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國人必須經歷的四種修行!

2021-01-21 水木然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

你是不是長了一顆《紅樓夢的》心,渴望過上一種浪漫的生活;

然而環顧四周,你卻生活在了《三國演義》裡的世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但是你依然想結識《水滸傳》裡那種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替天行道!

結果你總是遇到《西遊記》裡面的妖魔鬼怪!個個張牙舞爪、有恃無恐。

最後你只有老老實實的戴上緊箍咒,去西天取經……

——水木然 推薦導讀

下文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所以四大名著正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紅樓的主題是情

三國的主題是爭

水滸的主題是義

西遊的主題是悟。

而要抵達或者超越它們,就構成了這種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關卡。過不去,就是平庸;過得去,便是超然。

讀紅樓,過情關

問世間情為何物?

《紅樓夢》一書的一開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說出了此書的主旨:大旨談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亂人,有人讀罷全書也未必曉得,有人過完一生也未必明白。

人之為人,本是有情。情,有時是最美好的事,有時也是最磨人的事。男女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莫不如此。因為情字的內涵太過豐蘊,它是愛情親情友情,也是縱情痴情,還是人情世情。而這些,正是紅樓一夢中的情天恨海。

紅樓一書最為動人的,毫無疑問是愛情。這是一個最為永恆卻又平常的主題,曹公卻寫出了無盡的意味。寶黛的愛情無疑是最為撥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也有煩惱;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離的心,卻避不開生離死別的命。千般滋味,萬種糾結,恰如人生。一別之後,繁華落盡,了無痕跡,又恰如一夢。

況且還有寶黛有緣無份之外,寶釵與寶玉的有份無緣,寶玉與妙玉、襲人等女子的無緣無份,以及紅樓一夢中其他人的愛恨糾葛。多少酸甜苦辣,如秋水般流之不盡。紅樓是一場夢,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情入手,以情為重,曹公寫盡了大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後終歸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回頭看怎會不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公經歷了這一切,領悟到最深處,那麼我們呢?

因為是一夢,所以須看破、放下,這或者才是紅樓的真正主題。但這對於我們普通人,或許太高了。但至少,我們還可以學著像紅樓這場大夢中的情種們,學著深情一些,如今這個時代人心恰恰不夠暖,情意恰恰不夠濃。這樣,至少人生還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與乏味。

這就像竹林七賢中的王戎所說的: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讀三國,過爭關

人到底爭個什麼?

林俊傑的歌曲《曹操》的歌詞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

寫的真是好。寫得更好也更為人知的,是明代大學問家楊慎的那首《臨江仙》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被用於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主題曲,最是恰當。

這一首歌一闕詞,說出了太多。告訴我們三國是一部英雄之書,它的關鍵詞,是陰謀陽謀、爾虞我詐、亂世、寂寞……歸結為一個字,就是「爭」。而多少英雄豪情、橫刀立馬,在當世卻總是寂寞,在後世卻只是轉頭成空,最終不過落得一場談資。那麼我們便不禁要問,人,到底爭個什麼?

曹操一世梟雄,一世功業在身後也終被老謀深算、隱忍等待的司馬懿家族竊取。劉備從草莽之中崛起,爭得三足鼎立中一方諸侯,最終也不得不在白帝城託孤中,抱著巨大的遺憾悲愴離世。諸葛孔明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一力孤擎蜀漢,七次北上伐魏,終究也不過一場秋風五丈原的悽涼。關羽張飛豪氣幹雲、義薄雲天,最終也都落得兵敗身死、身首兩處的下場……是啊,人到底爭個什麼?

如果人人覺悟,天下也就沒有爭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爭,也就天下太平了。這可能就是三國最深邃的命題。只可惜,每個人不爭一爭,不看夠了、歷遍了世間爭鬥及背後的成亡禍福,是不會覺悟的。人生就是這樣,很多道理早就知道,但卻非要在經歷後才能明白。

既然如此,三國的故事對我們也不是沒用,這用也不是看一場你爭我奪的熱鬧,人們還可以從中學到些權謀之術,激蕩起一腔豪情。這樣你就能更好地去爭,然後便能更早地覺悟。如今人們都愛爭,那就由著他們爭去吧。說到最後,也只能是如此。

讀水滸,過利關

我們的仗義去哪了?

