女不幸死於一場病疾。女媧為了救回病故愛女,將自己的萬年修為貫注於昔日那顆補天所餘的五彩玉石上,並籍此由伏羲擺出「天女白玉輪之陣」救回了愛女。自此,該石便具有了特別的靈力。這顆補天神石一直被安放在昊天神殿,後流傳於世,藏於雲中界。其後因納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轉世成人。於是乎,便有了我們那位惹人憐愛的白髮少女——於小雪。「月河姑娘發如雪,善體人意心溫柔;淚若珠泉冰亦融,惟願三人永長留。」毫無疑問,《天之痕》中的小雪姑娘留給我們的最大印象便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與犧牲。和崑崙鏡轉世的宇文拓相比,小雪所做的一切幾乎從不為人所知,而這也恰好是女媧氏一族原始精神的最佳體現。小雪的性格跟靈兒很像,嬌巧可愛,善良大方,溫柔體貼,有犧牲精神。遊戲中,小雪因為是女媧石轉世,因此自然具備復活再生的能力。不僅在戰鬥中以醫師身份登場,而且還因為將自己的臂肉投於神農鼎煉藥暫緩了玉兒的病情。在遊戲最後的分支劇情裡,更是以自身為核心神器發動法陣使得玉兒獲得重生。

圖13. 如果讓廣大玩家列出國產遊戲幾大令人難忘遊戲場景,我想這一幕毫無疑問會名列前茅。

2.伏羲:象徵雷電的雙頭蛇圖騰

太古三皇之一,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中國神話中與女媧一樣,龍身人首、蛇身人首。他為人民作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如帶領人們用獸皮縫製衣服,抵禦寒冷, 結網打魚,投矛狩獵,而狩獵活動的展開又使得動物類食物日益增加,另外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當時的人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同時神州大地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伏羲琴是《軒轅劍》上古十大神器之一。是伏羲以玉石加天蠶絲所制出的樂器,形似古箏,呈淡粉色,泛著柔和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寧靜祥和,甚至能夠淨化已被魔界氣息沾染的心靈,是十大上古神器之一,據說擁有能支配萬物心靈之神秘力量。伏羲琴在《軒轅劍》系列中多次出場,《天之痕》中,獨孤寧珂曾派大軍前往奪取伏羲琴,結果因精神崩潰,大腦劇痛而全軍覆沒,可以見得這是伏羲琴力量的強大。後來獨孤寧珂的靈魂因為魔性太重不能完成她來世做一個普通人的願望,被古月封入伏羲琴中,九十九年後便可以完全洗去她的魔界沾染 ( 即後來《軒轅劍3》中的女主角妮可 ) 。伏羲琴除了能使人心感到寧靜、能支配萬物心靈外,還具有淨化的力量,這使得伏羲琴在人心目中更加強大。《蒼之濤》中,車芸一行人也在昊天界一 、二層遇到過被月耀使者用伏琴心法控制心神的苻殷等人。從當時被控制的人的狀態來看,被這種力量控制的人根本無法解脫伏羲琴和伏琴心法。《雲之遙》中,橫艾(笙仙子)也曾找來伏羲琴抹去了世人心中關於飛羽部隊的記憶。

圖14. 女媧石、伏羲琴和軒轅劍。

3.黃帝:象徵雲氣的四蛇相繞圖騰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 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有《黃帝內經》傳世。《史記》記載,黃帝黃龍體,也有學者考證黃帝的圖騰為四蛇相繞圖騰。

