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句話解釋孩子為啥不願和你說話,原因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2021-01-13 智慧早教經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有什麼事都藏在心裡不和父母溝通,或者把事情跟同學、朋友、同事說,就是不和家長說。

說實話,我自己也是一個和父母不親的孩子,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一些不得不和父母溝通的事情,我絕大多數時候遇到了事情或者有心事,都不會告訴父母。如今,我也成為了一位母親,我開始思考「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個問題,並想努力去避免我的孩子將來不和父母溝通。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變得不願和家長溝通的,而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基本上用下面2句話就能說明原因:

1、父母根本就不聽孩子怎麼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後,突然就變得「永遠正確」了,真的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思想覺悟有了質的飛躍嗎?並沒有,只不過他們多了「父母」這樣一種身份而已,有了這個身份的「加持」,他們在孩子面前,從此就有了說一不二的底氣。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不願意和孩子有雙向的溝通,只需要孩子單方面聽話、懂事、孝順就夠了。至於孩子,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父母的「私人財產」,再加上「TA只不過是個孩子而已,懂什麼」的想法,他們從來不給孩子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從來不給你開口的機會,在你想說話的時候粗暴地制止你,三番五次之後,你在這個人面前還有和他溝通的欲望嗎?

所以,孩子後來變得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很有可能是因為一開始父母根本就不願意聽孩子說什麼,等他們願意聽的時候,抱歉,孩子已經不想說了!

2、孩子說了,父母也回應了,但回應幾乎都是負面的、消極的

我先講兩個我小時候的事情:

1、大概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上有調皮的小男生欺負我,我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父親什麼都沒說,母親說:「肯定是你先惹事的,要不然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呢?」雖然我極力表示我根本就沒惹那個男生,但母親依然不相信,堅持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

2、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學校參加鎮上組織的舞蹈比賽,我被老師選上了去跳舞,回家後我興奮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父母帶著戲謔的笑,說:「就你這笨手笨腳的也能跳舞?去了也是拉後腿吧,哈哈!」父母的反應讓我氣急了,我當時什麼也沒說,轉身就回了自己房間。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總之,就是在父母的這種消極、負面的回應中,我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哪怕是長大之後,工作了結婚了,我和父母依然無法像很多父母和孩子那樣親密無間。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而是孩子說了之後父母無法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回應,他們或者暴怒,或者認為孩子幼稚,或者認為孩子是矯情、無病呻吟,或者感覺自己受到了海量的傷害,然後開始情緒低落……

試想想,有誰——哪怕是個孩子,願意自己一開口說話就遭到攻擊、批評、嘲諷、埋怨呢?

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家長,我小時候的那些不愉快經歷,我不希望再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所以,我當年希望父母做的,就是如今我要對孩子做的:

1、耐心聽孩子說話

溝通應該是雙向的,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只讓孩子聽自己說,那就不叫溝通,叫命令。

2、理解、尊重孩子,和孩子「共情」

其實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想法不是不可能,畢竟父母也都是從孩子走過來的,關鍵是父母願不願意去尊重孩子並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能做到和孩子「共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去看待事情,並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我相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拿上就縮短了。

3、錯了及時承認,並主動向孩子道歉

「人無完人」這句話可以是謙辭,可以是來自他人的慰藉,但如果是由犯錯的人說出來,就是開脫的藉口。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不犯錯誤的父母,錯了就認錯,錯了就向孩子道歉,這不是什麼「傷面子」的事情,反而是有擔當的體現。

