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出於平凡,平凡蘊藏精彩。我們享受著的美好校園生活,隱藏著他們每一個人的辛苦付出、努力和汗水。他們或許並不張揚,或許並不出眾,但卻盡心盡力地堅守好自己的崗位,不負初心,不忘使命。謹以此稿致敬那些為我們默默付出著的人,致敬他們和她們的平凡與偉大。
中財巡邏保安:平凡生活裡的「小確幸」
人們的目光總是追逐著奪目的光跌宕的事偉大的人,然而,「哪怕是世界的微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王安憶如是說。這是保安大叔來到「大窪村」的第二個年頭,他是眾多cufer中的一員,與形形色色的學子擦肩,用眼睛記錄中財校園裡無數個光影片段。在「大窪村」的生活平凡而忙碌,巡邏保安感知著中財校園裡的「小確幸」。
每天工作10個小時也挺不錯
十月的中財風涼涼的,穿過半空的落葉,保安大叔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應邀而來。沙河校區坐落在北京六環的沙河鎮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天巡邏總佔地面積1184.7畝的任務量著實不小。校園巡邏的工作瑣碎而辛苦,每日十個小時的工作時長最終不過化作保安大叔嘴裡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看到我們訝異的樣子,保安大叔笑出一臉褶子,樂呵呵的:「現在工作還挺不錯,我就是服務師生嘛。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疫情期間,為了保證校園師生安全,保安大叔的工作量更大更辛苦,對此,大叔卻不以為意:「人生總是這樣的,酸甜苦辣全都有。人都得有幹勁,多幹點沒事。」
幫助學生的時刻總是令人難忘
當我們問到工作中是否遇到過難忘的事時,大叔遲疑了一下,很快又變得堅定,「遇到過。都是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獻愛心啊,去幫助他們。」停頓片刻,他很快便舉出實例:「去年啊,有個學生腳崴了,我就把他給扶校醫院去了。」在大量瑣碎的工作裡,讓負責校園安全的保安大叔印象深刻的時刻,是與學生們之間隻言片語便可敘述出來的片段。這是屬於保安大叔的中財「小確幸」。
待遇更高一些就行啦
我們又詢問他對於工作的期待,大叔似乎犯了難,思考了好一會兒。「哎呀……待遇更高一些就行啦,」他笑了笑,又綻出一臉褶子,「現在的工作也行,我覺得吧,人嘛,走一步說一步,是不?」生活的閱歷使他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腳掌踩在大地上,他的期待都沉沉地落在了實處。
採訪結束後,保安大叔與我們告別,跨上那輛自行車,再一次駛進了中財校園的小道上。
食堂後廚師傅:在奉獻中創造
人的悠長歲月因勞動而充實,因勞動而偉大,在我們身邊,便常常有著樸素動人的勞動者們,他們默默無聞,在不起眼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正值秋意盎然,文化傳播學院新傳一班新聞小組,走訪了校園裡的典型勞動者郝師傅,領略了校園裡平凡勞動者的風採。
清晨四點食堂裡的身影
清晨四點,在廣大師生沉浸在安詳的睡夢中時,平常熙熙攘攘的食堂,已經有了食堂工作人員的忙碌身影。他們肩負著全校師生舌尖上安全與享受的重擔,在大清早,便緊張的忙碌著,而這其中,便時常有郝師傅的身影。郝師傅,今年已經45歲了,中等個子,結實的身材,皮膚黝黑,儼然一個樸實無華的勞動者形象。我們見到他是周五下午四點,聽我們說明來意後,正準備準備晚班的他欣然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郝師傅的崗位是後廚,這是食堂的核心,無數道美味健康的菜餚,經過他的崗位,化為了廣大的師生的身體上的營養和舌尖上的幸福。「我大概14年入職的吧,現在六年了,我的工作就是廚房這一塊唄,什麼煎,炒,炸……「郝師傅說到這裡,親切的笑了,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勞動者,他對自己的勞動經歷和本領充滿了自豪和熱愛。郝師傅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時間不長,但強度較大,有時候上早班,凌晨4點多便需要展開工作。
在這個崗位上默默勞動著