水滸中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處,便是仗義。有些人不屑地以為,水滸108人只是殺人放火的流氓無賴,卻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義這東西,已經越來越稀缺了。品德沒了是可以培養的,品格沒了,就只能是一種退化。

什麼是仗義?仗義就是魯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負,怒而拳打鎮關西;看到朋友林衝被冤枉落難,便義無反顧地大鬧野豬林。仗義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後,快活林裡醉打蔣門神;即使早有退隱之心,也要為了兄弟情義而堅持到徵方臘的最後,哪怕因此斷掉一臂。仗義就是黑旋風李逵為救宋江,隻身江州劫法場;以為是宋江搶了酒家的女兒,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鬧梁山忠義堂……他們看不得不平,腸子直得厲害,熱得燙人。

他們做得到如此,是因為他們的心因為純粹而坦蕩,因為坦蕩而磊落,因為磊落而光明,因為光明而嫉惡如仇,於是才有了發之於外的那一場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所有這些,背後其實只是兩個字——情義。而反面也同樣是兩個字,利益。

當下社會與水滸梁山、我們與梁山好漢們的距離,也許正是「情義」和「利益」之間的距離。利益二字,底下還藏著兩個字——自私,上面還頂著兩個字——現實,合起來又是兩個字——冷漠。而這些,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病。說白了,缺了人情味兒。

是的,人們稱梁山之人叫好漢,電視劇水滸的主題曲也叫《好漢歌》。這種人不該絕種,這首歌也不該成為絕唱。佛家有言:《楞嚴》不滅,佛法不滅。我們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滸還在,仗義的種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種、生根、發芽。

讀西遊,過欲關

覺悟還是執迷不悟?

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裡說:《西遊記》是一部「悟書」。是的,這本是一個佛家的故事,出自一個取經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這一悟,就過去了九九八十一難。這隻猴子,譜寫的卻是人之生。西遊裡是一條取經之路,我們的人生,則是一場覺悟之旅。

很少人會去想,人生從何處開始,又要到哪裡去?西遊卻已經說了。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個字合起來,恰是一個「心」字。心,正是人生開始的地方。

佛家講人有「五毒」心:貪、嗔、痴、慢、疑。取經的師徒五人,恰如人的這五種心魔。總是誤會孫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驕傲不羈的孫猴子,當然就是傲慢的「慢」;好吃懶做、貪戀女色的豬八戒,毫無疑問就是「貪」;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掛骷髏項鍊的沙和尚,難保心底沒有一份「嗔」;默默無聞、執著向前的白龍馬,多麼像是「痴」。而破除與圓滿之路,就在八十一難的歷練裡,人生正是如此。

西遊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這些。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卻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現實,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開的宿命。七十二變是一種本事,而人活世間也不得不有各種的身份和面孔。老君煉丹爐裡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燒出了火眼金睛,人的世事洞明,也從來離不開時間裡的鍛造錘鍊。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尋味——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最該用心的也是自己……懂了這些,心中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孫猴子腦袋上有一隻金箍,那是他虛妄之心的隱喻,正是因為不能自我收斂,才惹得這外來的約束。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同樣是心中的執念和湧動的欲望。正是這些勞什子困住了我們,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欲望因執念而生,執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覺醒;有人看不到,於是執迷不悟。

當今時代,前者太少,後者太多。而到靈山的距離,恰好是十萬八千裡,本是孫悟空一個筋鬥就能到的,正如迷與悟,就在一念之間。

四種修行,道盡人生

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路徑。它告訴我們,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慾薰心,越得過欲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這個地方,佛家稱之為彼岸。