在親子溝通中,原來作為孩子的你和現在作為父母的你遇到過問題嗎,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被罵後會「扭頭就忘」?不是忘性大,真相值得父母反思
    這時,媽媽才抱起孩子,而孩子就像剛剛那一幕沒有發生過一樣,親暱地將頭靠在了媽媽的肩膀上。為啥孩子被罵後會「扭頭就忘」?不是忘性大,真相值得父母反思或許正是因為孩子這樣「忘性大」,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常常肆無忌憚地大聲批評孩子,有時候甚至是打罵孩子。
  • 為啥孩子偏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科學的解釋是這樣,一次性講透
    科學表明,對於禁止的事,人總是特別地敏感,很容易在大腦裡浮現出禁止做這件事的畫面,也就是說語言產生的心理圖像,很容易地影響潛意識,小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要幹。造成這種反叛父母的現象,除了上面說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孩子本身。孩子喜歡「對著幹」?三個原因、四種應對,做家長的應知曉!為啥孩子偏喜歡和家長「對著幹」?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等孩子厭學不願去幼兒園,可能事情已經比較嚴重了。2、不容易適應新環境不愛說話的孩子慢熱,人際交往中相對被動。別人孩子已經鬧做一團,他可能還鼓不起勇氣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缺朋友自然沒入融感,體會不到集體的樂趣。你看那些幼兒園適應慢的孩子,除了自理能力較弱的,大多是不愛說話交不到新朋友的。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前些天姑姑帶著表弟東東來家裡做客,剛一進家門姑姑就開始訓東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在門口別人和你說話你為啥不吱聲?天天在家問你話你就知道搖頭點頭,話都懶得說,以後可怎麼辦……」姑姑吧啦吧啦說了好多,東東一直低著頭悶不吭聲。
  • 百強中小學未授權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百強|中小學-滾動讀報-川北...
    百強中小學未授權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時間:2019-05-13 12: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百強中小學未授權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最近幾天,一份百強中小學榜單排名,要網絡上搞得沸沸湯湯,教育部也發布了聲明,稱教育部從未有過類似百強中小學榜單之事也未有過授權,通過一些信息查實及對榜單的分析之後
  •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每個家庭而言,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孩子的家,就不是完整的家。孩子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整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比重要的。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被人拐走的事情,當年的梅姨一案也是轟動全國。
  • 農村漂亮「少奶奶」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原因讓人深思
    農村漂亮「少奶奶」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原因讓人深思所謂農村的「少奶奶」,應該是指那些不願做農活,不願做家務活,整天無所事事,過著貴族生活的年輕媳婦。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原因是性別不平衡,男性多於女性,農村年輕男子難以結婚。
  • 性格越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越「滋潤」,原因值得深思
    於是父母們拼了命的把一生所得砸到子女身上,為的就是求個晚年老有所依,卻沒想到把人生壓在子女的良知上面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就我觀察,越是無私奉獻的老人,晚年生活反而過得越差;反之,越是自私小氣的老人,晚年大多活得非常滋潤,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問題,值得大家深思。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這句話的應用範圍之廣幾乎可以橫貫古今,現實中所有人都適用,而老年人尤其如此。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從這部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發了深思: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也許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卻不知道這些行為已經深深刻在了孩子的心裡,成為了孩子一生的陰影。2、 有家庭暴力的家庭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中,小女孩儘管後來遇到了愛她的養母,但她從小生活在一個有家庭暴力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還會打孩子。這樣的家庭環境是沒有愛的,這樣的家是不溫暖的,孩子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成長是不幸福的,這樣的童年也是不幸的。