在談到多年工作經歷中,有什麼特殊的記憶時,他似乎犯了難,「反正就是後廚這一塊……有啥特殊的呀,不都一樣麼「他不好意思的笑了,顯然,兢兢業業的6年勞動,他一如既往的默默勞動著。」那您有什麼困難呢?」 「困難,我們能有什麼困難?「,他好像又被我們的問題逗樂了,也許,這樣看似6年單調的工作對他來說也沒那麼單調吧?郝師傅說,他選擇了這個工作,出於工作穩定,而我們問他對未來的打算時,他似乎滿意於當前的工作,沒有其他的想法,如果不出意外,他似乎將繼續在這個崗位上,服務著一屆又一屆學生……
採訪結束後,郝師傅便步入了後廚,在又一天的煎炒烹飪中,繼續書寫著自己默默無聞的勞動人生。
宿管阿姨:勞動在一個鮮活的年輕世界裡
我們有時忽略了,在校園中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們,在我們的校園生活裡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那些和我們可能很久都未必說過一次話的、到畢業都未曾眼熟過的宿管阿姨、物業管理人員們,和我們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在十月中旬,我們小組採訪了兩位宿管阿姨,了解到她們對工作和生活的滿足。她們喜愛著大學生群體,她們的眼神中飽含亮光,她們享受並努力著。
在我眼裡都是孩子
在14-15號宿舍樓下,幾個宿管和物業管理人員正在一邊談天說地一邊完成著垃圾分類的日常工作,周圍人來人往,少有人會停駐下來,忙碌的大學生們被上課、開會、競賽等活動驅動著匆忙的步伐。但有限的時間似乎是以一種比較柔和的方式對待阿姨們,讓她們和來去匆忙的學生們相比,稍顯「慢節奏」。
林麗阿姨站在一旁和其他阿姨們寒暄。她是14-15號宿舍樓的宿管之一,算是同學們眼中少見的「熟臉」。在接受我們採訪時,她首先有些面露難色,讓我們不要問太難的問題,但隨著短暫的交流後,她的狀態也稍微鬆弛了,表現也像平時和其他學生對話一樣自然。「我是在2014年入職的,在我們學校已經工作六年了。」林麗阿姨這麼和我們說。林麗阿姨在宿舍樓工作的這些年裡,工作內容大多是打掃清潔、宵禁後巡查宿舍等日常工作。就算是疫情爆發的特定時期,校方也由於防疫抗疫做出了封校決定,學生出入減少,所以即使多了消殺工作,工作量也在一個和往常平衡的區間。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我問林麗阿姨有沒有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生或經歷。她的話匣子像是突然打開了一般,「有!有幾個學生,和我溝通得挺好的,我有什麼事都找他們,他們都挺樂意幫助我的。和幾個樓層長也有交流聯繫。不過有幾個也已經畢業了······」林麗阿姨的聲音中有複雜的情緒,似是欣慰,又有祝福。當問到這些年的工作經歷為她帶來了什麼收穫時,林麗阿姨的眼眸泛光,表情更加輕鬆愉悅:「心情很好,每天看到新生老生很開心。」而對於問到她認為這份工作的意義時,她的回答是:「意義就是,為你們這些大學生服務吧。」
這份工作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另一個接受我們採訪的是李春阿姨。她入職的時間是2019年12月26日。我們當時都很訝異,居然把入職時間記得那麼清楚。她幽默地回應我們:「對,因為剛入職的時候沒來多久就因為疫情放假了。」大概是李春阿姨入職時間較短的緣故,所以當我們問到她工作期間有什麼難忘的學生和經歷時,她沒有多加思考就就回答了她和一個叫孫曉軍的同學的故事;「就像那個誰,孫曉軍,他來的時候啊,東西說沒地方放就放我這。然後我這有什麼事他也有來幫助我。」語氣中滿是親切和溫柔。李春阿姨回憶,她在日常工作的時候也是有和部分學生建立聯繫——「我們互幫互助、和睦相處,我還和一些同學加了微信呢。」
在和林麗阿姨和李春阿姨的交談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們因工作收穫的簡單幸福感。前者在這六年裡經歷了無數的新生老生,習慣了這樣的變與不變;後者喜歡這裡的環境和氛圍,大抵是年齡上對舒適生活的依附感增強。她們的眼神中都有著歲月的沉澱,這樣的沉澱是一種閱歷賦予的從容,是一種生活給予的沉穩。在如今我們越來越急於追逐一件能給我們帶來利益最大化的事情時,卻也同時讓我們的感官變得麻木而忽視了周遭生活獨特的美。而她們就像一個純淨的容器,在觀察著周遭這個鮮活多變的年輕世界中收穫著自己對生命意旨的體會。
對學生們的祝願
結束採訪時,我們都問了兩位阿姨對大學生的祝願,林麗阿姨真誠地說:「祝願就是....希望你們這些大學生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加油吧!」,李春阿姨也表示希望大學生都能夠得償所願的心情。事後我們詢問其他同學對宿管阿姨的印象,收到的回覆大都只是「阿姨人都挺好的「,沒有更深入的感受。當我們為在社交網絡看到各路30歲+的姐姐們「乘風破浪」而拍手叫好時,是不是沒有想到,我們周圍也有無數即使平凡也在散發光芒的「姐姐們」呢?