水木然新書《深層認知》上市了!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認知的投資!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翻譯120回《三國演義》問世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
    四大名著漢英對照版出全了  三卷本漢英對照版《三國演義The Three Kingdoms》,近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至此,凝聚了國際一批知名譯者畢生精力的漢英對照版四大名著全部出齊,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神韻。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有經驗的家長們都知道,無論小升初、中考還是高考,「四大名著」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小學時還可以背一些課外班總結的「知識點」,應付各種點招考試,但上了初中後,很多題是必須要讀原著,才能答上來的。 原價:276現售:99以「四大名著」的難度,要想讓孩子酣暢淋漓地讀完,必須花點兒心思,選擇一個能讓孩子持續保持閱讀興趣的版本。
  • 四大名著眾所周知,但建國初並沒這個稱號,它的歷史由來與你有關
    提起《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本厚厚的古典書籍,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說我國的四大名著。確實如此,這四本書在我們小的時候就熟知它們的名字了,即使不知道內容講的是什麼,但也知道四大名著包括哪些。
  •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民國時是六大,那其他兩本哪去了呢
    提起四大名著,簡直是婦孺皆知,裡面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詳,就算沒看過,也能都能說出來其中的幾個人物或者故事,可見四大名著對我們影響至深。不過在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女孩翻譯法語版四大名著連環畫
    從2011年開始,她便與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小夥、現在已經成為她丈夫的尼古拉,一起致力於把中國四大名著翻譯成法文版連環畫。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他們先後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譯成法文版。
  • 同樣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何不是四大名著?
    《西遊記》成為了四大名著,文學經典,而《封神演義》只是普通的神魔小說呢? 其實從題材角度分析,四大名著不可能出現兩部神魔小說。
  • 簡單又漂亮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手抄報模板,含內容文字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降妖伏魔,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今天萌妹老師用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故事提煉元素,繪製我們的手抄報,含內容文字哦。
  • 上古四大神獸代表四種人格,看看你的性格屬於哪種守護神獸?
    其中,上古四大神獸最為出名,又叫「天之四靈」守衛四方。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四大神獸的用處非常多,可以用來鎮壓邪靈,也可以用來代表方位或用作風水。這上古四大神獸各自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各自代表了四種性格,在古代很多名人的身上都有著它們的影子,找找你的性格最像哪種神獸?四大神獸的起源上古四大神獸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哪些成語源自四大名著?必備的語文知識,為孩子收藏吧!
    今天我們說說源自四大名著的成語。由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形成的成語,以《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為多,《水滸傳》和《西遊記》則相對要少得多,特別是三國演義裡的成語,幾乎每一個成語都能跟一個人物對上號,跟一個故事對上號,人們耳熟能詳,口口相傳,歷久彌新。
  •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佛教主張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也是自然規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生的一切遭遇,不是無緣無故的。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起,緣盡則滅,故名無常,不可得。
  • 網文界「四大名著」引爭議,讀者:這4本小說憑什麼上榜
    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湧現了不少精彩的作品,有這樣四本非常經典的小說被讀者稱為網文界的「四大名著」,這些作品憑藉超高的口碑,開創式的寫法及較早出現的機遇成為了讀者口中口口相傳的經典,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
  • 六大名著之一《儒林外史》影視化,潘粵明演範進,太陰暗過不了審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古典四大名著,其實,最早評的時候是六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這六本書堪稱中國文學史上跨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聊齋志異》、《儒林外史》被刪掉了,於是只剩下四大名著。
  • 農村大爺用小楷抄寫四大名著,引起網友巨大反響,專家:沒什麼用
    他還有更大的追求,就是親手抄寫四大名著。要知道四大名著的字數那可是如恆河之沙,就是一目十行去看,也得好些時日。
  • 四大靈猴的去向,跟靈山有關
    在西遊的故事中,如來佛祖曾經說過,四大靈魂乃是靈明石猴,通臂猿猴,赤尻馬猴,六耳獼猴。他們不在五蟲之內,也不在五仙之中。他們都是,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成為人,也不能成為動物,更不能成神。那麼,這四種猴子,最後成什麼了?第一,靈明石猴。
  • 修行人必須要過的五關
    一、錢財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怎麼老破財啊。以前很好賺錢的,現在很難賺錢。甚至負債纍纍,而越是急著賺錢還債,就越是破財,債務越來越重佛家有逆度,順度。對財運,講究的是中道。對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報。而真正有福報而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薩和護法,絕對不會讓他們奢侈揮霍,很快的耗盡福報。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有磨難。
  • 【參閱】「四大名著」神點評,相當有見地!
    關於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 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 此文頗有新意和見地, 尤其開篇的對比評述, 言簡意賅,思之有理。
  • 隱藏在四大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翻開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就是明證。以《水滸傳》為例,梁山的創始人王倫是個典型的精明人,為了阻止比自己賢能的林衝入夥,從委婉拒絕,到步步緊逼,再到用楊志來鉗制,可謂是機關算盡,耍盡了小聰明,雖然最終由於情勢所迫,不得不讓林衝坐了第四把交椅,卻使林衝心灰意冷,內心深處充滿了不滿與仇恨,為自己最後的慘死刀下埋下了禍根。而梁山的第三任領導宋江就聰明多了。
  • 新《西遊記》讓名著走向年輕人 形與神同等重要
    新版《西遊記》前晚已在四大衛視收官張紀中表示:「拍攝《西遊記》這樣的經典名著,為的是讓更多的人從中汲取西遊記的精神內涵,尤其是現代的年輕觀眾。」年輕人叫好新西遊在念舊的觀眾面前,新版《西遊記》一度淪為觀眾的吐槽對象。但隨著劇情的披露,尤其是收官後,網絡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和讚美聲。
  • 不論信佛信道,天考人魔是修行人註定要經歷的,你準備好了嗎?
    在釋迦佛還是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的時候,他偷偷溜出皇宮,看到了很多令人煩惱的事情,決定出家訪道,在剛離開家的那幾年裡,他跟隨著很多很有名的修行人學習,修苦行、坐禪的功夫,可是最後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依舊感覺這樣並非讓自己跳出輪迴的方法,經歷過苦行的他,已經瘦的只要皮包骨頭,而且長期營養不良,已經沒有力氣了,這樣的結果,完全與自己的志向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