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民國時是六大,那其他兩本哪去了呢

2021-01-13 往史只能回味

提起四大名著,簡直是婦孺皆知,裡面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詳,就算沒看過,也能都能說出來其中的幾個人物或者故事,可見四大名著對我們影響至深。不過在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分別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主人公想必大家都知道,劉關張、唐僧師徒、梁山好漢、賈寶玉和林黛玉。那從民國到現在,被剔除出去的兩本是什麼呢?原因又是為何呢?

這兩本書分別是《儒林外傳》和《聊齋志異》。說實話,只要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也肯定都知道這兩本書,範進中舉,書生與女鬼的故事,這些內容我們都聊熟於胸。但是這兩本書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極具諷刺意味。

《儒林外傳》的作者是吳敬梓,吳敬梓出身縉紳世家,幼年聰穎,善於記誦。早年生活豪縱,初入學為生員,後因科舉屢試不第,又因家業衰落,經歷世態炎涼之苦。晚年研究經學,窮困以終。該書主要是對當時吏治腐敗、禮教的虛偽,科舉的弊端等等社會問題進行猛烈抨擊。該書文字凝練,人物刻畫深刻,尤其是其高超的諷刺手法,使心有愧者讀來心虛發汗,使有同感者拍案叫絕,是我國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

《聊齋志異》是清代作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每篇主題不一,但是以歌頌愛情為主題,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表達對理想中愛情的追求和嚮往。雖說聊齋志異的立意不錯,寓意也很深刻,但是其用鬼神的形式來表現,反而成了該書的羈絆,對於比較傳統的中國教育來說,這種神鬼傳說只能用於課外野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這兩本書,都是因為作品自身的緣故,沒有另外四部的三觀正或者題材好。所以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這兩本書也就慢慢的消失在六大名著之外了,成為了現在的四大名著。不過,雖然這兩本書都不在四大名著之列了,但是他們的文學地位絲毫沒受到影響,識貨的人還是識貨,其要諷刺的手法和表達的內涵也都是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焦點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六大名著之一《儒林外史》影視化,潘粵明演範進,太陰暗過不了審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古典四大名著,其實,最早評的時候是六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這六本書堪稱中國文學史上跨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聊齋志異》、《儒林外史》被刪掉了,於是只剩下四大名著。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有經驗的家長們都知道,無論小升初、中考還是高考,「四大名著」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小學時還可以背一些課外班總結的「知識點」,應付各種點招考試,但上了初中後,很多題是必須要讀原著,才能答上來的。 兩道中考題都涉及到名著中具體故事情節的複述和概括,如果沒有讀過原著,光背些文學常識,完全拿不到分。
  • 四大名著眾所周知,但建國初並沒這個稱號,它的歷史由來與你有關
    提起《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本厚厚的古典書籍,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說我國的四大名著。確實如此,這四本書在我們小的時候就熟知它們的名字了,即使不知道內容講的是什麼,但也知道四大名著包括哪些。
  • 民國時期的「四大太妃」都是哪幾位?
    清朝晚期,慈禧死後,清朝就迅速的滅亡了,但是到了溥儀十六歲後,還依然娶皇后,納妃子,但是清朝皇帝的實際權力已經被剝奪了,而在民國時期,還有四大太妃,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是哪四位嗎?最後一位就是裕隆太后了,她是光緒帝的皇后,不過我們都知道,因為樣貌醜,還有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的關係,所以一直不得光緒帝的喜愛,在清朝滅亡時,是她親手籤下了退位詔書
  • 同樣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何不是四大名著?
    說起神魔小說,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西遊記》,不管是哪個年齡段或多或少都看過或聽過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事,而且《西遊記》的故事至今為止還在不斷被翻拍成影視劇,不過,所有影視版的《西遊記》中,還是要數央視版的《西遊記》,那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 不知所云、讀不懂的名著,為什麼是「名著」?魯迅:它講真話
    一直以來,在我們年少求學時,總是會被要求多讀書,尤其是多讀「名著」,而大多數被列在推薦書單裡的名著。要麼是諸如晦澀難啃到字都看不懂的古文,不知所云還要硬寫感悟的雜文、散文;要麼就是一些翻譯反人類還要凹正能量向的「名著」(大多是世界名著),反正幾乎沒有一篇讓人讀起來「快樂」的。如此一來,就像一直以來的「讀書無用論」的盛行一樣。
  • 網文界「四大名著」引爭議,讀者:這4本小說憑什麼上榜
    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湧現了不少精彩的作品,有這樣四本非常經典的小說被讀者稱為網文界的「四大名著」,這些作品憑藉超高的口碑,開創式的寫法及較早出現的機遇成為了讀者口中口口相傳的經典,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
  • 四大名著,中國人必須經歷的四種修行!
    最後你只有老老實實的戴上緊箍咒,去西天取經……——水木然 推薦導讀下文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所以四大名著正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紅樓的主題是情三國的主題是爭水滸的主題是義西遊的主題是悟。
