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學理論,自唐李虛中以來,幾經變革,到了明代的萬育吾,才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奠定了現代命理學的理論基礎。當然,萬育吾時代產生了大量的命理著作,但有劃時代意義的,唯有其《三命通會》。
如比較早期的《淵海子平》,不過是迷你型的命理文摘,理論缺乏系統性。而《神峰通考》又屬於破而不立的作品,不過其中有些觀點倒是為後人所沿用,
比如所謂病藥、喜忌、雕枯、專旺、通關等,都用來作為批八字斷命的依據,當作口頭禪來使用,但沒有建立起系統的理論。
《窮通寶鑑》,又名《造化元鑰》或《攔江網》, 書中卷分別論述十天幹在十二個月的喜忌旺衰,闡發也十分深刻細微,內容比較集中,別具一格,但對於命學理論的闡述,卻顯得格外單薄。
《滴天髓》相傳是為京圖所撰,明朝重臣劉伯溫所注,其中文意博大精深,但文辭晦澀難懂,加之行文多用駢體文,故作迷離恍惚之辭,讀後往往使人如墜霧中,不得其精要。
雖經任鐵樵詳加注釋,但任氏理論散見在各章節之中,亦不足以一種系統的理論體系傳世。而《三命通會》和任何學術著作一樣,還有其不足之處,
比如內容龐雜,結構缺乏精細,內容兼收並儲,但和其他被稱作命學經典的著作比較,其完整性、 權成性、系統性、綜合性、適用性,以及他的影響力,是其他著作無法比擬的。
徐子平為命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是他確定了八字以日為主的理論基礎,而《三命通會》從理論與實踐上,奠定了從以年為主舊的學術體系,過渡到現在的以年為本,以日為主的新學術體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謂「八字本有定理」,基本上由《三命通會》形成,被現代人普遍認可。八字的基本理論,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 天幹專論生克制化,地支專取刑衝破害。五行相生相剋,此為常理,但亦有生而不欲生之理,有克而不欲克之情。比如相制,則如水能克火,而有土則有制其殺,使火有復生之情。
水本克火,見木則能竊水之氣,化水為木,轉而生火,此所謂水能化火之理,這些道理不可不明。刑者,又有刑出刑入之別,如丑日戌時之類,則為刑其出;如巳日寅時之類,則為刑其歸。
忌神宜其刑去,喜物喜其刑歸。衝者,吉象宜衝兇象,貴氣宜衝我家。破者,意思是破壞其物,中間也有吉有兇。如卯破午,破出午家己土,己土受破,若以己土為忌,地支有力,歲運一 露,其害無疑。
如果或不露,亦猶如抱虎而眠,又看酉字有氣無氣,看 能否駕馭卯木。但如果以己為貴氣,露而有力有勢,則亦因午破而可來為喜為福。害者,六害之處,如帶忌神,或兇殺來克來竊,亦可為仇為害。
2. 月氣淺深,何者主權;專執用神,切詳喜忌。月為提綱,月建之下,氣候有淺有深。五行之氣,看是何者用事,何者得令。
如月令有用神可取者,取一位用神為尊長、為權神、為號令、為本領、為倚託, 以此推之,則不需另求於外格。取用神,或財、或官、或刃、或煞、或食、或傷、或印、或祿馬等,各類例取,原無定法,要隨格置宜。
用神最忌克損犯破,亦怕分竊,不宜太過與不及。如太過之物,本以為忌, 但遇歲運又來生扶,則有傾覆之災。如木堅則折,水滿則傾,土厚則崩,火旺則焚滅,金剛則折損。但如不及之物,亦以為忌,但又逢歲運 又來克竊,壞盡此物,則禍患不免。用神喜忌,務要得中和為貴。
3. 用神生時旺之方,當防克制;忌神坐令旺之所,反喜刑傷。如用水為官,忌土到申子辰等處;用木為官,忌金到亥卯未等處。
李虛中所謂傷破用神家宅,用神起發之處,先被傷壞,即用神無歸著。忌神者,如用金為財,火即忌神,惟喜克制之神,加土為妙,卻要水來寅午戌巳等處,以減輕忌神發旺的條件。
4. 大運者,乃八字之表裡也,取用當度其淺深,成歲須較夫多寡。損用神者,要大運以制之;益用神者,要運以生之;身弱,要運引進生旺之鄉。
官欲運生,不欲運傷;殺欲運制,不欲運助;財欲運扶,不欲運劫;印欲運旺,不欲運衰;食慾運生,不欲運梟絕;更要看四柱強弱 何如,原有、原無、原輕、原重等。
但如果不論生克制化,妄談奇格異局;不知用神專尋月令,而以拘泥外格為活變;論生克,而不論日主喜忌,而以傷旺扶弱為定法;
論行運,則不問同中有異,見甲乙皆以木論,見庚辛而又以金看;凡此等等,都為不懂命理,不知五行,以訛傳訛,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讚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