保潔人員:清新生活的守衛者
10月17日上午十點,一位清潔工阿姨正坐在東區四號樓一樓大廳的茶几旁休息,我們終於等到她空閒的時間進行了這次採訪。我們首先詢問了她的工作時間與情況。保潔阿姨笑了笑,說:「我來自湖北,到昌欣物業工作了七年。平常工作我負責宿舍樓一二層的打掃衛生和清潔。」接下來我們詢問了有關垃圾分類的事宜。保潔阿姨告訴我們垃圾分類都是大家一起進行,我們都是早上八點開始始上班,但是一般早上七點班就開始工作了。早上先進行拉近分類,然後再進宿舍樓打掃所有的區域。雖然正式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但是我們七點半就開始工作,否則就幹不完。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下午十一點半。
他們的工作充實忙碌,我們便好奇他們的業餘生活是什麼樣的,保潔阿姨說下班了以後會跟同事在操場空地上跳跳舞,聊聊天。沒有專業的設備,但大家都很高興。最後保潔阿姨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大家一起保護宿舍環境,呼籲男生不要把垃圾堆在樓道,不僅會發臭,生很多小蟲子,還影響宿舍的生活環境,應該遵循現在疫情要求,保護同學們的健康,希望大家及時處理垃圾。飲水機旁邊的茶桶不要扔別的衛生紙等雜物,保潔阿姨表示,會儘量滿足同學們的需要,但是希望同學們也能配合他們的工作,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創造一個和諧美好乾淨整潔的校園。
安保人員:特殊時期的守望相助
導語:校園裡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做著最平凡的工作,卻又是這個校園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今天,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時刻準備著
閆女士今年26歲,是學校醫務室的一名醫務人員。閆女士說,通宵值班對他們而言是家常便飯。採訪過程中,閆女士打趣道:「現在開學了,值班都是撒了歡兒了值。」疫情期間,以閆女士為代表的學校醫護人員仍堅守崗位,承擔著防疫培訓、場所消毒、疫檢分診以及人員篩查的工作。
如今,學校防疫工作的常態化,學校教學的正常進行,都少不了這群默默奉獻的基層醫務工作者們。當談及最令她感慨的事情時,閆女士笑了笑:「那肯定是防護服了,大熱天穿這麼一身,等脫下來的時候人都溼透了。」
在基層抗疫戰場的他們,承受著一份我們所不知的辛苦。「不談付出不付出,因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是閆女士面對採訪人員詢問其付出時的回應。從去年深秋到如今,甲型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接踵而至,他們時刻準備著,絲毫不鬆懈,是中財公共衛生的守門員和中財抗疫戰場的主力軍,為我們的健康返校,安全生活奠定了基礎。
工作愉快
在主教學樓任職安保人員的王先生一天值守十二個小時,全年幾乎沒有假期。測溫和檢查消防設施等極其細小的工作要做無數遍。王先生說,這些看似重複無趣的工作,後面牽掛的是整個校園的安全,這些重複的工作,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徐先生今年58歲,是中央財經大學的一名負責綠化的師傅。這位高齡的工作人員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全年無休。但是他仍然覺得這份工作很輕鬆,他因負責中財校園的綠化工作而感到高興。在疫情期間他相信中央財經大學嚴格的防疫措施,並堅守崗位,為大家服務。他用最簡樸但意義豐富的「非常快樂」來形容這三年的工作。
年輕真好,朝氣蓬勃
楊女士今年53歲,在中財東主教服務臺工作,平日裡負責測量體溫,開關教室門等工作。楊女士表示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非常滿意。每當看見同學們背著書包走進教學樓時,楊女士便覺得高興。「年輕真好,朝氣蓬勃」,這是楊女士看著這群青澀的年輕人時發出的感嘆。楊女士說,在中財大工作最讓她感到快樂的事情就是是聽見學生們對自己說聲謝謝。她認為這讓她感受了別人對自己工作服務的滿意與尊重。
一切為了學生工作
馮先生才三十多歲,但卻已經在中央財經大學工作了六年。他的工作主要是負責運行太陽能,鍋爐等供暖設施,每天工作八個小時。馮先生說,這六年來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能夠為學校的師生服務。
在我們安全舒適的校園生活背後,有這樣一群默默付出的人們。是他們每天為我們測量體溫,打掃校園衛生;是他們為我們準備供暖,提供三餐。正是有著無數這樣默默付出與奉獻的人,才讓我們的校園生活如此安心,安全,安逸。感謝這些身處基層,默默奉獻的勞動者們,因為你們,校園才能夠如此多彩!
(文中林麗、李春、孫曉軍均為化名)
主編/ 韓永琦
責編/ 胡淳儀 吳雨婷 張譯文 張貝凝 王碩男
圖文/ 新傳20-1團支部
美工/ 王超穎 排版/ 王超穎
出品/ 文化與傳媒學院團委宣傳部