  • 父母不該說的十句話,請家長嘴下留情,別痛快自己傷害孩子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那些傷害孩子的話! 有些話,當父母脫口而出的時候,痛快的是家長的嘴,受傷的是孩子,父母卻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妥。 家庭教育的本質之一是有效的溝通,在無效的溝通面前,任何方法都不會起到效果。
  • 孩子性格膽小怕生,和這三大原因有關,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生活裡我們經常能看見這樣的孩子,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一說話就緊張害怕,而且聲音也特別小,通常我們會給這樣的孩子定義為「性格內向」。那麼孩子膽小怕生,真的就只跟性格有關係嗎?孩子「怕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先天的性格內向,平時在家中可能也不愛說話。
  • 喜歡說這三句話的孩子,往往是個「白眼狼」,父母放任將自食惡果
    ,但有些孩子還沒到青春期就開始不耐煩家長的管教,這就很值得警惕了。  愛說這句話的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把自己和父母放在對立的兩極上,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只要是家長的話就全盤反對,家長的建議更是根本不聽,故意往反方向走,哪怕很可能因此犯下錯誤。
  • 為何孩子出門總是要抱抱?這些原因父母要知曉,並不是孩子懶惰
    有時候父母就會感到很疑惑,明明出門一直都抱著的,這才剛放下走了兩步,怎麼就鬧情緒了,是不是孩子太懶了?為何孩子出門總是要抱抱?父母們會有這樣的疑惑是非常正常的,因為許多父母都會發現,明明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鬧騰的很,跑來跑去,一天都不見得累,怎麼一出門就哭著鬧著要抱抱?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孩子出門總是要抱抱?這些原因父母要知曉,並不是孩子懶惰。
  • 為啥會有周歲和虛歲之分?當問起孩子的年齡,別再傻傻的說虛歲了
    以前我認為孩子是一個奇蹟!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母親才是一個奇蹟!願各位寶媽家庭和睦安康!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能閱讀小編的文章~不勝榮幸!如果文章對您有所幫助,麻煩您小手點個讚可以嗎?好啦廢話不多說啦,直奔主題吧~@真的不明白為啥大人就喜歡報虛歲呢!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背後的變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的,只有陪伴、支持和目送。想分享一首經典的散文詩給媽媽們: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再不改耽誤孩子一輩子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一個孩子的成功,和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父母的情商,言談舉止,說話方式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有時候父母還不知道自己有哪裡做錯了,孩子就已經開始越走越偏了。父母和孩子說話的語氣,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父母和孩子說話應該用的5種語氣1.信任的語氣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播放了世界冠軍遊泳的錄像,飛飛和珊珊深受感觸,兩個孩子回去之後都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想學遊泳。」飛飛的媽媽說:「學什麼遊泳?
  • 寶寶說話不清楚,除了舌頭還要分析很多原因
    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如果你的孩子說話大舌頭,一定會吃虧,會讓人輕看一眼,甚至被人瞧不起,尤其對於孩子來說,語言是自我成長,認知覺醒,性格塑造的基石。未來的溝通交流,情感表達的最佳工具。一個10歲的孩子,說話發音嚴重偏離正常水平,很多音都發不準,孩子媽媽說,因為說話大舌頭在學校裡經常打架,總是被叫家長,現在媽媽已經成為學校的新聞人物了。孩子的生活,家庭的和睦全被大舌頭毀了,該怎麼辦呢?舌頭不是主要原因生理上的舌體過大、過寬、過厚導致說話不清晰的狀態。
  • 為啥寶寶專挑缺點長,好的地方一個沒繼承?科學的解釋你要了解
    新生兒的到來,很多家長都充滿期待,總在腦海裡幻想孩子長得多麼好看、未來多麼有出息。對孩子的未來咱們暫且不提,幫媽注意到網絡上有不少家長第一次見到孩子後會忍不住調侃:「寶寶怎麼這麼醜呀,為啥長得好的地方沒繼承,難看的地方倒是一個也沒落下」。為啥寶寶專挑父母缺點長,好的地方一個沒繼承?科學的解釋你要了解1.
  • 孩子情緒不穩定,主要有這3種原因,父母要正確應對孩子壞脾氣
    結果小姑娘回家之後,就反覆和爸爸媽媽說:「我今天晚上要過了12點才睡,我要迎接新年的到來」。還總是強調:「過了今晚,我就要長大一歲了,我一定要看著自己長大」。可是孩子的父母堅決不同意,擔心睡眠不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又拗不過孩子的堅持,只好跟老師通電話,希望能夠勸說孩子早點睡覺。說到孩子們的事情,閨蜜的話也多了起來。
  • 說話晚的孩子有福氣?娃遲遲不願張口,跟家長的4個習慣有關
    等到開始教孩子說更多詞語和句子時,慢慢發現孩子學不會,或者說的詞很少,有的寶寶根本不願張口。當孩子開始嘗試說話時,耐心等待讓他自己完整地說出來,有需求時不是靠眼神和手指,而是用說話的方式表達,通過不斷練習提升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