以黃帝和蚩尤為背景的單機遊戲上文已經說過,而被稱傳說中的神兵的軒轅劍在遊戲中才是大放異彩。軒轅劍,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採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大敗上古三大邪刀。對這樣一把神劍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任何讚美的語句也都會變得蒼白無力。《軒轅劍》全系列即以軒轅劍命名;《天地劫》中的最強兵器九儀天尊劍亦是軒轅劍的另一版本;而國產遊戲《秦殤前傳:復活》中的昆吾劍也是軒轅劍的另一重化身。軒轅劍為天界諸神所打造,劍中不僅蘊含著非凡的力量,更集勇氣、智慧、仁愛於一身。象徵著永恆的「聖道」。古往今來,神人獸魔,無不以持有軒轅劍為最高榮耀。得此神劍,一統六界也不再是南柯一夢。軒轅劍既然從太古時期便被譽為十大神器之首,《軒轅劍》系列自然也要將之物盡其用。從一代以來,軒轅劍便閃亮登場,並且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比較著名的事件:其一便是《天之痕》中的大隋宇文太師因為手執此劍,因而被冠以「天下第一,無人可敵」的頭銜;其二便是《蒼之濤》中的慕容詩和土曜使者拓跋淵同時各執一把軒轅劍,跨越時空齊聚春秋時代,從而在昊天界譜寫出一場曠世神器的大對決;其三便是《漢之雲》中的皇甫二兄弟皆為軒轅劍轉世。哥哥朝雲因體內聚集強大劍氣列位飛羽十傑之首。弟弟暮雲體內的劍氣更勝兄長,投身銅雀一族成為白衣尊者。

4.公共:象徵流水的蛇圖騰

共工氏在天上對應著一個水神,叫共工,它人面蛇身,有紅色的頭髮,性情十分暴躁、共工手下有兩個惡名昭彰的神:一個是長著九個腦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 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共工還有個兒子叫句龍,以蛇為臣,以龍為子。國產遊戲中有很多都採用了共工怒觸不周山作為背景故事。一個很古老的名叫《諸神的封印》的遊戲,遊戲結局就是共工見自己被主人公一行擊敗,急怒之下,用頭撞倒了不周山,自己也跌入深谷,裂縫忽然合上,將它永封在山下。男主角使出法術,解開了諸神的封印。《古劍奇譚》的故事背景也有一段關於不周山的故事。太子長琴和其好友水虺慳臾因為種種意外,在奉命捉拿慳臾的過程中火神祝融,水神共工與太子長琴卻陰差陽錯引發不周山天柱傾塌,天地幾近覆滅。伏羲懲罰長琴,讓他永世輪迴都要忍受孤獨。《軒轅劍5》同樣借用了古籍《山海經》作為遊戲背景,其中也有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情節。

結語:蛇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女色和性的象徵意義。在很多畫像上常見的女媧伏羲交尾圖,因為蛇相互糾繞的交尾姿態,與人類的交媾有某種相似。在西方,蛇更是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的路西法化身。而中華民族的老祖宗黃帝,在古籍中關於他的最豐富的記載,卻是有關色的性探討。《抱樸子》有言:「聞黃帝以千二 百女升天」。據古籍所言,在黃帝的周圍聚集了一大群性學專家,黃帝日與他們討論著愉悅生命的性問題。玄女與素女是房中術的老前輩,彭祖、老聃是她們的學生,黃帝的飛升也有賴於她們的法術。《素女經》《玄女經》《素女方》記載了玄女、素女經常和黃帝討論男女性交問題,給黃帝傳授房中術。有人說,性是愛情的升華,沒有情何談性。情是纏纏綿綿,剪不斷理還亂的東西,是屬於靈的東西,在情的熾烈中,兩個靈魂可以同時消亡,融為一體;而性則是肉的東西,性的結合只是肉的結合,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性和愛情是一個關聯密切的整體,不可分割。雖然蛇在現實中令人頭皮發麻不寒而慄,但不論是中國的古代傳說還是在遊戲中卻恰恰相反,就是女性蛇妖或蛇神一般都是被塑造成妖嬈多情的樣子。《白蛇傳》講述就是蛇美人和書生的愛情,白娘子也被塑造成善良、仁愛、悲天憫人、菩薩心腸、溫柔友善、明辨是非、嫉惡如仇,足智多謀,知性痴情的美麗女性。而在《仙劍奇俠傳》系列中,女媧族後裔中的每位女性也是如此,痴情,善良,每一段愛情都令玩家刻骨銘心印象深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