  • 兩本高質量民國文推薦
    都說民國愛戀,十有九悲。那個年代,談情愛太奢侈,但能有志同道合的戀人是多麼難能可貴。今天,茉一想推薦兩本文筆很贊的民國文,分別是《十二年,故人戲》《舊夢1913》。《十二年,故人戲》文/墨寶非寶【短評】這是茉一民國文系列的入坑文,一本蘊含著家國情懷的民國愛情故事。很喜歡三爺和央央,喜歡他們對愛情的堅定,喜歡他們的理念和信仰。
  • 中國女孩翻譯法語版四大名著連環畫
    從2011年開始,她便與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小夥、現在已經成為她丈夫的尼古拉,一起致力於把中國四大名著翻譯成法文版連環畫。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他們先後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譯成法文版。
  • 同為神話小說,西遊記是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卻不是,究竟差在哪?
    前段時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答: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神話小說是哪本?《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霸佔了前兩名。不過最後的評選結果也為《西遊記》,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入選了四大名著,很多人只看過《西遊記》,並沒有看過《封神演義》。二者同樣成書於明代,也都取材於民間傳說,都深受許多人喜歡。包括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關聯,《封神演義》被認為是《西遊記》故事的前傳。
  • 盤點民國四大豪門貴婦人
    被譽為"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是個富有獻身精神的畫家及美術教育家,在新加坡現代美術早期發展階段發揮了卓越的影響。張樂怡(1907-1988),江西九江廬山人,出生於避暑勝地雲中山城牯嶺。她是聞名九江廬山的建築企業商人張謀之膝下的千金小姐。 自幼聰明伶俐,20世紀20年代初畢業於基督教創辦的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回到廬山,參與張家企業管理。1928年與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喜結良緣。
  • 哪些成語源自四大名著?必備的語文知識,為孩子收藏吧!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這些固定結構形式的詞語,源遠流長,表達力強悍,口語書面語都非常適用。不知成語,便不懂漢語,不會用成語,便不會說話不會用漢語寫文,說的一點也不誇張。成語有的來源於古代神話傳說,有的來源於寓言故事,有的來源於歷史故事,等等。今天我們說說源自四大名著的成語。
  • 文人要在民國時期混得好,須得四大「絕活」傍身
    民國文人混江湖,須得幾樣「絕活」傍身:一二三四但凡在江湖上混,要想讓人一眼看出身份、職業,也就是獲得某種識別度,須得有一副行頭。例如算命先生至少得拿一副寫著「鐵口直斷,禍福先知」的條幅,郎中身上要背著藥匣子,剃頭的那副一頭熱、一頭冷的擔子,騸匠背後總會背著一大堆紅色的小布條……這其實也是一種非語言的商業廣告。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是哪四大呢?
    每個朝代都有奸臣,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產生的危害也相同,但是在這許許多多的奸臣中,有那麼幾個人脫穎而出,成為了眾多奸臣的」領袖「,在這個中有四大中當屬慶父,趙高,李林甫,秦檜最為奸,讓我帶你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奸。
  • 如來曾說:有混世四猴,除了孫悟空成佛外,其他三種都如何了?
    孫悟空掌管花果山百年之後師從菩提祖師,學得一身好技法,按理說本可過逍遙日子,不料在大鬧天宮時被如來佛祖壓制在五行山,而這一壓便是五百年,直到被唐僧解救後才跟隨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孫悟空孫悟空竟如此厲害,而他又是仙石所化,那他有沒有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同類呢、他們是不是也和孫悟空一樣擁有上天入地等百般本事?
  • 《山海經》:「四大神獸」都知道,那「四大兇獸」分別是誰?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山海經》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其中記載這很多的奇珍異獸,其中還包括了神話故事中的「四大神獸」和「四大兇獸」,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其實在《山海經》中,所謂的「四大神獸」也稱為「四靈」,就是我們熟知的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
  • 中國人翻譯120回《三國演義》問世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了  三卷本漢英對照版《三國演義The Three Kingdoms》,近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至此,凝聚了國際一批知名譯者畢生精力的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全部出齊,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神韻。
  • 上海兩棟民國庭院式民居被拆 文保部稱不知道
    昨天,本報接到居住在本市黃浦區老城廂的居民反映,位於大境閣兩棟具有民國時期老城廂典型代表風格的庭院式建築一夜之間被拆遷隊拆毀。據調查,被拆的兩棟相連的建築都是民國時期「顏料大王」趙竹林所建:分別是萬竹街41號的「趙公館」和青蓮街113弄2號趙竹林為兒子結婚所建住宅。青蓮街的建築始建於1920年左右。據文物專家分析,這兩棟建築是近代建築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合璧庭院式民居,是構成老城廂風貌的重要因素。這種建築目前在老城廂也所剩無幾了。居民反映,過去《夜上海》以及某部瓊瑤電影等都曾在該建築中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