相關焦點

  • 《QQ華夏》龍圖騰詮釋戰鬥之魂 遊戲變成精神
    圖騰自古以來一直是一種民族力量的象徵,是偉大的華夏戰士們守護家園的信仰之力。在新版本「縱橫四海」,《QQ華夏》中億萬生靈繁衍生息的家園即將面臨空前的浩劫。面對敵人的入侵,龍圖騰對所有華夏玩家喊出了最終的召喚:「堅守 不被遺忘的圖騰」,在新世界中狩獵、探索、體驗全新的華夏世界。
  • 《QQ華夏》創意海報詮釋新時代「龍圖騰」
    難為可貴的是,《QQ華夏》品質始終如一,經過六年時間的精心打造,連續推出的資料片為廣大玩家帶來一個越來越波瀾壯闊的華夏戰鬥史詩。近日,官方正式推出第九卷資料片「縱橫四海」,以概念龍圖騰演繹四種自強不息的華夏精神,今天就為廣大玩家介紹一下以龍圖騰來詮釋的遊戲中簡單與原始的特色。
  • 龍為何能成為整個華夏民族的圖騰
    龍或起源於北方地區,而北方地區一直是華夏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這對於起源於北方的龍文化有積極的推廣作用。遠古時期的部落經過吞併、融合,勝利者往往會將被降服的部落文化抹除一部分,吸收融合一部分。而龍這個形象恰恰無比幸運的一直在被融合、發展、變化和擴散。直到奴隸制王朝的建立,人口基數進一步擴大,這個時候再想要完全抹除某一個文明的文化,已經變得不太可能。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書中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有場面宏大的遠古戰爭,有光怪陸離的篝火晚會,有性格鮮明的英雄群像。本書作者羅光平以飽含激情的筆墨、酣暢淋漓的敘述,描繪了遠古先民們質樸純真、熱情善良、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精神,再現了上古時代中原大地古木參天、大河奔流、禽獸遍野、花草茂盛的神奇景色,歌頌了龍的精神、龍的威儀、龍的氣勢和龍的胸懷。    在傳說中,黃帝既是龍的締造者,也是龍的化身。
  • 有趣的甲骨文,談談華夏的龍圖騰
    龍的傳人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時代,距今超過5000年,但是遺憾的是,那個時代並沒有明確的文字流傳,我們只能從上古神話傳奇中追憶那些關於炎帝、蚩尤、皇帝等遠祖的傳說。就在那個時期,炎帝先戰敗於皇帝,再然後炎黃部落合力擊敗蚩尤,於是皇帝統一了華夏部落,然後龍圖騰開始成為華夏部落的標誌。那麼看看這些圖騰在甲骨文中的表現。「牛」和「熊」在甲骨文中的寫法極其的象形,因為在當時牛或熊都是大家熟悉的家畜或者山林中的動物。換句話說,在華夏部落還沒有成立之前,大家的圖騰守護神都是日常所見的、對部族有益的生靈,部族將其神性化,進行祭拜,以求祀佑!
  • 龍圖騰,息息不滅的華夏精神
    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它是中華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
  • 精神的力量:精神圖騰的無窮吸引
    他們一定程度上能為後人所知的,是通過其文明的後代以及從這些文明後代的文字作品中所看到的流傳下來的思想和習俗。2.早期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人類心理的統一性。早期的這些部落之間的生活習俗和習慣信仰可能不盡相同,這是當然的,但是這些差異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令人吃驚的是,在生存的基本問題上,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想法是那麼的一致。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華夏民族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崇拜龍圖騰的?上古時期就可能有了
    大家知道,在我國古代,龍紋服飾是身份尊貴的人的象徵,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一般人是不能隨便用龍圖案的,龍是存在於神話中的一種生物,龍圖騰一直是華夏民族崇拜的主要圖騰,但是,華夏民族又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對龍圖騰開始崇拜的呢?
  •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作者:趙輝)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的民族精神。龍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龍的傳人也成為中華人民最自豪的稱謂。
  • 古鄄擷珍之五:雷澤——華夏文明的源頭
    古鄄擷珍(五)雷 澤華夏文明的源頭雷澤是上古時期著名的大澤之一,其遺址在今鄄城縣引馬、閆什和彭樓鎮一帶。雷澤遺址和圍繞雷澤而生的華胥、伏羲、女媧的歷史故事,在中華民族文明探源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雷澤和伏羲的誕生雷澤和伏羲的誕生以及堯舜的活動密切相關。
  • 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龍圖騰,是中國漢族的民族圖騰。漢族的民族圖騰是由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誌。這種看法展示了一幅遠古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圖騰歷史龍之所以受到炎黃子孫的尊崇,是因為與華夏文明的形成進程有著密切的關係。眾所周知,「五帝」第一帝的黃帝之前,有一位在位120年,傳位8世,共歷530多年的「神農氏世」時期。
  • 十二生肖中,我們唯一的信仰,華夏的圖騰!
    沒錯,相信這句話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經常說的一句話,在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文化一直薰陶著我們我們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在改變,唯獨不變的就是銘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四個大字「龍的傳人」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馬頭
  • 為什麼自稱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有什麼含義?
    現在我們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這些之間有什麼關係,他們由來是什麼?今天小編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大家分享一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融合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
  • 《周易》在整個華夏文明中的到底有什麼價值?
    不過前兩本書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早已失傳,留下來的只剩下一本《周易》,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損失,也充滿了深深的遺憾。所以今天我們暫且不談《連山》與《歸藏》,好好說說《周易》到底具有獨特的價值。02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曾說過一句話 「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僅一言便可窺其深意,可以說沒有《周易》,就沒有綿延幾千年的華夏文明。
  • 章越琴:華夏文明探源――「首在隴蜀」考
    由此可證,華夏先祖早就把地屬中土(中土:在五行中,地屬中土之地就是古帝之都)的南鬥吉星,定位在隴蜀區域內的今甘肅成縣城西南約20華裡雞山之陽的吉星坪。其實,筆者在10年前當打開谷歌地圖網,輸入關鍵詞,「南鬥」搜索。便出現緯:33.65度,經度:105.72度。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藝術最早是起源於祖先對生活的解讀,以美的符號形式來表達他們所具有的獨特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這些花紋主要承載於各種生活用具及裝飾中,是人們抒發對自然的崇拜的重要形式,也是人們高度提煉和概括藝術的表現,反映了人類對精神生活的寄託。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在中國的歷史上,龍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是華夏民族的標誌。它的形成,是原始華夏大地上各部落圖騰崇拜的集體反映,是悠久的歷史的升華產物。以龍為圖騰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夏商,而龍圖騰的演化過程則伴隨著華夏文明整體演進過程。對於圖騰文化,一方面社會文化的變遷決定了圖騰文化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圖騰文化反映出了民族意識形態的深刻變遷。
  • 十二星座圖騰,一種精神的象徵
    每個人都有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源自於心理,更有圖騰的表達方式,一起看看十二星座的圖騰。1 水瓶座 水瓶座的圖騰——狼,野外狼的天敵很少,因為他們懂得群居在一起,更能抵禦外來的力量和獲得充足的食物。狼天性兇狠,神秘,常常有出奇制勝的特招,有時候勝過人們對狼的看法。
  • 《山海經》探(23):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華夏文明的原點
    山海經華夏文明肇始於伏羲女媧人文始祖時代。宇宙十日和十二月奠定了地球華夏文明的基礎,但是這樣的「無字天書」不是還處於襁褓時代的人類的思維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即使到現代人類還糾結和拘泥在「10個太陽」和「12個月亮」上無法開解),所以還需要由神明的化身來進一步開解和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